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落葉》:生命無須評判,人生自有意義

2020-12-14 白茶的麥田

一個人過草地時,遇到了一隻老虎。他逃走了,老虎在後面追著他。他來到一個懸崖邊上,抓住一根藤蔓,晃動著身子從懸崖邊上跳了下去。老虎在上面嗅著他的氣味。那人嚇壞了,他往下看了看,下面另一隻老虎已經來了,等著吃他。兩隻老虎,一白一黑,開始啃著藤蔓。那人看到近在咫尺的藤蔓上有一顆碩大的草莓。他用一隻手抓著藤蔓,另一隻手摘下了草莓。多麼香甜的味道啊!

這個寓言故事想告訴我們什麼?是告訴我們人要活在當下,抑或人生總是危難與驚喜並存?如果要弄懂故事的真義,我們就要走進《抓落葉》這本書去看看。

《抓落葉》是美國作家湯米.巴特勒的著作,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品。這是一本需要你沉下心來才能讀懂的小說,書裡三條主線穿插敘述的結構,會讓初讀的人有些迷惘,但當你隨著作者汩汩流淌的文字走到最後,你會恍然大悟。

你會對人生,對生命,對你正在經歷或已經經歷的一切,有新的覺察和洞悉,也會對未來的生活有新的期許和感悟,畢竟,日子過的是未來,不是過去。

下面就讓我帶領大家走進本書,到主人公艾略特的世界去看一看。

一、從小被忽略的孩子,灰暗是他的人生底色

小時候,艾略特和哥哥常玩抓落葉的遊戲,善於觀察的他發現了抓落葉的秘訣,但為了讓哥哥高興,他假裝輸掉了比賽。

艾略特的每個早晨都千篇一律。爸爸忙於打電話,然後把臉埋進報紙裡,媽媽和哥哥拼命想分散爸爸的注意力,在這樣的情況下,沒人會關注艾略特,包括艾略特說出心底的秘密「他看到了一隻怪物」。媽媽只是警告艾略特注意用詞,而哥哥更是笑噴了,沒人關注艾略特看到了什麼。

被忽略的艾略特,學會自己排遣無聊,他苦練投球,渴望獲得爸爸的稱讚。當他在一次比賽中,勇敢地擊敗了哥哥,哥哥卻把他看到怪物的言論廣而告之,於是,大家用看待怪物的眼光來看待艾略特,他受到了歧視排擠。

艾略特學著自己排遣寂寞,他埋首書中,幻想自己心中的「奇蹟之門」,卻因為一次闖禍,媽媽把他的書沒收了,打碎了他唯一的信仰。

艾略特從樹枝上跳下來,摔斷了腿,媽媽帶他去看心理醫生,在艾略特把心底的秘密告訴醫生後,換來的是醫生的冷酷分析,艾略特才明白:真相有明顯的界限,而他站在了錯誤的一邊。

於是,艾略特封閉了自己,不再談自己的幻想,不再關注自己的感受,因為這樣,大家才不會用異樣的眼光來看他。

就如我們,很多時候必須放棄自己,來遵守這個世界的規則。艾略特對這個世界的熱情,是被忽略的,沒有人傾聽,沒有人看到,更沒有人關注。

大人們對世界早已喪失了想像,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他們認為人生就應該是這樣。可想像力豐富,善於觀察和發現的孩子不是這樣,他們渴望奇蹟,充滿幻想,世界在他眼中是一個充滿奧秘的迷宮,等待他去探險。

正如書中所說:「如果你運氣好,人們會以自己知道的方式愛你;如果你真的非常幸運,人們愛你的方式剛好是你所期望的。」

「如果不是我期望的呢?」

「我想你得知足,被愛已經是很幸運的了。」

艾略特的家人不會以他期望的方式愛他,這也是很多家庭的常態。在被忽視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他們不難過、不失望、不委屈,可也不快樂,他們學會了和大人的世界妥協。

可妥協以後呢?他們的心底有傷痕,這傷痕深深刻在心底,成為抹不去的印跡,成為他人生的底色,這底色是灰暗的。

以灰暗為底色的人生,註定多磨難,少快樂。

二、找尋不到生命意義的人,自殺是他深埋心底的渴望

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說過,「青年時期人生的任務就是建立自我統一性」。也就是年輕人要弄清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清楚的自我認知。

