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不緊不慢,啟蒙兩年, 兒子能聽懂初章經典《神奇樹屋》了!

2021-02-28 小花生網

不知不覺我和兒子已踏入原版英語啟蒙路線2年,期間走過各種彎路,娃也只是普娃,媽更是各種拖延症晚期,磕磕碰碰總算到了現在聽力上道,開始加自然拼讀,引入自讀的狀態。

雖然我們的啟蒙進度條緩慢,兩年時間才達到別人一年的進度,在牛蛙遍地的今天簡直不值一看,但是仍然具有紀念意義。


本文由花友 @周小馬🐴 發布於小花生寫作計劃

啟蒙前的探索,路線與理念的確定


兒子三歲的時候我想要麼接觸一下英語吧,上學後不至於因為完全沒接觸過而排斥外語,於是各種研究機構並試聽。試聽一輪後娃倒是喜歡,但是我心裡隱隱還有猶豫,那時還不懂如何對標課程的課標,也不懂啟蒙的概念,只是很樸素地覺得性價比太低。

隊友說本質還是因為我太窮,我默然,可不就是沒錢嘛,要不然丟國際幼兒園,三年妥妥的聽說能力都解決,花不起錢那隻好花時間花精力。

試聽機構一節課40分鐘,價值200元,七八個娃,要玩遊戲要唱唱跳跳,最後這節課學了紅黃藍綠紫五個單詞。然而我平日帶娃晾衣服時,讓他幫我遞衣架,他遞過來什麼顏色的我接過時便介紹 This is XXX. 三四次後我要求 red 他便會遞過來紅色的,如此類推。

於是擱置報班的想法,探尋其他途徑。

網上搜索途中遇到小花生,宛如打開新世界大門。把安妮鮮花、廖彩杏、蓋兆泉、曹文、汪培珽的理論都看過後,重點研究了蓋兆泉的規劃路線,在零到六歲的黃金語言時期,全方位提供浸潤環境,在遵循語言學習的「聽說讀寫」順序及可理解性輸入的前提下,讓孩子無痛快樂地接收並掌握該種語言,這真是一個莫大的誘惑。

蓋老師說心中有目標,腦中有理論,手中有資源,腳下有路線。

理論已經 get 了,目標是什麼呢?語言學習需要大量輸入與應用,長期堅持,尤其小娃啟蒙,簡單來說核心思想就是砸時間,然而娃的時間又很寶貴,目標決定了你的時間會花在哪裡。


我們的目標👇

很顯然所需的時間是不等的。

從長遠來看,我希望娃能始終熱愛閱讀,能看原版書籍和影視,體會掌握不同語言的樂趣。

從功利角度看,我希望在學前的黃金時間裡儘快提高娃的英語水平,為將來的學科學習省時省力。

那麼,雖然高效但是仍然長路漫漫的原版閱讀的家庭英語啟蒙開始了。

路線的規劃與實施

蓋老師的規劃路線

「在大量聽力輸入的基礎上,整句輸出,學習自然拼讀,進行分級閱讀,最終實現自主閱讀章節書」

始終強調語言學習要遵循聽說讀寫的順序,聽力先行,在12歲前保持聽力水平高於閱讀水平兩個年級,以聽力帶動閱讀。

過去兩年兒子主要在大量接受聽力輸入,輸出方面能進行日常溝通,能就某件事簡單表達自己。


下面分享我們的3個英語聽力輸入路徑👇

親子英語輸入

材料:親子英語八百句」(《美國家庭萬用親子英文》),《跟小小孩說英語》

實施:生活中隨時隨地說起來,啞巴英語的老母親其實只說得出中學水平的This is XXX/I am doing XXX/What's this,但是完全不必擔心,日常對話的內容其實非常有限,回想一下平日跟娃用母語溝通的日常就知道,親子對話的範圍來來去去就那些(英語水平超群的親們請忽略)。如果沒把握,可以從上面書裡每天記熟幾句,遇到場景時就可以拿出來說了。

感想:親子英語放在第一位,因為第一,語言是用來交流的,真實環境的真實互動裡用到的內容娃一定是最快最有效掌握的;第二啟蒙初期首要的是引起興趣、保持興趣,娃對父母的關注度是很高的,父母喜歡的事情通常會更能吸引到娃的興趣。

親子閱讀輸入

材料:各種主流分級和繪本。

小馬哥用過的資源和書單有:

