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欄定律:孩子的人生高度取決於跨越的困難大小,挫折讓娃更強大

2020-08-25 曉歡談育兒

作者:曉歡(原創文章,圖片源於網絡,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編輯:曉歡


父母總是希望孩子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不要陷入風大浪的&34;。這種想法是值得理解的,但過度的保護孩子甚至幫孩子抵抗一切困難,這樣的行為是不理性的。

挫折不止有消極的一面,同樣能給孩子帶來積極影響。選擇歷經挫折的孩子才有機會戰勝挫折,從而成為更優秀的自己。而從未獨自面對挫折的孩子,只會產生畏難心理,一旦失敗,可能就被挫敗感籠罩,難以振作。

家長不可能永遠將孩子守護在羽翼之下,了解&34;,孩子的人生高度取決孩子,跨域困難的大小。家長需知適度的挫折教育,能讓孩子更加強大。

何為&34;?

跨欄定律指的是:人的成就大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所經受的困難大小。當面前的欄越高,你所跨越的高度就要越高。所以就會不斷的提升自己,跳的更高。

外科醫生阿費烈德首次提出&34;。源於他在解剖屍體時,發現了患病器官不但不是脆弱的,反而為了抵抗病變,它們具備著更強大的代償性功能。

&34;可以解釋生活中的許多現象,失明的人往往具備著靈敏的聽覺和嗅覺。手臂殘疾的人,往往平衡力更佳,且腿腳靈活。

此前,網上一段視頻引起熱議,7歲小女孩因患有疾病,左腿萎縮且左腳嚴重變形。但她仍然堅持每天雷打不動的跳舞。她說她喜歡跳舞,跳舞能夠帶給自己快樂並且幫助她的腿不再萎縮。

這個小女孩告訴我們,苦難和缺陷在努力克服,勇於抗爭面前顯得那麼微不足道。雖然腿有殘疾,但是缺陷不是將道路堵死,同樣可以發揮缺陷的推動力。不放棄的直面挫折,收穫不僅是腿的不再惡化,同時也是人格的強大。

為何孩子需要經歷困難?

1、積攢更多以實現成功的經驗

貝多芬曾說過:&34;

少有人在面對較大的挫折與困難中,是很順利的一次性通過。對於孩子而言,難度係數更大。但是並非每次失敗都是無價值的失敗,孩子體驗了與困難抗爭的過程,積攢了經驗,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之處。

不斷的改正缺點,提升自我能力,就能不斷靠近成功的終點。在經歷多次的失敗中,同樣能夠激發孩子的戰鬥力,越挫越勇,讓孩子具備百折不撓的品質。

2、 培養孩子正確看待成敗

美國教育家芭貝拉·羅斯曾說過:&34;

許多孩子過於爭強好勝,只&34;而無法做到&34;。這類得失心太重的孩子很容易忘記自己的初心,為了追求成功可能會使出千方百計。一遇到失敗又易一蹶不振。

所以多歷經挫折能夠讓孩子用平常心去看待成敗。在面對挫折的時候具備更加積極的心態迎戰,好的心態也是成功的一大關鍵。多經受挫折孩子能夠由原先面對挫折的不適感逐漸變得適應,用清晰的大腦和平穩的心態更易戰勝困難。

3、 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在家長多度保護下的孩子,往往性格較為自我。因為他們長期生活在被給予被滿足的環境中,所以他們不知道如何付出,做事少有分寸,不考慮後果不顧及他人感受。

通過挫折教育,可以讓這類孩子獨立去感知困難,承擔事情的後果。從未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有擔當的人。讓孩子不再隨心所欲的處理事情,在做出決策之前會有所思考。

利用跨欄定律,讓孩子跳的更高

1、拒絕包辦一切,給孩子動手嘗試的機會

德國著名教育家舒馬赫曾說過:&34;

