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傳統媒體
新中國的媒體傳承於共產黨革命時期,我曾於2018年參觀過延安新華社,收益良多。但是民國時期的求真務實,救國救民,為民請命等新聞精神,現在並沒有得到完全傳承。
第二代傳統媒體
90年代開始,地方電視,衛星電視,廣播臺(北京央廣+地方交通音樂臺)
第三代網際網路媒體
2000年開始,門戶網站,百度。
第四代新媒體
2010年開始,微博,微信。微信裡面包含;微信公眾號,訂閱號(消息可以顯示在聊天欄),小程序等。
媒體傳播的局限性
政府干預,受政黨或領導意志影響。
技術元素,傳播不能做到所見即所同。
真實開放,信息不透明,有的問題不敢報導。
信息的階段
免費,產生吸引力,收費,圈子內小範圍傳播。在網際網路免費大潮下,大量的信息鋪天蓋地而來,其實這些信息大多數是廉價的,我們應提倡智慧財產權與基礎創新,當信息免費了,一來讓創作者沒有動力,二來得不到閱讀者的重視,這樣何來優秀的信息呢?
好的資訊條件:真實,前瞻,簡潔,適當的廣告。
雜文之我見
因為我閱讀雜文較少,雜文的弊端如下;
1)標題黨,
2)套話連篇,
3)越俎代庖,自己半吊子水平卻去管別人的事。
問題:其實百度,搜狐,一點資訊等都可以註冊公眾號,但為什麼有前端社交入口的微信可以做的更廣為人知呢?
關於pc與手機之爭
因為兩者的系統不共融,導致一些問題的存在。可憐的諾基亞推出了Windows系統手機,這樣手機加手提電腦在系統和兼容上二合一,可惜在3g時代諾基亞手機很少有人買單。精於飢餓營銷的蘋果公司推出的ios系統卻很多人買,因為蘋果做到了手機加手提電腦系統二合一。
沉迷手機
因為手機電腦兩者不能共融,很多應用功能只能在手機app上實現。人們沉迷於手機,一時不用手機都不適應。
對網際網路社交的認識;
微博,明星已經很富有了,為什麼他們的日常瑣事發個微博那麼多人點讚,我們的學生(未來社會勞動與創造者),職員,私營主,老闆,都這麼閒麼?需要靠娛樂來麻痺自己不去勞動,逃避問題,不勞而獲嗎?我們的學生都在膚淺閱讀,不深刻思考嗎?
抖音,大量的人刷抖音,刷到的大多數內容無聊無用,我要質疑這些網際網路企業是他國打入我們的第五縱隊,如同侵華戰爭前,日本情報人員一邊經商一邊竊取情報,提前進入東三省。又如同鴉片戰爭前東印度公司先麻痺國人的身體,讓本已腐朽的清朝軍隊更加沒有戰鬥力,為鴉片戰爭爆發做準備。
微信,本來msn,辦公郵箱,電話,QQ對辦公已經很好用了,卻來了微信。微信最開始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炫耀而發明的朋友圈,這是讓國人更虛偽麼?
問題:
為什麼國外的人喜歡用電話語音留言功能,msn專業辦公軟體。而中國的大多數普通老百姓喜歡聊微信,用QQ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