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落葉》:快樂不是人生唯一目標,歷經千帆,仍舊內心平靜才是

2020-12-09 瑾瑜與我

如果你的身上有一個可以結束生命的按鈕,你會選擇按下去嗎?

在未來,科學家們設計出一種按鈕,如果人們有想結束生命的念頭只要輕輕按下這個按鈕就行了。

一開始,有很多人都趨之若鶩。因為這種結束生命的方法,既方便,又可以很體面的離去。但這個按鈕有一個弊端:沒有後悔的餘地。你只要按下按鈕,就結束了,不會給你後悔藥吃。

基於這一點,科學家們又給這個按鈕增加了一點難度:要按三次才可以奏效,但情況同樣無法控制。最後,科學家們發明了一臺能夠探測人類心底最深處真實欲望的儀器。假如有人想按這個按鈕,必須大聲的對儀器說出自己的願望,按鈕就會搜索你的意識和潛意識裡尋找你真正的意圖,最後才會釋放電流結束你的生命。

這個「生命按鈕」的構想,是我最近在看的美國作家湯米·巴特勒的小說《抓落葉》中的一個片段。不得不說,是很巧妙的一個構想。

抓落葉

關於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的雖歷經萬難仍覺得人生很美好,有的覺得人生四處悲歌,毫無意義。如果世界上有這麼一個可以結束生命的按鈕,你會買嗎?

《抓落葉》這本書的作者是湯米·巴特勒,畢業於哈佛法學院,比起鑽研繁複的法律條文,他更喜歡探索講故事的方法。

故事的主角是艾略特的一生,講述的是他如何努力生活,卻又不得不被這個世界的「潛規則」推著走的故事。他想盡力的活著,卻發現人生有些事就像秋天的落葉一樣,抵抗不了自由落體運動。

剛拿到《抓落葉》這本書的時候,我在封面上看到一句話:「答應我,走之前看完這個故事」。一開始我不理解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直到看完整本書,我才理解這句話的意義:快樂不是人生唯一的目標。

這篇文章,我將從故事結構、情節設計兩方面介紹一下這本書籍。在第三部分,結合這本書,談談我對「快樂不是人生唯一的目標」的理解。

快樂不是人生唯一目標,內心平靜才是

三條主線相互穿插,共同作用,讓我們更好的理解,我們存在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

這本書以艾略特的一生為主線,從他8歲一直到一生,讓他見識到了親情、友情、愛情。也讓他見識到了人性的冷漠、親情的偏愛,愛情的背叛。

艾略特8歲的時候第一次在房間裡看到黑影一樣的怪物,但是沒有人願意相信他,還覺得他是個喜歡撒謊的怪胎。

這個世界不歡迎不一樣的人,這是艾略特學會的第一個人生道理。於是他開始努力迎合別人的想法,不再遵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不去理會自己的感受,學會不失望、不委屈、不難過,但從此也不再快樂。

他想拼盡全力地生活,卻還是無法阻止世界下沉,因為人生的失控都是從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開始:為了讓哥哥高興,故意輸了抓葉子比賽;聽父母的話做穩定的會計工作;聽哥哥的話給公司帳目做假帳……從他放棄傾聽自己的內心開始,人生就像落葉一樣隨風飄落,被生活這股重力推著往前走。

是選擇落葉,還是選擇抓落葉

第二條主線是之前,也就是艾略特結束生命後的世界。作者巧妙的把「女媧造人」轉變為外星人造人的故事。

在這個設定裡,「人體心臟」這個地方,本身是一個空洞。喬利斯和梅裡亞姆(造人者)為了填補這個空洞,給人體注入了「愛」「欲望」等各種情緒。這個空洞會吸收一切情緒,但同時也會反噬出來。所以,我們人類如果吸收了「悲傷」,就會感覺心痛。吸收了「憤怒」,就會情緒失控。

