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人人誇,長大後卻被證實是「假聰明」,這三類孩子讓人惋惜

2020-09-24 糖果媽媽

兒童擁有高智商通常會表現出優秀的學習能力,但後期發展如何,與家庭教育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執筆:胡蝶

編輯:胡蝶

定稿:歐陽比文

父母在一些場合難免會聽到別人誇讚自己的寶寶,「小小年紀就這麼聰明」、「這孩子一看就聰明,長大肯定學習好」,儘管知道其中多數是恭維,但誰聽了心裡不是美滋滋的呢?

父母總覺得自家孩子最好,但如果小時候教育引導不及時,聰明的孩子很容易走上「歪路」,有些「假聰明」的小朋友在小時候表現很高調,長大後的發展卻並不盡如人意。

孩子耍小聰明是好事?家長可別再誇了

前幾天小萍家族聚會,舅媽特意露了一手給大家做了一鍋羊肉湯,大家對此讚不絕口,因為人比較多,所以小萍特意告訴自己的兩個兒子大寶和小寶,每人只能喝一碗。

大寶在一邊乖乖喝著,小寶眼珠一轉計上心來,他快速地撈了撈碗裡的肉絲,接著把碗一推,裝作不小心把碗打翻的樣子。他可憐巴巴地跑到舅媽面前:「舅媽我的湯撒了。」

舅媽趕緊給小寶又盛了一碗,這一切卻被小萍看在眼裡。小萍嚴厲地批評了小寶耍小聰明的行為,眾人卻直誇孩子聰明,心眼兒比哥哥多。

小萍正色道:「我寧願他一輩子不出人頭地,也不能看著他撒謊成性。」

家長不及時進行引導,「聰明」孩子往往淪為平庸

《傷仲永》的課文想必大家都有印象,生活中許多從小被人交口稱讚,展露出聰明才智的孩子,長大後卻沒有像大家預料的那樣,有一個錦繡前程。

人們對孩子是否聰明的評價標準,要比對成年人要寬泛得多。只要孩子依靠自己的心機在同齡人中表現得亮眼,往往就會贏得大人的稱讚。

在這種鼓勵下,孩子會以為自己做得對,做得好,更加堅定了自己的行事作風,而忽略行為是否具有積極意義,有長遠發展。

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不及時進行引導,長大後很容易遭遇挫折甚至淪為平庸。

這三種孩子人人誇,長大後卻被證實是「假聰明」

1. 耍小聰明的孩子

聰明的孩子往往在小時候就展現出了不同常人的思考方式,但是他們卻把這種聰明用投機取巧、說謊等不恰當的方式表現出來。

儘管孩子可能在一段時間內通過這種小聰明獲得一部分「紅利」,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長大後他們終將會為自己的「小聰明」付出大代價。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當我們面對說謊的案例時,首先要看其背後是否有嚴厲的父母。

大人發現孩子耍小聰明而不及時制止,稱讚孩子倒不如說是在「害」孩子,最恰當的做法是,當孩子耍小聰明損害了他人利益時,要適當對他懲罰,給他一個深刻的教訓。

2. 惡作劇的孩子

精神病學家兼教育家Rudolf Dreikurs在研究中發現,當一些孩子沒有得到正向的「鼓勵」,就會選擇極端的方法來尋求注意。

人們常說,孩子小時候越調皮,長大了越聰明,但是調皮到天天搞惡作劇,讓人不勝其煩的孩子,真的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嗎?

孩子喜歡惹禍,通常是為了展現自己,引起他人注意,如果此時父母不制止,甚至引以為傲,孩子的行為會變本加厲。

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缺乏同理心,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在人際交往上常遇到困難。

3. 成績好但自理能力差的孩子

你身邊一定有這樣的孩子,從小學習便名列前茅,是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但自理能力基本為零。

孩子到了一定年齡也不會洗衣、整理,平時父母包辦一切,仿佛一切都只為「學習好」而服務。

然而如今社會,成績只是敲門磚,想要在事業上取得成功,需要的是多方面的能力,包括應對挫折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等。

只在成績上突出其他皆為短板,並不值得他人學習。

延伸閱讀:什麼樣的孩子才是智商高的表現?

