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自己的疾病診斷報告單,32歲的麗麗(化名)嚇懵了。
身高1米67的她,體重近280斤,在做減重手術術前檢查時,醫生發現她有甲狀腺癌、脂肪肝、重度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等9大疾病。
日前,記者從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獲悉,該院聯合多學科專家,為一名肥胖患者同時實施6大手術,一臺手術「打包」解決,減少患者痛苦和多次手術的醫療費用。
猶豫4年,她重了快100斤
4年前,180斤的麗麗就動了做減重手術的念頭。
當時,聽說「江門第一胖」尹春花做了減重手術。但家人極力反對,麗麗自己也害怕,決定觀望一下。
4年後,尹春花從356斤減到125斤,生活質量大大提升,麗麗覺得非常羨慕。而此時的麗麗,因為常吃大量宵夜、愛喝含糖飲料、碳酸飲料等因素,平時也缺乏運動,她的體重已近280斤了。她不但走路都非常困難,還出現了睡覺時短暫的呼吸暫停。
「看看鏡子裡的自己,我不能再胖下去了。」麗麗下定了決心,來到廣州尋求減重手術治療。沒想到,術前全身檢查中,醫生發現了她9大疾病:超級肥胖、右側甲狀腺癌、代謝症候群、膽囊結石、左側巨大卵巢囊腫、重度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高尿酸血症、慢性淺表性胃炎。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王存川教授說,麗麗BMI指數(身體質量指數)達50,正常範圍為18.5-23.9,麗麗屬於重度或超級肥胖。肥胖帶來的併發症非常多,這位患者才32歲,就患有9種疾病。
4小時完成6大手術,次日患者可下床
這麼多疾病的治療,一般情況下需要4次住院手術才能完成。但是,從外地到廣州耗時耗力,多次住院手術也給患者增加痛苦,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為了減輕患者多次手術的痛苦以及減少醫療費用,王存川教授組織了麻醉科、呼吸科、心內科、婦科、內分泌科、營養科等相關學科進行多學科會診,專家們決定在詳細準備和安全的提前下為患者「拼一把」,一臺完成6大手術——腔鏡右側甲狀腺癌根治術、精準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食管裂孔修補術、左側巨大卵巢囊腫切除術、膽囊切除術、腸粘連松解術。
這樣一臺手術,不但需要詳盡的術前規劃和準備,還需要多學科的緊密配合。8月26日,手術開始,醫生們通過微創的方式,身上只需開7個小孔,最大的孔直徑只有1.2釐米,最小的僅有0.5釐米。手術分步驟進行,先完成的是腔鏡甲狀腺的手術,接著下腹部的手術也依次完成。
因為患者肥胖,皮下脂肪較多,手術操作阻力較大。麻醉後,患者體位也難以變化,主刀醫生只能不停變換手術方位,最終順利完成了6大手術。
因為微創的傷口較小,麗麗術後恢復得很快。手術第二天,她就可以下床走動了。術後第四天,她就可以出院了。「以後的人生,要好好珍惜自己。」麗麗說。
一胖百病生,肥胖莫輕視
在麗麗這個病例中,重度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代謝症候群、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等都是肥胖常見的併發症。但是甲狀腺癌、卵巢囊腫、膽囊結石,為什麼也與肥胖有關?
王存川介紹,近年來,肥胖和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在全球範圍內急劇上升。有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肥胖和分化型甲狀腺癌(DTC)的風險相關性研究,研究結果表明,肥胖程度越嚴重,分化型甲狀腺癌風險越大。「給予肥胖患者減重幹預,有利於甲狀腺癌的預防和治療。」
至於卵巢囊腫,原因有很多。王教授團隊的主管醫生董志勇副主任醫師介紹,肥胖患者體內激素水平異常可能導致卵巢囊腫。此外,環境和飲食對卵巢囊腫影響也比較大,比如肥胖、飲食結構失衡與過量攝入膽固醇,可能誘發卵巢組織異常增生,導致囊腫形成。最後,還可能與盆腔或附件感染、以及生活作息、心理壓力都有關。「要積極治療肥胖的同時,也要積極查找原因。」董志勇說。
肥胖是膽固醇結石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王存川介紹,膽結石病患者的平均體重相對比未患膽結石病者高,平均相對體重高出20%以上的人群,患膽囊炎的危險性比體重正常者增加兩倍。目前,背後的原因尚未完全清楚,有可能因為肥胖患者飲食習慣或長期體力活動減少,腹壁鬆弛,內臟下垂,長時間的壓迫膽管就會造成膽汁排洩不暢,膽囊肌張力減退,導致膽汁逐漸的淤積、濃縮、沉積也就會形成結石。
「肥胖不只是胖,會對全身造成影響。從頭傷到腳,從內傷到外。」王存川提醒,不少人認為能吃是福,養出了不少「小胖墩」,不但不利於少年兒童的生長發育,還有可能因肥胖帶來更多疾病。成年人也要重視肥胖問題,要「管住嘴,邁出腿」,增加適當的運動量。患有肥胖症的患者要及時就醫,但並非所有超重或輕度肥胖患者都需要手術治療,建議前往有治療能力的正規醫院就診評估。
南方日報記者 朱曉楓 通訊員 張燦城 陳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