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曾在一次論壇峰會上對湖北人的評價,說過這樣一句話「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作為商人,馬雲的意思應該是,湖北人腦袋靈活,想法多,精明,會算計,鬼精鬼精的。從馬雲那複雜而不同凡響的憨笑中,似乎有一種暗示,那就是「與湖北商人做生意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現在,一提起「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也總會給人一種貶義甚於褒義的感覺,那這種感覺到底是何時出現的?難道這種感覺自始至終如此嗎?為此,我們就要先講解「九頭鳥」在楚文化中的形象與地位。
智慧馬雲
九頭鳳鳥出楚地,化身神鳥傳吉祥
九頭鳥也確是與湖北人的祖先楚人有關係。九頭鳥最早源於楚地的九鳳神鳥。在《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載:「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名曰九鳳。」可知,九鳳就是長著九個頭的鳳鳥,因此民間又稱之為九頭鳳,後成為楚人崇拜的圖騰。話說,楚人的始祖祝融就是鳳的化身,在《白虎通·五行》記載:「其神祝融,其精為鳥,離為鸞。」此處的鸞就是鳳。
上古神獸九頭鳳
此後鳳的形象在南方的典籍中屢屢出現,並且被視為神鳥,乃鳥中之王,吉祥幸福的化身。《楚辭》中記載:「有鳥自南兮,來集漢水」,在此明確指出了鳳與漢水的關係,而漢水也正好在古代的楚國。在偉大詩人屈原的《離騷》中有「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飄風屯其相離兮,帥雲霓而來御。」還有眾所周知的,楚莊王曾把自己比作一隻三年不飛,一飛即沖天,三年不鳴,一鳴即驚人的神鳥。這隻神鳥就是楚國人心中至真至善至美的鳳的化身。久而久之,鳳也成為了楚國人的圖騰與符號。楚文化專家張正明先生曾說過,「楚人尊崇鳳,就是尊稱自己的祖先,楚人鍾愛鳳,也就是鍾愛自己的這個民族。」那為何楚人崇拜的鳳有九個頭呢?
春秋楚國疆域
神秘數字高大上,楚人賦予九頭鳳
我們都知道,自然界中的鳥類只有一個頭,而楚人偏偏要為鳳這種神鳥裝上九個頭,並稱之為九鳳。這就要說到「九」這個數字在古代的特殊意義。九在古代為陽數之極,沒有任何數字能與它的地位相媲美。就如古代的特殊字「太」「元」一般,表示第一,最大之意。太,有太和殿、太上皇、太和元氣、太上老君;元,有元旦,元始天尊。九表示至高、至大、至多、至廣、至深、至長的含義九更多了,總之加上九,意味著在各方面達到極點。
皇帝曰九五之尊,天高曰九重,地深曰九泉,疆域之廣曰九域,數量之大曰九鈞,時間之長曰九天九夜,危險之大曰九死一生。屈原《離騷》中被後人引為經典的一句「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很多人將「九死」解釋為,死九回,死九次,其實這並不是完美的釋義。此處的九,為多次,不知多少次,而並不是一個具體的數次。曾有英語翻譯將其譯成千萬次,這是相當機智的翻譯。古人常說的「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此處的九也並不是指,龍只生有九個兒子,只是我們後人只熟悉其中的九子而已。
楚國龍鳳紋玉佩
在楚國,「九」這個神秘的數字使用的頻率相當高。我們熟知的屈原的《九歌》《九頌》《九章》,其弟子宋玉的《九辨》。當然遠不止這些,如九天、九州、九天、九衢、九逝、九年、九合等,數不勝數。由於九在楚人心目中的特殊意義,所以楚人要刻意將鳳裝上九個頭,並將其作為圖騰的象徵與祖先的化身。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歷史的演變,九頭鳥的形象與名字也在發生著變化。從秦漢以後,九頭鳳在中國文獻上神秘的消失,而九頭鳥也被冠以不同的名字。在《孔子集語·博物》中稱之為「鬼鳥」,而在《玄中記》中為「姑獲鳥」,《三國典略》又稱為「九頭鳥」。此時,九頭鳥的形象在不同的典籍中產生了不同的變化,不再像以前九頭鳳那樣至善至美至真了。
屈原畫像
兩層含義九頭鳥,雙重標籤湖北人
九頭鳥真正與湖北人聯繫起來,那是在明代進入民俗生活後。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明朝內閣首輔,大權在握的湖北人張居正。在張居正擔任內閣首輔期間,太后與小皇帝萬曆都對其禮讓三分,所以很多大臣攀附於他,尤其在他生病時,各地官員紛紛為其建蘸驅病祈福,鋪張浪費極其嚴重。因此,朝中的九大御史相當憤怒,前後參奏張居正,然而,張居正的地位並沒受到絲毫影響,反而九大御史被張居正一一懲治。因此,在民間出現了那句「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之謠。百姓認為九頭鳥再厲害,也抵不過一個湖北佬。當然,還有一個說法也與湖北佬張居正有關。說的是,張居正當政期間,保薦了九位御史,而這九位御史都是他的湖北老鄉。九位湖北老鄉相當支持張居正的工作,作為助手,對貪官汙吏進行嚴厲懲治。雖然吏治大為改善,但卻受到那些被整頓的貪官的埋怨。他們時常私下裡發牢騷「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以此譏諷那九位湖北籍的御史。
張居正像
然而,到了清初,這句話又有了一種說法。在清初時,由於湖北人抗擊清朝入侵相當激烈,引起清軍的憤恨。最終,清軍雖戰敗抗清的湖北百姓,但很多湖北百姓仍拒絕與清朝合作。在這些湖北人中,如有人膽敢與清廷合作,其他人將一起抵制他,這讓到湖北做官的滿人怨恨交加。因為,湖北人的抵制,讓這些官員難以開展工作,影響自己的仕途。無可奈何之下,這些官員根據湖北一向有九頭鳥的傳說,於是編造了這句諺語。隨之,流傳了下來。到了武昌打響辛亥起義第一槍時,曾有詩刊登出了這樣幾句話「武昌一夕鳥飛鳴,滿族政權難自保,九頭徽號稱鄂鳥,鄂人聽了不煩惱。」可見,清朝統治者們一直譏諷湖北人為九頭鳥。
武昌起義的士兵
「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這句諺語不論是與張居正有關,還是清朝統治者對湖北人的嘲諷。這句諺語的含義並不像我們現在所感覺的那樣。當把這句諺語帶到歷史的隧道中解讀,在楚國,九頭鳥,為九鳳,有著至善至美至真的寓意,自然賦予在楚國人身上。後來,它又具有兩層含義,有時用以象徵湖北人豐富的智慧和對邪惡強暴勢力的強有力抗爭,有時則用以嘲諷在人際交往中的狡詐。然而,現在我們卻忽略了這句諺語正能量的一面,反而過度強調負面的含義。其實,現在湖北人的直爽、無懼無畏的性格也正來自九頭鳥敢於抗爭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