山西教師考試|教育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

2021-02-08 德勝招教

一、含義

教育行動研究,亦稱「教師行動研究」,是指教師在現實教育教學情境中自主進行反思性探索,並以解決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實際問題為主要目的,強調研究與活動一體化,使教師從工作過程中學習、思考、嘗試和解決問題。

二、特徵

(1)以解決問題,改進實踐為目的。從行動研究的過程中可見:預診在於發現實踐中的問題。行動階段在於解決問題、改進實踐。

(2)研究與行動相結合。行動研究的過程是研究進行的過程同時也是行動解決問題的過程。

(3)以「共同合作」的方式進行,揚長避短。行動研究要求教師運用理論,系統的反思自己的實踐,要求研究者深入實際、從實際中發現問題。並直接參與從計劃到評價實際工作的過程,與教師一起研究他們面臨的問題。所以行動研究以相互參與和共同研究的方式在研究者與教師之間架起了橋梁,使之共同合作揚長避短。

(4)行動研究具有一個不斷展開的螺旋過程。從行動研究的框架中可見第一個循環完了之後,進入第二個循環,從而使行動研究的整個過程構成一個不斷上升的螺旋過程。

三、實施步驟

(1)確定研究課題:發現教育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選定研究主題,並對研究問題的成因進行分析診斷與肯定。(2)擬定研究計劃:明確課題研究的總目標,並圍繞總目標設計研究的方法、程序、監控手段等。(3)實施行動研究:收集資料、擬定並實施有效的教育措施。(4)進行總結評價:匯集資料、做好觀察記錄,根據各種信息反饋認真修正行動計劃,再實施新一輪行動研究,直至實現研究總目標。

四、優缺點

【牛刀小試】

1.身處教育實踐第一線的研究者與受過專業訓練的科學研究者密切合作,以教育實踐中存在的某一問題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結果應用到自身從事的教育實踐中的研究方法是( )。

A.觀察法 B.讀書法 C.文獻法 D.行動研究

1.【答案】D。解析:本題考察教育課徐的研究方法。行動研究發是指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有教師或專家及研究人員合作,邊研究邊行動,已解決實際問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的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故本題選D。