SSS

《牛津樹》1-9(10-12在讀中,還沒讀完)

《培生英語》預備級

《海尼曼》GK

企鵝分級

小毛人

餅乾狗

廖彩杏書單的一部分

RAZ A-D

一開始《牛津樹》和 RAZ齊頭並進。

後來看了蓋老師微博答疑,改為先以「故事性讀物」為主提升聽力,RAZ 放到認讀階段用。


分享我們的故事讀物聽單👇

Alien Adventure,「粉豬」(小豬佩琦)1、2季,學樂科普,神奇校車橋梁版,科一,亨利和瑪吉,女巫溫妮,小豬梅西,Nate The Great ,《奇先生妙小姐》,《神奇樹屋》,Big book 系列。

實施:第一套書用的是「培生預備級」很幸運地有三個點擊中了娃的興趣👇

① 投其所好,先把書裡關於車的內容的幾本先拿出來看,對車無比痴迷的娃壓根不管是英語還是德語,無條件接受了新語種的閱讀的加入;


② 對書的封底「掃碼聽音頻」這個動作非常有興趣,主動掃碼邊聽邊看;

③ 表演和復現書中場景,大家都知道儘量不要直譯,「名詞指著說,動詞TPR」,再不然照著書裡的場景實際演一遍。培生有本my cushion,通篇只有兩個孩子搶抱枕「my cushion」,"it's my cushion",我和娃拿著抱枕你來我往「my cushion」了三天,每天幾十遍…老母親固然覺得很傻,架不住娃高度投入啊。還有一本fish facts,讀完去超市看魚,魚的各個部位指著介紹一次,描述一下魚的大小肥瘦,顏色,條紋圓點,興趣保持和詞彙量積累共存,完美實現老母親期望的無痛習得。

所以,我們的啟蒙之路開端很順利,孩子沒出現什麼抗拒,但是我當時沒有 get 到低階快速拉升,娃理解後反覆聽力輸入的精髓,培生三十幾本讀了兩個月,牛1和牛2用了四個月,硬生生浪費了幾個月時間。

所幸後來看了大神們的經驗:

啟蒙初期還同時看了 SSS 的視頻和一部分廖單繪本,解決了一些基礎詞彙,如顏色、星期、動物、形狀、日常動作。

之後用了差不多九個月時間一路順暢升到《牛津樹》8時,娃突然不愛看《牛津樹》了。我們雜七雜八看了一些繪本和橋梁書,《神奇校車》和《女巫溫妮》看完之後,一度找不到喜歡的書和音頻,只是翻來覆去地聽「粉豬」動畫片音頻。

到了今年1月又重新接受《牛津樹》,兩個月讀完《牛津樹》8和9,遇到了Alien Adventure,狂熱地愛上了這套書,3月一整個月只看這一套,起床就要拿起書來看,狂熱程度只有初期的wheels on the bus可媲美,真正做到了廢寢忘食,可見任何時候從興趣出發是首要。

4-7月看了Nate The Great ,《牛津樹》10-11,科一,《奇先生妙小姐》,到了8月願意裸聽《神奇樹屋》,雖然理解率達不到98%-99%,但是到了初章老母親實在扛不住親子閱讀要投入的時間和精力。

所以聽力輸入分了兩個分支:

感想:聽力輸入階段的親子閱讀主要以可理解性輸入為主,低階快速拉升,不強求跟讀/指讀/複述等一切需要主動學習的動作(娃喜歡/願意/耐雞的除外,在啟蒙初期適逢我家某個語言爆發期的階段,娃也很喜歡跟讀,但過了那幾個月再也不開口,我也只是隨他喜歡),不糾結娃仿佛帶了個假腦袋來聽書——過腦即忘,實際在重複復現當中娃已不知不覺掌握,這是我最嚮往的無痛習得啊。

親子閱讀過的內容一定在當天及未來幾天反覆播放音頻,以達到大量輸入的目的。

動畫和音頻

材料:Max the glow train / 「粉豬」1-6季/《超級飛俠》/《數字城兄妹》/親子閱讀分級和繪本的音頻。

觀看地址👇

https://v.qq.com/x/cover/6au8oxwjwiy6mks/j0027aol7yf.html


實施:剛啟蒙時除了 SSS,還短暫地看了一些 big muzzy 和《小鼠波波》/《小毛怪》,但都因為畫質/語音含糊等原因很快棄了。之後看了Max the glow train,只有9集,每集十來分鐘,我娃反反覆覆看了差不多半年…期間各種努力安利其他動畫片娃都不接受,是個超級留戀當時當刻擁有的東西的娃。

