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8旬老夫妻下雪天在地坑院裡做午飯,大爺連吃三大碗,吃的啥

2020-12-12 黃土塬

2020年入冬的第一場降雪,飄飄灑灑地降落在了黃土高原上,冬季蕭條荒涼的黃土地霎時間披上了厚厚的冬裝。我們在陝縣拍攝地坑院的時候,看到了我們的老熟人蔡大爺,沒等雪停就在地坑院上開始清理積雪。蔡大爺已年近8旬,如今還和老伴沿襲著十分傳統的農耕生活,養著一頭騾子耕種著近二十畝地,居住在這個有著一百多年歷史的地坑院裡。

正在清理積雪的蔡大爺看見我們的時候,感到十分的突然,怔了一下才笑著說:下這麼的雪你們咋還過來拍照了,真是辛苦。幾個人站在雪地裡和蔡大爺拉了會家常,院子裡的小狗聽見我們說話跑了出來,蔡大爺說這大雪天的你們也不戴個帽子,這天老冷啊,你看我家的狗都出來迎接你們了,你們先下去到屋裡暖和暖和,我把這條道清理出來就下去,大娘正在家燒火做飯,一會飯熟了都吃點。

幾個人順著坡道小心翼翼的下到地坑院裡,戴著紅帽子正在生火做飯的就是蔡大爺的老伴馬大娘,馬大娘看到我們後也是驚奇的說道:這下雪天路滑你們咋過來的,先進窯洞裡避避雪,我這正在燒火做飯,快得很,一會飯熟了一人吃碗飯暖暖身子,一個朋友開玩笑說我這可是人多,你得做多少啊?大娘笑著說,如今可不是舊社會了,農村雖然沒啥好飯菜,但是家裡種了20多畝地,糧食麵粉可不缺,我家用的還是大鐵鍋,可不是你們家的小鍋小灶,做一鍋飯夠成十個人吃,好賴管你們吃飽還是沒問題的。

幾個人有說有笑地站在鍋臺邊陪著馬大娘拉家常,馬大娘說自己一輩子也生育了好幾個孩子,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最後就長成了一個女兒,女兒成年後招了個女婿,另蓋了新房子也生活在這個村子裡。現在住的地坑院還是父輩們留下的老院子,由於蔡大爺喜歡種地養牲口,家裡如今還種了20多畝地,養著一頭騾子,自己還養了二十多隻土雞和兩條狗,女兒也一直說不讓她們種地養牲口了,搬過去養老,但是老兩口覺得生活在這裡隨意,養東西方便,不願意搬過去,就一直住在這一百多年的地坑院裡,過著她們自己認為很舒服的養老生活。

農村的柴火灶燒水做飯非常快,幾個人問大娘今天中午準備給老伴啥好飯。大娘笑著說,農村人吃飯不講究,大冷天的吃熱乎就行了,中午和了一碗麵準備做糊塗面,家裡也沒啥菜了,鍋裡炒的大白菜胡蘿蔔添了幾碗水,人老了牙口都不行了,腸胃也不如從前了,煮上一大鍋糊塗麵條,熱熱乎乎的吃上一碗,這樣的天氣暖胃又暖身子。說著掀起鍋蓋攪了一下,笑著說這麵條都煮了一大會了,現在是真糊塗了。

這時候蔡大爺也從地坑院上面回來了,嘴裡喊著飯做好了嗎,做好了給幾個客人每人舀上一碗,我們是吃過飯才去的,感謝了蔡大爺的好意,讓他們趕緊吃飯。大娘先給蔡大爺滿滿盛了一大碗,大爺端著熱乎乎的糊塗面,笑著說,你們也不要笑話我吃的飯不好,只有蘿蔔白菜沒有肉,但是這飯適合老年人吃,不用咬,呼呼嚕嚕就是一大碗,吃完渾身冒汗,這天氣吃著最美啦。

老兩口的中午飯極其簡單,也不用下飯的菜,老兩口端著飯碗站在院子裡就開吃了,性格開朗喜歡開玩笑的蔡大爺趁機又開始誇老伴做的糊塗面好吃,吃了一輩子都沒有吃夠,這樣的麵條他能連吃三大碗,說話的功夫一碗就下肚了,自己開始盛第二碗,大娘說,你別看你叔快80歲了,飯量大的很,每次吃飯都能吃兩碗飯一個大饅頭,今天不吃饃最少能吃三碗飯。大爺笑著說,能吃才能幹,吃都吃不了還能幹得動莊稼活。說說笑笑之間,大爺還真是連吃了三大碗飯,我們這些年輕人也自嘆不如。