梅裡亞姆(造人者)說:「這個空洞會永遠存在的,因為一旦得到更多,就會想要更多,欲望是無法滿足的,就像「不停的吃,不停的愛上不該愛的人,瘋狂的斂財,沒日沒夜的看電視,在節日期間買一堆沒用的東西。」。」

這條線在我看來,意在告訴我們:因為人有欲望,所以有各種各樣的情緒都會有的,但這一切都不是你的錯,因為人生就是因為有了這些情緒,才有了故事。

有欲望,才會有情緒

第三條主線是未來。艾略特在現實世界裡,遇到了一個來自未來的人:班諾爾。

班諾爾告訴他,未來人們可以和去世的人對話,也擁有了可以結束生命的按鈕,還可以將自己不想要的人生賣給別人。艾略特在真正目睹了班諾爾的死亡之後,才領悟過來生命的意義。

而薩沙,是一個廣告文案寫手,在她的文案中,總是帶著兩種含義:表面的贊同和背面的勸告。正是薩沙帶著他,真正的看透了生命的含義:即使人生很糟糕,但努力的向前走,也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抓落葉》名為抓落葉,實際上還是揭示了「人,到底是該隨波逐流還是遵從自內心聲音」這一核心問句。我們不難看出,艾略特的一生,是矛盾的。他既想聽從自己的內心,但又承受不了因此帶來的後果。

一方面在告訴我們不隨波逐流就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另一方面又告訴我們:保持內心的平靜,才會看遍世間汙穢,仍舊保持平靜。

所以這三條主線是互相輔助而存在的,分工明確,缺一不可。無論是哪一條線,都意在說明:人這一生,快樂不是唯一的目標。

該怎麼選擇過一生,是很多人都很矛盾的

二,情節設計十分巧妙,用落葉比喻人生,用抓落葉比喻自己掌控人生

落葉,到了枯黃的時候,就脫離不了重力的吸引,最終歸宿就是會做自由落體運動。

人也一樣,不論你的人生多麼輝煌,最後都將會和落葉一樣歸根於大地。不過我們和樹葉不同的是,我們可以自由一點,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可以規劃這漫長的一生。

記得一位作者說過:「我們的世界充斥著無數聲音,讓你成為最好的自己,以至於你甚至都沒有想過,可以對自己要求低一些。

就像艾略特一樣,為了討好哥哥,輸掉比賽;為了討好爸爸,去做自己不喜歡的會計工作;為了不那麼特殊,選擇和其他人一樣,按部就班的生活,工作,即使這一切,並不是自己想要的。

我們會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

有一位學者曾經提出「他證」社會:我們每個人,就像一張名片,上面寫滿了頭銜,代表他人的認可。

我們總是像艾略特一樣,活在他人的嘴裡,眼光中,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卑微的追逐外界對自己的認可。

可能我們也曾像艾略特一樣試圖贏過哥哥一樣,反抗過父母,反抗過這個世界。但最後我們卻發現,隨之而來的不是理解,而是壓迫。於是,我們選擇沉默、抑鬱,最後帶著傷痛過的心,度過一生。等到年齡大了,回想起來,或許就會發出「人間不值得」的感慨。

小說中還有一個情節,艾略特「第一次死」後,重新回到了開始的地方。當造人者梅裡亞姆重新檢查他的身體的時候,發現他的身體沒有任何傷痕,這意味著他在人間毫無意義的過了一遭,沒有體會過任何情緒,例如「悲傷」『心痛』等。

在我看來,這其實也是在告訴我們:人活一世,會遇到很多讓你傷心,悲痛甚至絕望的事情,因為你會付出很多很多的「愛」,但付出的「愛」,收回來的不僅僅是「愛」,還有「傷害」、「背叛」,但這才是真實的人生。

真實的人生,不僅僅是只有「愛」

三,結合《抓落葉》這本書,談談我「快樂不是人生唯一目標」的思考

1,人這一生中,總會有人不斷進入,也會有人不斷離開

艾略特在讀大學最後一年的時候,去了巴塞隆納學習,在那裡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一起談天論地、室外活動,從「我」變成了「我們」。

