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很多新一年家長聊天時我也開始留心,記錄了一些踩雷經驗,讓大家能夠學前啟蒙階段更有的放矢,不走彎路。她們當中有的是二線城市重點小學的媽媽,也有在北京念過學前班後升入私立小學的家長。娃的水平不一,學前側重點也不同,進入的學校從地理位置到教學體系,都各有特色,但大家的苦惱確實幾乎一樣。真可謂幸福的人各自有各自的幸福,但在孩子這件事上,「不幸」的人痛苦都是相通的。
閒話少敘,幾個高頻雷區直接丟出來,大家看看有沒有中招。
寫字:速度不夠快、字跡不夠工整;拼音掌握不牢固;閱讀力不強 數學準確率與速度不夠;跟著學校進度學習英語;以上問題排名分先後,排在第一位的是所有媽媽高票當選的寫字bug,緊隨其後幾項票數遞減。
這些問題我記了下來,今天寫出來也給還處於懵懂階段的媽媽提個醒,能避免就避免。然後我也來具體分享一下面對這些難題我準備怎麼辦!
寫字:速度與美觀二選一?
我們這代人當媽當得精細,恨不得按照育兒教科書的路數全盤照搬,6歲前生怕孩子手部力量不足,不敢寫字。可孩子不可能到了6歲立刻就能寫得快寫得好。
為啥有很多孩子熬夜寫作業,有時候不是作業太多,而是寫字太慢。
寫字這件事分為三個維度:會寫、寫得快、寫得好。如果6歲才開始寫字,只能默認孩子的字與這三條標準完全不。不信你問問身邊的媽媽,上了學之後,最火的不是補課班,而是書法班。
一年級的卷子要求是組詞不可以用拼音,造句或看圖說話可以。如果孩子會寫的字多,顯然就會佔據得分優勢,卷子答得又快又好還賞心悅目,很多老師也會因為孩子的字漂亮而對ta刮目相看。而數學卷子,因為把0寫得像6而扣分的絕不是少數。
我的觀點是只要掌握適度原則,5歲半,也就是學前半年開始寫字完全沒有問題。而寫字的要求也可以從會寫到寫得快再到寫得美按需求適度跟進,循序漸進。
就拿我孩子來說,3歲多他就喜歡拼單詞,總是拿著磁力板寫寫畫畫。那個時候只要他有興趣,我不阻攔,並且對美觀度也沒有限制。因為手腕力量不夠,小朋友的字都會很大,家長不要強制他們寫在紙上或者框線內。準備一個磁力板或者大的白板,隨便塗塗畫畫,都可以。
這個階段只需要孩子有寫字的概念就可以。等到了5歲+,可以慢慢讓孩子適應寫英語字母和漢字的感覺。沒錯,寫字也是一種感覺。會觀察字的樣子,結構也是能力。孩子小的時候把寫字當做畫畫,說是寫出來,其實都是畫出來的,形似而無神。少量練字,讓孩子適應這種感覺,才會給未來學習書法打下良好的基礎。
對藝術性沒有要求的媽媽可以直接找硬筆書法班,軟筆書法適合有更高追求的媽媽。我孩子之前沒有字帖,但是他善於觀察,並且願意去寫字,所以字比較工整。鑑於這也算是一個愛好,最近我也在找書法班給他提高一下美觀度。學前想練習寫字的寶寶,我建議大家針對新課標買字帖。
人教版教材一年級上冊要求認識常用漢字400個,會寫其中的100個。我們可以從這些字練起。
基本都是新一年的課本內容。
拼音掌握不牢固?
一般幼小銜接或者幼兒園大班都會教拼音,但孩子為啥還掌握不太好?