大娘吃完了自己的一碗飯,給我們說她這輩子身體都不太好,蔡大爺飯量大身體好,生活在一起這幾十年,莊稼活大多都是蔡大爺一個人幹,自己就是給他打打下手做個飯,飯還做得不好,但是蔡大爺從來不挑她毛病,她做啥飯老伴都說香,這些年自己胳膊沒勁,蒸饃和面都是老伴幫著幹,言語之間透露出老夫妻倆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包容。

都說「少年夫妻老來伴」,但是真正到了老年卻是「老來有伴金不換」,人老了有個老伴陪在身邊是最幸福的事,雖然此時的夫妻情感早已不是年輕時的卿卿我我,而變得平淡如水,但是幾十年的相處磨合,變得相互包容和理解,在生活上更加體貼和照顧對方。這才是老年人最幸福的晚年生活。在這裡祝福這對老夫妻身體健康,在這個百年地坑院裡按照他們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度過他們的暮年。【看更多百姓鄉土故事請點擊右上角添加關注】

相關焦點

  • 8旬大爺地坑院裡用柴火灶蒸大饅頭,剛出鍋能連吃3個,生活啥樣子
    我們在豫西拍攝的時候,順道去看望我們的老熟人蔡大爺,地坑院裡的柴火灶上,籠節呼呼地冒著熱氣,鍋底的瓦片還在咯噠咯噠的響著,這熟悉的聲音不禁讓人回憶起小時候家裡蒸饃的場景。問起大爺這鍋裡蒸的啥好東西?遇上災荒年連窩窩頭都吃不上,自己小時候給別人家餵牲口,餓得都偷吃過黑豆豌豆,偷偷抓一把放嘴裡嚼起來滿嘴的豆腥味,那時候也覺得最好的美味。自己打小飯量就大,從記事起就沒吃飽過飯,整天腦子裡想的都是吃,村裡人以前見面了都問:吃了嗎?
  • 河南76歲大爺不吃肉,吃麵食3缽5碗飯量大,看活成啥樣
    今天我們看看他的生活是啥樣。初冬季節的一個周六下午2點多鐘,攝影師一行人在蔡大爺家的地坑院子裡見到了他,因為是老熟人的緣故,彼此相當熟悉,大約有3個多月的時間沒有見面,蔡大爺一見到我們就很熱情的邀請我們今天在他家吃飯,大爺一邊在土窯洞的案板上熟練地擀麵,一邊和我們聊天。
  • 9旬大爺耳不聾眼不花走路像小夥,抽菸喝酒70年,養生秘訣有意思
    冬日裡難得遇上豔陽天,幾個攝影人在中條山拍攝黃土人為,在一座地坑院裡偶遇了一對老夫妻,站在院子上面看到兩位老人在院子裡理髮。大爺首先發現了我們,大聲詢問我們是幹啥的,我們舉了舉手裡的照相機,大爺笑著說是照像的啊,來下來給我和我老伴照個。幾個人正好也想下去,就爽快地答應了。
  • 農村大爺用藏在穀子杆下的水果待客,下雪天吃像冰淇淋,啥樣子
    豫西的地坑院地處黃土垣上,海拔相對較高,如今很多農村還保留著成片的地坑院,在這裡我們遇到了出門除雪的蔡大爺夫妻倆,大雪天看見我們熱情的用藏在穀子杆裡的美食招待我們,一起看看是啥美食?蔡大爺的名字很響亮,叫中華,今年76歲,土生土長的豫西農民,和黃土地打了一輩子的交道,對土地有著不可割捨的情懷,在機械化普及的現在,還養了一頭騾子用最原始的耕作方式耕種近20畝土地。和老伴養育了一個女兒,成年後招婿住在村子離不遠的地方,由於蔡大爺喜歡養牲畜,便和老伴一直生活在自己的老地坑院裡,養了一頭騾子、二十幾隻雞、兩條狗,生活倒也充實自在。
  • 農村大爺每年都會留幾樹柿子一個不摘大雪天給鳥兒吃,裡面有故事
    我們下雪天在豫西農村拍攝的時候,遇見了一對正在清理積雪的8旬老夫妻,閒聊中看見大爺家的地坑院上面有幾株柿子樹沒有採摘,在下雪天格外顯眼,問起大爺這些柿子為啥無人採摘。大爺風趣的笑著說你們城裡人不懂,我這柿子可捨不得摘,要留給鳥兒吃的。大爺說的話,我們原本以為是一句笑話。
