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問題就哭哭啼啼,孩子太脆弱,家長該怎麼辦?

2020-12-23 星星妮可

生活中沒有一件事情是絕對的,任何事有成功就有失敗。每場比賽都會有冠軍,和全程「陪跑」的選手。我們要學會用正確的心態面對成功和失敗,做到勝不驕敗不餒。但是有不少家長發現,自己家的孩子做不到這一點,尤其是在面對失敗的事情。家長不知道的是,抗挫能力對於孩子而言,真的非常重要。

小侄子今年2歲,平日裡總是哭哭啼啼的,尤其是自己想做某件事,但卻沒有成功的時候。嚴重到什麼地步?我和他在一起搭積木,他小心翼翼地搭著高樓,但是因為太高還是倒了。這種情況應該是玩積木的時候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小侄子卻因此哭了大半個小時,一家人輪番哄也沒有用。

而且只不過是「冰山一角」,自己脫不下來衣服,哭;吃飯的時候飯撒了,哭;自己做錯了事情被媽媽訓斥了,哭……這可愁壞了一家人,好好的小男子漢怎麼變成了一個小哭包了呢?其實,不少家長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孩子遇到困難的第一反應不是自己想著解決,而是哭。

與其說孩子愛哭,倒不如說孩子是因為害怕挫折而哭。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還小,還沒有足夠的能力解決問題,等到他們長大之後這種情況自然會得到好轉,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

試想一下,當一個孩子只要遇到問題就想著讓爸爸媽媽替自己解決的時候,說明他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就算是自己能夠解決的問題也會因為不願思考而放棄,因為他們知道,反正爸爸媽媽會替自己解決的。

首先,我們要知道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抗挫能力差的情況?

父母太過溺愛。

現在的孩子從小就在父母的寵愛中長大,他們習慣了爸爸媽媽幫助自己完成一切事情的生活,根本沒有機會自己做事情。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家長會慢慢放手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但是這時候他們卻發現自己什麼都做不好。心理自然會產生落差感,從而不能接受自己的失敗。

父母期望太高。

身為父母,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龍成鳳,於是用高標準要求孩子:「寶貝一定能夠考100分的。」父母長時間的影響下,孩子會認為自己真的可以達到這一標準,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這時候,小朋友就會覺得自己已經足夠努力了為什麼還是不成功。

報負心太強。

雖說有抱負心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報負心太強反而會起到「副作用」。孩子的抱負心越強,他們越是不能接受自己的失敗。一旦結果沒有按照自己想像的標準進行,他們便會感受到濃濃的挫敗感,甚至做出極端的事情。

不知道用什麼方法的家長不妨試著從這幾個方面出發:

家長先做出改變。

明明是年齡相仿的兩個孩子,在面對同樣的事情時,卻會出現完全不一樣的表現。有的孩子能夠冷靜處理事情,有的孩子只會哭哭啼啼尋求父母的幫助。除了他們的性格有著不同之外,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家長的教育有所不同。

心理學家在研究中發現,孩子面對事情時所表現出來的反應與父母有著很大的關係。當家長表現出不能接受失敗的時候,小朋友便會覺得失敗是一件難以接受的事情,於是只要自己失敗了就會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讓孩子適當吃苦。

就像文章開頭說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會有成功和失敗,沒有一個人會一直成功。想要讓孩子坦然面對失敗,家長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識地讓小朋友吃一些苦。重點不是讓他們熟悉失敗的感覺,而是讓他們知道,想要做好一件事情,就要付出相應的努力

只有經過不斷地歷練,孩子才會變得更加沉穩,即使是面對失敗的時候也不會太過情緒化。

溫馨寄語:遇到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在遇到挫折時候不想著回擊,而是順勢倒下。家長要做的就是在生活中給到孩子勇往直前的勇氣,和即使遇到挫折也不會情緒化的能力。

總而言之就是培養他們的抗挫折能力,不過這個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長要細心觀察孩子的表現,當小朋友進步一點的時候及時地給予鼓勵。

