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制度

2020-12-16 中國網

會計制度(accounting system)是對商業交易和財務往來在帳簿中進行分類、登錄、歸總,並進行分析、核實和上報結果的制度,是進行會計工作所應遵循的規則、方法、程序的總稱。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是指國務院財政部門(即財政部)根據會計法制定的關於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以及會計工作管理的制度。根據《會計法》的規定,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由國務院所屬財政部制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國務院業務主管部門,在與會計法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不相牴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本地區、本部門的會計制度或者補充規定。

基本簡介:會計制度的內容,有詳有簡。詳細的會計制度應包括:會計憑證的種類和格式以及編制、傳遞、審核、整理、匯總的方法和程序;會計科目的編號、名稱及其核算內容;帳簿的組織和記帳方法;記帳程序和記帳規則;成本計算方法;財產清查辦法;會計報表的種類、格式和編制方法、報送程序;會計資料的分析利用;會計檢查的程序和方法;電子計算在會計中的應用,會計檔案的保管和銷毀辦法;會計機構的組織;會計工作崗位的職責等。

財政部從1992年起陸續頒發的分行業會計制度,包括以下幾個部分:總說明;會計科目,包括會計科目表、會計科目使用說明;會計報表,包括會計報表種類和格式、會計報表編制說明;主要會計事項分錄舉例。會計制度屬上層建築,是國家管理經濟的重要規章。隨著經濟體制,財政、財務、稅收制度的改革,會計制度也會作相應的改變。

相關規定:從2005年1月1日起,財政部相繼頒發的3項新會計制度——《小企業會計制度》、《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正式實施。

小企業版:2004年4月27日,財政部下發了《關於印發〈小企業會計制度〉的通知》(財會[2004]2號),規定於2005年1月1日起在全國小企業範圍內實施《小企業會計制度》。

該制度適用於在我國境內設立的不對外籌集資金、經營規模較小的企業,具體是指不公開發行股票或債券,符合原國家經貿委、原國家計委、財政部、國家統計局2003年制定的《中小企業標準暫行規定》(國經貿中小企[2003]143號)中界定的小企業,不包括以個人獨資及合夥形式設立的小企業。

在我國,小企業規模小、數量多,在全國各類企業總數和國內生產總值中均佔有較大的比重。但在實際工作中,相當部分小企業會計機構不很健全、各項管理制度不夠完善、會計人員素質相對較低、會計信息質量有待提高。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小企業的實際情況,根據《會計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及其他有關法律和法規,財政部制定發布了《小企業會計制度》。為了做好該制度的貫徹實施工作,2004年10月22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印發了《關於加強〈小企業會計制度〉貫徹實施工作的通知》(財會[2004]15號)。財政部還下發了《關於做好〈小企業會計制度〉宣傳貫徹工作的通知》(財會便[2004]16號),要求各地財政部門認真做好宣傳培訓工作。

點評:這項制度對於進一步貫徹《會計法》和《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整頓和規範會計工作秩序,建立健全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範小企業的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促進小企業健康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帳依新規:2004年8月18日,財政部下發了《關於印發〈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通知》(財會[2004]7號),規定於2005年1月1日起在全國民間非營利組織範圍內全面實施。

該制度適用於在我國境內依法成立的各類民間非營利組織,包括社會團體、基金會和民辦非企業單位。這些非營利組織應符合3個條件:不以營利為目的;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因為出資而擁有非營利組織的所有權,收支結餘不得向出資者分配;非營利組織一旦進行清算,清算後的剩餘財產應按規定繼續用於社會公益事業。

近些年來,我國各類民間非營利組織發展迅速,成為我國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民間非營利組織的資金來源較廣、涉及公眾較多、影響較大,作為民間非營利組織與捐贈人、會員、服務對象、政府主管部門等的溝通渠道的會計信息質量顯得尤為重要。根據《會計法》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財政部制定出臺了《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考慮到很多民間非營利組織執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實際情況,為做好新舊制度的銜接工作,2004年10月19日,財政部下發了《關於印發〈民間非營利組織新舊會計制度有關銜接問題的處理規定〉的通知》(財會[2004]13號),明確了調帳原則及主要帳務調整。