其實作為一個英語博主,關於拼音和自然拼讀我的意見一直都是——先學自然拼讀。
孩子小的時候啟蒙英語,學過自然拼讀有「拼」的概念。等到自然拼讀掌握牢固後,再去學拼音,孩子會很快就適應「拼」這件事。而且由於自拼掌握得好,兩者混淆的機率也少。
但是如果學前5歲的時候還沒學自拼,而學校又已經開始了拼音課,自拼的學習就可以稍微延後一些,同時開展容易混淆,對孩子也不友好。
小學的拼音學習進度普遍都很快,現在看來學前完全沒有接觸過的小朋友確實會有點懵。家長需要在家帶著練習。容易出問題的主要是兩點:記不住字母的發音以及不會拼。我問了一位有著15年教齡的小學老師,她給出的建議是這樣的。
為了解決第一個問題,家長需要買一個拼音表,貼在家中牆上,帶著孩子隨時朗讀,(一定要讀出聲音)。而不會拼的解決方式和自然拼讀很像,找到簡單的拼音書,句子短且朗朗上口,用尺擋住漢字,讓孩子直接練習拼讀,第二遍再看著漢字朗讀。讀多了速度就會提升上去。
閱讀力不強?可能只是識字太少。
上學前不著急識字、不著急看書,最直接的影響不是不能讀課文和讀數學題(很多題目老師都給讀一遍再作答)。最直接的影響是老師讀過的題聽不懂,娃還沒反應過來,其他同學已經進入下一題。
差的這一點點,日積月累,就是速度和學習進度的巨大差別。
學前識字的主要目的不是搶跑,也不是用聽起來驚人的數字去滿足虛榮心。識字量能夠切實地影響閱讀的興趣與速度。大約1500+的識字量才能保證小學一年級遊刃有餘。(並非強制識字1500+,但更能自如閱讀和應用的前提是這個級別的識字量。)
在學前這一年,大家一定要重視閱讀。語文的學習比英語、數學見效都慢,一年的時間,英語方面孩子可以從零基礎拼到初章,數學可以從5以內加減法學到2年級的計算題,但語文,一年下來,你會懷疑自己什麼都不曾學過。閱讀、詩詞、看圖說話……任何一項拿出來都要有閱讀基礎和識字量做擔保。
數學的坑,讓你意想不到。
一個新一年媽和我媽說過一句話:在上學之前,你聽到關於學校的任何消息都是傳聞,上學之後,你會發現自己的準備永遠不夠。
就拿數學來說,很多媽媽都知道要早早進行數學啟蒙,分類、大小、加減法甚至乘法表都已經掌握得差不多,一上學卻栽在了計算速度上。
好友的學校一年級,四個校區30多個班進行計算速度比賽,50道題在保證3分鐘的時間內要達到100%正確率。當自家娃還在掰手指的時候,很多同學已經在1分30之內完成計算,並且正確率極高。
大概有1/3的孩子回家需要練習計算題的速度與正確性,而2/3的孩子可以用這些重複練習的時間去放鬆娛樂。
4年級之前的數學大家可以當做語文來學,不談計算正確率與速度的數學學習都是耍流氓!
說這些不是要製造焦慮,而是提示大家,學前如果有時間,反正都是要做計算題,不如家長給孩子一些時間概念,在單位時間內完成多少道題,每天練習一點,長時間下來就會有進步。
網上有很多口算題卡,大家選擇時可以根據所在地區的教材版本來選,人教版、北師大版本都有單獨的口算題練習冊。
英語零起步?還有比這更坑爹的麼?
其實這個坑我身邊的娃已經很少見了,但是網絡中不乏這樣的聲音。
「作為中國人,還是先學好中國話吧!」
「英語好有什麼用,日常也用不到!」
每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但是讓娃跟隨校內一年級甚至三年級才開始學英語,毫無疑問是個坑。
6歲開始學英語比4歲啟蒙的原版娃少了兩年,這兩年時間,認真啟蒙的娃至少掌握3000+單詞,簡單日常對話,GE值2以上(美國2年級小學生閱讀水平)。這還只是保守估計,沒有算上那些牛娃。零基礎娃要從Good morning開始,沒有了愉快的動畫片,好聽的兒歌,硬生生往上學。背單詞學語法,速度不說,過程還很痛苦。
我知道還有些地區是從3年級開設英語課,9歲對比4歲啟蒙的原版娃,差的真不是一點點。當別人已經把英語當成工具自由閱讀,零基礎跟校內的娃卻更加束手無措。
大童啟蒙也可以取得很好的英語成績,會需要家長花費更多力氣,對孩子的學習力要求更高,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在努力幫助很多家長去完成幼兒階段的啟蒙。我最希望達成的是喚醒大家英語啟蒙的意識。
未來的中國一定會更強大,但強大不意味著固步自封,是擁有更寬廣的視野與更包容的文化。對一門語言的學習與了解,是對背後歷史文化的熟知,也是一切溝通的前提。
最後我也想多嘮叨幾句,從幼兒園大班升入小學,中間可能僅僅只隔了一個月。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寶寶,到每天奮筆疾書的學生,對於小孩子來說可謂巨變。除了學習,娃娃們的心理狀態的轉變和行為習慣的準備更為重要。
牛娃太少,普娃的坑能避免咱們儘量避免,希望這一篇對大家有所幫助,建議大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