  • 8旬老人家裡成熟的柿子1個不摘,大雪天留給千隻鳥兒吃,啥情況
    在河南三門峽拍攝雪中地坑院的時候,遇到一對8旬老夫妻正在窯院上面清掃積雪,在老人的身後有幾顆柿子樹,上面掛滿了紅彤彤的柿子,在白雪的映襯下格外的漂亮,但是讓人奇怪的是,這些成熟的柿子在深秋過後就可以摘掉的,卻為何能掛在樹上等到大雪紛飛也不採摘。
  • 天空剛剛放晴又要下雨,看農村地坑院的老人們忙著幹啥
    在河南省三門峽市的農村至今還保留著原始的地坑院子,2018年7月初連續3天大雨過後,天空放晴2天,據當地氣象部門預報將迎來新一輪大約7天的降雨,住在地坑院子裡的人們的生活將受到影響,7月8日周日攝影師一行走進了這裡,拍下村民在大雨前的生活和應急方式,讓人為他們擔憂和害怕。
  • 大雪天偶遇8旬農村老夫妻,拿出家裡大饅頭招待陌生人,感動落淚
    接著昨天的那對老夫妻往下講,圖中就是80歲的蔡中華大爺和老伴住的地坑院,院子的四周已被白雪覆蓋,我們就是被院子上面的兩顆掛滿紅柿子的柿子樹吸引過來的。站在外面說了說院子上面的幾顆柿子樹為何不摘,聊了一會,大爺轉身就往家回,嘴裡還說著,幾個小友回我家坐坐,不要站在雪地裡說話,怪冷的,走,都跟著我下來,聽到大爺這樣說,幾個人也想到大爺說的神仙洞府裡體驗一下,窯洞的冬暖夏涼有多神奇,就跟著大爺進到了地坑院。
  • 去地坑院吃十碗席啦
    氣溫驟降,整個城市都被冷空氣籠罩著 地坑院裡,遊客朋友們也紛紛裹上厚厚的羽絨服 來抵禦這寒冷的冬天
  • 70年罕見雙生槐價值20萬,7旬主人說是意外之財,結果空歡喜一場
    近日,河南三門峽地區迎來今冬的第一場降雪,幾個影友相約到三門峽陝州拍攝雪中地坑院,剛進到村子,就看到一家院子的上方長著一棵樹冠碩大,四周用好多棍子支撐的的一顆大樹,大雪中遠遠看去,甚是壯觀。這是一家上個世紀50年代的地坑院,院子的另一半已經坍塌,大樹就長在院子的房頂上。
  • 住了一輩的破院煥然一新,8旬大娘樂得直笑,說自己也像有錢人了
    地坑院,這種獨特的民居形式,在我國已有大約四千多年的歷史了。它又被稱為中國北方的「地下四合院」。目前,在河南三門峽陝縣、山西運城、甘肅壠東的慶陽及陝西的部分地區還有不少人居住在地坑院裡,只不過大都是老年人住著,年輕人大都覺得地坑院不方便也不美觀,基本都已經搬離地坑院了。
  • 雨天實拍山西地坑院怎麼排水,住在下面的人們又是怎樣生活的
    最近一段時間一直拍攝地坑院和窯洞,關於地坑院的雨天排水問題頗受大家關心,晉南這幾天連續降雨,今天小編冒雨前往山西平陸的張店鎮,實地拍攝下雨天的地坑院,給大家看看地坑院的排水系統和下雨天地坑院裡的人們都在幹些什麼。
  • 11張老夫妻的照片,告訴你什麼才是愛情最好的模樣,催人淚下
    看看這些老夫妻的照片,他們的愛情催人淚下,這些老人沒有現代年輕人的浪漫,卻有著自己人生的幸福,他們身上的故事才是人生中最浪漫的事。(冬季,山西農村兩位老人出門買菜回家,上門坡時大爺牽著大娘的手,牽過了半個多世紀。)
  • 8旬農村大爺遷新居,房內設施「標配」土洋結合,很有意思
    白大爺人很善良也很好客,聊天便很愉快,大爺說這是上個月剛剛搬遷上了地坑院子,說起這個還是個有意思的事情。大爺是個很講究的人,建造院子當然是按照當地地坑院的標配設計,是當年很流行的9孔窯洞,被稱作「9數窯」,在傳統民俗中9字最大,自然是個吉祥的數字,一大家四代人生活其中,平平安安,寓意吉祥。