2004年10月28日,財政部、民政部下發了《關於認真貫徹實施〈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通知》(財會[2004]17號),要求切實做好宣傳培訓工作,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完整。財政部會計司還下發了《關於做好〈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宣傳貫徹工作的通知》(財會便[2004]26號),要求做好該制度的宣傳工作,確保制度積極穩妥的實施。

點評:這項制度是我國第一部非營利組織的會計制度,是我國會計改革進程中取得的又一項重要成果。它的頒布執行,標誌著我國非營利組織財務會計規範體系建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必將對我國非營利事業,特別是民間非營利事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集體經濟:2004年9月30日,財政部下發了《關於印發〈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的通知》(財會[2004]12號),規定自2005年1月1日起在村集體經濟組織執行《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1996年財政部頒發的《村合作經濟組織會計制度(試行)》同時廢止。

該制度適用於按村或村民小組設置的社區性集體經濟組織,代行村集體經濟組織職能的村民委員會執行本制度。

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一個特殊的經濟主體,加強其經營管理和財務管理,對提高農民收入、維護農村經濟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隨著農村社會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和發展,一些地方只注重產業結構調整而忽視了對其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的規範,致使相當一部分村級財務混亂,大量集體資產流失。為適應農村稅費改革的新情況,搞好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加強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會計工作,規範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會計核算,根據《會計法》及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財政部制定頒發了《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