Max the glow train 觀看地址👇

https://v.qq.com/detail/s/sdp001z4wwt10pj.html

啟蒙七個月,兒子讀到《牛津樹》5時,終於願意開始看「粉豬」動畫片,並且同步聽粉豬動畫的音頻。我還買了臺詞本,帶娃過了一遍1-2季的臺詞。動畫片每天2-4集,隨娃喜歡是否重複看看過的,音頻每天聽2個小時,放假聽5-7個小時,每季大循環,持續了半年。在這期間兒子開始有了口語輸出,會自己背某段臺詞,或自己玩假裝遊戲自己表演動畫場景,或自己即興編短故事(不過這個不多)👇
I am a turtle. I drove a car bump into a library. The library's books fell over.

雖然超級簡單,語法也一堆錯誤,媽媽還是很欣喜和受鼓舞。

或者跟我英文對話(然而媽媽只會回應 oh, what is it/why/I don't know,或者乾脆:你說什麼?)。

意外發現媽媽藏的車車,興衝衝跑來:I found a lovely surprise!

爸爸出門上班:Have a lovely day.

玩滑板車:This is impossible to stop.

粉豬之後我們便沒有再這樣砸時間去搞動畫片了,都是娛樂形式,在能力合適範圍之內選定一部動畫,每天20分鐘,隨意看哪集。

除了聽「粉豬」那半年,其他時間我們都是聽親子閱讀過的內容。

一般是在閱讀當天,及未來幾天反覆播放,在早餐/午餐/晚餐/洗漱/自由玩耍等一切方便播放的時間裡播放,工作日2小時,放假5小時起。工作日把傾聽者設置定時開機,娃放學後自動開機播放。

感想:親子閱讀畢竟大部分還是書面語,動畫(粉豬)無比貼近生活,隨便一集都有能對應應用的場景和口語化表達,非常適合引導輸出。

粉豬之外,卡由和布魯伊應該也是很適合的,娃要是喜歡也可以的。

下一步,開始向自主閱讀邁進

我也看到過一些娃原版閱讀之餘,主打通過看動畫片進階聽力,可惜我家眼睛條件不行,從小就是嚴格控制用眼,現在已經控制每周三次動畫,每次20分鐘內,這條路是不必考慮。

在看、聽「粉豬」後,兒子有口語輸出時,我就開始考慮加入外教課,斷斷續續試聽了幾次課,最終考慮眼睛,至今都沒有開始任何線上課。效果和進度當然是很緩慢很緩慢。

也許不久的將來還是需要外教課,但是我想各人有各人的理念和實際情況,每個娃都有屬於自己的那條路,找到正確的方向在自己的路上按自己的節奏(主要是媽媽的拖延節奏)穩步前進就好了。

兒子聽力輸入至此算是上道了,持續進階和堅持輸入之餘,需要開始解決自主閱讀了,目前自拼練習也是磕磕碰碰,各種學過即忘,加上國慶期間去檢查視力,結果不盡如人意,現在需要更減少近距離用眼,只能希望年底能報告自讀的進度。

