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工三院威武!雷達技術靠3大優勢成就戰力,任何偽裝現原形

2020-12-17 迷彩虎

17日,中國航天科工三院傳來一個驚人的好消息。據悉,該所對其負責研發的我國第一臺太赫茲視頻雷達進行了相關測試,並且成功得到了雷達影像的成果。這也就意味著,國內首款太赫茲視頻孔徑合成雷達研製成功,今後中國的千裡眼不僅能夠看得更遠,還能夠看得更清楚。

太赫茲視頻雷達合成圖像

有專家分析指出:對比傳統雷達,太赫茲視頻雷達具備三大獨特優勢!

【反隱身】

為了防止被雷達探測,各國都在武器裝備的隱身性能上狠下功夫。不管是天上飛的、水裡遊的還是地上跑的,甚至是連士兵都在追求隱身性。有第五代機隱身戰鬥機、隱身巡航飛彈、隱身驅逐艦、隱身坦克以及士兵隱身衣等等,說白了也都是為了提高突防能力。

16日有媒體指出,美國空軍正在研發一款新型隱身靶機,準備利用其培訓飛行員,專門對應對中俄的隱身戰鬥機。美國海軍則正在積極研發隱身巡航飛彈,而且已經能夠在多個平臺發射了,射程已經達到900公裡。正所謂矛盾都是相互依存的,既然說被人在隱身性能上面做的如此優秀,那麼我們的反隱身技術就得迎面趕上了。

隱身戰鬥機

中國航天科工三院針對隱身武器專門研發的太赫茲視頻雷達,具備超強的反隱身性能。一般情況下,使用吸波材料造成隱身目標只能在一個很窄的波段之內有隱身效果,但是很多雷達的探測波段都比較有限。然而,太赫茲視頻雷達的寬帶非常寬,而且吸波材料對隱身波段之外的電磁波是沒有什麼吸收能力的,那麼就更有利於對隱身目標進行探測。

【透視性更強】

透視性這一點是太赫茲視頻雷達的看家本領,能夠探測到敵方非常隱蔽的目標物,偽裝潛伏的作戰人員以及在煙霧、沙塵中的武器裝備。一句話,就能夠能夠識別任何偽裝的目標物。

之前戰鬥機為了能夠儘快擺脫追蹤,會釋放煙霧彈,讓敵方飛彈無法精準預估。然而,太赫茲視頻雷達的出現,將會讓戰鬥力利用煙霧彈逃跑變成一個過去式。

【波長更短】

和傳統的雷達相比,我國最新研發的太赫茲視頻雷達波長更短,能夠對目標實現高精準度的成像。根據測試結果,太赫茲視頻雷達對運動目標的都卜勒頻移較大,但是對緩慢運動的物體的識別則更具優勢。

早在2008年的時候,美國曾經進行過相似的測試,成功研製出來了0.58THz的三維成像探測系統,解析度能夠達到亞釐米。太赫茲視頻雷達的波長範圍是0.03-3毫米,頻率在0.1-10THz之間。很明顯,在這一方面我們已經和美國拉開距離。

雷達探測

在這三大顯著優勢的輔助下,太赫茲視頻雷達的超強戰鬥力顯而易見。太赫茲波在電磁波譜中的位置非常特殊,在天文、生物以及化學領域都具備極強的價值。尤其是在軍事領域以及安全領域,太赫茲波更是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現如今太赫茲波已經得到多個國家的重視,成為了當前國防以及反恐的重要研發項目。

太赫茲視頻雷達能夠彌補紅外、光學以及和傳統雷達對一些慢速運動物體的探測短板,提高雷達圖像的可讀性,也為在複雜環境下運動目標的探測技術奠定基礎。

中國的成就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地積累出來的,我們一直致力於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優。這裡要為默默無聞的雷達工作者致敬,你們是好樣的。是你們讓中國在現代的科技競爭中一直保持著領先地位,塑造了中國的大國形象。