相關焦點

  • 孩子進入青春期,如果遇到情感問題,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進入青春期,如果遇到情感問題,家長最頭疼,強力制止不是理想辦法,那究竟該怎麼做呢?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這個世界上,如果上帝給一個女孩美麗,卻不給她智慧,那就是要毀滅她。我們作為家長,有責任有義務告訴孩子怎麼了解什麼樣的人適合自己,要給孩子們一些關於了解異性、情感生活、愛情相關的知識。所以我有時候跟很多家長和孩子們講,比如說像很熱的天忽然看到一條河,非常涼爽,我們特別想下去,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會真的下去,天那麼熱,水那麼涼,一頭紮下去會有什麼情況,淹死的可能性非常大。
  • 孩子的內心太脆弱?家長如何讓孩子的內心變得強大
    在育兒的過程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孩子還沒說兩句就哭,別人可能給開個玩笑孩子就要發脾氣。有時候我們作為家長確實應該顧及孩子的情緒,但是如果事事都要小心處理,也不利於孩子成長。畢竟在家裡父母可以對孩子好言好語,可出了社會就沒有這樣的人繼續遷就了。
  • 遇到問題孩子,家長到底該怎麼辦? ‖邊耀麗
    【遇到問題孩子,家長到底該怎麼辦?】兒子17歲了,居然成為老師眼中的問題少年,打架、逃學、任性、說謊……神啊,我那麼愛他,怎麼會是這樣的結果呢?我看著孩子迷惘的眼神,心痛萬分,徹夜難眠。所幸遇到一位青少年心理諮詢專家,他說問題少年的背後,一定會有一個問題父母或者問題家庭,家長需要反思自已的言行。兒子小時候的那些往事,歷歷在目,我真是後悔不迭……
  • 孩子遇到了不負責任的班主任,家長該怎麼辦?
    所以,家長們就最擔心自己孩子遇到一個不負責任、誤人子弟的班主任。如果,孩子經常打電話抱怨班主任不管學生,班裡很亂,而孩子的月考成績也確實不理想。那麼,這個情況就需要認真對待了。你的孩子可能真的遇上了不負責任的班主任。怎麼辦呢?
  • 當孩子認為老師錯怪自己時,家長該怎麼辦?
    家長最怕看到的就是孩子受委屈,如果孩子回到家哭哭啼啼地說老師不公平、錯怪了自己。作為家長的你會怎麼辦? 家長當下的反應會直接影響孩子對該老師和該學科的喜惡。那麼到底該怎樣安撫孩子的情緒?家長處理這類問題時應該些注意什麼?有的家長會瞬間憤怒,立刻在孩子面前張口指責老師,希望通過這樣的行為降低孩子的不良情緒,但是這樣反而會增加孩子的委屈並對老師形成成見,影響以後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孩子是直接動機者,往往會因為喜歡某個老師而喜歡某個老師的課,一旦孩子對某個老師產生抗拒,那麼他的課也會被拒絕。
  • 當孩子遇到校園霸凌,父母該怎麼辦?
    近年來,校園霸凌現象愈發嚴重,之前看到過一些新聞:患有小兒麻痺症的男孩子被同學逼著在廁所吃大便、女生被同舍友逼著下跪、自扇耳光……每次看到類似的新聞,玥玥都很痛心,同時也為孩子的校園生活擔憂,我們終究無法時時陪伴在孩子身邊,如果有一天,孩子的校園裡也出現了這種現象,我們如何避免讓孩子遇到?萬一孩子遇到了這種情況,又該如何應對呢?
  • 孩子心理脆弱,遇到事情就崩潰,家長該如何提高孩子承受能力?
    現在的一些孩子在遇到挫折後,往往都會表現的非常自卑,對自己失去信心,內心的壓力長期得不到釋放,就會導致孩子出現內向、自我封閉的現象,拒絕與別人溝通。嚴重的心理上還會產生一些疾病,往往會變得非常暴躁,經常做出一些極端的事情,溝通這種方式讓自己的內心得到緩解。
  • 孩子拒絕做心理諮詢,家長該怎麼辦?
    在青少年心理諮詢中,除了遇到極少數孩子自己要求前來, 很多家長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孩子不願意過來做心理諮詢,該怎麼辦?在這種情況下,有些父母試圖用欺騙的手段讓孩子得到幫助。比如,騙孩子說出去玩,然後帶到諮詢室。有的家長,甚至提議說讓諮詢師假裝是朋友到家裡與孩子交流。
  • 孩子太聽話缺乏主見該怎麼辦?
    孩子太聽話缺乏主見該怎麼辦?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太聽話又沒有自己的主見,一定要及時地想辦法去糾正他們的行為,至於如何去糾正,這裡我給大家幾個比較好的辦法。第一個辦法:多帶孩子們去參加一些課外的活動,鍛鍊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在這些活動中家長們要保持絕對的中立,除非孩子們遇到難以解決的事情,否則堅決不能夠參與到他們的活動之中,當孩子們遇到一些小事來求助於你的時候,你要做的是鼓勵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從你這裡得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 每個孩子都有情感表達敏感期嗎?孩子變得愛哭、脆弱,家長看這裡
    之前的豆豆一向活潑開朗,愛笑愛鬧,不是一個敏感愛哭的孩子。可是面對豆豆現在的變化,媽媽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其實,將上述案例中,豆豆這樣的表現,就表明這個孩子進入了情感表達敏感期。那麼什麼是情感表達敏感期呢?下面就讓我們具體來探討一下吧!
