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希望孩子的生活穩定安全。當孩子長大後,我們希望這樣的紀律能夠幫助他們抵禦一個動蕩的世界。但是如何讓孩子為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起伏做好準備?
積極的態度意味著不是天真的或抑制感情,而是對與變化有關的正面和負面的現實的評估。一方面,變化幫助我們獲得新的經驗。另一方面,如果這種變化與損失有關,那麼一個人就必須生活在一種損失中,並且應付自己的感受。而且,如果變化成為我們的障礙,就意味著我們可以為自己利用這些變化,並為此做好準備
1.儘管我們試圖讓孩子的生活安全和可預測,但時不時會發生變化。我們可以利用這個經驗教孩子如何適應。首先,你應該觀察他一會兒。注意他是如何對可能的變化做出反應的。他的反應總是一樣的嗎?他表現出毅力嗎?他是焦慮還是害怕?或者,也許他期待著改變?這種行為可以表現在他和成年人身上。你的任務是改變孩子的消極態度,直到他們深入人心。
2.當孩子面臨新的情況或即將到來的變化時,請他談談他的感受。有時候這並不容易。根據不同的年齡,孩子的氣質和具體情況,孩子可能更容易或更難以說出自己的感受。如果他不能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那就考慮一下。從你的生活中講一個類似的故事,解釋你當時的感受。年幼的孩子可以讀一本帶有圖片的書,其中的主角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3.讓孩子為自己生命中發生的損失感到悲傷。認識到他的損失和他的現實。如果一個孩子不能表達自己的悲傷,這會增加他的焦慮,並導致抑鬱症。
4.了解孩子如何看待這個世界。他對即將到來的變化的感覺與他對事情的理解密切相關。如果他認為當你搬到別的地方,他找不到朋友,他可能會感到傷心和害怕。直接詢問孩子對即將到來的事件的感受。
5.確保孩子沒有斷然思考。分類思維是一種傾向,看到整個世界都是黑白的,對變化是悲觀的。
孩子可以用「從不」,「總是」,「每一個」,「沒有」等。例如,他用這樣的短語:..「我將永遠不會在一所新學校交到朋友」,「每個人都已經有朋友」或者「沒有人會想和我成為朋友」。這是孩子如何看待這種情況,但客觀上並非如此。你的任務是質疑孩子的這種言論,並幫助他以更樂觀的態度看待未來。如果你不斷質疑孩子的分類思想,他開始思考不同。
6.為孩子準備一些恐懼是合理的。例如,如果新的地方的孩子不能與任何人見面,請他們談談的人在巴士站或專門與鄰居相識。當然,如果孩子很害羞,你應該考慮到這一點。另外,問孩子擺脫這種情況的一種方式。教孩子如何改變環境 - 這將幫助他一生。積極主動的人能夠控制情況,對生活更滿意。
7.鼓勵孩子看待事件的積極一面。 讓他考慮一下這種情況給他帶來的機遇。 這樣的練習教孩子樂觀。孩子自己習慣性地積極思考。
8.孩子能適應變化後,把注意力集中在實現上。 提醒他以前有什麼悲觀的期望,並將其與現實進行比較。 這將有助於孩子在未來改變他對現實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