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孩子,很多家長都會對孩子充滿濃濃的關愛同時又對孩子的任性和哭鬧頗為無奈。因為孩子年齡小,不懂得如何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他們往往會以哭鬧甚至撒潑打滾的方式來向家長表明自己的態度。
前幾日在網上有一個年輕媽媽靜看兒子在地上打滾大哭的視頻引起了眾多網友們的關注,雖然孩子哭的讓人心疼,但網友們卻對這位媽媽的做法稱讚不止。
在地上撒潑哭個不停的小男孩大約2歲的樣子,媽媽帶著他在外逛街。也許是小男孩遇到了自己十分想要擁有的某樣東西,卻遭到了媽媽的拒絕,這個小男孩開始了他和其他小朋友相同的一種表達不滿的方式——大聲哭鬧。
但這個小男孩卻又有些不同的是,他看到媽媽始終沒有同意自己的要求,就一直躺在地上哭個不停。而且伴隨著哭聲,小男孩的雙腿不停地蹬地,腳上的鞋子不知道跑到了哪裡。就這樣小男孩雙手抱著頭躺在地上,光腳和地面來回摩擦著越哭越起勁。
而小男孩的媽媽則是蹲在離小男孩不遠的地方,靜靜地看著小男孩哭。期間,這位媽媽也在不斷的用好話哄著小男孩,但都沒能夠讓小男孩停下哭聲。
來往的路人看到躺在地上大哭的小男孩,便上前去哄小男孩,但小男孩卻搖頭繼續哭鬧。據視頻講述這種狀態持續了起碼半個小時,網友們表示隔著屏幕都感覺到了媽媽的無奈。
當這個視頻一被分享到網絡上,很多身為家長的網友都為這位媽媽看似置之不理卻實則是在教育孩子的方式表示了贊同。更是有不少網友留言評論道:做得對。
相信大多數的家長都會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孩子對於自己要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最喜歡採用的抗議方法就是哭鬧。其實,這就是孩子在表達他們的情緒。
為什麼小小年紀的孩子會懂得用哭來「威脅」自己的爸爸媽媽呢?
實際上,每一個孩子最開始掌握的一種情緒就表達就是哭。因為當他們還是一個小寶寶的時候,只要哭了,爸爸媽媽就會立即在他的身邊滿足他,或是換尿布,或是餵奶,或是哄睡。這是一種本能的表達,更是父母關愛孩子的一種表現。
然而,孩子慢慢的成長,但他們具有了自己的想法時,他們還是會先用哭的方式來告訴爸爸媽媽「我有要求了,你們快來」。最初他們只是試探,但如果父母在孩子哭之後因為心疼孩子不捨得孩子哭直接滿足孩子的話,這就會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哭可以為自己帶來好處。
因此,哭鬧就成為了孩子的一種「必殺技」,不開心了哭,想要玩具了哭等等只要孩子有不滿的情況他們就會用哭來讓父母妥協。
很大一部分父母認為孩子小不懂事,哭壞了怎麼辦。與其說這類父母是愛孩子倒不如說是在驕縱孩子,這種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更加的任性不講道理。
那麼,對於孩子的無理哭鬧,家長又應該如何來應對呢?
1、建立孩子的規則意識
無規矩不成方圓,即使是一個家庭也需要有家規。在有了孩子之後,家長應該從小就對孩子立好規矩,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在生活中,家長可以告訴孩子什麼行為是不正確的,違反了規則的。長此以往,孩子自己就能夠約束自己的行為。
2、提前和孩子約法三章
因為有了家庭規則的存在,在出門前家長就可以很輕鬆的和孩子約法三章,清楚的告訴孩子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這樣當孩子在外面想提出要求的時候,家長就可以根據你們的約定來判斷是否需要滿足孩子的要求。如果不能的話,家長要耐心的告訴孩子這是違反了你們之間的約法三章的。
3、適當的對孩子進行獎懲
當孩子能夠自己約束自己的行為時,家長一定不要吝嗇對孩子的認可和肯定。你可以是一句口頭的表揚與鼓勵,也可以是準備一份小禮物來送給孩子,這都會加深孩子對自我約束的認知。
同時,如果孩子無理取鬧的話,家長也不要放縱孩子,而是應該對孩子進行一定的懲罰,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
4、接受孩子的哭鬧
這裡說的接受並不是家長向孩子妥協,而是當孩子哭的時候家長不要有什麼過多的舉動。此時,家長要明白孩子就是哭給自己看的,那麼家長就在一邊看孩子哭就可以了。當孩子自己意識到哭對家長不奏效的時候,他自己就會停止哭泣。這個時候,家長再上前去和孩子進行溝通。
需要注意的是,家長一定不要在孩子哭的過程中因為心疼而放棄自己的原則,否則將會前功盡棄。
哭是孩子的一種天性,但並不是他們以此來要求父母滿足自己條件的砝碼。另外,孩子總歸是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約束自己的行為。這一切都離不開家長的正確教育和引導。寶媽寶爸們,你們平時又是如何處理孩子哭鬧不停的情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