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會計制度的差異及借鑑

2021-01-10 中華會計網校

  【摘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益深化,與美國的會計制度相比,我國的會計制度存在著許多問題。借鑑美國會計制度改革經驗,完善我國的會計制度,確立我國的會計規範體系成為我國會計界必須面對的問題。本文試從美國會計改革的基礎上分析我國應如何借鑑美國會計制度改革的經驗,從而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規範體系。

  【關鍵詞】 會計制度;差異;會計規範體系

  美國作為世界經濟第一大國,其會計也是國際會計的領先者,其會計體制改革的經驗是很多大國借鑑的對象。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我國企業會計制度面對很多問題,但是與美國相比,我國與美國存在著很多差異,諸如對匯兌損益的處理不同,對應收帳款的壞帳記提方法不同,對開辦費的處理不同等等。

  一、美國會計制度的特點

  (一)會計的多樣性

  美國是一個有50個州的聯邦制國家,每個州都有自己的立法機構,這些立法機構擁有廣泛的權力,可以控制各自州界範圍內的各種經營活動並徵收稅款;各個州負責自己州內授予註冊會計師資格的事宜,各州授予資格的要求略有不同。正是美國的這種行政劃分導致了各個州的會計制度制定靈活多變,使得美國會計呈現出多樣性的特徵。這種因地制宜的會計制度建立方法使美國整體的會計制度具有相當的靈活性。相應地,會計實務操作更能適應當地企業的實際需要,滿足各種信息使用者的各種需要。

  (二)突出的行業自律約束機制

  美國現有的會計準則是由1973年6月成立的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制定的,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脫離了美國註冊會計師協會的直接領導,而歸屬於由六個職業團體代表所組成的「財務會計基金會」(Financial Accounting Foundation FAF)。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設七位專職委員,這些委員均由財務會計基金會任命,因而具有較為廣泛的代表性。可見,美國會計主要強調的是民間的自律約束機制,導致美國政府干預機制相對較弱,從而呈現出弱強制性,而這種弱強制性恰恰加快了美國會計制度改革的速度,使得美國會計制度準則能很好的迎合美國經濟發展的需要,進而導致美國的會計準則在全世界範圍內有很大的影響力,其「公認會計原則」也被視為會計制度制定的基礎,比如我們現在使用的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主要就是以美國會計準則為依據的。

  (三)會計監管體制上體現政府監管與行業自律的新特性

  由於2001年下半年,安然公司爆出財務舞弊事件,接著環球電訊、施樂、世界通信等一大批上市公司因會計違規而受到的指控不斷見諸報端。導致美國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會計誠信危機。針對這種問題,美國政府先後頒布了《公司與審計的責任、義務和透明度2002年法案》(簡稱3763號法案)、《2002年公眾公司會計改革與投資者保護法案》(簡稱《公司改革法》)《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簡稱《SOX法案》),以加強對會計行業的監管。上述法案要求建立由五人組成的公共監察委員會來監管會計行業,該委員會委員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與美國財政部、聯邦儲備委員會磋商後任命。該委員會負責監督上市公司審計時,所有會計師事務所為發行證券的公司出具的審計報告,都必須向該委員會備案。同時為了防止利益衝突,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還制定一系列相關規定,諸如有關金融分析師的新規則;授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不經法院審理就可以將有公司舞弊行為的人定為上市公司禁入者,禁止其擔任任何上市公司的董事和高層管理人員;設立上市公司審計規則管理局,隸屬美國SEC,但應相對獨立。其基本職能是對公司財務作假、審計規則運用有出入等行為進行監管,而且原來由民間制定會計準則的權利,重新劃歸到審計規則管理局等。這些措施的建立使得美國的監管體制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它完全打破了局限於行業自律基礎上形成的政府監管與行業自律相結合的新特性。這種新特性表現為:一方面仍然要求行業自律,另一方面成立專門的機構對會計行業進行實時監督,二者相互結合形成了美國新的監管模式。我國目前同樣存在著嚴重的會計信用問題,其表現形式與美國的相關事件具有相似之處。因此,美國會計制度改革的這一新特性對我國有很重要的借鑑作用。