無疑,童年的經歷使艾略特的自我與本我之間達不到和諧統一,他的青年時期充滿了迷惘。

他在哥哥的公司做著一份並不熱愛的會計工作,日復一日的上班下班,戀愛,交友,可他缺乏生活的熱情,自殺的念頭一直徘徊不去。

他偶然間進入了一個自殺小組,在那裡認識了新的朋友薩莎和班諾爾。在艾略特對生活妥協,認為生活也許就是這樣的時候,一系列的打擊接踵而來。

哥哥逼迫他做假帳,他的投資破產,同居的女友被他捉姦在床,他的好友班諾爾在他面前自殺死去,命運的捶打,讓艾略特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

從小在忽略中長大的孩子,他的人生缺少底氣和勇氣,現實生活裡的自己和真實的自己是割裂開的。艾略特故意忽視內心真實的感受,和真實的自我間缺少連接,所以他總感覺空虛,總感覺自己的心缺失了一塊。

他遵從世界的規則生活著,可他知道心底的空缺永遠也無法填滿,他所期待和追求的永遠也無法達到,所以,自殺是他經常想到的解脫方式。

就像你或我,當我們對生活無能為力或理想破滅的時刻,我們也曾有過告別世界的念頭吧。

「每個人的生命的獨特性使其具有特殊性,而不應該輕率地拋棄。」

這道理我們都懂,可找尋不到生命的意義,我們內在的靈魂是空虛的。因為沒有被愛、被需要、被看見的感覺,所以總是感覺孤獨無助,甚至無法把這感覺說出來缺少自我價值感,缺少對生活的期待。

直到總有什麼東西叫囂著讓我們留下來,也許是父母的目光,也許是對生活的留戀,也許只是對死亡的恐懼。

那到底是什麼使艾略特決定留下來呢?

三、生命無需評判,人生自有意義

艾略特準備結束生命,薩莎出現了,告訴他,在他們初見的那晚,他的出現曾拯救了她,薩沙邀請他去讀讀她新寫的小說。

在薩莎的善意與理解裡,艾略特忽然發現:他沒有義務去評判自己的生命,去判斷它是好的,還是壞的,或者說是值得努力的。

確實,生命無需評判,存在就是明證。人生自有意義,活著就是證據。每個人生而不同,我們無法測量快樂與痛苦的比例,也無法界定什麼是值得的生活。

正如本書封底的話:我們都是生命的旅人,抵達終點就是生命的意義。

當我們抵達生命的終點,一顆完美無缺的心,一具仿佛沒有被使用過的身體,一點裂痕或缺口都沒有的一生,就彷如一次沒有旅行的旅途,這何嘗不是一種生命的浪費呢?

我們活過愛過,留下來的痕跡才是真正寶貴的東西,因為它們是我們努力創造的,不是努力放棄的。

結語:

艾略特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他實現了年少時的願望,從事著自己喜歡的工作,和薩莎在一個北方的小鎮度過了平靜安詳的一生。

也許人生就是這樣,不如我們想像的那樣好,也不如我們想像的那樣壞。痛苦與歡樂並存,危險與機遇同在,當我們深陷泥潭時,別輕易向命運投降,當愛我們的人出現時,要學會好好珍惜。

那麼,當有兩隻老虎在你身旁虎視眈眈時,你會摘下那顆草莓嗎?你會品嘗到那香甜的味道嗎?