老鷹教會小鷹飛翔,就是讓將小鷹叼到懸崖,帶著小鷹直衝向下,在放開小鷹,讓小鷹自己展翅翱翔,學會飛行。

不給孩子體驗困難的機會,孩子就很難有提升自我的空間。待孩子步入社會,就會發現自己缺失了很多社會本領,缺乏競爭力。甚至不願多加努力,成為&34;一族。

所以給孩子更多的嘗試機會,讓孩子在犯錯和失敗中成長,在獨立中成長,變得更加強大。在父母可以讓孩子做適當的家務活,鍛鍊孩子的動手勞作能力。孩子的分內之事,家長不給予幫扶,穿衣、洗漱等等。家長同樣可以帶孩子多參加志願活動,學會付出和感恩。

2、 多鼓勵孩子,與之並肩前行

對於困難,多數孩子都會有畏懼心理。此刻,父母的引導和鼓勵是尤為重要的。當孩子面對難以解決的困難時,必然首選是逃避,家長應該陪伴孩子一起去解決困難。

例如,孩子和好朋友爆發了很大的矛盾,陷入友情危機,孩子不知所措。此時家長就要問清孩子矛盾的根源,若是由於孩子的不良的行為引起,就要鼓勵孩子去道歉,請求原諒。同時告訴孩子與朋友的相處之道,互相尊重,學會分享。

當孩子遇到一些大困難,作為家長不應置之不理,讓孩子獨自面對的理念是冷漠的。給孩子一些小提示和更多的陪伴,孩子會更有信心和力量去迎接挫折。

3、 幫助孩子激活潛能

挫折帶來的不只是需要克服的眾多困難,同樣可以通過挫折贏得很多收穫和能力。

音樂才子周杰倫曾談起,小時候母親對他的挫折教育。好動的他,小時候不喜練琴。然母親看到了他的音樂天賦。嚴格要求他,用藤條&34;,讓他專心練琴。回憶母親的這種挫折教育,周杰倫更多的是感恩。

由此可見,挫折教育是可以激活孩子的潛能,一點一點磨鍊孩子的能力。孩子的潛力得以激發,孩子自然就能成長的更加優秀。

孩子的人生就像一場跨欄賽跑,家長不應把面前的欄杆撤掉,而是要教會孩子如何跨的更高,越過眼前的困難,奮力奔向成功的終點。孩子的人生高度由跨越過的困難大小決定,所以遵循&34;,讓孩子能夠走的更高更遠。

(這裡是@曉歡談育兒,在這有最溫暖的育兒知識,請想多了解育兒知識的你們多關注、多分享!)