  二、中美兩國會計制度的差異分析

  儘管美國會計制度在改革上有許多的成功之處,但是中美會計體制上存在著諸多差異,這限制了我國對美國改革經驗的吸收和借鑑。這些差異主要是政治、經濟、法律、科教、自然、人文因素等方面的宏觀因素,以及企業管理體制、企業組織形式、企業生產經營規模、企業經營目標和方針、企業內部管理水平、企業領導和職工的會計意識等方面的微觀因素。其中經濟因素、法律因素和人文因素對會計的影響最為顯著,同時也是導致微觀因素產生的誘因。

  (一)經濟因素是直接影響會計發展的最重要的環境因素

  會計理論的形成、會計規範的制定及會計實務的發展,其根源在於會計環境中的經濟方面,也即取決於社會經濟結構、經濟體制、經濟的發展程度和穩定程度、政府基本經濟策略和重大經濟政策、經濟的開放度和國際化程度、經濟組織現狀、企業籌資體制、企業管理水平等因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我國會計的優勢和缺點比較明顯,我國的會計制度在政府對市場經濟運行的幹預和管制的前提下,其優勢是便於宏觀經濟調控和對國內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弊端是制約企業會計的積極性難以應對變化萬千的經濟環境。而美國採取寬鬆自由的模式優缺點與我國截然相反。

  (二)法律因素是對會計發展具有直接影響力的因素

  不同的法律制度造就了不同的會計體制,如德法等大陸法系國家的「立法會計」模式和英美等英美法系國家的「民間會計」模式就有很大的差異。美國屬英美法系,美國沒有專門的會計法,美國會計發展主要強調的是行業自律,只是在聯邦立法和州立法有關法律中對會計問題做出相應規定。《1933年證券法》、《1934年證券交易法》是對美國會計影響最大的法律,並對會計信息的披露、保存會計記錄等作出相應規定。我國總體上屬於大陸法系,因而目前我國會計總體上也屬「立法會計」模式。中國《會計法》對有關會計內容進行法律規定,且《會計法》是制定一切會計法規制度的母法,公司法等其他法律雖然也有少量會計規定,但處於附屬地位。根本體制的不同是導致中美兩國會計發展出現差異的直接原因。

  (三)人文因素是兩國會計制度存在差異的根本原因

  人文因素也稱社會文化因素,作為會計宏觀因素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業已形成的社會秩序和公眾長期積澱的傳統思維習慣、價值觀念、行為方式以及人們對經濟、會計的傳統態度和看法等因素。人文因素對會計的發展有著十分特殊和重要的影響。使得每個國家的會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該國特有的歷史、文化、社會等方面國家的、民族的特色。在我國,長久以來形成的民族文化決定了我們主張國家、民族、集體利益高於一切,強調社會價值的實現,集體主義觀念深入人心;由於長期受封建傳統思想的影響,民眾對上下等級、長幼排序更是泰然視之,人們對現存社會秩序容易接納;人們對不確定、不明朗因素反應較強烈,習慣於按規範行事,講究中庸之道。這就影響了我國對其他國家文化主動借鑑的魄力。而美國是一個開放性的國家,民眾對不確定、不明朗因素反應較弱,善於接受新生事物和有差異的因素;人們注重成就感、英雄感、決斷能力和物質上的成功。他們有著很強的借鑑能力。

  三、美國會計改革的成功經驗對我國的借鑑

  (一)加強我國註冊會計師行業自律是當今我國會計制度改革的首要任務

  美國的註冊會計師行業自律監管模式之所以能維持幾十年不動搖,關鍵在於市場中的制衡力量在規範行業行為中起著真正決定性作用,政府監管只是一個重要的輔助措施。當然,制衡力量要切實發揮作用,還要有良好的制度與環境為前提,包括無限責任合伙人制度,以質量和公信力為標準的競爭環境以及獨立的司法制度。而自律監管模式難以為繼的原因,也正在於市場中的制衡力量不能切實發揮作用。目前,中國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承接往往是由行政權力決定的,立業的基礎是權力而不是誠信,質量的競爭也就變成了權力的競爭,人們不再有動力去提高執業質量。再加上司法力量的缺失,市場制約力量薄弱,監管的重任只好由政府來承擔了。但是,對於會計行業來說,政府管制機構處理會計專業信息的效率遠遠不如市場機制。更重要的是,我國的管制機構與會計師事務所之間有著密切的利益關係,既像是其上級主管,又像是其股東。誰又來監督監管者呢?從美國的會計改革來看,應當加強我國的行業自律,同時要保持適當的政府介入是我國會計改革的一個勢在必行的措施。

