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天津濱海新區的一個「骨灰盒小區」被推上風口浪尖,說小區實際上是公益骨灰堂,只是因為外形和普通住宅小區相當,內部多在20-50㎡的戶型組成,每層大概25戶。
每家每戶門口都懸掛著「X氏祠堂」的牌匾和大紅花。工作人員稱該小區樓房目前接近售罄,地下室最貴,因為更接「地氣」。
很多人可能納悶小區樓房怎麼還能放骨灰呢?其實這個小區本來就是一處公益性質的骨灰堂!這裡的樓房外形跟正常樓房基本上沒有任何差別,唯一不同的就是窗戶都是黑色的!(下次你們看到窗戶都是黑的樓記得跑遠點!)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公益性骨灰堂按理來說不具備銷售資格,更不能作為樓盤形式對外進行出售,正因為被曝光後這家「樓盤」目前涉嫌違規,要被關停,小編甚是覺得遺憾。
拋開它違規的因素不說,其實它具備不少亮點:以家族宗祠為單位,每戶分配一間只有25~50平的空間,就能放下一個家族骨灰盒!讓小編想起日本的家族墓地,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樣下來就是祭祀也方便啊,關於國內的墓地有多貴我就不再重複,而且中國的墓地一般只能放1個人,或者就是夫婦一對。
此外中國人也不喜歡先人骨灰跟其他陌生人混在一起,因此天津骨灰盒小區的方案比單獨去買墓地絕對划算多了!所以值得鼓勵,就是看了寒磣了些,也沒有美感。
鼓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市場有需求,供不應求,價格每年都在漲價。
2、堵不如疏,公墓價格一地難求,這種多層建築空間利用率高!
3、中國人講究天道輪迴,得尊重群眾感情!
4、專業化管理,環境更好,降低火宅隱患。
5、讓土地進一步利用,創造價值。
嚴峻形式下暴利的產業
2019年1月,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人口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約2.5億,佔總人口的17.3%,並且老齡化會越來越嚴重。據中國老齡委預測,未來中國老齡人口將以3.28%的年均增速快速增長,最終在2050年達到峰值4.3億,佔全國人口的35%。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殯葬服務產業市場運行暨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測算,中國死亡人口每年大約1000萬人,按照最低標準喪葬費用計算,假如平均每人2000元,可以估算出殯葬行業每年的既定市場份額為200億元。
就拿墓地來說,從低檔到高檔墓的價格跨度可以從萬元飛躍至十萬,甚至是百萬,這也就是殯葬業這一行業已連續數年入選國內十大暴利行業的原因。
日本走在我們前頭,壓力更大、花樣也多
日本和中國一樣,喪葬儀式當年從唐朝傳到日本,一般是按照佛教儀式舉行,經過歷史變遷雖然有所變化,但是也同樣重視葬禮儀式、也有風水的說法,頭七的習俗,每年8月的盂蘭盆節相當於清明節也要回去掃墓祭祖。
拿同樣是儒家文化的日本比較,對我們具有參考意義:
都說日本老齡化很嚴重,日本的墳墓用地面積與死亡人口數目的比例開始失衡,墓地價格也是逐年上漲。
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的推算結果,在2010年到2019年的10年間,日本合計死亡人口就會達1300多萬人,所需墓地面積總和為650萬平方米,相當於139個東京巨蛋球場那麼大!
在寸土寸金的日本,再沒有比這更令人頭疼的事了。很多日本人也死不起,一塊墓碑300~500萬日元,也幸好現在老人還算有錢,要是日子過的苦巴巴的這一代,確實死不起。預計在未來五十年內,日本人口還有有近三千萬人口死亡……
在這樣的背景下,腦洞大開的日本人在殯葬、墳墓和與來世相關產業的創意、設計美學,也往往讓我拍案叫絕!比如把骨灰做成鑽石,還有下面的太空葬:
太空葬只要45萬日元只有傳統墓葬十分之一價錢,一發入魂送你上極樂世界!
還有日本殯葬公司,把機器人改裝成和尚到殯儀館念經了!每次只收費5萬日元(約3500元人民幣),實在太划算了,要知道真人和尚誦經一次要24萬日元!
以上種種,就可以想像得到,日本人若想要死的體面一些,也是需要花很多錢的,這也給家屬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
2019年11月,就有一名53歲的男子在父親去世後,因嫌辦葬禮麻煩還花錢,他將父親的骨灰扔在東京地鐵站的廁所裡,從而被警方逮捕。對於為何要拋棄父親的骨灰,警方引述嫌疑人的話回答道:「我媽媽告訴我不要把骨灰帶回家。考慮到殯殮費,還有讓人無比麻煩的葬禮儀式,因此我決定將骨灰扔到某個地方。」所以即使是富裕、先進的日本,普通老百姓也是死不起啊。
日本的殯葬文化與生死觀
說來,日本殯葬的文化特別少不了宗教的色彩,比如上面的和尚誦經,這都是佛教的傳統,好像我國現在也少見了?