  • 8旬老夫妻每天背小板凳牽手散步 網友贊「愛情最好的模樣」
    四川省樂山市一對8旬老夫妻,用他們的日常故事,給了我們一個最恬淡與美好的「小答案」。 8月7日正值農曆七月初七(七夕節),一段「八旬老夫妻攜手散步」的視頻在網上火了。視頻中,82歲的老人代明德牽著89歲的老伴外出散步,二位老人還背著小板凳。原來,代明德天天都要陪老伴走一圈,走累了就要坐下來歇息。
  • 農村7旬老人50年前的陪嫁,1套舊桌椅3萬不賣,看啥樣
    村中的巷道裡,76歲的朱大叔正忙著用碌碡碾壓地面,這是地坑人家在雨後必須做的事情,這是為了重新加固地面,以免雨水侵蝕出現安全隱患,老人家熱情和我們打招呼,邀請我們去他家吃午飯。這就是大叔家的地坑院子,他說前年在地坑上邊建起了2間新房子,隔熱效果不如地坑院裡的老窯洞,所以每年的暑天和冬天他和老伴還是要在地坑裡生活,下邊冬暖夏涼住著很舒服。
  • 農村8旬老夫妻23天創作出巨幅剪紙作品,有人出價2萬元也不賣
    近日攝影師在山西省臨猗縣農村聽說了當地張仙村有一對8旬老人用23天的時間,用剪刀創作出一幅巨幅剪紙作品,有人出價2萬元老人也不賣的事情,我們一行人慕名去拜訪了老人家,看看這是一幅啥作品?我們見到兩位老人的時候,他們剛剛吃過早飯,坐在院裡的陽光下,看到我們進來大爺立刻站起身來問吃問喝,很是熱情。這位老人名叫武有德,今年84歲了,他的老伴名叫尹秀梅,今年79歲。
  • 秋雨綿綿不斷,大量雨水流進地坑院,大哥的地坑院是這樣排水的
    立秋過後的雨水比較多,經常有連陰雨,這連陰雨一下就是好幾天,在河南農村採風,這裡的地坑院地較多,這地坑院是四方形的黃土院子,一到下雨天院子裡的積水都去哪兒了,我們很好奇這地坑院是怎麼排水的。這是通往地坑院的唯一通道,雨水不斷的往下流,這通道的斜坡又溼又滑,非常難走,幸好這院子的主人還把通道鋪上了磚,這進出地坑院方便了許多。這是地坑院窯頂上面,這些雨水形成小水渠不斷的往地坑院裡流去,我們很納悶這雨水流進院子,會不會把院子淹了、會不會流進窯洞,這必定是黃土院子,窯洞會不會受損,我們帶著疑問進入地坑院。
  • 河南農村熟透的紅柿子掛滿樹,村民為啥都不摘?聽7旬大爺怎麼說
    初冬的一個周末,天氣晴好,攝影師和幾個影友來到河南三門峽的農村採風,在一座滿是地坑院的村子裡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村子裡能看到的柿子樹上,都掛滿了熟透的柿子,卻沒人採摘。不過在藍天白雲映襯下,紅彤彤的柿子倒是很上鏡。
  • 8旬夫婦吃蒲公英中毒 三類人不宜吃蒲公英
    這不,最近一對8旬夫妻就因為挖野生蒲公英導致雙雙中毒。那麼你知道蒲公英中毒怎麼辦嗎?  8旬夫婦吃蒲公英中毒  今年80歲的趙大爺最近迷上了挖野菜。每天一早和老伴兒出去挖,回來清洗後蘸醬或煮湯吃。4月17日上午,趙大爺和往常一樣,去河邊挖野菜,因為最近嗓子一直紅腫疼痛,趙大爺就專門將目標盯在了有清熱解毒功效的蒲公英上。中午回家,趙大爺和老伴兒挖了大半塑膠袋蒲公英。趙大爺和老伴兒做了一鍋小米飯,然後用蒲公英蘸大醬,吃的時候,倆人仿佛找到了小時候吃野菜的感覺,不吃不覺吃了一大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