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高考招生考試制度的對比分析

2020-12-17 陳博士有話說

中美兩國的大學招生考試系統在內容、結構、功能上都存在差異,這是兩國考試系統自身演化與社會環境選擇相結合的結果。我國正處於高考制度改革與創新的高峰期,這種社會氛圍不斷對我國高考體制提出新的要求。通過對中美兩國大學招生考試制度的比較,從中借鑑對方優點,以期推進我國高考改革。

一、中美兩國大學招生考試系統的差異

1、內容上的差異

美國大學入學考試是由民間機構舉辦的,主要有SATI、SATII和ACT等考形式。SATI是一種推理考試,主要考查學生的文字和數學推理能力,考試內容包括:語言、數學、標準書面英語寫作。SATII是一種學業成績測驗(AT),共有寫作、文學、美國歷史與社會研究、歐洲歷史與社會研究等15種考試科目,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任選其中3科。學業成績測驗的目的是為了評價學生的認知和分析能力,而非知識性的考查。ACT是一種多項選擇考試,分為4個部分:英語語法、數學、社會科學閱讀測驗、自然科學閱讀測驗,涵蓋了中學階段的所有教育內容和社會、生活知識。此外,考試還要填寫個人資料,回答ACT興趣問卷。

中國高考長期文理分科,文科考語、數、外、歷史、政治、地理6門,理科考語、數、外、物理、化學、生物6門。到2018年,基本確定了以3+X為主高考科目設置格局,語文、數學、外語三門為必考科目,其中外語可有2次考試機會。

2、結構上的差異

(1)考試組織機構體系。美國大學入學考試組織機構由民間考試機構和大學招生委員會或招生辦公室組成。民間考試機構屬於獨立經營的非盈利性社會中介組織,在考試實施過程中,自行處理相關業務問題,不受政府干預。考試由高校具體組織管理,高校對招生擁有絕對的自主權。中國現行的高考是集中統一的考試管理模式。教育部考試中心為教育部指定承擔教育考試專項職責任務並賦有部分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單位,教育部和省、市、縣人民政府分別成立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委員會共同構成中國高考的組織機構體系。

(2)考試結構類型。大學入學考試結構類型是指一國處於同一水平的各類大學入學考試之間的組合狀態與比例關係。長期以來,中國高考一直以統一招生、統一考試、統一錄取方式為主。雖然近年來經過不斷改革,部分高校有了一定的自主招生權和命題權,但這種權利只限於某些專業,自主招生也有名額限制,佔計劃招生的5%,還不能構成獨立的考試類型。因而從總體上講,中國高考結構類型較為單一。這種結構類型能夠充分體現考試的權威性,節省考試成本,也能更充分地利用國家有限的教育資源;缺陷是不利於實現教育機會均等,影響了考試的公平性。美國大學入學考試的承辦機構是兩家民間團體組織。其獨立經營、自負盈虧,具有相同的性質,並在相互競爭中求得生存與發展。綜上各方因素促使美國不同的民間考試和高校自主招生考試共同構成了並列(競爭)型考試結構。

3、功能上的差異

大學入學考試是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連接點,對於高等教育來說,它承擔了選拔功能;對於中等教育來說,它承擔了督導和評價功能。美國大學入學考試從內容上側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考查,與中等教育的內容聯繫不大。SAT測試和ACT測試並不是為證明學生以往的學習成績和表現而設計的,它只是為高等教育提供錄取新生的參考依據,這就使美國的大學入學考試制度在選拔、督導等基本功能方面均表現得不太顯著。而中國的大學入學考試不但在選拔功能上較之其他國家更為突出,而且在對中等教育的影響方面也十分明顯,這也是促使高考成為指揮棒,助長應試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關於我國高考招生考試制度改革的建議

1、要堅持精英教育與大眾教育並舉的原則

隨著社會的變化與發展,高等教育的逐漸普及,大眾化趨勢逐漸形成。許多人認為精英教育不適合當前社會的發展,認為其是計劃經濟發展的產物。然而從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來看,精英教育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為社會各行業培養出大量的精英,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是發展中大國,對精英人才有著迫切的需求。所以我國高考招生制度在改革過程中,也要滿足精英教育的需求,要實現大眾教育與精英教育並舉。

2、全面落實高校招生自主權

從長遠看,改革高校招生制度,改變按照計劃和行政命令來分配高等教育招生指標,由高校自主確定不同專業在不同區域的招生計劃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要建立高校績效撥款制度,輔以專項計劃、財政槓桿等進行宏觀調控,這樣既將招收貧困家庭、高等教育資源稀預設份、經濟不發達地區學生的情況作為財政撥款的一個重要指標,從而鼓勵高校採取面向弱勢群體等地專項招生計劃,也將如何更好地選拔人才,辦出更好的大學。