相關焦點

  • 啟蒙3年,分5階走,8歲娃能讀懂《神奇樹屋》了!
    廖彩杏製作了一份含有 100 本(現已擴充至168本)英文有聲書的書單,與以往眾多書單推薦不同的是,廖彩杏不僅僅是推薦了這些繪本作為英文啟蒙的學習資料,並且將該書單做成了一個繪本聽讀計劃。機緣巧合下,我參加了一個廖彩杏的打卡群,然後就把廖彩杏書單的資源都收齊了,不僅有pdf、音頻,最重要的是有互動拓展資源,比如說做手工、畫畫等。
  • 啟蒙兩年後能讀《牛津樹4》、聽橋梁書,五歲兒子跨過了這六道坎 ...
    我家兒子英語啟蒙2年了,目前5歲,可以自主閱讀《牛津閱讀樹》4,聽橋梁書 Mercy Watson,
  • 《老鼠記者》,英文初章系列書首選的6個理由
    雖然老母親明白,原版路線娃只要聽、說、讀、寫順序沒走錯,通常都是聽力水平領先閱讀水平,一般會領先兩年左右。目前的狀況,就是娃的聽力水平差不多在中章階段,閱讀水平卻在橋梁書和初章階段,形成了兩條平行的水平線。聽力剛入中章,那麼就在這個區域先不慌不忙的聽著。
  • Magic Tree House(神奇樹屋)閱讀指數分級
    我相信很多網友第一就會想到的是《神奇樹屋》。這套書有多經典,稍微接觸過童書的朋友想必都有了解,常居紐約時報暢銷少兒系列圖書前三名,美國孩子必讀的童書,全球銷量過億冊……如果孩子正在從圖畫書到文字書過渡中,或者剛剛進入文字書閱讀,這套書就是必備。每本故事書大概70頁左右,也有稍微長些的,但也不會超過120頁,文字大,每頁的文字其實不太多,圖片少,每個章節出現一到兩幅圖片。
  • 中文強勢娃9個月刷了1500本分級, 成功「上樹」(初章經典《神奇樹屋》)!
    我家女兒今年6歲了,因為疫情,我們從5歲半開始正式在家學習,之前上了兩年英語蹦蹦跳跳班,非常歡樂,要不是想搬家,估計還會繼續上下去……因為準備換學校和課程
  • 《神奇樹屋》來到中國 科學啟蒙第一課是這樣講的
    作為科學啟蒙讀物,這套圖書講述一對小兄妹傑克與安妮的科學冒險故事,連續多年在美國中小學圖書館館藏圖書借閱率排名首位。活動現場,悠貝「閱美講師團」的周嵐老師和孩子們分享了在大語文時代如何通過閱讀提高學習成績的方法,以及《神奇樹屋》對孩子閱讀習慣培養、寫作能力的提升以及性格塑造等方面的重要意義,幫助孩子們愛上閱讀,愛上學習。
  • 初章讀不了?先別慌!這份英語橋梁書單來幫你
    當年我家在橋梁書方面是走過彎路的,忘記曾經在什麼地方看到一個經驗帖分享她家孩子讀完了牛津閱讀樹九級就順利晉級到初章。當時我家刷完了牛津閱讀樹9級之後,就迫不及待的買好了《神奇樹屋》準備推薦給孩子。孩子根本不買帳,不看,幾次三番都沒有成功。現在知道了,是當時水平沒達到、讀不了。
  • 徘徊初章一年半, 我帶10歲娃用中文閱讀拉動英文閱讀, 三個月入中章!
    花友 @Icy n Amely 是在女兒8歲時,從《培生英語分級》開始,帶娃正式英文閱讀啟蒙的,一年時間就帶娃進階到了初章閱讀,初章經典《神奇樹屋》更是讀完了全套50多本…入章後問題來了,女兒初章閱讀了一年半,始終找不到切入點,跳上中章…原來從初章到中章的閱讀能力進階,可不是那麼容易呢…女兒10歲,
  • 從零基礎到聽讀初章, 5歲半兒子被英語機構老師稱 「這一年半進步好大」!
    我家兒子5歲半了, 最近我們上課的英語機構老師和我提起過幾次,好奇娃的英語表達怎麼短期內進步這麼大。
  • 10歲,他的百本初章閱讀計劃
    社區裡有很多大童啟蒙的成功經驗,比如花友@懶~貓貓,她家孩子四年級暑假開始刷分級,3個月後成功入章,初章書閱讀計劃執行一年左右,孩子已經開始讀哈利波特了。 以下就是她為孩子制定的百本初章閱讀書單,供大家參考:理解災難,理解歷史,還是逃生指南適合2年級-5年級I Survived 災難求生
  • 7歲「視覺型」兒子讀到初章後,我們用半年時間進階中章裸聽!
    對於我們家7歲「小哥哥」來說,也是英語學習取得非常大進步的一年。這一年,我們從英語啟蒙成功步入到中章。2020年11月初測試AR4.2。這對於我們家這種散養的孩子,從來沒有英語學習規劃,更談不上執行的孩子來說,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 加州英語,JACOB 的英語啟蒙路線