織田信長早就沒灰了……我演示下日本的墓地是怎樣
作為火葬為主流的日本,當過世者火化之後,骨灰會暫時放在家裡。要經過宗教儀式後才能「納骨」。
一般而言,基督教徒多半是30天後「納骨」,佛教徒是49天,神道的信者則是50天。「納骨」就是把骨灰放入墓中。
所以日本的墓地大致有兩種型態:佛教寺廟裡的墓園、一般的公共墓園(靈園)。
這就是一般的公共墓園(靈園),不少還坐落在市中心
日本在江戶時代經歷了島原之亂後,開始管制宗教。當時的管制方法就是要民眾一定要有一個所屬的佛教宗派,所以才由佛寺來管理民眾的喪葬事宜。
所以才造成現在很多佛寺都有墓園,很多人死後要總要跟佛在一起,即使是神道教也願意死後把骨灰罈放入佛教寺院周圍。
在中國,墳墓多半是個人墓或夫妻合葬墓。大部分的中國人覺得一個墓葬一個人很理所當然,然而在日本,墳墓多半不是個人墓,而是家族墓,世世代代葬在同一個墓地,所以日本墳墓的墓碑上多半是寫「某某家之墓」。
墳墓底下收納了整個家族祖先的骨灰。如果有新的成員要「入住」,就把墓前的地上的石板掀起來,然後把骨灰放到地下的石箱中,再把墓石復原。若祖上已經買塊墓地的就減輕負擔了,統一收納!你看這樣是不是跟天津骨灰盒小區有異曲同工之妙?
除此之外,日本人也不排斥跟陌生人骨灰一起密集放置!
大阪市天王寺區的一心寺從1887年開始,就建造了「骨灰佛」,佛像內部中空,一次可以裝入上萬人的骨灰盒。
目前,一心寺中已經有14座「骨灰佛」。自2007年到2016年,一共有22.3萬人申請將自己或親人的骨灰盒放入「骨灰佛」中。
還有如放進下面的這種墓牆,沒有墓碑。總之為了節省土地使用,都很不錯。
富有設計感、高科技的日本現代墓地的啟發
在日本埼玉縣的一座寺廟裡,建築師淺利幸男設計了一棟相當現代,摩登感十足的房子,了解以後才知道,這是一座骨灰存放所。
只有三層樓的空間內有2000個類似儲藏櫃一樣的存骨箱,用淺利幸男的話來說,
這裡就像一個小型住宅區,大家都住在同一棟樓裡。
這種新式便捷、獨立、個性化的小型墓地,受到了現代人的追捧。
下面我且把這樣密集式放置骨灰罈的稱為「共享墓地」。
東京市中心的矢島泰淳住持造了一個共享墓地,名字很仙也很高大上,叫做「琉璃殿」(Ruriden),它的外觀是下面這樣的:
在作用上,這裡和普通的墓地、存放骨灰的地方一樣,存放逝者骨灰,供人們祭奠。不一樣的是,琉璃殿運用了高科技,提供了不一樣的祭掃方式。
在琉璃殿裡,擺放了2046尊玻璃製成的佛像,分布在牆壁四周透明的玻璃盒裡。逝者的骨灰被存放在佛像內。
每個佛像上都不會標名字,不會粘貼逝者照片。只有逝者的名字和編號等相關信息會被標記在方格玻璃盒背後。
琉璃殿給每個逝者家庭配一張智慧卡,卡內存有逝者信息,和對應的佛像位置。進入琉璃殿前,祭掃者先要刷卡,該卡所對應的佛像會亮起來。因為每個格子裡都有LED燈,燈的顏色是可以自選的。
這些佛像實際就代表了逝者。一個單人的玻璃和存儲位售價約75萬日元(6600美元)一年的維護費為9000日元(80美元),可以在琉璃殿裡存放33年。如果不支付維護費,骨灰會從柜子裡拿走,存放到建築物下面的公用區域,而用過的佛像和柜子也不會被重複利用。
像琉璃殿這樣搞高科技墓地的,在日本還有其他的墓地,物語君剛好去年介紹過另外一種高科技墓地的視頻,大家也可以看下加深下理解:
這些具有科技的墓地,為日本節省了很多土地資源,也為生者省下了不少開支,另一方面,也節約了外出祭掃的各種成本和維護墓地、墓碑的成本,減少了環境汙染。
曾亮瞎我狗眼的佛陀墓地
2018年我們介紹過這則日本超有創意的佛陀公墓,可是把小編驚豔住了。
這尊佛像位於日本的真駒內瀧野陵園中,也位於陵園的中央。
佛像的佔地面積非常大,下邊是一個圓形的地盤,佛像靜坐在那裡俯視著下邊,好子昂是在專注的念佛經一樣。這個墓地的佔地面積有180公頃,我們可有想像一下這個佛像有多大。說實話這在全球都是非常罕見的。
在佛像的周圍種滿了薰衣草,走進之後能感受到一股濃鬱的花香,不僅場面十分壯觀,甚至可以讓人瞬間心靜下來。葬在佛陀身邊或許讓靈魂安息,有了佛光普照想必也不會變成殭屍(都成灰了那當然了!)。
自從這個佛像陵園建立之後,居然還成為網紅打卡地,又賺了一筆旅遊的錢,畢竟這樣的墓地實在太有創意了。
最後想說的是
隨著老齡化進一步擴大,殯葬行業必將迎來新一輪的暴利期,也因此才有了開頭天津的一幕。然而堵,真不如疏,更忌諱一刀切。
作為文明古國的我們,這個從古至今沿襲的殯葬文化需要帶些人性關懷考慮,本著死者為大的尊重之意,讓逝者擁有圓滿,也讓生者擁有更多的選擇。
在這個科技爆棚的新時代,很多技術其實可以信手拈來的組合,去貼合時代的需求和不同群體的期待,切實地解決社會性問題。
日本高科技目的、寺院、還是佛陀陵園也罷……他們那些創意與科技利用的創新,還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這麼好的項目,大戶們可以考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