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圖:pixabay.com
西門彼得是耶穌十二門徒的首門徒,他原名西門,出身在加利利海邊,原是一名漁夫。他也和猶大一樣犯過一樣的錯誤:西門三次否認主,猶大出賣主。但最後他們的結果截然不同,西門迷途知返,在主面前認罪悔改;猶大則是悔而不改,上吊而死。
彼得在使徒的時代,是被聖靈充滿的人,他曾在公會和大祭司面前堂堂宣講神的福音,和他之前三次否認主時的樣子截然不同。馬可福音裡記錄,耶穌問他們:「你們說我是誰?」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可8:29)彼得是門徒當中第一個認出耶穌是基督的人。
在第一次見到耶穌時,耶穌就讓他稱為「彼得」,「彼得」就是「磐石」的意思。從西門到彼得,這中間經歷了什麼呢?在彼得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教訓和功課呢?
耶穌曾有三次呼召彼得:
第一次是彼得的弟弟將他領到耶穌面前,耶穌對他說:「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你要稱為磯法(翻出來為彼得)。」(約1:42)。第二次是門徒們跟隨主約有兩年半之後,主問門徒們「我是誰」時,彼得說「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主稱讚了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你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太16:15-18)第三次是耶穌從死裡復活,在加利利海邊向門徒顯現時,呼召彼得,詢問他「你愛我必這些更深嗎?」
從第一次到第三次的呼召之間,彼得是經歷了很多事情的。他曾親眼看見耶穌所行過的一切神跡奇事:主耶穌使睚魯的女兒復活;主耶穌行走在水面之上;主耶穌使彼得嶽母的熱病退去;主耶穌醫治瞎眼的、瘸腿的、患血漏的病人……在高山上,彼得親眼看見先知以利亞和神人摩西向耶穌顯現,同耶穌說話;也親耳聽到有聲音從雲彩中發出來:「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
彼得見證了耶穌的大能,親嘗了基督的恩典和慈愛,因此他才能在耶穌問「我是誰」時,毫不猶豫地說「你是基督」這樣的話語。其實這是不容易的。在當時的時代,行邪術、拜偶像的人比比皆是,耶穌雖然行神跡奇事,卻也有人說他是「靠著鬼王別西卜趕鬼」,更何況耶穌還有著「木匠兒子」的身份,與猶太人所期待的「神子踏著雲彩從天而降」完全不同。
然而正是這樣一位被聖靈充滿的人,在不久後,三次否認主。
主提醒彼得他將要跌倒,彼得信誓旦旦誇口說:「眾人雖然為你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倒。」甚至是在主告訴他雞叫以先他要三次否認主時,彼得仍揚言:「主啊,我就是同你下監,同你受死,也是甘心」(路22:33),「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也總不能不認你。」(太26:35)。
也就是這之後,主被兵丁帶走,彼得在侍女面前三次否認了主。從誓言要與主同死到短短幾分鐘內三次否認主,這才經過了多長時間?「正說話之間,雞就叫了。主轉過身來看彼得,彼得便想起主對他所說的話……他就出去痛哭。(路22:60-62)」。彼得此時的心應該是怎樣的呢?悔恨、痛苦、懊惱、悲傷、心碎……肯定有很多的情緒在他心底翻湧。主轉過神看他的那一眼,難道是責備嗎?是譏諷嗎?主是在饒恕他,主的那一眼裡滿含無奈、慈愛與饒恕。主從一開始就知道彼得會否認自己,他知道彼得驕傲和軟弱,也饒恕他的驕傲和軟弱。
正是有了這「三次否認主」的特殊經歷,再次復活後的主詢問他「你愛我嗎」之時,彼得都回答「你知道我愛你比這一切更深」。彼得雖曾三次否認主,然而主還是給了他三次機會挽回他,承認他。
經過這一系列的事情,彼得真正站立起來,成為「磐石」,在公會面前堂堂見證耶穌的福音,也能對殿門口求周濟的瘸子說:「金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徒3:6)這是何等的信心,何等的聖靈充滿。
彼得就是我們每一個跟隨主的人的真實寫照:我們在生活裡,服事上,也常軟弱,常虧欠主,常有患難來襲時我們就跌倒,稍有不順心時就疑惑,也曾屢屢小信、悖逆,在一切的難處上責問神。然而主還是饒恕了我們的一切軟弱和虧欠,他愛我們,並要挽回我們。
弟兄姐妹們,我們也要時常詢問自己:我們是否愛主比這世上的一切更深?我們是否也常常否認主?彼得原是普通的漁夫,但他回應了主的呼召,儘管軟弱過、羞愧過、悔恨過,也依然奉獻自己一生跟隨主。我們也當在主面前悔改,承認我們的罪,並將我們一生單單仰望主的心意向他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