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醫界,有一種境界叫做「北京協和醫院」。九十七年來,一代代協和人秉持協和精神,前赴後繼,上下求索,創造了諸多輝煌,也造就了如雷貫耳的協和之名。作為中國最好的醫院,「中國醫院排行榜」連續九年蟬聯第一,北京協和醫院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一切為了患者」的使命,追求「協和境界」從未停歇。
3月27日,由健康界、北京協和醫院主辦,昆明積大製藥特別支持的2019中國標杆醫院學習之旅北京協和醫院專場隆重召開,醫界同仁齊聚,共同領略協和的歷史底蘊,探討學科建設之道。多個北京協和醫院的「金牌科室」就學科建設方面進行了經驗分享,多位科室主任、職能處室負責人全面介紹了在「建設六大體系」發展建設下所面臨的問題,所採取的措施,所取得的成績。
會議首先播放了《趙玉沛院長在百年協和倒計時1000天啟動儀式上的講話》,這是本視頻第一次完整、公開的對外播放。趙院長的講話直面協和未來發展的關鍵,讓與會者了解了面向「百年協和」的關鍵歷史節點,協和人要做什麼,又要怎麼做。
朱蘭——北京協和醫院普通婦科中心主任
朱蘭:初心不改,砥礪前行
全國聞名的協和婦產科,是依靠什麼建立了權威地位?林巧稚、宋鴻釗、吳葆楨、郎景和……一代代婦產科人締造了協和婦產科的輝煌歷史。而在目前「面向百年協和,建設六大體系」的要求下,協和普通婦產科要跟進國際前沿,開展新技術,佔領國內製高點,強化協和在全國的領軍位置,牽頭制定指南和共識,加強以臨床為中心的科研創新,開展廣泛的強強合作,在人才培養、精細化管理和黨建文化建設上齊發力,落實「待病人如親人,待員工如家人」的辦院理念。
黃宇光——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主任
黃宇光:發揮樞紐平臺科室的作用
就現代醫學發展而言,麻醉已成為剛需,協和麻醉科不僅要在院內發揮平臺科室的樞紐作用,更要承擔更多的行業責任,做麻醉醫療安全引領者、臨床規範制定者。但目前我國臨床麻醉卻面臨剛需逐年增加,專業人才不足的困境。值得慶幸的是,在政策和制度的雙重支持下,麻醉迎來了春天。在此基礎上,協和麻醉科又通過績效改革,將臨床勝任力與績效分配掛鈎;建立協和麻醉學系規培聯盟,承擔起更多的人才培養重任;在無痛分娩等重點領域發揮作用;堅持問題導向的科研創新,加強黨的領導,在思想引領和文化建設方面踐行辦院理念。
朱華棟——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主任
朱華棟:做協和的「特種兵」。
目前協和急診科在「六大體系建設」上短板是醫療安全意識,為此急診科進行了三年規劃,提升醫療安全意識,減少醫療 糾紛;建立急診「綠色通道」並保持通暢;同時建立以病人為導向的診療流程;開展前沿的急危重症搶救技術;以復甦、休克、急性感染、急性肺損傷作為重點科研方向,以臨床科研為主,臨床和基礎相結合。朱主任表示,目前國內非急診患者掛號急診科的情況仍比較普遍,急診醫生仍「供不應求」,但協和急診科仍然要從自身出發,嚴格要求,建立的制度不能只掛在牆上,要堅決貫徹執行,全員參與醫療質控。依據崗位制定區域和個人的量化指標,作為績效考核的依據,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於康——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兼健康醫學系主任
於康:建立大臨床營養概念,形成科內、院內、院外的聯動體系
協和的臨床營養科將緊緊圍繞病人的營養需求,對病房實行全程化營養管理,選擇重點病房,建立包括營養篩查、營養評定、醫院膳食、口服營養補充、腸內營養、腸外營養、出院後家庭營養等在內的規範完整的臨床營養診療模式。同時建立臨床營養減重門診、圍孕期營養門診、大樣本資料庫、護士的PICC護理門診、MDT制度等。在食堂管理方面,為後勤營養食堂在技術上給予指導和監管,制定12個大方面的監管項目。今年還將實行APP手機自動訂餐系統升級,將患者定餐情況、營養量變化情況、調整情況直觀呈現,為患者提供更加精準化、個體化的營養膳食供給服務。同時臨床營養科還整合組建四大科研平臺,藉助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市臨床營養質控中心所在地的優勢,與國內外科研機構和大學合作,推動臨床營養科研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夏維波——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
夏維波:如何做一個病人信任的科室?