相關焦點

  • 110適用的會計準則或會計制度」國家實行統一的財務會計制度
    國家統一的財務會計制度由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製定,並公布施行。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財務會計制度、財務會計處理辦法及會計核算軟體應當與國家統一的財務會計制度相一致。
  • 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與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比較
    為了進一步完善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法律法規體系,適應民間非營利組織快速發展的需要,財政部發布了《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從2005年1月1日起在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等民間非營利組織開始實行新發布的《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以下簡稱「新制度」)。
  • 新舊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制度的比較
    2000年12月29日財政部出臺了《企業會計制度》,2001年先在股份公司執行,2002年在所有外商投資企業執行,同時鼓勵國有企業執行,到2005年底之前,國資委監管的所有中央企業全面執行會計制度。除此之外,還有針對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投資公司和基金公司的業務《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同時,為了規範小企業會計行為又發布執行了《小企業會計制度》。
  • 證券公司會計制度——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
    國務院有關部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為了規範證券公司的會計核算工作,維護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和其他法規,我們制定了《證券公司會計制度-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 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準則的區別
    《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準則》兩者均屬於行政法規性的規範性文件,均對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披露或報告等作出規定,均由財政部制定並公布,均在全國範圍內實施,所以同屬於國家統一的會計核算制度的組成部分。
  • 關於小企業會計制度的探討
    按照我國企業會計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將打破行業、所有制的界限,並根據企業的性質和規模,將全部企業會計制度分為《企業會計制度》、《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和《小企業會計制度》。目前,前兩個制度已經實施,後一個制度也正在制定之中。對此,我們就小企業會計制度應當明確的內容及關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議。
  • 中日兩國會計制度比較
    一國(或一地域)會計制度的特徵和它的歷史展開,因環境不同而顯現出多樣性,也可以說,會計制度是環境的產物。因此,各國制度化了的會計,也就是說會計制度的特徵是由它的環境關係加以說明的。筆者認為,在社會學的觀點來看,會計制度類型化的研究,可從政治、經濟、法律及社會和文化4個要因開始。  (一)中國的會計環境對會計制度的影響  1.政治環境對會計制度的影響。
  • 運輸(交通)企業會計制度
    國務院各有關部委、直屬機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  現將《運輸(交通)企業會計制度》印發給你們,請布置所有交通運輸企業於1993年7月1日起執行。交通運輸企業原執行的會計制度同時廢止。
  • 會計電算化管理制度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指導和規範公司會計電算化工作,保證會計電算化工作的順利開展,根據財政部《會計電算化管理辦法》和《會計電算化工作規範》,結合公司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的有關規定製定本制度。
  • 我國會計制度改革的不足與完善
    (二)現行會計制度在構成上缺乏完整性和系統性  完整性和系統性是現代會計制度應具備的基本特徵。所謂「完整性」是指會計制度應包括和覆蓋全部會計實務,使每一會計行為,每一會計事項都有相應的制度予以規範;所謂「系統性」是指現代會計制度應是在會計目標統一約束下,由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多分支、分層次的會計制度構成的有機體系。
  • ...會計《經濟法基礎》第二章會計職業道德/違反會計法律制度的...
    會計職業道德一、概念 會計職業道德,是指會計人員在會計工作中應當遵循的、體現會計職業特徵、調整會計職業關係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範。二、會計法律與會計職業道德一)聯繫1.內容上相互滲透、相互吸收2.作用上相互補充、相互協調3.會計職業道德是對會計法律制度的重要補充,會計法律制度是對會計職業道德的最低要求
  • 解讀《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
    為了規範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會計核算,提高會計信息質量,財政部於2004年8月18日發布了《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以下簡稱《制度》),要求適用的民間非營利組織自2005年1月1日起開始執行。該制度是我國第一部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會計制度,標誌著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規範體系建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填補了我國會計規範的一項空白。
  • 2018年會計初級職稱考試:會計必考點——會計法律制度的構成
    2018年會計初級職稱考試中,會計部分知識點新增不少內容,可謂是備考中的重中之重。2018年1月15日,四川金融分校主推會計必考點——會計法律制度的構成章節內容。   2018年會計初級職稱考試:會計必考點——會計法律制度的構成 會計法律制度,是指國家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制定的,用以「調整會計關係」的各種法律、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文件的「總稱」。
  • 中美兩國會計制度的差異及借鑑
    【摘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益深化,與美國的會計制度相比,我國的會計制度存在著許多問題。借鑑美國會計制度改革經驗,完善我國的會計制度,確立我國的會計規範體系成為我國會計界必須面對的問題。本文試從美國會計改革的基礎上分析我國應如何借鑑美國會計制度改革的經驗,從而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規範體系。
  • ...基礎》第二章會計法律制度:會計法律與會計職業道德的聯繫和區別
    2020初級會計考試《經濟法基礎》第八章考點匯總經濟法基礎考試資料:中公北京會計考試網提供北京初級會計實務輔導資料,包括初級會計實務重點題型、各章節知識點歸納匯總。本文整理2020年《經濟法基礎》第二章會計法律制度:會計法律與會計職業道德的聯繫和區別。
  • 水利工程管理單位會計制度(暫行)
    一、總說明  (一)為了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規範水利工程管理單位(以下簡稱水管單位)的會計核算,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國家管理的各類水管單位。鄉、鎮水利站可參照本制度執行。  (三)水管單位應按本制度的規定,設置和使用會計科目。
  • 財政部就印發《社會保險基金會計制度》和《新舊社會保險基金會計...
    修訂後的《社會保險基金會計制度》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為了確保新舊制度順利銜接、平穩過渡,促進新制度的有效貫徹實施,財政部同步印發了《新舊社會保險基金會計制度有關銜接問題的處理規定》(財會〔2017〕29號,以下簡稱《銜接規定》)。財政部會計司有關負責人就《社會保險基金會計制度》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問:《社會保險基金會計制度》修訂的背景和意義是什麼?
  • 新會計準則和新制度的意義
    一、新準則和新制度的特徵  (一)新準則和新制度是進一步貫徹和落實《會計法》和《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的重要措施。《會計法》7章52條中多處提到國家實施統一的會計制度問題,《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也多處提到了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
  • 會計法律制度建設:歷程回顧與述評
    【關鍵詞】 會計法律制度; 建設歷程;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法律制度環境; 資本市場   中國會計法律制度的建設早於資本市場,按資本市場的建立和完善過程劃分,會計法律制度建設經過資本市場建立前和資本市場建立後兩個時期①。滬、深證券資本建立之前,我國會計法律制度是在計劃經濟體制的大背景下,對會計工作法制化要求的法律體現。
  • 新會計制度下固定資產入帳價值的會計處理
    對於新會計制度關於固定資產的會計處理,筆者想就其中一些入帳價值問題進行探討。    一、外商投資企業購入的國產設備的入帳價值    為了鼓勵外商投資企業使用國產設備,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外商投資企業在投資總額以內採購國家規定的免稅範圍內的國產設備,可以全額退還所購國產設備已經繳納的增值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