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欄定律:孩子面對挫折的態度,是人生成敗的關鍵

2021-01-15 騰訊網

(一)阿費烈德與「跨欄定律」

外科醫生阿費烈德在解剖屍體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那些患病器官並不如人們想像中那麼糟糕,相反,在與疾病抗爭的過程中,為了抵禦病變,他們往往要代償性地比正常的器官機能更強!

如果有兩個相同的器官,當其中一個器官死亡後,另一個器官就會努力承擔起全部的責任,從而使健全的器官變得強壯起來。

在後期,他又對藝術院校教授進行調研,結果與他的預測完全相同。一些頗有成就的教授之所以走上藝術道路,大都是受了生理缺陷的影響,缺陷不是阻止他們,而是促使他們走上了藝術道路。

阿費烈德將這種現象稱為「跨欄定律」。

即:一個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決於他所遇到的困難的程度。豎在你面前的欄杆越高,你跳得也越高。

(二)你若幫孩子掃清所有障礙,孩子便只會在地上匍匐前行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盾姆斯通過各種研究證實:

人在沒有受逼迫和激勵的情況下,最多只能發揮自身能力的20%~30%;當受到某種逼迫和激勵時,其能力的發揮程度可以提高到80%~90%。

因此,許多成功人士即使身處順境之中也主動切斷自己的退路,以這種方式來激勵自己,刺激自己獲得更大的成功。

成功人士主動切斷自己的退路,讓自己面對更高的欄杆,以激發自己更大的潛力,跳得更高,站得更遠!

身為父母的我們,都盼著自己的孩子能成為成功人士,擁有開掛的人生,可是,我們的行為卻總是與這個期望「背道而馳」!

因為,我們總是想著幫助孩子掃清他面前的所有障礙,不想孩子走任何的彎路,及時給孩子提供足夠的幫助,以為這樣孩子就能走得更快,更遠。孰不知,當你把孩子面前的欄杆都拔除或者降低高度後,孩子的潛能反而會被壓抑,最多也就只能發揮出自身能力的20%~30%。

比如:當孩子感冒後,很多家長看不得孩子發燒、流鼻涕、咳嗽,總是要去醫院或診所,要立刻見效的藥物,比如抗生素,以便讓孩子快速恢復健康。

可是,如此快速的用藥,完全沒有給孩子自身抗體表現的機會!自己的軍隊長期不用,戰鬥力一定會懈怠。久而久之,孩子自身抗體就會越來越弱,每次生病就只能坐等外部軍隊支援,才能戰勝疾病。這也就是為什麼孩子越用藥,所需劑量越大,用藥時間越長的原因。

你以為你是幫了孩子早日康復,實際上你破壞了他整體的抵抗力!

生活和學習上的事情,也是同理。你如果我們竭盡所能幫孩子掃除所有障礙,那麼孩子這一生也許一直會匍匐前進,年齡越大,便越失去了跳躍的能力。

(三)沒有經歷過不幸,就是最大的不幸

前世界首富洛克菲勒說:「那些沒有過不幸經歷的人,才是更不幸的人。」

洛克菲勒這句話中的「不幸」,我理解為:挫折、不如意、失敗、沮喪、被孤立、被嘲笑、被拒絕……這些所有我們不那麼歡迎的事情。

每一個父母都不希望孩子經歷不幸的事情,包括我在內。

可是,連我們自己都無法讓自己不去經歷,又如何有能力保護孩子不去經歷呢?

若是我們沒有能力成為孩子一生的保護傘,那麼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極盡保護,不給他獨立成長的時間,不給他經歷挫折的機會,那這本身就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是給孩子建起的不知何時會豎起來擋住孩子前行的大挫折。

為了訓練小狼的自強自立,母狼會故意把它趕出去,讓它處於除了自己以外無可依賴的環境中,通過在困境中掙扎求生的過程,鍛鍊出飛一般的速度、準確的判斷力,以及無窮的智慧。還有老鷹,為了讓小鷹學會堅強,會故意把幼鷹推下深谷,讓它學會飛翔。

連動物都知道要訓練孩子獨立面對世界,處於進步如此之快的現代社會的我們,卻不捨得鍛鍊孩子的獨立,不捨得與孩子分離,不捨得讓孩子承擔生活中的風雨。

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不捨得讓孩子做家務,不捨得讓孩子受苦,不捨得讓孩子經歷挫折,面對風雨;於是,就養出了一批不願意面對社會艱辛、窩在家裡不見天日的「啃老族」。