  (二)會計師事務所從事的審計和非審計業務應逐漸分離

  美國這次會計改革的一個重大舉措就是限制會計師事務所同時從事審計和諮詢等非審計業務。不可否認,這對減少會計師事務所參與上市公司造假的機會與概率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證。但這種方法是否可行,我國目前有沒有必要效仿美國的這一做法?美國發生監管體制變化的前因就是因為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與非審計業務進行混淆。使得事務所的主體不清,使得美國會計行業的誠信度下降。而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長期以來也是審計與非審計服務相混淆的。這種現狀目前已經暴露出其存在很大的弊端。首先,審計與非審計業務相混淆容易造成我們事務所在審計主體上發生錯位。其次,審計與非審計業務的混淆導致事務所在主體業務與非主體業務發生偏倒。最後,從世界範圍來看,各國對註冊會計師非審計服務的監管政策也表現出較大差異。國外的改革措施對我國的會計制度改革帶來深刻的啟示: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業務與非審計業務應該在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漸地進行分離,規範會計市場和審計市場,最終形成獨立的審計機構和獨立的會計服務公司,根據二者不同的職能,確立不同的經營內容。

  (三)不斷加強和完善會計準則是規範會計體系的主要手段

  美國會計準則的制定是基於經濟發展的前提下,但是這種情況下制定的會計準則過於複雜與繁瑣,雖然對會計估計和會計判斷提出了較多的數量標準和判斷標誌,但企業仍可以通過精心策劃「業務安排」和「組織設計」來繞過規則的束縛,利用會計信息的複雜性掩蓋經濟實質。因此,對於會計準則的完善應注重經濟事項的實質,而不是形式上的細微差別,在涉及公司具體實際時,應強調實質,允許在準則約束的框架下進行合理的專業判斷。此外,還應該簡化會計披露模式、裁減冗餘信息、對核心信息增大披露頻率以及簡化整個會計披露模式。

  這些對於我國的會計制度改革都是具有極其深遠的借鑑作用。我國制定的新會計準則正是在為了完善會計制度、適應市場需要的基礎上頒布實施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對避免出現美國已經暴露出的某些問題有很大的借鑑作用,但是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亟待進一步改進。

  【參考文獻】

  [1]莊恩嶽,陸宇建.新編企業會計核算[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0.

  [2]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孫雅川.會計原理新探[M].中國商業出版社,1997.

  [4]陳玲鳳.解決國有企業塊及信息失真問題初探[J].會計之友,2008,(5):35.

  [5]董潤香.淺析會計信息失真的成本及對策[J].會計之友,2008,(8):34.

  [6]陳信元等.我國會計信息環境的初步分析[J].會計研究,2007,(8):12.