1. 熱愛音樂

喜愛音樂的人往往思維能力較強,如果兒童從小受到良好的音樂教育,大腦皮質的開發也會更為徹底。

2. 愛模仿

模仿、重複是兒童學習的原始手段。喜愛模仿大人行為,甚至電視廣告、情節的孩子,往往擁有較強的觀察力和對肢體的控制能力。

3. 注意力集中

在兒童時期就能為了完成一件事,投入更多的注意力與耐心,這樣的孩子通常具備很強的學習能力。

糖果媽媽叮囑:兒童成長過程中,父母一定要「保持清醒」,在孩子行為發生偏差時,及時進行糾正。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

相關焦點

  • 這3類孩子是「假聰明」,小時候招人喜歡長大後卻沒出息,要注意
    哪個家長不希望孩子聰明,智商高的呢,聰明的孩子不僅能在校園時代取得優異成績,走入社會後也能有更多選擇和機會,來讓自己或全家過上好生活。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個孩子未來性格如何,能力如何,品質如何都能從小時候的行為舉止上得知,因此孩子是否聰明,父母從孩子小時候就能看出來。
  • 有這三種品行的孩子,小時候看似很聰明,長大後可能反倒是沒出息
    播散智慧思想,傳遞教育理念今天要聊的主題是: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很聰明,長大以後多半沒有出息。有時候我們會發現,不少小時候看著很聰明的孩子,長大後不一定會有出息。就像我們經常說的聰明過頭了,小時候人人都誇,爸媽也對孩子的聰明引以為傲,但他聰明沒有用在對的地方,長大做事就不容易成功。其實以下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很聰明長大後多半沒有出息,家長發現了要及時去幫助孩子糾正。
  • 這3類孩子大多是「假聰明」,長大後基本沒啥出息,家長別瞎高興
    聰明是一個很好的特質,因為它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甚至比同齡人取得更好的學習成果,因此,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就期盼孩子能有個聰明的腦袋,甚至會通過一些迷信的方式來判斷孩子到底是不是聰明的人。每當家裡有客人來的時候,自己家的孩子就會對著客人一頓猛誇,如果來的是個阿姨,她就誇對方漂亮;如果是來的是男生,她就誇對方帥氣。
  • 這3種孩子是「假聰明」,小時候看似精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
    文 | 嬌嬌媽育兒圈(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經常聽到有些家長說:我家孩子看著挺聰明的呀,怎麼學習/工作的時候反倒處處不順呢?現在的孩子大多都很聰明,像那種老人說的「人精」不在少數,不過,並不是所有的聰明都是真聰明,有些孩子其實是「假聰明」,小時候看似精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
  • 以下孩子小時候人人誇,長大會活得辛苦又窩囊,父母還懵然不知
    文|文兒很多人小時候,都被父母拿來跟「別人家孩子」做過對比,別人家孩子乖巧聽話,別人家孩子嘴甜,別人家孩子學習好,別人家孩子長得好看。「別人家的孩子」人人誇,而自己總會被對比的一無是處。那麼,人人誇的孩子從小就一定幸福嗎?長大就一定有出息嗎?
  • 4種孩子的「假聰明」,長大後大多沒出息,家長別再引以為豪了
    「聰明」的孩子無論在學習、生活、工作中都有很大的優勢,但是怎麼定義「聰明的孩子」呢?是智商高?情商高?會說話會辦事?會討人歡喜?其實以上這幾種都是聰明的表現,但孩子小時候的一些特徵是「假聰明」,如果不正確引導,長大後孩子極大可能不會有什麼大出息。
  • 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別再瞎高興了
    但實際上這樣的孩子不僅不聰明,而且長大後多半都沒有出息,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細數一下這幾類孩子,只要自己孩子不吃虧,其他的事都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殊不知自己的這种放縱,正是為孩子將來吃大虧埋下伏筆,正所謂「佔小便宜、吃大虧」,小時候佔便宜頂多就是小朋友不願意和你玩,但是長大後仍然到處佔便宜,那麼工作、生活處處都會受到打擊。
  • 這三類孩子看似成績優異,實則是「假聰明」,長大後很難成為學霸
    學校班主任老師直言:這三類孩子看似成績很優異,但長大以後很難成為學霸對於老師們來說,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都被她們看在眼裡,從這些孩子們的學習習慣中,很容易就能看出以後會不會成為學霸。這其中有三類很典型的孩子,他們雖然成績看似不錯,但實則是「假聰明」,在日後並不能成為真正的學霸,如果教學知識稍微跨度大一些就會跟不上節奏,從而在排名上「掉隊」。第一類:書呆子,不懂得變通的孩子這些孩子就像學習機器一般,一心只想拿個好成績,對待學習也從不講究方法,十分刻板。
  • 這3類孩子多半是「假聰明」,長大反而沒出息,家長別瞎高興了
    如果父母在期待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應該有不少父母都會選擇聰明的人。因為聰明不僅意味著孩子在學習階段能夠考高分,取得好名次,成為班裡的小學霸。同樣也意味著他們進入社會後能夠有更多的表現機會,發展機會,更容易過上優質的生活。如果孩子真的能成為聰明的人,那麼作為父母顯然應該高興。但是如果孩子只是習慣性地在生活中耍小聰明,那麼父母反而應該提高警覺。
  • 3種看似聰明,實則是「假聰明」的孩子,長大後多半難有出息