相關焦點

  • 中國航天科工三院三部打造核心專業技術「長板」
    中新網北京4月20日電 (李丹)來自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三部的最新消息稱,該部自2018年實施「長板」專業技術戰略以來,現已在「基於深度學習的自動目標識別技術」等一批核心關鍵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為三部後續型號研製、預研攻關以及領域拓展等提供有力支撐。
  • 中北大學校長沈興全帶隊到國機集團、航天科工二院、科工三院洽談...
    為進一步推動學校與中國機械工業集團、航天科工集團的全面戰略性合作,增強校企雙方合作交流,提升中北大學在軍民融合發展及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搭建合作交流平臺,促進校企深度融合發展,10月23日—24日,沈興全校長帶隊赴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航天科工二院、科工三院進行洽談交流。
  • 鹽城市與中國航天科工三院開展戰略合作
    本報訊(記者 韓寶貴)12月4日至5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來鹽考察,洽談航天科技領域合作項目。4日下午,市政府與航天三院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市委副書記、市長曹路寶,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副總經理張紅文出席籤約儀式並致辭。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是以防務裝備、航天產業、信息技術、裝備製造、現代服務業為主業的戰略性、高科技、創新型中央骨幹企業。
  • 中國航天科工三院與中油國際管道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12月8日,中國航天科工三院與中油國際管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油國際管道」)成功籤訂戰略合作協議。三院院長王長青、中油國際管道總經理孟繁春出席籤約儀式,三院院長助理趙連元及三院本部、35所、中油國際管道相關部門和單位領導參加此次活動。
  • 航天科工三院三維掃描安檢門入駐首都機場
    原標題:航天科工三院三維掃描安檢門入駐首都機場 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三院研發的毫米波人體三維掃描成像安檢門日前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T2航站樓完成安裝,意味著國內首次由民航主管部門組織的毫米波安檢正式試用。
  • 中國航天科工三院三〇四所創新孵化中心(河北)揭牌
    11月17日上午,中國航天科工三院三〇四所創新孵化中心(河北)在保定市大學科技園揭牌。    該中心是中國航天科工三院三〇四所與保定航信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據介紹,通過建立創新孵化中心,雙方將建設「航天軍民融合創新平臺」,輻射河北全省開展軍民融合產業合作,發揮三〇四所航天技術優勢,聚焦保定市科技資源,承擔京津冀技術創新跨越工程項目和課題,開展系列關鍵技術研究,打造系列創新產品,逐步形成具有影響力的創新型產業。著力做好軍民融合成果市場轉化,推進重點項目落地。
  •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8358所開展「趣航天」科普活動
    「趣航天」主題科普活動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第八三五八研究所拉開帷幕。 張道正 攝中新網天津4月22日電 (記者 張道正)為了慶祝第四個中國航天日的到來,4月22日,一場以「趣航天」為主題的航天科普活動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第八三五八研究所拉開了帷幕。據悉本次航天科普活動將持續10天,本次航天日活動將普惠千餘名中小學生。學生們積極參加「趣航天」科普活動。
  • 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5所人工智慧技術團隊不蹭熱點專注科研
    其實,低調的航天人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破局」則來得更早,大部分人追隨的時候,航天人就已經把目標定位到軍工領域的「領跑者」了。提起人工智慧技術趙英海博士是侃侃而談。中國青年網記者謝東櫻攝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35所的小會議室裡,趙英海博士對人工智慧技術在軍、民及融合領域的研究應用情況侃侃而談。
  • 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3所加速度計組合助力「嫦娥」探測器「奔月」
    為「嫦娥奔月」提供最可靠的加速度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3所加速度計組合助力「嫦娥」探測器「奔月」□ 唐新培 黃程友本報記者 徐建華「瞧咱這對姐妹花,姐姐表現好,妹妹更棒!」這兩天,如果你聽到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3所加速度計組合研製團隊(以下簡稱研製團隊)的設計師小黃和別人這麼聊天,可千萬別誤以為這是在誇孩子。他說的是剛剛完成飛天壯舉的嫦娥四號用的加速度計組合。在他和團隊成員眼中,那兩個其貌不揚的黑盒子就是讓人忍不住大讚一番的「姐妹花」。「姐姐」2013年跟隨嫦娥三號成功落月,「深居簡出」的「妹妹」這次終於大顯身手,為嫦娥四號的成功著陸保駕護航。
  • 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5所發布AI安檢儀 智能安檢時代將到來[組圖]