時間轉瞬即逝,到了該分離的時候。艾略特提議大家就在這裡租個房子一起生活,但有人說為了錢,有人說籤證到期了。總之大家都有各自的原因,於是「我們」又變成了「我」。

有一則小視頻《我們這一生會遇見多少人》,全程不到2分鐘,只有5句話,卻讓無數網友「扎心了。」

在一個巨大的場館裡,站著8萬人,這8萬人都和同一位男人有過交集。這時,男人講了第一句話:「如果你不記得我的名字,請坐下。」此時,有一大群人坐了下來。這時,他又說了第二句話:「如果你不知道我在學校的綽號是「公主」也請坐下。」人數又少了一半。

「如果你不知道,跟我有緣無分的人是誰,坐下。」人又少了一些。「如果你沒見過我哭,坐下。」這時,只有幾個人還站著了。「如果我們已經失去了聯繫,請坐下吧。」這時,8萬人的場館只剩下了講話的這個男人,孤零零的站著。

我們這一生會遇見多少人

我們的一生,確實會遇見很多很多的人。有發誓要一輩子在一起的人,也有約定,就算不在一起,也要時常聯繫的人。但最後的最後,通常都是有默契的,誰也不聯繫誰了。

小孩子才會說:我再也不和你玩了。成年人的再見,是悄無聲息的。我們忙著忙著,猛然一回頭才發現,身邊的人越來越少了。

所以,接受有人毫無理由的離開,是我們學會接受孤獨的第一課。古龍在《天涯明月刀》中說:「世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永遠陪著另一個人,人與人之間無論相聚多久,最後的結局都是別離。」

很少有人會一直在你身邊

2,把悲痛一直藏在心裡,無異於帶著石頭過河,會越走越重

艾略特加入了一個小組,小組中有一位年長的女士叫珀爾。她講述了自己的故事:我的丈夫在6月份去世了,我時常做夢,夢到自己在河邊散步,河邊散落著自己人生中不同的時刻的記憶。於是,我一邊走一邊撿起這些記憶裝進了我的口袋。突然,河水漲潮了,那些記憶在我的口袋中變成了石頭,越來越重。

故事的後來,這位帶著記憶過生活的珀爾女士,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人的一生就像趕路,輕裝上陣,總是能夠走得更輕鬆,走得更久的。而負重前行,則會越走越累。

蘇東坡

蘇東坡以戴罪之身居住在惠州的時候,因為地處偏遠,又是有罪在身,根本是吃不上羊肉的。蘇東坡只好買回一些羊骨頭,用小火慢烤,再細細剔除骨頭上的肉來吃,居然叫他吃出了蟹肉的味道。

他寫信給弟弟蘇轍,宣布自己的新發現,還不忘開玩笑:這樣吃法,等著啃骨頭的狗很不高興。

活著,這兩個字,對於一部分人來說,其實是很沉重的。它代表著快樂,同時也代表著悲傷,失望,還有痛苦。但有的人選擇一直背負著負面情緒前行,有的人選擇就地消化,相忘於江湖。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快樂,但痛苦,是人人平等的。人的煩惱就6個字:放不下,想不開。放不下過去那些悲傷的過往,看不開眼前複雜的人生。

如劉同所說:『凡事總會有過去的時候,回頭看看劫後餘生的自己。原來,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試著放下,試著開始,抬頭看看光照進來的地方,也許,後面是不一樣的天地。

試著放下

3,快樂不是人生的唯一目標,內心平靜才是

看完《抓落葉》,我的理解是:快樂不是人生唯一的目標,歷經千帆,仍舊保持內心平靜才是最大的滿足。

人是社會性動物,快不快樂,往往會受到周圍人的情緒和言語的影響。比如我們今天剛買了一件好看的大衣,本來歡歡喜喜的穿著去上班,結果被同事告知:這件衣服穿幾次就起球了。可能接下來我們的關注點就會在「衣服到底會不會起球」這件事上,而忘記了當初買到它時的歡喜。