    所以說,很多家長都會根據孩子小時候的一些表現來判斷孩子是否聰明,將來能否有出息。可是在這其中,也有一部分孩子,只不過是看起來很聰明的「假聰明」罷了。如果家長不好好教育這些只是看起來聰明的孩子的話,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就很難有出息。那可能有些家長就會產生疑問了:我們到底該如何辨別孩子是真聰明還是假聰明呢?
  • 這3類孩子看起來「鬼靈精」,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希望你家娃沒有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這種比較"鬼靈精"的孩子在長大之後往往沒有父母想像的這般好,因為有三類孩子,長大了多半會沒出息,希望你家孩子沒有。許多家長認為,小時候鬼靈精怪長大了一般都很聰明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錯覺,若是孩子在小時候非常安靜,不懂得人際交往,那麼家長肯定會認為這個孩子長大之後也是內向自卑的,若是孩子小時候調皮搗蛋,鬼靈精怪,那麼家長們會認為,這個孩子長大之後頭腦也比較靈活,一般都很聰明。
  • 李玫瑾:這3種孩子小時候很「聰明」,長大卻沒出息,父母要警惕
    李玫瑾教授還曾說過:「這3種孩子小時候很「聰明」,長大卻沒出息現在的父母都在乎自己家孩子聰不聰明,而李玫瑾教授這句話正是要點醒一些父母,有三種孩子,小時候看似很聰明,長大後卻沒出現,父母們一定要警惕。相信不少父母都在為自己家孩子佔了別人家孩子便宜而開心,覺得這是一種聰明的表現。
  • 家有這三種孩子,父母不要得意,小時候看著聰明,長大多數沒出息
    家有這三種孩子,父母不要得意,小時候看著聰明,長大多數沒出息 在生活中有一句俗語,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就是說一個孩子從三歲的時候就能看出一個孩子長大後什麼樣,七歲的時候就能看出一個孩子老了什麼樣,一個孩子從小的行為習慣就能看出孩子未來的前途,家裡有這三種孩子就要注意了,小時候看著是聰明,長大卻多數沒出息
  • 這3類孩子典型的「小時候越難帶,長大後越聰明」,中了偷樂吧!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可愛,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有化身「小惡魔」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格外調皮搗蛋,讓父母們「操碎了心」。很多家長沒想到的是,小時候越難帶的孩子,長大就越聰明。澤宇小時候是個不折不扣的「熊孩子」,經常氣得澤宇媽胸悶氣短。
  • 這3種孩子大多是「假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家長還沾沾自喜
    這3種孩子大多是「假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家長還沾沾自喜每個家長都期待自己的孩子天資聰穎,智商超群,雖然天才兒童不常有,情商智商都在線的孩子還是比較常見。像豆豆一樣的孩子其實還有很多,這樣喜歡耍小聰明的孩子,長大以後多半沒有出息。因為他們沒有把聰明才智用在正道上,除了豆豆之外,還有什麼樣的孩子是假聰明的呢?
  • 孩子這4種沒出息的習慣叫「假聰明」,家長別再引以為豪了
    關注「聰明」的孩子在學習、生活、工作中都有很大的優勢,但是怎麼定義「聰明的孩子」呢?是智商高?情商高?會說話會辦事?會討人歡喜?其實以上這幾種都是聰明的表現,但孩子小時候的一些特徵是「假聰明」,如果如果不正確引導,長大後孩子極大可能不會有什麼大出息。
  • 李玫瑾:這3種孩子小時候很「聰明」,長大卻沒出息,父母要警惕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因此有些家長對孩子總是很縱容,甚至自家的孩子那些小動作在他們眼裡都是可愛又聰明的表現,所以對孩子的行為不僅不加以教導,還會誇讚。孩子小不懂事,做什麼說什麼都是模仿別人,或者隨自己的心意做事,如果父母不制止反而大力誇讚的行為無疑是加深孩子的這種意識,等他們長大後,再想改過來就難了。
  • 這3類孩子小時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別瞎高興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都會有的想法,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天生聰明。不聰明可以靠教育解決,因此很多父母都會主動教育孩子,讓孩子比同齡人學到更多的東西,因此這部分孩子會得到很多大人的誇獎。
  • 「聰明相」被科學證實存在,孩子面部有這4個特徵,長大智商更高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學習成績名列前茅,但是每個孩子的智商會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存在差距。也有人說「面由心生」,從一個人的長相就可以看出這個孩子是否聰明。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說,「這孩子透著一股機靈勁兒,一看長相就很聰明「,一個人的智商難道真的能從面相上看出來嗎?
  • 4種孩子實際是「假聰明」,長大大多沒出息,家長別再引以為豪了
    沒有哪個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笨的,當別人誇自己的孩子聰明時,那心裡簡直比吃了蜜糖還要高興,聰明的孩子總是能在不同地方受到別人的稱讚和欣賞,而孩子本身也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所在,他們會巧妙地運用自己的優勢解決問題,同時也會默默地彌補自己的劣勢,以讓自己變得更加完美、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