相關焦點

  • 中美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比較研究
    摘 要:基於中國博士研究生「申請-考核」制改革現狀,對比中美研究生招生制度的報名條件、報名材料和選拔過程,借鑑其成功經驗,探索中國「申請-考核」制存在的問題,試圖為完善該招生制度提供合理建議。
  • 象形文字和高考制度是中美教育差異的主要根源
    我也很愛中華文字,我只說我們沒有發揮出它訓練思維的特長來,我們只學會了死記硬背;我本人就是高考的受益者,高考是目前教育公平的不二選擇,高考制度必須堅持,高考招生辦法必須改革。中美的科技差距明顯,追根尋源是教育的差距。中美兩國教育無論是在價值觀、教育目標、教育態度、教育形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都有比較大的差異,但關鍵還是我們的傳統象形文字特長沒有發揮優勢與現行選拔人才考試制度密切相關的。
  • 中美兩國會計制度的差異及借鑑
    【摘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益深化,與美國的會計制度相比,我國的會計制度存在著許多問題。借鑑美國會計制度改革經驗,完善我國的會計制度,確立我國的會計規範體系成為我國會計界必須面對的問題。本文試從美國會計改革的基礎上分析我國應如何借鑑美國會計制度改革的經驗,從而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規範體系。
  • 中美教育差異背後的制度焦慮
    不過,我們也要看到,中美兩國文化、資源投入和發展階段的不同可以讓相當部分差別看來也算合理,唯有深深藏在中國中產父母背後的那份因制度而生的焦慮,卻難以靠這份對多樣性的寬容來抹平。  實際上,這份焦慮不僅僅烘烤著孩子在讀中小學的中國父母,也直接影響到從小學到大學的各級教育的首長和執行者。釐清其中制度安排與人們心態的互動,才可以讓我們能以更多平常心來思考調整之道。
  • 「高考移民」是招生考試制度不適應高等教育發展造成的
    從教育外部情況來看,主要是一些省份的戶籍、學籍制度管理不嚴,使有些人有了鑽空子的機會,甚至成了一些人的商機會。      事實上,「高考移民」從1977年恢復高考招生以來就天然成為一個很難抵禦的「誘惑」了。
  • 由山西和河北的高考成績對比分析,高考移民為何屢禁不止
    引言:高考移民一直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每年高考季就愈發引人關注,為什麼明知違規冒險卻一直屢禁不止呢?「高考移民」為什麼屢禁不止,主要原因還是招生計劃分配不合理,以及不同地區教育資源不均衡造成的。我們僅從都使用全國I卷的兩個相鄰省份河北和山西的相關高考數據對比分析,大家就能一目了然看出來兩個省份的考生考取大學的難度差異。這兩個省份絕對不是高考難度差距最大的省份,只是舉例便於說明!
  • 黃靜怡事件深層次分析-論中美教育體系差異
    但是我想了想,既然同在研究生圈子,去逃避問題不如去分析問題。所以,就引出了今天的主題,論中美教育體系的差異。首先的首先,小編對黃靜怡同學表達最深的悼念,願你在天堂安息。其次,我不會對這一個事件作出任何評價,大家可以靜靜等待中國傳媒大學的調查結果。
  • 中美世界500強20年對比,兩國差距在哪裡?
    DT君拉出了20年的數據,吃著群眾的瓜,也操著國家大事的心,決定用各種榜單綜合盤點一下中美兩國的「企業國家隊」陣容。1、世界500強賽場:中國朝上,美國向下DT君梳理了1998年至2018年《財富》500強的所有數據,描繪出了中美企業20年的變遷。總而言之,在世界500強這個頂級賽場上,中國企業一直處於上升通道。
  • 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_高考英語改革_教育改革——中國教育在線
    【觀點碰撞】高考英語改革:是打破「一考定終身」還是「刷分催化劑」 《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   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  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  國發〔2014〕3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 廣東: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熱點問答
    我省改革方案把國家對考試招生制度改革頂層設計要求貫穿於全過程,既落實了國家頂層設計的改革方向、思路和重大決策,又總結了我省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經驗,體現了廣東特色,如分類考試招生制度、一年多考制度和高校招生綜合評價錄取模式等都是我省的改革特色。二是堅持問題導向,促進科學選才。
  • 印度、德國和韓國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怎麼做的