  [7]陳漢文.中國註冊會計師職業道德研究[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小奇

相關焦點

  • 中美兩國高考招生考試制度的對比分析
    中美兩國的大學招生考試系統在內容、結構、功能上都存在差異,這是兩國考試系統自身演化與社會環境選擇相結合的結果。我國正處於高考制度改革與創新的高峰期,這種社會氛圍不斷對我國高考體制提出新的要求。通過對中美兩國大學招生考試制度的比較,從中借鑑對方優點,以期推進我國高考改革。
  • 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中美差異為雙方相互借鑑與合作提供了機會...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網站8月10日消息,8月4日,崔天凱大使應邀出席2020年阿斯彭安全論壇,就中美關係有關問題與阿斯彭戰略小組執行主任尼古拉斯·伯恩斯以及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對外政策首席記者安德利亞·米歇爾進行在線對話,並回答觀眾提問。
  • 論中美文化差異與我國會計準則的制定
    霍夫斯蒂德(1987)認為對於會計制度,最好將其理解為是一種減少不確定性的方式,因此,在規避不確定性的意識較強的社會裡,其會計制度往往比規避不確定性意識弱的社會來得詳細具體。如我國長期以來,各行各業各種經濟業務均有相應的會計制度,事無巨細,幾乎均作規範,即使在1993年《企業會計準則》實施後,我國仍然頒布了13個詳細的行業會計制度來指導會計行為和會計業務的處理。
  • 中美教育差異背後的制度焦慮
    撰文 | 賈鶴鵬(康奈爾大學博士候選人)  ● ● ●  旅美作家張立珩女士有關中美教育差距的文章(見《旅美作家張立珩:中美教育的四點差異》)讀來讓人深思。不過,我們也要看到,中美兩國文化、資源投入和發展階段的不同可以讓相當部分差別看來也算合理,唯有深深藏在中國中產父母背後的那份因制度而生的焦慮,卻難以靠這份對多樣性的寬容來抹平。  實際上,這份焦慮不僅僅烘烤著孩子在讀中小學的中國父母,也直接影響到從小學到大學的各級教育的首長和執行者。釐清其中制度安排與人們心態的互動,才可以讓我們能以更多平常心來思考調整之道。
  • 中日兩國會計制度比較
    摘要:中國和日本,由於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法律環境以及社會和文化的環境有著顯著的差別,因而,會計制度在制定和實施方面所依據的法規也不相同,其反映的形式和內容以及填制方法和公開制度都存在著差異。通過比較、認識差異有利於我國的經濟立法建設。
  • 孫哲:制度差異是中美交流的最大障礙
    核心提示:現在中美之間最大障礙是中國人不喜歡美國的政治制度,美國人也不太喜歡中國的政治制度,這是中美兩國今後要解決的最大障礙。任韌:最後一分鐘請教一下孫哲教授,我們看到國家副主席習近平這次訪美的時候另外一個亞裔的面孔,其實在美國也颳起了旋風,林書豪,這位哈佛大學畢業的NBA的球員讓美國人為之瘋狂,我們知道習近平副主席,他在洛杉磯的時候特別鼓勵當地的華人華僑要為中美之間搭建這種交流的紐帶,怎麼來看林書豪取得成功?
  • 如何在美國買房子,詳解中美兩國購房差異
    但是由於中美兩國的買房差異十分巨大,所以對美國市場不熟悉的中國買家來說,提前做好信息儲備至關重要。 本文將從稅費、產權、房屋的計算面積、裝修標準,以及買房時產生的費用等方方面面來對比,帶領大家一起了解中美購房中的差異,一起來漲漲姿勢吧!
  • 美國個人所得稅稅率制度及其借鑑
    [摘要]個人所得稅制度的改革已成為我國社會各界爭論的焦點之一,而稅率是該制度的核心環節。美國的個人所得稅制度是國際公認較為完善的稅制,但中美兩國個人所得稅在稅率結構、累進位度、稅率適用等方面均存在差異。目前我國個人所得稅稅率制度尚存在不足,應借鑑美國的經驗來完善我國現行個人所得稅稅率制度。
  • 王毅:制度差異不應導致零和,中國不會也不可能變成另一個美國
    中新社北京7月9日電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7月9日向中美智庫媒體視頻論壇發表致辭。他說,制度差異不應導致零和,中國不會也不可能變成另一個美國,正確的態度是彼此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借鑑、相互成就。王毅當天表示,中美關係這對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面臨建交以來最嚴重的挑戰。兩國不應尋求改造對方,而應共同探索不同制度和文明和平共存之道。「任何勢力都沒有資格去否定其他國家選擇的道路,任何國家也都不會按照別人的好惡來改造自己的制度。歸根到底,制度和道路是對還是錯,應該由本國人民來決定。」王毅說。
  • 吃飯方式決定做人標準,中美兩國飲食文化差異大
    話題討論:關於吃飯問題,中美兩國竟有如此大的差異,不知道我們的準爸媽們,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呢?歡迎大家踴躍討論,同意中國家長的請在下方評論區扣1,同意美國家長做法的請扣2。
  • 從「章瑩穎案」看中美刑事司法:沉默權、律師權利、陪審制度差異