當你讀完這本果麥文化發行的《摘落葉》,相信會有自己的答案。

作者:白茶,好書推薦者,終身學習者行事有態度,筆下有溫度,用走心的文字與你一路同行。

相關焦點

  • 《抓落葉》:感恩生命的饋贈,懷著敬畏之心,讓人生充實而有意義
    01 非常巧合的是,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偶然翻起了《抓落葉》這本書,並且一氣呵成地讀完了它,給我感觸頗深。合上書本,我腦海裡最強烈的想法便是:我們一定要學會感恩生命的饋贈,懷著一顆敬畏之心,踏實肯幹,讓人生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 《抓落葉》:人生就是一場旅程,抵達終點就是人生的意義
    在美國作家湯米·巴特勒《抓落葉》這部作品裡,就出現了一個小男孩艾略特,起初他對世界充滿好奇,並堅信自己的「永恆之境」,可後來在父母的幹預下,在周圍人的嘲諷中,他不得不收起自己所有的遐想,被迫變成一個中規中矩的人,外表雖然變了,可內心卻痛苦,他多次想得過死亡,可每一次都被那一絲絲情感挽留,終於他和自己和解,鼓起勇氣選擇了新生,並安然地度過一生。
  • 《抓落葉》:其實抓落葉的秘訣,不是快狠準,而是靜止
    文 |晴風圖 |網絡近日,看了一部很有意思的小說《抓落葉》,而這部小說看似是小說,是故事,卻給我上了一課,讓我悟到了人生的秘訣。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作家湯米·巴特勒,由趙思婷翻譯的書。而這本書是巴特勒精心著作的一本小說,這本小說主要講了一個年輕人與抑鬱症鬥爭的故事,更是一本尋找生命意義的故事。而在故事的結尾,他說出了一個扎心的真相:其實痛苦和悲傷是生命的一部分。
  • 《抓落葉》:「如果人生重來一次,你還願意嗎?」
    深藍色調的封面上,一艘小船靜靜地停在透著點點繁星的湖面,船上身穿棕色服裝的背影努力將手伸向遠方,像是要抓住即將飄下的落葉,又宛若正在跟遠處的宇宙星空問好……我衝動地買下了這本書《抓落葉》,只為這個令我心動的封面。好不誇張地說,拿到書時,我甚至都不知道書在講什麼?
  • 《抓落葉》:快樂不是人生唯一目標,歷經千帆,仍舊內心平靜才是
    假如有人想按這個按鈕,必須大聲的對儀器說出自己的願望,按鈕就會搜索你的意識和潛意識裡尋找你真正的意圖,最後才會釋放電流結束你的生命。這個「生命按鈕」的構想,是我最近在看的美國作家湯米·巴特勒的小說《抓落葉》中的一個片段。不得不說,是很巧妙的一個構想。
  • 《抓落葉》:最好的人生狀態,是擺脫別人的期待,做真實的自己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明明活得很努力,卻覺得自己只是被生活推著向前,如同隨風飄散的落葉,沒有方向。如果,你有過這些的疑問和體驗,不妨和我一起讀讀這本書——《抓落葉》。《抓落葉》是由美國作家湯姆·巴特勒所寫,通過講述抑鬱症患者艾略特的故事,探討了一個現實的問題:人的一生,到底該怎麼過?
  • 《抓落葉》:人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因為人生的失控都是從生活的小事開始的,他為了討好哥哥故意輸掉比賽;為了聽父母的話做穩定的會計工作;聽從上司的話給公司帳目做手腳,這些到最後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大概都是從他放棄傾聽自我內心真實的聲音開始。人生就像落葉一樣隨波逐流,艾略特也就被生活推著走。
  • 從《抓落葉》到鄭爽,為什麼當你和世界不一樣時,錯的人就是你?
    最近看到一本書,書名叫《抓落葉》,看完之後覺得裡面的主人公和鄭爽有著相似的境遇。不一樣的是,鄭爽沒有選擇妥協,她現在依然還堅持做著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即使這些事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可理喻的。而《抓落葉》這本書裡的主人公在別人攻擊之後,選擇了放棄傾聽自己的內心,讓自己的人生像落葉一樣隨波逐流,被生活推著走。
  • 《抓落葉》第一名長大能抓住幸福嗎?
    今天讀到這本《抓落葉》確是適合這類諮詢者閱讀的書,是一本「抑鬱者自殺搏鬥史」的寶藏。男主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從小就知道,在「抓落葉」比賽中不能東撞西撞追著落葉跑,而是耐心觀察風速、方向,找到那個懸停的瞬間,猛地甩出張大的手掌,任由它靜靜飄落到掌心。
  • 治癒系哲思小說《抓落葉》:答應我,走之前請看完這個故事
