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林夏
2019-09-25 17:04 來源:澎湃新聞
鴉片戰爭以後,面對著「三千年未有之變局」,無數仁人志士先後掀起了向西方學器物、制度、文化以救亡圖存的熱潮。在向西方學習的浪潮中,上海交通大學的前身——南洋公學應運而生。鑑於當時中國學界對中外交涉的法政之學知之甚少,南洋公學在初創時期便將為近代中國培養高端法政人才及創立現代法政之學作為辦學宗旨,故南洋公學之創建者、領導者、任教者以及受教育於其中者,均在中國近代法政史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經過數年的準備與努力,《中國近代法政文獻資料叢編》陸續編撰完成,第一輯(9冊)付梓面市。《中國近代法政文獻資料叢編》以與南洋公學有學緣關係的著名法政學者的著述為基礎,兼及同時期與之相關的法政學者論著,以此反映這一時期中國法政人的學術探索和思想成就。
2019年9月16日,《中國近代法政文獻資料叢編·南洋公學輯》新書發布會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凱原法學院舉行。季衛東、高全喜、彭誠信等學者以及上海交通大學和商務印書館相關負責領導等20餘人參加了新書發布會,大家就這套叢編的價值與意義、學科建設以及相關議題等展開了廣泛的討論。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擇其精要,以饗讀者。
《中國近代法政文獻資料叢編•南洋公學輯》的出版意義凱原法學院院長孔祥俊首先致辭,他表示,《中國近代法政文獻資料叢編•南洋公學輯》這套叢編不僅收錄了近代中國思想界和政治界精英的言論,還囊括了法律、經貿、外交、軍事等各界賢達的思考,向我們展示了這些歷史長河中的巨擘是如何影響著近代中國的社會制度與政治的興建。這套叢編面世的意義重大,不僅僅是總結歷史經驗、深入把握中國法政發展變革的規律,還啟示著當代法政人以推動法治中國為己任。
本書的總編撰、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高全喜,著重介紹了叢書的編撰情況。他表示,三年前自己來到交大,對交大的歷史進行了一個盤點。一般人的印象中,交大都是以理工科見長,但是南洋公學這個重要的來源卻大多數人遺忘了。那個年代中國的教育,是法政不分的。南洋公學在法政人才的培養上,尤其出眾,比如蔡元培、黃炎培、蔡鍔、王寵惠等等,甚至李叔同也是。但是過去,我們的思維裡,更多的是把他們跟北大聯繫起來。但其實他們的思想形成期,都是在南洋公學,在交大。這些法政人物,給後人留下來的,更多都是他們的精神財富,集中體現在他們的著作中。也就是從那時候起,高全喜萌生了編撰這套叢書的想法。
在編撰的過程中,高全喜坦言也遇到了難題。首先是這些知名人物,很多都已經有了全集。但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購買和獲取也很困難,在全集中再去查考需要的內容,也浩如煙海。高全喜強調,這次的叢編只選取他們在法政領域的論著。其次,更大的問題是,像嚴復、蔡元培這樣的知名人物,他們的選集比較好編,但是一百年過去了,很多不那麼知名的人物,再想去搜集他們流散的文章,就非常困難。
高全喜認為,優先選擇法律與政治資料為編撰內容,尤其是以著名法政人物的言論作為中國近現代國家建設的一個主題,主要是基於兩個方面的考慮:其一,目前學術界關於中國近現代社會制度變遷方面的資料編輯工作,如近代經濟、外交、軍事、科技、教育、思想等方面的彙編與梳理工作,已經或多或少地有人做過,但聚焦於國家建設尤其是法政方面的資料彙編卻是一個薄弱地帶。其二,本叢編收錄的近現代中國法政人物,不僅包括思想界和政治界的精英,而且囊括了法律、經貿、外交、軍事、社會賢達等各式人等。他們的言論深刻地影響著近代中國的社會制度與政治的興建。
高全喜也談到商務印書館對書籍質量的堅持,要求收錄其中的必須是底本和第一稿,因為很多文章在反覆登載和傳播的過程中有過很多刪改。他認為,叢編的出版對於交通大學法學院的學科建設,追溯自身的傳統,有重要的意義。
商務印書館南京分館總編輯白中林介紹了叢書的出版情況。他首先表示,理工科學校辦法學院,辦的最好的,一個是清華,還有一個就是交大。追溯起來,也是因為交大有很深厚的人文底蘊。白中林表示,做這一套書,希望能夠發掘交大作為中國近代法制思想起源地的意義。南洋公學和商務印書館也可謂是同宗同源,商務印書館的創辦者張元濟也曾是南洋公學的校長。做這一套書,是商務印書館的自我實現。白中林表示,這套書原本的容錯率是萬分之一,二十頁允許有一處錯誤,最後校對的時候發現錯誤率是萬分之零點四。即便如此,商務印書館方面依舊不滿意,從頭開始校對,也導致了書的出版的延期。
不可忽視的南洋公學在自由發言環節,原凱原法學院院長,講席教授季衛東提到,上海是多元法律秩序衝擊碰撞之地、中國近代法律制度形成,很多都是在上海。在此意義上,中國傳統現代化轉型的密碼有待在上海被破解。其中《南洋公學特班學生日記作文選編》,更是新式法學教育從無到有的見證,是回顧那個年代法學教育最直觀的一手資料,顯得彌足珍貴。這套叢書的整理工作量巨大,現在取得階段性的成果,彌補了國內基礎作業、工具書方面的缺陷。
彭誠信教授提到,每個交大人都應該了解南洋公學的歷史。南洋公學是中國人辦近代教育的開端。1895年,盛宣懷創辦北洋公學,北洋公學以技學為主,包含交通、工礦等等,希望以產業救國。但盛宣懷認為,一個國家的強大,不僅僅是有技術,還應該有思想。在這種情況下,1896年,南洋公學成立了,主要從事政學,藝學,包含法律、公法、政治、通商等等,法律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彭誠信也表示,紀念南洋史,不僅僅是面對過去,更是展望未來。在很多交大人看來,交大光是工科已經足夠輝煌了。但正是因為南洋公學的輝煌歷史被埋沒了太久,人們才長期認為交大只是一所理工科院校,交大要建設國際一流的高校,就必須找回南洋公學的文科傳統。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南洋公學,交大,商務印書館,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