  • 孩子總用哭來解決問題怎麼辦?家長該不該妥協?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很多家長都有類似的煩惱,明明可以用嘴解決,為什麼要用哭呢?面對這種情況,又該不該妥協呢?其實,孩子們動不動就哭並不是為了跟家長作對。而是他們太小,還不懂得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要做一直妥協的家長孩子哭的時候到底該向孩子妥協嗎?很多家長都會像上面的家長一樣被迫妥協。
  • 孩子遇到困難就脆弱得不行,不一定是抗挫能力太差
    01適應能力差,抗挫能力就弱每每有類似事情發生,大家都會這樣感嘆:現在的年輕人太脆弱了,經不起一點挫折。可我們是否想過,孩子的挫折是怎樣產生的,為什麼他會這麼脆弱呢?比如,一次普通的考試,同樣是考得不理想的兩個學生,A會認為天塌下來了,特別消沉,久久無法從這次考試失敗中走出來。B認為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調整好心態,繼續努力。
  • 孩子太脆弱怎麼辦?了解這三個辦法,提升孩子的抗挫能力
    所以這類孩子一旦遇到磨難的時候,都會展現出非常被動的局面。所以家長完全沒有必要跟著著急,好好的安慰一下孩子,也是未嘗不可的一種辦法。只要孩子去適當的吃苦,那麼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就不會出現太過於尷尬的局面。譬如我們在平時可以帶著孩子去爬山,去攀巖,讓他們清楚的意識到,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會帶來很大的辛苦,那麼當他們獲得成果的時候,就不會顯得太有挫折感。孩子只有經過不斷的歷練,才能夠逐漸改變心裡那種不受控的情緒,這樣足以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異。
  • 孩子身上一堆問題,比如作業不認真、抗挫能力差,該怎麼辦?
    ,就能夠幫助孩子改變身上這些問題,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那麼,家長們應該怎麼辦?很多孩子在心理情緒以及性格上都非常脆弱,動不動就喜歡哭,遇到問題就崩潰,用大人的話來說就是「玻璃心」,那麼,如何才能讓孩子的內心變得強大起來,提升孩子的抗挫能力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賦予孩子足夠的勇氣和自信心。
  • 孩子心靈太脆弱?避免孩子「蛋殼心理」,家長要教會孩子抗挫
    朋友無奈地說,他的兒子是個典型的&34;孩子,一遇到困難就哭個不停。幼兒園不停大哭就要讓老師找媽媽,上小學也是遇到小困難就哭鼻子,還說有一次因為美術作業沒拿到老師的小紅花而生悶氣一整天,後來安慰孩子,他卻嚎啕大哭半個小時,怎麼哄也哄不好。孩子從小就是在爺爺奶奶的看護下長大,夫妻工作忙,很少陪伴孩子。
  • 「問題孩子」怎麼辦?
    每天都有大量的「問題孩子」父母通過博客、郵件、微信和電話求助。「求求你,救救我的孩子,他..….」「遇到你們就好像看到了救星,我到底該怎麼辦?」「我孩子不上學了,我看著真的著急呀!」「打也沒有用,罵也沒有用,我快崩潰了...」「我真的不想活了,以後的日子怎麼過啊?!」
  • 孩子哭哭啼啼不願上幼兒園怎麼辦?減少孩子入園焦慮,琳媽有秘籍
    相信許多的家長都是這樣的,剛送孩子們上幼兒園的時候,孩子們總是哭哭啼啼地抓著家長不放手,生怕家長不要自己了。現在的生活都好了起來,家長們對孩子也變得更加溺愛了,孩子在家裡基本什麼都不用操心,而且家長們不論孩子提出什麼要求都會去滿足他們,所以會讓孩子們不能變得獨立,和孩子們不知道如何相處。
  • 「媽媽,我不會」:孩子有畏難心理,家長該怎麼做?
    遇到事情就逃避、尋找捷徑,以後可怎麼辦?孩子為什麼會有畏難心理1、家長太過溺愛很多家長在生活中比較溺愛孩子,總是幫著孩子處理各種問題,時間長了孩子就習慣了「有問題找媽媽」。……孩子對自我的認知都是從家長和其他人的描述中建立起來的,所以總是被否定的孩子會覺得自己就是做不好,肯定也學不會,所以遇到困難就只會逃避、求助,從心底覺得自己處理不好。
  • 家長愛「吼娃」孩子易脆弱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劉曉星新學期是孩子的新挑戰現在不少家長感嘆,孩子為什麼如此脆弱,承受能力這麼差。周亮表示,事實上孩子對於挫折的看法、定義和成年人是不一樣的。例如新入學,孩子要適應新的環境,新的規則,要逐漸學會自我照顧,和同學之間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要學會和老師之間進行互動……這一切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很大的挑戰。
  • 孩子"高敏感"怎麼辦?家長這樣做,孩子健康成長
    孩子&34;怎麼辦?家長這樣做,孩子健康成長一個朋友給我打電話說她的女兒今年3歲了,從小就特別的敏感。比如帶她出去玩沙子,別的小朋友都拖鞋直接進去,只有她穿著鞋小心翼翼的在那用幾根手指在捏沙子,一旦有沙子進了鞋裡,她就會大聲地哭鬧。平時跟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見到活躍的小朋友也總是躲躲閃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