相關焦點

  • 跨欄定律:孩子面對挫折的態度,是人生成敗的關鍵
    (一)阿費烈德與「跨欄定律」 外科醫生阿費烈德在解剖屍體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那些患病器官並不如人們想像中那麼糟糕,相反,在與疾病抗爭的過程中,為了抵禦病變,他們往往要代償性地比正常的器官機能更強!
  • 父母別為孩子掃清一切障礙,了解「跨欄定律」,成長之路需要挫折
    現在的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有點偏向保護型,什麼困難都是自己幫孩子承擔,擔心孩子會因為遭受到挫折而一蹶不振,殊不知這種過度的保護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任何好處。
  • 跨欄定律教育啟示:父母別為孩子掃清所有障礙,孩子需要挫折教育
    愈挫愈勇這個詞在很多人看來像是自我安慰,是讓自己勇於面對困難的心理暗示。然而實踐證明,一個人的成就大小,恰恰取決於他所遇到的困難的程度。外科醫生阿費烈德在解剖屍體的時候發現,那些患有器官性疾病或者有先天身體缺陷的人,他們往往有著更強的鬥志。
  • 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決定了其未來人生的高度,如何培養抗挫能力?
    見微知著,抗挫折能力不同,在平時的學習、考試以及對待生活的方式就有所不同。比如,考試不理想的時候,有的孩子愁眉苦臉,唉聲嘆氣;而有的孩子淡定自若,愈挫愈勇,敢於向困難挑戰。被老師批評了,有的孩子戰戰兢兢,心情抑鬱;有的孩子內心堅定,自我反思,尋找解決辦法,並避免之後再犯。
  • 跨欄跑簡介及欄架高度
    跨欄跑,是途中設有固定數量、固定距離、固定高度欄架的短跑項目,也是田徑運動中技術比較複雜、節奏性比較強、鍛鍊價值比較高的項目。從事跨欄跑運動,可以培養勇敢、頑強、果斷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並能有效地發展速度、彈跳力、柔韌和靈敏等身體素質。
  • 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塑造堅強的意志品質,人生會更精彩
    這樣孩子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才能夠走得更遠。培根說:「好的運氣令人羨慕,而戰勝噩運則更令人驚嘆。」每個孩子都會遇到這樣或是那樣的麻煩,在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膽小懦弱的孩子往往沒有堅強的意志去克服困難和挫折。堅強勇敢的孩子能夠做到持之以恆,憑藉自己堅強的意志,越過障礙和絆腳石,戰勝困難和挫折,從而取得成功。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憑著自己國力強大,領兵攻打越國。
  • 孩子遇到挫折就崩潰?這樣進行挫折教育,孩子內心更強大
    秀秀發現如今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很差,一旦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會非常傷心、心情低落,甚至放聲大哭,情緒崩潰,實在是經不起挫折的打擊,在秀秀看來,要想讓孩子的內心強大,最重要的是進行挫折教育。如何給孩子進行挫折教育1、遇到挫折先冷靜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或生活中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鼓勵孩子,不要灰心,並且一起跟孩子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到底是哪些問題導致了失敗。
  • 如何讓孩子明白挫折的意義?「一張紙」實驗,教孩子正確看待挫折
    幫助孩子度過挫折,這對孩子人生的成長是毫無意義的;引導孩子度過挫折才具備真正的教育意義。言語的激勵引導對孩子的效果只是一時的,畢竟不可能孩子一遇到困難,父母都能及時給予引導。所以讓孩子明白挫折對自己的意義,以及認識挫折的本質才是關鍵。當一張紙平平整整地放在兩個杯子上時,任何稍微有點重量的物體放上去都會使之坍塌。
  • 一定要收藏丨生活中炒雞實用的10項心理定律
    更令人驚嘆的是,在此之後的一年,又有300名運動員在4分鐘內跑完了1英裡的路程。他們相信自己,因為他們知道,既然羅傑能做到,他們也能做得到。如果沒有自信他們不可能創造奇蹟。美國的哈佛大學進行了一次調查,一個人勝任一件事,有85%取決於他的態度,15%取決於他的智力。如果他自信,事情肯定會辦好。
  • 六個定律裡藏著人生的正確打開方式