協和內分泌科在醫療服務體系的建設上將細分亞專業,每個亞專業組都合理的分布專家力量,引導亞專業之間協作,形成院內MDT的主要力量,為新技術發展提供幫助。同時,內分泌科構建人才培養體系、醫療隨訪體系、疑難重症診療平臺、臨床轉化科研平臺、精細化管理平臺,共享資源,對院內、院外開放課題;不斷提高醫療質量,增加醫療效果,促成學科的發展,保障醫療安全,切實為患者解決問題。夏主任說:「我們的目標就是一句話,『看別人看不了的病』。協和就是要做這一點,如果還爭搶著看普通的糖尿病、甲亢,那協和的內分泌科就不能稱之為協和內分泌科,我們一定是要看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
梅丹——北京協和醫院藥劑科教研室主任
梅丹:守護用藥安全,我們一直在路上
梅丹主任從藥師角度分享了用藥安全的「協和經驗」,提出了藥師要以關注藥品全程風險為職責,不僅針對新藥評審,更要對已經成熟的藥品著重關注質量。目前,協和也面臨著生化藥品、生物類似藥、仿製藥等用藥安全的挑戰。協和通過技術手段提升用藥管理的可靠性,依靠高風險藥品警示系統、自動藥櫃、掃碼給藥等手段,在藥品管理、處方識別等方面構建全程化用藥安全系統。同時梅丹主任表示:藥品質量是藥劑科需要把住的一關,但提供後續的臨床藥學服務也是藥師的職責,藥師在醫療團隊中發揮藥師的專業技術作用。
王怡——北京協和醫院病案科主任
王怡:「協和病案」背後的故事
病案是「協和三寶」之一,從1921建院之初就嚴格管理至今,這背後記錄著協和的歷史,也藏著協和長盛不衰、屢創輝煌的秘密。實習醫生進入臨床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寫病案,這是秉承協和精神的基本功。而回顧歷史,許多大師的成長之路上,紮實認真的病案記錄幾乎成為共通的特點。
如今的協和,仍把病曆書寫和三基三嚴、臨床思維訓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通過個性化分析、貼近臨床、強調邏輯性、鼓勵查閱文獻圖文並茂、獎勵優秀五個方面為病歷內涵質量抓手。資深臨床專家主抓內涵質量,科主任定期檢查,自查結果與績效掛鈎,構建以病歷內涵質控為核心、三級質控為架構的全程病歷質量管理體系,還通過多種形式的系列病曆書寫培訓課程,提高病歷內涵質量。通過上述措施,病歷內涵質量優良率從專家質控初期的66.38%提高至94.06%。
李莉——北京協和醫院護理部常務副主任
李莉:護理建設的協和模式
護理學科在傳統醫療體系當中往往被忽視,那麼協和的護理學科是什麼樣的?協和護理以學科建設為發展根本,以解決疑難重症問題、拓展培養領域、加大培養數量、發揮專科護士及帶頭人作用為己任,大力發展「專科護理」,建立了愛滋病專科、血友病專科、重症護理專科、靜脈治療專科等多個專科護理小組。同時以臨床教學改革為基礎,實施護士分層次、分專科培訓;以科研為龍頭,堅持臨床導向;以長效人才培養為重點,以責任管理為關鍵,以文化認同為保障,以此為基礎,協和「專科護理」建設項目近5年已發表核心期刊/SCI論文900餘篇。協和的護理人,有近百人在中華護理學會和北京護理學會承擔著重要的學術職務。
尹佳——北京協和醫院變態(過敏)反應科教研室主任
尹佳:協和臨床研究與成果轉化
協和的變態(過敏)反應科,從建立之初就尋找中國特色過敏原,為形成中國特色過敏性疾病特異性診療體系打下基礎,為了精確診斷和治療過敏性疾病,幾代協和人研發、改進過敏原製劑,獲得多項專利,也得到了很好的臨床轉化。此後的協和變態反應科,先後建立9種過敏原製劑原材料及成品質量標準;建立各種過敏原sIgE抗體血清庫、過敏原庫,制定了本領域的「金標準」。2019年協和過敏原特殊醫院製劑回歸醫院,改為可以全國調劑的模式,造福全國百姓。但面對仍然過少的過敏原特異性免疫治療製劑,協和變態反應科仍然堅持立足本土,做對中國患者有益的臨床研究;重視應用研究和轉化醫學研究;依據本國數據,做符合中國國情的疾病診療指南,切實擔負起國家領軍醫院的責任。
會後,與會代表們參觀了北京協和醫院的院史館、病歷展、門診樓和檢驗科,直觀感受了協和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底蘊,切實了解了協和的創新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