    該案在審判過程中,凸顯的是中美刑事司法的差異,也為學者、律師等法律工作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間。《民主與法制時報》記者 周頔 報導在不同的法律制度下,司法的宗旨和原則截然不同:是追求程序的正確,還是查明事實真相;是追求受害者的權利保護,還是保護被告人的各項權利。章瑩穎案背後,中美刑事司法的差異凸顯,也為學者、律師等法律工作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間。
  • 象形文字和高考制度是中美教育差異的主要根源
    我也很愛中華文字,我只說我們沒有發揮出它訓練思維的特長來,我們只學會了死記硬背;我本人就是高考的受益者,高考是目前教育公平的不二選擇,高考制度必須堅持,高考招生辦法必須改革。中美的科技差距明顯,追根尋源是教育的差距。中美兩國教育無論是在價值觀、教育目標、教育態度、教育形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都有比較大的差異,但關鍵還是我們的傳統象形文字特長沒有發揮優勢與現行選拔人才考試制度密切相關的。
  • 中美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比較研究
    摘 要:基於中國博士研究生「申請-考核」制改革現狀,對比中美研究生招生制度的報名條件、報名材料和選拔過程,借鑑其成功經驗,探索中國「申請-考核」制存在的問題,試圖為完善該招生制度提供合理建議。
  • 中美對新型大國關係的認知差異及中國對美政策
    只有相互尊重對方人民選擇的制度與道路,相互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與關切,才能求同存異,進而聚同化異,實現兩國和諧相處。合作共贏,是必由之路。中美只有始終堅持合作,不斷加強合作,才能實現共贏,而這個共贏,不僅是中美的共贏,還應當是世界各國的共贏。 對於中國領導人關於兩國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倡議,歐巴馬政府給予了正面回應。對於中方提出的三個基本原則,美國選擇性地做了回應。
  • 桌球見證中美兩國人民的友誼和愛
    現在中美兩國之間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都不斷深入,我想今後我們一定會更好地投入,更愛彼此。」    十分遺憾的是,跟當年中美「桌球外交」密不可分的美國選手科恩已經去世了。但科恩91歲的母親來到了上海。35年前她怎麼也沒想到默默無聞的兒子能夠為中美兩國搭建友誼之橋做出如此大的貢獻。    「我簡直不敢相信1971年他在中國做了些什麼。
  • 安徽亳州檢察長黨課談中美檢察制度比較與借鑑
    安徽亳州市檢察院檢察長黨課談中美檢察制度比較與借鑑。陳乾宇 攝  正義網安徽8月8日電(通訊員 陳乾宇)為推進「保持黨的純潔性,迎接黨的十八大」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教育廣大檢察幹警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充分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制度的優越性,近日,亳州市檢察院李德文檢察長登上「亳州論壇」的講臺,「第一課」談起了中美國檢察制度。
  • 新東方國際遊學帶你感悟中美教育制度差異
    新東方網>資訊>新聞動態>正文新東方國際遊學帶你感悟中美教育制度差異 2012-07-27 13:55 來源:新東方國際遊學
  • 中國和美國的國家審計法律制度比較
    國家審計制度作為行政監督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上層建築,必然要受到國家生產力水平、社會經濟體制與管理模式、政治體制和法律制度、文化傳統與教育發展水平等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中美兩國在上述社會環境因素方面存在著差別,使得中美國家審計制度也存在不少的差異,本文是從這兩種國家審計法律制度存在的區別方面進行比較分析。
  • 中美大學生畢業後擇業存在八大差異
    以下對中美大學生擇業差異作一比較分析。  1.對工作地選擇不同  美國的大學生傾向於就近就業,而中國的大學生則傾向於到大城市工作。這主要是由於當前我國城鄉差別、地區差別較大,大城市的生活水平相對較高,發展機會相對較多,對大學生吸引力較大。
  • 崔天凱大使:重建中美兩國關係合作共贏、穩定發展的戰略框架
    中國日報華盛頓12月9日電 當地時間9日晚,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在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2020視頻年度晚宴上發表講話,稱中美關係正面臨建交以來罕見的嚴峻局面,這一危險趨勢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將對中美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造成難以修復的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