    由不得我一次次地想按下人生的暫停鍵,想抽離片刻,想回顧一下過去的人生,想思索一下未來的方向。片段裡的「我」叫艾略特,8 歲的時候第一次看到黑影一樣的怪物,雖然面目模糊,艾略特卻很喜歡,因為怪物會模仿他和哥哥抓落葉的動作,很搞笑;怪物還曾救下了被海浪捲走的媽媽,可是家裡人都不相信他,甚至哄騙他去見醫生,進而診斷出艾略特有自殺傾向。
  • 任性的人生無須解釋
    她對此不屑一顧:「如果我可憐到要用別人的標準要求自己,那我賺這麼多錢也就沒有意義了。而我之所以能賺到這麼多錢,正是因為別人的看法對我沒有意義。」她是個純粹坦率的拜金主義者,過著土豪任性的生活。她認為:當今社會,唯有錢能撐硬一個人的骨氣。錢給你大房子,幫你遠離你討厭的層次;錢給你自由,讓你隨時隨地飛往世界各地;人會言不由衷三心兩意,錢就在那裡,無須懷疑。
  • 男孩手裡的落葉,如一首生命之歌,孤獨而平靜,最後走入永恆之境
    艾略特是《抓落葉》這本書的主人翁,一生都認真地活著,卻仍然感覺像落葉一樣,失去了自己的控制,被生活推著而隨波逐流。《抓落葉》的作者湯米巴特勒,是哈佛法學院的高材生,不但懂高深繁複的法律條文,巴特勒更喜歡探尋寫作的奧秘,法律只能制裁罪惡,或者保護弱者;而故事能溫暖和感動所有的人。
  • 這本《抓落葉》道出了成年人痛苦的根源
    巴特勒在《抓落葉》一書中描繪了一個叫做艾略特的男人因為童年所產生的陰影一直對生活沒有期待,多次想要放棄生命,但最終與自己和解,找到人生意義,開始享受生活的故事。如果說《小王子》是寫給曾經是小孩子的大人的書,那麼《抓落葉》則是寫給現在是成年的每一個人。
  • 人生的意義,感嘆人生
    看晴空萬裡,皚皚碧雪,這是一部電影給予我的第一個畫面,一位勇者在生命即將離往的日子裡,不斷攀巖著人生的高峰,踏足與喜馬拉雅山的巍延冷慄。我不僅僅是看到了這樣一個前行堅強的背影,他讓我無盡感慨,讓我不斷思考著,透徹著,一些,所謂人生的意義。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答案眾說紛紜。
  • 《抓落葉》:人生分為過去、現在和將來,但最重要的是活在當下
    《抓落葉》是一本小說,但從書名來看,容易造成誤解,因為它並不是講抓落葉的故事。它是怎麼樣的一個故事呢?讓我們一同走進小說感受一下吧!二、原生家庭的影響艾略特提到抓落葉時的情節,那時候他才八九歲,跟哥哥比賽抓落葉,其實每次他都能精準地抓住落葉,每次都比哥哥抓得多,但他隱瞞不報,以弱者的身份待在哥哥身邊。
  • 《抓落葉》:「緊緊揪住幸福的睪丸,狠狠捏下去」,你能找到快樂
    美國作家湯米·巴特勒的小說《抓落葉》,以魔幻的方法,講述了艾略特的前世、今生和未來的永恆之境,從中教會人們獲取幸福的小秘訣。01 艾略特:感覺不到幸福,想逃離。艾略特8歲時就和同齡孩子不一樣,他在玩「抓落葉」遊戲時,不像他的哥哥迪恩那樣心急火燎地想快快地抓到,從而想贏得比賽;艾略特懂得思考如何才能夠穩準狠地抓到更多的落葉,他的秘訣是:靜止,即先耐心觀察風速和方向,在樹葉猶豫不決、迴旋下落的瞬間,輕柔地接住它。
  • 人生的意義是體驗廣袤、豐盛和自由的生命體驗
    擁有豐盛財富並不是人生的終極意義。人生的意義是體驗廣袤、豐盛、自由的生命體驗,當你追隨自己的心,去創造自己真正想要的體驗時,金錢作為工具,作為資源,就會追隨你而來。如果在家裡什麼都不做,要那麼多錢幹什麼呢?金錢作為資源,流動到你那裡,豈不是浪費?潛意識和金錢關係的好壞,取決於童年時期父母對待孩子欲求的方式。
  • 又見秋風吹落葉,人生能有多少年
    春天的花兒還未完全綻放,夏天的綠草還未徹底遮蓋住大地,我們又見到秋風吹落葉了。歲月如此無情,人生如何守得住歲月滄桑?人們本想讓歲月多些柔情,多些憐憫,讓每個生命盡興盡情一次。而它卻偏偏如一把鋼絲刷,在我們的容顏還末熟透之時,就刷的粗糙而又蒼老,刷去我們的青春,刷去我們還未實現的夢想,只留下殘缺散碎的記憶,讓人類撫今追昔,暗自惆悵:人生能有多少年!
  • 《檸檬桌子》:向死而生,在生命的盡頭探尋人生的意義
    03 向死而生,在生命的盡頭探尋人生的意義每當我重刷《回憶積木小屋》,我都會因老人面對死亡和回憶以往幸福生活的畫面轉換而痛心。孤獨的世界總是那麼痛苦,用幸福來作對比的孤獨,更是觸碰到我們所有人的內心的痛點。死亡和孤獨是我們無法逃避的現實。
  • 如果生命有暫停鍵,你會伸手去按麼?
    我們都是生命的旅人,抵達終點就是人生的意義。在不同人眼裡對人生意義的看法也是不一樣的。大部分人可能會認為仕途順遂,或是工作上順風順水,或是手裡有花不完的錢,那麼他的人生就是有意義的。其實不能一概而論,這只是一種我們外人自認為的理想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