人的欲望是很難被填滿的,當我們擁有時,我們就會想擁有更多。欲望高了,煩惱就接著來了。

欲望高了,煩惱就跟著來了

我們可能時常會有這樣的煩惱:

買了一雙鞋之後,我們又想買新的大衣去配它;原生家庭帶給我的影響很深,我總是無法走出來;朋友都已經默契的不再聯繫了,我還在傷感為什麼突然就淡了感情;每天過著千篇一律的生活,時常在深夜覺得「人間不值得」,第二天卻只能認命的起來繼續上班工作。如果你也偶爾思考人生的意義,常把人間不值得掛在嘴邊,深夜聽著《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默默流淚,那麼請看看艾略特的故事。

關於生、關於死、關於失戀、關於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卻又無力改變、關於是遵從自己內心的聲音,還是隨波逐流,選擇大眾認可的方式過一生。

這部豆瓣評分9.1分的長篇小說故事,或許不能為你帶來人生的真諦,但也許可以給你一點安慰和啟示。艾略特的一生,像極了我們的一生。

我是@瑾瑜與我,左手帶娃右手寫作,專注情感與育兒,歡迎關注點讚,評論交流,感恩閱讀!

相關焦點

  • 《抓落葉》:「如果人生重來一次,你還願意嗎?」
    深藍色調的封面上,一艘小船靜靜地停在透著點點繁星的湖面,船上身穿棕色服裝的背影努力將手伸向遠方,像是要抓住即將飄下的落葉,又宛若正在跟遠處的宇宙星空問好……我衝動地買下了這本書《抓落葉》,只為這個令我心動的封面。好不誇張地說,拿到書時,我甚至都不知道書在講什麼?
  • 《抓落葉》:「緊緊揪住幸福的睪丸,狠狠捏下去」,你能找到快樂
    這些孩子的內心需求如果長期得不得滿足,就會導致他們心裡極度的脆弱、不安和矛盾,就會跟周圍的人格格不入。美國作家湯米·巴特勒的小說《抓落葉》,以魔幻的方法,講述了艾略特的前世、今生和未來的永恆之境,從中教會人們獲取幸福的小秘訣。01 艾略特:感覺不到幸福,想逃離。
  • 《抓落葉》:生命無須評判,人生自有意義
    他用一隻手抓著藤蔓,另一隻手摘下了草莓。多麼香甜的味道啊!這個寓言故事想告訴我們什麼?是告訴我們人要活在當下,抑或人生總是危難與驚喜並存?如果要弄懂故事的真義,我們就要走進《抓落葉》這本書去看看。《抓落葉》是美國作家湯米.巴特勒的著作,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品。
  • 《抓落葉》:人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於是他開始努力地去迎合別人的期待,不再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也不再去理會自己的感受。開始變得不失望、不委屈、不難過,也不再快樂。他用盡全力地活著,還是無法阻止世界下沉。01、故事的開頭,是艾略特和哥哥在抓落葉。當然,樹葉不是直線平緩墜落,落葉不可預測,充滿活力,不循規蹈矩,不時懸空。暫停下降的過錯,很難抓,但同時也是抓住它的最好機會。
  • 為什麼我們總是不快樂?這本《抓落葉》道出了成年人痛苦的根源
    巴特勒在《抓落葉》一書中描繪了一個叫做艾略特的男人因為童年所產生的陰影一直對生活沒有期待,多次想要放棄生命,但最終與自己和解,找到人生意義,開始享受生活的故事。如果說《小王子》是寫給曾經是小孩子的大人的書,那麼《抓落葉》則是寫給現在是成年的每一個人。
  • 《抓落葉》:人生就是一場旅程,抵達終點就是人生的意義
    在美國作家湯米·巴特勒《抓落葉》這部作品裡,就出現了一個小男孩艾略特,起初他對世界充滿好奇,並堅信自己的「永恆之境」,可後來在父母的幹預下,在周圍人的嘲諷中,他不得不收起自己所有的遐想,被迫變成一個中規中矩的人,外表雖然變了,可內心卻痛苦,他多次想得過死亡,可每一次都被那一絲絲情感挽留,終於他和自己和解,鼓起勇氣選擇了新生,並安然地度過一生。