    4月25日,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5所發布了新款AI人體安檢儀。中國網 董寧 攝影        中國網訊(通訊員 王若影 )4月25日,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5所發布了新款AI人體安檢儀,宣布這款搭載人工智慧處理器的安檢儀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安檢儀性能表現搶眼。無輻射的安檢體制、毫米級的解析度、0.7秒的判讀速度、高達95%的檢測率,性能指標均為國內第一。
  • 攜手推進軍民融合 加快實現共贏發展 我市與中國航天科工三院開展...
    12月4日至5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來鹽考察,洽談航天科技領域合作項目。
  • 航天科工二院23所雷達及天線產品參展長沙數博會
    航天科工二院23所 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7月21日電 (陳佳佳)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3所21日發布消息說,該所機載毫米波測繪雷達和遙感/遙測地面站天線兩型產品,在長沙舉行的2018年大數據空間信息應用博覽會(長沙數博會)上亮相展示,頗受業界關注。
  • 清華大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衛星技術與應用創新聯合研究...
    清華大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衛星技術與應用創新聯合研究中心揭牌儀式舉行清華新聞網9月10日電(記者 高原) 9月8日上午,由清華大學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聯合建立的「衛星技術與應用創新聯合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清華大學舉行。
  • 「數一數」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3所的50年
    「數一數」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3所的50年 2015-06-09 18:30:22   中新網北京6月9日電 (黃忠魁 張素)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3所(簡稱33所)成立於1965年6月9日,是中國從事慣控技術研究的核心單位。
  • 中國航天科工三院與上海交通大學籤署深化科研及人才...
    為推動集團公司與上海交通大學戰略合作協議落地,12月9日,中國航天科工三院與上海交通大學在滬籤署深化科研及人才合作協議。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院士、副校長奚立峰、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孟光,三院院長王長青、黨委副書記崔玉平、科技委副主任朱坤總師等雙方有關領導及專家出席籤約儀式。
  • 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3所牽頭成立研究中心推出新品
    導讀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第三研究院33所牽頭組建的「北京市機器人伺服與控制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已正式獲批成立,目前,這一北京市首個機器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已成功研製出碼垛、排爆等多款機器人。
  • 中國航天科工三院天津津航計算技術研究所來煙臺高新區考察投資環境
    膠東在線7月16日訊(記者 許加薇 通訊員 王志曉)應煙臺高新區航空航天產業發展推進中心邀請,中國航天科工三院天津津航計算技術研究所軌道交通事業部總經理張凱一行6人,於2020年7月15日來我區考察,探討軌道交通信號系統裝備產業化項目落戶煙臺高新區。
  • 航天科工集團成立智慧機器人公司
    科技日報北京10月12日電 (記者劉曉瑩)中國航天科工集團12日宣布成立航天科工智慧機器人有限責任公司,並舉行公司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未來,智慧機器人公司將致力於統籌集團公司機器人產業內外部資源,通過引入戰略投資等多種方式,打造國內智慧機器人行業領軍企業。
  • 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3所開發智慧機器人闖入醫療領域
    本報訊(劉遙峰記者徐建華)目前,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三院下屬的航天智慧機器人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3所)正建設醫療機器人智能化開發平臺,並在其基礎上形成系列化、多元化醫療機器人產品。據介紹,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3所的航天醫療機器人產品主要包括上肢康復機器人,該機器人是為肌肉萎縮患者設計的,它能根據使用者的用力情況,在垂直方向對使用者的手臂產生支撐力,在水平方向上對使用者無任何限制。
  • 航天科工通信技術研究院3崗位公開招聘
    【導讀】華圖國企/名企考試網同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發布:航天科工通信技術研究院3崗位公開招聘,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18寧夏國企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微信公眾號(ningxiaht),寧夏公務員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航天科工通信技術研究院位於天府之國成都,是以移動互聯智能終端、自主行動作業系統與服務應用、專網通信、微系統、通信裝備研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