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寫作文時,要麼無話可說,要麼選材老套,甚至把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小時候用過的素材拿來用。比如老師讓寫一篇關於母愛的作文。孩子們就這樣寫:
「今天下雨了,我在教室裡望著窗外瓢潑的大雨發呆,我今天沒有帶雨傘。同學們陸陸續續的都被家人們接走了,只留下我在窗口焦急地眺望著遠方。忽然雨中出現了一個模糊的身影,那身影在雨中艱難地向我跑來,越來越近,我欣喜的發現,是媽媽!是媽媽來接我了。」
接下來的內容大家幾乎都能猜到:「媽媽打著傘,努力的護著我,在大雨中,傘一直向我這邊傾斜。到家後,我安然無事,而媽媽卻被雨水澆透了」等等。然後,還要「安排」可憐的媽媽生病!
每當看到這樣的作文,我便問孩子們,這是你們的真實經歷嗎?這時,大家便一陣沉寂。於是,我和他們說,即使作文是編的,也不能這麼寫。現在我們的條件好了,基本上家家都有了轎車,在雨中打著一把傘接孩子的家長不多了。如果一定有,那你的媽媽一定傻乎乎的!現在哪裡去找拿著一把傘接孩子的?我想,她們一定是帶著兩把傘吧?
說道這裡,孩子們都不好意思地笑了。
無獨有偶,孩子們寫母愛,還有寫自己生病了,媽媽連夜背起我往醫院跑。也有寫媽媽在燈下為我們作鞋子,做到深夜,我醒來偷看到媽媽的鬢角爬上了幾根白髮。
這時,我就會和孩子們說,你媽媽會不開車,或者不叫計程車而背著你跑去醫院嗎?你媽媽天天在抖音上努力的「扮嫩」,你卻拼命地把她寫老。我想,你媽媽看到後,一定更加傷心吧?
大家便哈哈哈大笑。
那麼,孩子們選材要注意避開哪些坑呢?
第一,選材忌選陳舊性材料。
比如上面舉的例子,就是屬於陳舊性實例。這些例子幾乎都是30年前的,那時候的經濟條件差,媽媽是可能打著一把傘來接孩子的。也是可能半夜裡背起生病的孩子往醫院跑的。而現在,隨著我們跑步進入小康社會,這些現象早已不復存在了。咱們在寫作的時候,就不適宜再這麼寫。
第二,選材忌選無用的材料,
比如說,我們寫《有你真好》這篇文章,學生想寫「有媽媽,真好!」他寫了媽媽四件事:1.媽媽是個勞動模範,得過很多獎狀。2.媽媽愛跳廣場舞,天天堅持出去跳舞。3.媽媽在我心情不好的時候安慰我,4.媽媽在我生病的時候,無微不至的關心我。這四件事中,第一、第二件事,顯然是文章的主題不符合,我們堅決不能用,因為它對表現中心無用。
第三,選材忌選虛假材料。
這是很多同學在作文時的通病,就是亂編材料,這樣的材料是要不得的。或者乾脆從別人的作文裡搬運,這樣的作文很容易失真,或者乾脆被判抄襲。比如上文提到的「雨中送傘」和「燈下做鞋」。
當我們避開這些坑之後,我們的作文才能避免落入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