  • 《抓落葉》:最好的人生狀態,是擺脫別人的期待,做真實的自己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明明活得很努力,卻覺得自己只是被生活推著向前,如同隨風飄散的落葉,沒有方向。如果,你有過這些的疑問和體驗,不妨和我一起讀讀這本書——《抓落葉》。《抓落葉》是由美國作家湯姆·巴特勒所寫,通過講述抑鬱症患者艾略特的故事,探討了一個現實的問題:人的一生,到底該怎麼過?
  • 《抓落葉》:其實抓落葉的秘訣,不是快狠準,而是靜止
    文 |晴風圖 |網絡近日,看了一部很有意思的小說《抓落葉》,而這部小說看似是小說,是故事,卻給我上了一課,讓我悟到了人生的秘訣。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作家湯米·巴特勒,由趙思婷翻譯的書。哥哥迪恩和自己抓落葉風格完全不同,他為了抓落葉,會追著落葉滿院子跑,而他抓到落葉的次數很少,可即便這樣,他也不灰心,依然不斷地到處跑,追著落葉抓。每一次抓到落葉,他就會大聲喊,後來他抓到了第七片,第八片,第九片的時候,他轉身問艾略特,你抓到了幾片,艾略特撒謊說:「5片。」
  • 男孩手裡的落葉,如一首生命之歌,孤獨而平靜,最後走入永恆之境
    而故事裡赤裸裸地讓讀者感受到:活著,快樂不快樂都可以,走下去才重要,抵達生命的終點就是人生的意義。艾略特在8歲那年,就知道抓落葉的秘訣:不是快狠準,而是靜止。艾略特說樹葉不是直線平緩墜落,落葉不可預測,充滿活力,不循規蹈矩,不時懸空,懸停下降的過程,很難抓,但同時也是抓住它的最好時機,因為急轉彎、變速和其他運動意味著猶豫不決。要先耐心觀察風速和方向,在樹葉猶豫不決、迴旋下落的瞬間,輕柔地接住它。
  • 《抓落葉》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01刻意迎合,你就是沒有內核沒有本質的自我8歲的艾略特和哥哥在家的前院比賽抓落葉,從小聰明的他早已知道抓落葉的秘訣:不是快狠準,而是靜止。先耐心觀察風速和方向,在樹葉猶豫不決、迴旋下落的瞬間,輕柔地接住它。
  • 治癒系哲思小說《抓落葉》:答應我,走之前請看完這個故事
    在蓋棺定論時所希望獲得的評論,才是我們終其一生,內心深處最想要追求的目標。誠如走完人生路的艾略特,在死後的世界裡,靈魂醒來,面對不曾留有一個痕跡的看似完美的身體,徒留萬般悔恨。這一生,終究是活成了別人希望的自己,唯獨沒能盡力活出自己的本心。
  • 卡耐基寫給女人的一生幸福忠告:願你歷經千帆,仍能好好愛自己
    在長期的工作與實踐中,卡耐基通過對女人的人生願望、生活煩惱,以及女性生理、心理的深入研究,創造了一套完整的系統,彙編為《卡耐基寫給女人一生的幸福忠告》。卡耐基在書中總結了女人一生中為人處世的秘訣和原則,以獨特的視角發表睿智的見解和精確的人生感悟:幸福是女人一生追求的目標,而獲得成功和幸福的要點,其實都來源於自己。
  • 《抓落葉》:人生分為過去、現在和將來,但最重要的是活在當下
    《抓落葉》是一本小說,但從書名來看,容易造成誤解,因為它並不是講抓落葉的故事。它是怎麼樣的一個故事呢?讓我們一同走進小說感受一下吧!二、原生家庭的影響艾略特提到抓落葉時的情節,那時候他才八九歲,跟哥哥比賽抓落葉,其實每次他都能精準地抓住落葉,每次都比哥哥抓得多,但他隱瞞不報,以弱者的身份待在哥哥身邊。
  • 從《抓落葉》到鄭爽,為什麼當你和世界不一樣時,錯的人就是你?
    而《抓落葉》這本書裡的主人公在別人攻擊之後,選擇了放棄傾聽自己的內心,讓自己的人生像落葉一樣隨波逐流,被生活推著走。他開始努力迎合別人的期待,不再聽從內心的聲音,不去理會自己的感受,不失望、不委屈、不難過,也不再快樂。
