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張老師,給大家分享一下六年級的孩子怎麼寫故事梗概。梗概就是用簡潔的語言,介紹故事的主人公和主要情節。梗概類似故事的解說詞,解說詞是否精彩,關係到讀者是否有讀原著的欲望有的故事梗概寫的精彩紛呈,讓讀者有一睹為快的衝動,而有的解說詞寫得平淡乏味,邏輯不清,讀者根本沒有興趣選擇原著,繼續品讀的想法。
怎麼寫梗概?這裡有「三字經」。首先吸睛的題目。讓人眼前一亮的,新穎的題目,讓讀者產生讀的欲望。例如寫《西遊記》故事梗概,題目我們可以寫成《趣說西遊》《我心目中的孫悟空》,《西遊路上二三事》等等。有趣的開頭,激發讀者讀書欲望。
其次,唯美的開頭。例如三國演義,這篇名著,情節內容複雜,人物眾多,我們可以選擇一段寫故事梗概,例如桃園三結義為片段寫梗概。
開頭:俗話說得好,天下局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東漢末年,戰亂迭起,英雄輩出。例如關羽、夏侯淵等等,今天我們講講無名小輩——劉備,要說這劉備啊,還得從頭說起……好的開頭,好的題目,梗概已經成功一大半了。
保留主幹,去除枝葉。簡潔凝練的語言,條理清晰的描述,人物之間的關係以及事情的發展過程。寫故事梗概之前一定要理清文章的脈絡,搞清楚主要人物以及主要事件。文中出現的小人物,或者與故事情節關係不大的內容和人物,我們都可以通通刪掉或者一筆略過。對精彩的事件,或者主要的事件我們用簡潔的語言,講清楚事件即可,少用或者不用修飾性的詞語。選擇哪些嗯精彩的事件,完全有作者自自己決定,例如西遊記有許多精彩的片段,例如,三打白骨精,大鬧天宮,等等,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幾個事例概括地寫出來就可以。
畢竟故事梗概與原著是有較大的差別。注意故事梗概中人物的性格特點,不能和原著有著非常大的差別,不能和原著相違背。
最後一個小小的溫馨提示,寫故事梗概,小故事和小故事間之間,要用上過渡語,在過渡語的幫助下,文章下渾然一體,結構嚴謹,內容表達清楚。而不是人為分成一個個碎片。
6年級的孩子剛剛學過十六年前的回憶,可以用這篇文章寫一個故事梗概。練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