    於是我知道, ROKAS 已經搞定了JACOB , 從此以後, 我們開始走加州的3-5歲的詞彙積累線路。這個階段, 我們按加州的課堂, 積累了基本的主題詞彙, 看聽讀完牛津1-2 , 每天有堅持動畫, 音頻和指讀, 還有快樂的童謠。
  • 《神奇樹屋》,美國孩子人手一本的課外讀物,意義遠大於英語啟蒙
    「神奇樹屋」系列是由全球最大的出版企業美國蘭登書屋十五年傾力打造的一部兒童經典。《神奇樹屋》有多受孩子們的歡迎呢?該系列一直是紐約時報暢銷榜的常青樹,連續佔據了160周的位置,字數上與《哈利·波特》比肩,長期霸居亞馬孫網最暢銷童書排行榜。
  • 我同兒子兩年的英語啟蒙之路
  • 《神奇樹屋》互動直播小班課,美國老師帶娃開啟精讀之旅
    今日推文的第三條帶來《神奇樹屋》的團購,有興趣帶娃閱讀初章經典的家長不妨試試。孩子有看英文原版書的家長,一定不會對Magic Tree House《神奇樹屋》系列陌生。《神奇樹屋》是紐約時報暢銷榜的常青樹,連續佔據了160周的位置,與《哈利·波特》擁有同樣的數字,入選了美國國家教育協會推薦的世界100部最經典童書,也是美國孩子們從圖畫書過渡到章節書的最佳讀物。情節豐富,用詞簡單合理,每章內容恰當,讀過的孩子都非常喜歡!
  • 8歲娃的英文初章最愛:不出意外,他還是愛上了那隻老鼠
    所以當時就想著先從最主流的《老鼠記者》和《神奇的樹屋》開始,研究了一番,先試著導入了前者。 第一,經典好書,知名度高。 相對而言,其它初章可沒有這麼豐富的學習選擇。 其實,我同時還買了《神奇樹屋》,它堪稱初章書的敲門磚,經典地位不容置疑。
  • 8歲娃的英文初章最愛:不出意外,他還是愛上了那隻老鼠
    在聽力上,他蠻有興致的聽著羅爾德-達爾系列,無論是戲劇誇張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廠》、《瑪蒂爾達》,還是平緩祥和的《好心眼兒巨人》、《查理和巧克力工廠》,都能聽進去。而閱讀,則在橋梁書和初章之間徘徊。儘管老母親心裡明白,走原版路線的娃,只要聽、說、讀、寫順序沒走錯,通常都會聽力水平領先閱讀水平,一般會領先兩年左右。但還是覺得要把初章的基礎,扎紮實實的打好,寧願進程慢一點。所以當時就想著先從最主流的《老鼠記者》和《神奇的樹屋》開始,研究了一番,先試著導入了前者。
  • 兒子快6歲了才想起英語啟蒙,大火猛攻8個月,居然能讀章節書了
    《神奇樹屋》內頁她把陪娃讀這1000多本原版書的經驗,清晰又詳盡地寫了出來,就算對「原版路線」沒有概念的朋友,讀了這篇,對該怎麼做也就大致有數了。即使啟蒙不算早,但只要用心、大量的輸入,也能收穫一個「原版娃」。
  • 7歲Max4個月從字母零基礎到聽懂橋梁書,鬼知道我經歷了什麼?
    0到6歲是寶寶學習語言的超級黃金期……因為「3歲-6歲,看動畫學英文,能像母語一樣無師自通。」 只需要給寶寶一個輕鬆愉快的語言環境就可以,家長要做的是發現和滿足寶寶的興趣。這套書的難度應該低於《瘋狂學校》和《神奇樹屋》。如果孩子喜歡聽,再買書。 作為家長就是負責提供資源,每天讓娃聽、看就行了。學完自然拼讀,2020年5月,我們開始嘗試《小屁孩日記》《神奇樹屋》《棚車少年》裸聽,統統失敗。MAX根本不想聽,不感興趣。《小屁孩日記》,他只看裡面的漫畫,不看文字。 哈哈!看來是書不合心意啊!
  • 精讀《神奇樹屋》,培養美式思維的閱讀課
    故事情節跌宕起伏,能一下子吸引住小朋友試想有一天,你爬上了一個樹屋,開始閱讀。當你用手一指書上的一副圖片時,突然,你就被帶到了書中的世界!是不是很神奇?這就是《神奇樹屋》非常吸引小朋友的部分,它充滿著奇幻的色彩,就像哆啦A夢的「任意門」,帶領孩子們到不同時空冒險。故事的主人公是Jack和Annie,他們是一對兄妹,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個性。哥哥Jack,8歲半,喜歡看書,理性冷靜;妹妹Annie,七歲,喜愛幻想與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