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首席記者 楊曉政 文/攝
杭州四眼井茶香麗舍民宿的老闆老倪說,如今西湖邊的遊客跟10年前不同,大都不是專程來看兩堤三島的,他們往往一住就是連續三天,有的來跑步、有的去冬日茶山曬太陽、有的來打虎跑水、有的去十五奎巷吃毛豆兒煎臭豆腐、有的去上茅家埠看人家醃漬冬醃菜。
茅家埠73歲的老徐,今朝(11月13日)第一缸冬醃菜開踩。
忙冬醃菜的只有老徐(踩)和老伴(切),圍觀的卻有三五位村鄰、十來位遊客和錢江晚報記者。
我們也記錄了整個過程,大家看看,是不是一部杭州版的冬醃菜教科書呢。
第一步:先晾曬。11月10日,茅家埠,老徐曬冬醃菜
第二步:老徐踩冬醃菜
第三步:第二次碼冬醃菜,菜心朝裡,菜根朝外
第四步:撒第二次鹽
第五步:粽葉用來蓋菜、擋灰塵
最後一步:大鵝卵石,用來壓冬醃菜
1】一缸冬醃菜,少放2斤鹽
咯吱咯吱。老徐體重145斤,赤腳踩著:「今天不用去走路鍛鍊了,大概踩兩三小時吧,肯定超過2萬步了。」
大白菜碼放有講究,根部靠缸壁,葉兒聚圓心,轉著圈兒擺,每次碼幾十株,踩40分鐘左右;出汁水後,菜很癟了,於是再碼放一遍新的菜,繼續踩;如此一共四五次。
「一隻大缸,200多斤長梗白菜。每100斤菜,放兩斤細鹽。」老徐說,15年前的冬醃菜,100斤菜是放3斤鹽的,如今大家經濟條件好了,追求健康飲食,都喜歡吃淡嗚嗚的冬醃菜。
冬醃菜踩好,老徐用粽葉兒鋪蓋擋灰,再蓋上毛竹排,毛竹排上壓幾塊大鵝卵石,今日就算大功告成啦!
「3-7天後,菜汁出來很多了,石頭就拿掉一部分,讓汁和菜齊平,菜再把汁頭吸回去一點——這個我們叫做『復一復』,這樣做出來的冬醃菜才脆。如果不『復一復』,冬醃菜就太硬了,嚼起來沒有脆生生、嫩嫩的感覺。」老徐冬醃菜踩了50年,是村裡一把好手。
2】預定了20天後的那碗炒二冬
「炒二冬多少一碗?」上海遊客陳女士看著新鮮的長梗白菜,腦補了鮮掉眉毛的冬筍炒冬醃菜。
「不是這樣算的。」徐太太一邊把菜葉切掉,整理著菜梗兒,一邊笑眯眯答,「一般最低60元每位,一桌兒配菜,肯定給你上這碗二冬。20多天以後,才有得吃哦!」
「哦,那我們到時候來。」陳女士點點頭。
圍攏來看踩冬醃菜的看客七嘴八舌:小時候,下雪了,不方便出門去買菜,媽媽就會從走廊上的大缸裡撈出一棵冬醃菜。洗洗乾淨,切成小塊,蓋上幾片冬筍和開洋,淋上點豬油,飯鍋裡一蒸,就好吃了;拿些大蒜、冬筍片炒炒,也很入味;冬醃菜芯兒,拌點麻油,可以生吃……
3】賣冬醃菜的車,村民們在等你了
「菜場裡我昨天買了一株,10.4元。」茅家埠村民老王說,價格不便宜,味道也沒有自家的好,「過幾天,等大白菜上市了,我家也要開始踩了。」
村民趙女士說,老徐家踩得那麼早,因為他兒子開車去城西蔣村那兒買來300斤菜,1.2元一斤。一般村民們會等著菜販子上門。呶,每年冬天,都有賣長梗白菜的車,專門送菜到茅家埠。
到時候,西湖景區的各村裡又有一景:每幢小樓都鑲上了青白相間的「花邊」——成千上萬斤長梗大白菜或趴在水泥地上,或躺在院子圍牆上,整整齊齊地享受著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