    一個人究竟具備怎樣的思維,才能在人生道路上少栽跟頭?以下這些強者思維,或許能給我們不一樣的啟發。跨欄定律  李小龍幼時身體非常瘦弱,先天素質並不好。為什麼他能成為一代武術宗師呢?原因在於他後天的刻苦訓練。
  • 蘋果定律、價值定律,失眠定律等人生25個趣味定律
    一,蘋果定律:如果一堆蘋果,有好有壞,你就應該先吃好的,把壞的扔掉,如果你先吃壞的,好的也會變壞,你將永遠吃不到好的,人生亦如此。好與壞是相對的。好與壞在不同的條件下會變化。心情最好的時候,最想吃蘋果的時候才能吃到最好的蘋果。
  • 不會跨欄跑怎麼辦?
    2 步驟2:助跑跨越橡皮筋練習(將系有橡皮筋的二個跳高架分別立於技巧墊兩側前方,要求學生按跨欄步技術經橡皮筋上方跨越,可適當調節高度)。  要求:擺動腿積極前擺下壓,起跨腿充分蹬伸,離地後做屈膝外展提拉動作,兩臂配合下肢做正確的擺臂姿勢。
  • 「薦讀」六個定律裡藏著人生的正確打開方式
    一個人究竟具備怎樣的思維,才能在人生道路上少栽跟頭?以下這些強者思維,或許能給我們不一樣的啟發。關於成長《孫子》定律孫子曰:知已知彼,百戰不殆。你想要戰勝對手,首先要了解對手。跨欄定律李小龍幼時身體非常瘦弱,先天素質並不好。為什麼他能成為一代武術宗師呢?原因在於他後天的刻苦訓練。這就是跨欄定律,即豎在面前的跨欄越高,你跳得也就越高。換句話說,一個人遇到的困難越大,成就往往越大。
  • 未來走多遠拼的是逆商,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如何提升逆商?
    考試不理想,有的孩子愁眉苦臉,唉聲嘆氣;有的孩子淡定自若,愈挫愈勇,敢於向困難挑戰。被老師批評了,有的孩子戰戰兢兢,心情抑鬱;有的孩子內心堅定,自我反思。面對挫折每個人的反應不同,有性格、思維方式的不同,其實還有一項更為重要的,是逆商的不同。
  • 人的一生是克服困難的一生
    大約20分鐘後,父親把火關了,問女兒:「親愛的孩子,你看見什麼了?」女兒不理解父親的意思,於是父親解釋道:「這三樣東西面臨同樣的境況——煮沸的開水,但其反應各不相同。後來他經過深入研究發現,這些器官是在與疾病的長期抗爭中變得越來越強大。阿費列德在給美術學院的學生治病時,又發現了一個奇怪現象:有些接受治療的學生視力大不如其他專業的學生,有些人甚至是色盲。但這些缺陷並沒有成為他們事業上的「攔路虎」,反而成為他們前行的動力。
  • 心理踐行錄 | 10 從拜登看挫折後高度復原力
    婚姻、孩子、自我、事業,關係如何經營把握?答案遙遠,只因心中不解。心理踐行錄,由兩位專業家庭教育導師、心理諮詢師分享,從西方心理學、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遇見眾生象,多維探討人的內心世界,閱覽世事、照見自己,一起踐行更幸福自在的人生路。最近,很多人都在關注美國大選,而拜登最終獲勝。
  • 挫折教育可以讓孩子變強大?抓住4個關鍵點,真正提高抗挫折能力
    這是挫折教育最大的誤區!更重要的是,挫折本身帶給我們的,很多時候是傷害。而幫助我們走過去,變得更強大的,不是挫折本身,而是我們的親人,朋友,以及自己。難道我們不應該看到,孩子的父母,是否做出了幫助孩子面對挫折的舉動?是的,影響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因素,我覺得應歸因於父母的態度。一、 對孩子期望值過高,形成強大的精神氣壓。
  • 不可不遵循的21條人生定律,違反任何一條都會讓你得不償失
    1 矛盾定律矛盾無處不在,矛盾時時都有,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常態,矛盾是人與人之間的必然,正視矛盾才能正視現實,尊重矛盾才能利用矛盾,矛盾是想要有所作為所必須要解決的問題,矛盾是想要有所成就必須要跨越的門檻。
  • 挫折教育:比起提高「挫折容忍度」,更重要的是「鷹架式學習」
    所以比起無謂的擔心,更重要的是鍛鍊孩子面對挫折的能力。之前我家寶寶面對挫折的時候,總是畏手畏腳的。在做一件事情遇到困難他無法解決的時候,就會特別慌亂。甚至有一次學校布置的作業,他沒能順利完成,都讓他難過了很久,以後面對作業的時候都會有一種畏懼。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對挫折的承受能力能決定孩子在人生路上的很多關鍵時刻。
  • 「挫折教育」是對孩子的折磨,學會習得性樂觀,孩子才會更強大
    前段時間老公剛好放年假,我們就商量帶孩子一起去旅遊。坐在車上的時候,女兒發問了:「爸爸,你知道你自己有一個缺點嗎?」爸爸滿臉疑惑,女兒接著說,「那就是爸爸你老是讓別人不開心,這算是你的一個缺點吧,爸爸你能改嗎?」爸爸卻沒有哄著女兒,告訴女兒就是要不開心,你以後才能堅強,不會一遇到困難就崩潰。當時女兒回答道如果人老是不開心,容易變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