    9月4日,《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向全社會公布,正式啟動我國最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當然,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始終是考驗世界智慧的教育難題之一。那麼,世界其他國家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又在何去何從?參考其他國家經驗,可以為我們提供國際借鑑。為此我們精心挑選,選擇印度、德國和韓國等國進行經驗介紹。
  • 中美Costco對比報告:Costco在中國勝算幾何?
    ——中美Costco對比報告(Costco系列報告二) 核心摘要 美國倉儲超市Costco於8月27日在上海開出第一家中國大陸門店。為分析其未來發展趨勢,我們從人口密度、家庭結構、飲食習慣等角度分析中美主要零售業態和商品結構的差異,對比中美兩國零售業流通體系與競爭格局,並結合上海Costco門店的實地調研情況和Costco在亞洲其他地區的發展情況,對Costco在中國內地市場的發展作出展望。 報告摘要 中美人口分布與飲食習慣的區別導致兩國主流零售業態不同。
  • 【調查顯示中美兩國企業願繼續在對方國家經營】多位中美專家學者...
    【調查顯示中美兩國企業願繼續在對方國家經營】多位中美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日前在美國中國總商會舉辦的視頻對話活動上表示,多項調查顯示,儘管中美兩國企業因疫情面臨挑戰,但大都表示願意繼續在對方國家經營。普華永道美國公司市場分析部中國分析業務負責人克雷格·斯特龍貝爾表示,中美兩國企業願意在對方市場繼續經營。
  • 淺談中英兩國教育制度的區別
    現代英國教育制度經過數百年發展已日趨完善,其發達的基礎教育體系保障了國民素質優良,而面向全球開放的高等教育創新能力出眾,是英國教育歷久彌新的發展動力和源泉
  • 中美本科教育對比
    學生只關注老師講了什麼,考試會考什麼。至於這一事實是怎樣形成的,它的原理是什麼,前人的分析過程是什麼,你自己的獨立判斷是什麼,等等,教師和學生對此均不關心。和價值觀教育相比,他們更關心的是那些具體可見的技術上的進步。原本重合在一起的「讀書」和「做人」的雙重職能被分離了。
  •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在路上,細說你理解的高考改革!
    11月28-29日,高考特色招考高峰論壇在山東濟南成功舉辦,來自全國的600餘位教育工作者齊聚泉城,共同解讀高考改革趨勢和高校招生模式。高考改革對於教育領域來說已經不是什麼新鮮詞,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明確表示要逐步推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並且要求在2020年形成符合時代要求的高考招生新制度。
  • 淺析中國醫學類留學生教育升學考試制度優化研究
    筆者從目前我國留學生招生制度存在的問題開始, 結合天津醫科大學的留學生招生考試實踐, 以及先進發達國家的留學生招生考試經驗, 對我國今後留學生招生入學制度的改革, 提出了構想和建議。 二、我校留學生入學考試制度的建立與分析 (一) 舉辦海外招生學習能力考試 為了進一步提高招生質量, 我校在審核招生資料的基礎上, 增加了學習能力考試, 以相同標尺、準確衡量和選拔學生。
  • 孫哲:制度差異是中美交流的最大障礙
    核心提示:現在中美之間最大障礙是中國人不喜歡美國的政治制度,美國人也不太喜歡中國的政治制度,這是中美兩國今後要解決的最大障礙。任韌:最後一分鐘請教一下孫哲教授,我們看到國家副主席習近平這次訪美的時候另外一個亞裔的面孔,其實在美國也颳起了旋風,林書豪,這位哈佛大學畢業的NBA的球員讓美國人為之瘋狂,我們知道習近平副主席,他在洛杉磯的時候特別鼓勵當地的華人華僑要為中美之間搭建這種交流的紐帶,怎麼來看林書豪取得成功?
  • 劉海峰:高考是適應中國國情的考試制度,但必須不斷改革完善
    會上,長江學者、浙江大學劉海峰教授作了主題為「新中國招生考試70年」的精彩報告,他從高考制度的重要性、高校招生考試70年的變遷、新中國高校招生考試的成就以及高考改革的展望四個方面展開報告。以高考為核心的考試制度,正如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裡講到的,「考試招生制度是國家基本教育制度,是人才培養的樞紐環節,關係到國家發展大計,關係每一個家庭的切身利益,關係億萬青少年學生前途命運。」高考改革是一個敏感而重大的問題,一有風吹草動,基本上都會引發激烈的討論。在中國,高考改革是牽動高層領導人和基層老百姓神經一件大事,是最高領導人和最底層老百姓都關心的大事。
  • 西藏高考與天津高考的優勢對比?
    西藏高考與天津高考的優勢對比?常常有家長問我,在天津落戶不也可以嗎?在看看以下的政策2019年7月10日,天津教育招生考試中心普通高校招生辦公室發布《關於組織普通高考報名條件專題調研的通知》。為了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天津高招辦委託各地區對高考報名條件進行專項研究。從研究的角度來看,主要討論了兩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