  •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快樂,你覺的會是什麼呢?
    你覺得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麼?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快樂,而是平靜。人生如果希望每一秒都快樂,最後那個快樂就會沒有意義。所以我們所謂的負面情緒,只是因為我們用負面的態度去看待那個我們需要的情緒。心卻越來越難得到平靜,開始整晚整晚的失眠。一個人真正學會平靜是一個很難的過程,充滿艱辛與堅持。一個真正平靜的人內心都已經達到了一種無法啟迪的境界,讓一個人渾身充滿力量的良藥。一個人只有真正內心平靜了,才能更好地去思考,去反思自己真正需要什麼,然後需要付出什麼,具備什麼的技能等等。
  • 8句走心的勵志句子,願你歷經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我聽過一句很正確的人生歪理,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著急著悲傷,因為它明天會繼續欺騙你。人的一生中啊,快樂和幸福是很短暫的,憂傷是生活的常客。但最關鍵的還是要看自己用什麼心態去面對,樂觀積極的人,看什麼都是春暖花開,消極悲觀的人,看什麼都是嚴寒酷暑。
  • 《抓落葉》丨一個旅行者的小故事,在你離開前,請看完這本書
    偶然翻開《抓落葉》,本以為是一本故事類小說,看完後似乎有很多感悟,又好像是肯定了心裡的某些想法。《抓落葉》是一本科幻治癒的書,作者用幽默的文字和豐富的想像,寫出了人出生之前和身死之後的事,以及「旅行者」艾略特的一生。
  • 《抓落葉》:感恩生命的饋贈,懷著敬畏之心,讓人生充實而有意義
    01 非常巧合的是,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偶然翻起了《抓落葉》這本書,並且一氣呵成地讀完了它,給我感觸頗深。合上書本,我腦海裡最強烈的想法便是:我們一定要學會感恩生命的饋贈,懷著一顆敬畏之心,踏實肯幹,讓人生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 真正的平靜,來自內心,用一顆平和的心態看人間萬象
    怎樣才是平靜?答:真正的平靜不是你靜坐可以幾個小時不起,而是用一顆平和的心態看人間萬象,聽花開的聲音。平靜來自內心,勿向外求。花開有聲,風過無痕。佛曰:一花一世界。真正的安靜,來自於內心。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搖的枝柯,而是靜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為塵世的一切所鼓惑,只追求自身的簡單和豐富。靜是一種品格,可以是沉澱浮躁,過濾那些淺薄,調節人的精神。靜是一種善良,能解讀生命的安寧,感悟人生的大慈大悲。靜那是一種修養,擁有瞭然於心的平靜,那麼你就是擁有了高品位的人生。
  • 內心的安靜與從容,才是人生最好的追求
    生活總是不期而遇,每天都上演意料之外的故事;有親人的離去,有戀人的變心,有朋友的背叛,有同事的意見不和……沒有人喜歡充滿變數的人生,也沒有喜歡充滿坎坷的生活。在充滿糾結與掙扎的日子裡,曾放棄過生活,選擇做事不必太期待,堅持不必太執著;殊不知,生活對人的考驗,從未這麼簡單。正如楊絳先生所說:「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是夾雜著煩惱和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