相關焦點

  • 小課題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一種適應小範圍內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於建立理論、歸納規律,而是針對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中的問題
  • 行動研究法實施程序在教育研究中的應用
    行動研究法是教育質性研究的研究方法之一。在教育研究中,行動研究法的使用越來越普遍,其研究過程設計及實施步驟越來越縝密。
  • 教育科研方法之行動研究法
    4、行動研究概念注釋* 行動研究以提高行動質量、改進實際工作、解決實踐問題為首要目標。* 行動研究強調教學行為與科學研究相結合,強調行動過程與研究相結合。* 行動研究的環境就是自然、真實、動態的工作情境。就是活生生的課堂。* 行動研究計劃具有發展性,開展過程具有系統性和開放性。* 研究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學與教,為行動研究增添了新質。
  • 質的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
  • 什麼是行動研究法
    (3)學校範圍內的聯合行動研究:是專業研究人員、教師、政府部門、學校行政領導等組成的較為成熟的研究隊伍從事研究。這是較為理想的行動研究,它的特點是有專業人員參與,有較強的理論指導,研究力量大,充分的發揮領導、教師、研究人員的作用。2、行動研究法的適用範圍。
  • 行動研究法的具體操作方法┃課題研究六步驟詳解┃《中小學教師小課題研究操作實務》視頻課程
    行動研究法的具體操作方法行動研究法是一種適應小範圍內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
  • 行動研究專題1┃行動研究法的基本理論知識
    [點此加入課題群]中小學教師必學行動研究法的基本理論知識一、教育行動研究的定義教育行動研究是在真實、自然的教育實踐情景中,由教育實踐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與技術,針對教育實踐問題提出改進計劃,並在教育實踐中實施、驗證、修正而得到研究結果的一種研究方法,行動研究的首要目的是解決教育實際問題。
  • 2018年4月27日┃研究方法┃教育科研方法之:教育行動研究法
    教育科研方法之:教育行動研究法荊雁凌  山西省太原師範學院教育系 教育行動研究法中的「行動」, 指的是教師的教育教學行動、活動、行為、情節等。一、教育行動研究的內涵和特徵教育行動研究, 簡言之, 就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教育行動中的具體問題進行系統探究以提高教育行動有效性的研究方法或研究類型。
  • 教育研究方法小結
    教育研究這一章在我們平常考試中佔比重不是特別大,但是考試中也是經常涉及,尤其是裡面幾種研究方法的考察是我們考察最多的一個點,今天我們就來簡單地看一下這部分內容。第一種就是觀察法,什麼叫做觀察法呢?觀察法就是研究者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感覺器官或藉助於一定的科學儀器,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考察,從而獲取經驗事實的研究方法。
  • 教育行動研究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教師教育行動研究是考查頻率較高的一個考點,一般考查的方式以定義性單選題和理解性單選題形式呈現。下面將對教育行動研究的相關知識點進行總結,希望對大家的教師夢能夠添磚加瓦。一.定義:教育行動研究,亦稱「教師行動研究」,是指教師在現實教育教學情境中自主進行反思性探索,並以解決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實際問題為主要目的,強調研究與活動一體化,使教師從工作過程中學習、思考、嘗試和解決問題。簡單來說,就是從教學實際中來,最終回歸到教學實際中去。
  • 小課題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小課題研究方法專題
    行動研究法是一種適應小範圍內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於建立理論、歸納規律,而是針對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改進改進工作,解決教育實際問題。行動研究將改革行動與研究工作相結合,與教育實踐的具體改革行動緊密相連。(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改進)。1、行動研究法的起源與發展    行動研究法作為一種研究方法和途徑,起源於二戰後的美國。最早由社會心理學家勒溫於1944年明確提出了這個概念。
  • 打卡學習 NO.37 | 行動研究法
    首先,我們要知道行動研究法的概念是——教育行動研究是指在教育情境中,由教育實踐者(通常指教師)進行,目的在改善教育專業的實踐,採取批判、自省、質疑的研究精神,藉以實踐其教育理想並獲得專業成長與提升的一種研究。
  • 2018安徽教師招聘考試備考資料:中學教綜4-教育研究方法(2)
    2018安徽教師招聘考試備考資料:中學教綜4-教育研究方法(2) http://anhui.hteacher.net 2018-03-14 11:52 安徽教師招聘 [您的教師考試網]
  • 百天百點 | 第37天:行動研究法
    首先,我們要知道行動研究法的概念是——教育行動研究是指在教育情境中,由教育實踐者(通常指教師)進行,目的在改善教育專業的實踐,採取批判、自省、質疑的研究精神,藉以實踐其教育理想並獲得專業成長與提升的一種研究。
  • 實踐熱點 | 教學實驗用行動研究法還是實驗研究法?
    隨著開學的到來,相信不少老師都開始著手準備可研課題的申報或實踐了,有的老師會選擇做教學實驗研究。那麼問題來了,用什麼研究方法更好呢?本期,研究團隊帶著大家一同了解不同研究方法的特點以及差異,掌握研究方法的適用性。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含調查法、實驗研究、行動研究方法以及設計研究方法等,在了解不同研究方法的差異前,先來了解其基本特徵。
  • 【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實踐反思法、個案研究法的應用比較
    2015-10-08 王建政 中國管理研究【IACMR】中國管理研究【IACMR】隨著近年來基層教師參加教育科研的人數和學校教育研究課題數量的劇增,我們發現許多課題研究的方案中存在一個嚴重的通病:在研究方案的「研究方法選用」內容中,簡單套用某一「方法」(如「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等),很少將研究目標、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作為一個整體加以考慮,在此基礎上選擇並描述所採用的方法。
  • 教育研究方法-第六章第一節
    嚴格來說,行動研究不是一種孤立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種教育研究活動,是一種教師和教育管理人員密切結合本職工作、綜合運用各種研究方法,以直接推動教育工作的改進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動。 這是就行動研究的目的而言的。教育行動研究法的研究對象是教師的日常教育教學行為,目的是解決教育行動中遇到的具體問題,提高行動的效率、效果,所以行動研究者關注的並不是專業研究人員感興趣的理論問題,而是學校管理者和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行動中遇到的具體實踐問題。對這些實踐問題的研究,首要目的不是為了驗證理論或發現新知識,而是直接為了實踐問題的解決。
  • 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實踐反思法、個案研究法的應用比較
    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實踐反思法、個案研究法的應用比較原載於上海教育科研,作者:王建政隨著近年來基層教師參加教育科研的人數和學校教育研究課題數量的劇增
  • 教育學常考知識點之:教育研究方法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教育研究方法的知識點,關於常考的教育研究方法,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1、歷史研究法。系統的收集整理,教育現象,發生發展和演變的歷史資料來解釋事件關係。2、個案研究法。主要表現在對某一個特定的案例來進行追蹤。3、行動研究法。也稱為教師行動研究,實施主體是一線教師。這一研究方法是美國著名社會學家庫爾特勒溫提出的,強調了行動與研究之間的密切關係。過程分為四個環節:計劃、行動、考察、反思。4、觀察法。
  • 教育心理學的作用和研究方法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特崗教師招聘考試中常考的教育心理學的作用和研究方法!一方面為實際教學提供一般性的原則或技術;另一方面有助於使教師的工作符合自身的教學心理及學習者的學習心理,從而優化教學工作。 3.幫助教師預測並幹預學生。利用教育心理學原理,教師不僅可以正確地分析、了解學生,而且可以預測學生將要發生的行為或發展的方向,採取相應的幹預或預防措施,達到預期的效果。 4.幫助教師結合實際教學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