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這個說法,見於《酉陽雜俎》卷十六《羽》。
湖北是一個人傑地靈、名人輩出之地。有230多為將軍誕生於這片熱土,它還孕育了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陸羽、李時珍,以及孟浩然、畢昇、米芾、張居正等,都是湖北人。
而「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這句話的真實含義,你了解嗎?
九頭鳥傳說多源多變,有褒有貶
作為一個流傳久遠的傳說,九頭鳥的傳說有著多源而又多變的傳說故事。由於人們歷來對「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這一則流行諺語的褒貶不一,理解各異。
因此,有一位原籍湖北武漢的臺灣民俗學家朱介凡,撰有《九頭鳥傳說》一文,此文長兩萬字,引述了中國古典文獻,包括許多地方志中的材料近百條,對九頭鳥這一俗諺的今古演變,及社會文化內涵,進行了細密的考評。
九頭鳥是一種傳說中的神鳥,出自神話小說《山海經》中。
據《山海經·大荒北經》中記載:「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極天櫃,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名曰九鳳。」
按照《山海經》的描述,九頭鳥是大荒之中的一個神,它有10個脖子,9個頭,人面鳥身,名叫「九鳳」。
而有細心的讀者可能會注意到,《山海經·大荒北經》中記載的九頭鳥有10個脖子,但卻只有9個頭。另外一個頭去了哪裡呢?
傳說中,九鳳出自於楚地,但是周公所非常討厭九鳳,所以拉起弓箭射下了它的一個頭。被射下的那個頭不斷的滴血,其傷口無法癒合。為了維持性命,九鳳只能通過不斷的吞噬魂魄,來維持自己的生命。
在《山海經》中說道,九鳳是火神祝融的真身,是尊貴的鳳凰,但是周公這一射,卻將神鳥變成了兇鳥。
到漢代以後,「九頭鳥」在民間傳說中,又增加了一項「技能」——可以攝人魂魄,尤其喜歡收小孩的。從此以後「九頭鳥」正式被定性為一種妖鳥,永遠翻不了身,成為了兇殘狡猾的代名詞。
然而,楚人也有崇拜鳳凰的傳統。著名的楚狂人接輿對孔子作歌:「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楚國大詩人屈原《離騷》中,寫到神遊天國部分時,第一句就是:「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飄風屯其相離兮,帥雲霓而來御。」
由此可以看出,楚地文化也很尊崇「九」,以「九」為尊。可想而知,楚人視九頭鳥為神鳥,九頭鳥在楚國文化裡尊貴至極。
楚人「不服周」,「九頭鳥」是對湖北人的誇獎
湖北在古代的時候是屬於楚地的,楚人的「不服周」,與地理有很大的關係。作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在分封諸侯的時候,封的都是自己的嫡系血脈。
但是,當時的楚王卻是一個例外,他是作為當地的首領上任的,因此在周天子眼裡,楚地就是蠻荒之地,楚人也就是「蠻人」。
這樣想來,周天子自然就看不上楚國了,楚國自立更生,也一樣看不上周天子,楚人向來不服管教,這才有了周天子射鳥一說。同時在秦漢之際,又流傳了一句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楚人雖然少,但是團結在一起的話,就連秦國都能滅掉,揭竿而起的陳勝、吳起、楚霸王項羽,以及開創了漢氏天下的劉邦,都是楚人。
這可以看得出來,楚人的團結一致,以及不服管教,例如如同九頭鳥一般不羈愛自由,這個故事是對楚人,也就是如今湖北人的誇獎。
「九頭鳥」的形容也是一種唾罵,但對於湖北人卻不是貶低
當然,也有人認為「九頭鳥」的形容是提湖北人的一種唾罵,原因是和張居正有關。張居正曾經向皇帝推薦了九位監察御史,而這九個人可謂是剛正不阿,大公無私的人,因此貪官汙吏對他們恨之入骨。而恰好他們都是湖北籍,所以就咒罵成「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
這樣說來,這句話也是對湖北人正直能幹的一種肯定。正所謂話糙理不糙,從典故當中可以看出,湖北人正是因為太過能幹,才會被如此唾罵。
小結
其實,無論是哪一種說法,湖北人和九頭鳥的不詳,都是沒有任何的關係的。而這句俗語也一直伴隨著湖北人到現在。
就「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這句諺語而言,實有貶義的意味。但在湖北人看來,九頭鳥的故事,正是象徵他們不畏強權,崇尚自由的精神,「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實際上是一個褒義詞呢。
參考資料:《鬱離子·九頭鳥》、《離騷》、《山海經·大荒北經》、《酉陽雜俎》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