有的人都三四十歲,沒有對象,不工作,窩在家裡打遊戲,啃老;

有的人娶了媳婦,帶著媳婦孩子一起,窩在父母家裡啃老;

甚至有的人娶完了媳婦,會理直氣壯地把父母趕出去……

有的父母到了這一步才去後悔,才去想盡辦法讓孩子出去面對社會,但是孩子不但沒有勇氣,反而怨恨父母不心疼他;

有的父母還想到當孩子某一天出去了,就馬上換一把鎖,不讓孩子進來了;

甚至有的父母被窩在家裡啃老的孩子逼得老兩口離家出走了……

這些情況,都是我們願意面對的嗎?

如果不是,請儘快放手!

讓孩子做所有他自己能做的事情,讓孩子經歷一些他能承受的挫折,從而幫助他成長、蛻變,破繭成蝶!

(四)我們要陪著孩子並行,引導他應對挫折,而不是幫他代勞!

有的事情比較輕鬆,即使我們不引導、不陪伴,孩子依然能學會,能做好。

比如:吃飯、穿衣服、去上學、逛超市……

即使飯粒掉地上了,即使衣服穿反了,即使上學遲到了,即使東西買貴了……這些事也都在孩子們的承受範圍之內,我們沒有理由不去放手,更沒有理由擔心。

孩子餓了就和你要吃的,反而吃撐了容易積食,傷脾胃。

可是有的事情比較嚴重,孩子獨自承受不了,如果我們不加以引導和支持,孩子也許會放棄,甚至會一蹶不振。

比如:考試失利、比賽輸了、被好朋友孤立了、失戀了……

此刻,需要我們幹預,給孩子足夠的安慰與支持。

前世界首富洛克菲勒還說過:「每個人都有失去自信、懷疑自己能力的時候,尤其是在逆境中的時候。」

即使身為大人的我們,也會有失去自信、懷疑自己的時候。何況是孩子呢?

所以,當孩子在挫折面前抬不起頭的時候,我們就要給孩子提供合適的、恰到好處的引導。

我們對孩子放手,不意味著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做了。那不是放手,那是冷血,是冷漠。

我們的放手,是和孩子並行的姿態,不是幫助他解決,更不是代勞,而是陪伴著、引導著孩子有勇氣、有方法的面對挫折。

(五)人類最奇妙的特性之一,就是把負變成正的能量

安德爾探索成功規律發現:「人類最奇妙的特性之一,就是把負變成正的能量。」

克萊門特.斯通告訴人們:「把失敗轉變成成功,往往只需要一個想法,緊跟一個行動。」

雙目失明的人聽覺跟觸覺會更靈敏,失去雙臂的人平衡感更強,雙腳也會更敏捷。貝多芬耳聾之後,寫出了更加美妙的樂曲……

這些生理缺陷,和我們人生中遇到的挫折是相同的,都能激發我們身體中潛在的能量。

跨欄越高,人跳起的力度就越大,因而跳的也就越高。

我們要正視自己,不懼挫折,用榜樣的力量引導孩子勇敢向前。我們有這個特性,我們也有這個能力。

我們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孩子。只要我們肯放手,他們一定能成長為令我們佩服的人!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家庭教育講師,「同理心溝通」的踐行者。我不是專家,我的文字是基於我的學習和實踐,希望朋友們建設性的參考。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讓我們一起成為更好的父母,更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跨欄定律:孩子的人生高度取決於跨越的困難大小,挫折讓娃更強大
    選擇歷經挫折的孩子才有機會戰勝挫折,從而成為更優秀的自己。而從未獨自面對挫折的孩子,只會產生畏難心理,一旦失敗,可能就被挫敗感籠罩,難以振作。家長需知適度的挫折教育,能讓孩子更加強大。何為&34;?跨欄定律指的是:人的成就大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所經受的困難大小。當面前的欄越高,你所跨越的高度就要越高。所以就會不斷的提升自己,跳的更高。外科醫生阿費烈德首次提出&34;。
  • 父母別為孩子掃清一切障礙,了解「跨欄定律」,成長之路需要挫折
    因此父母別為孩子掃清一切障礙,了解"跨欄定律",為正確教育孩子提供保證。 "跨欄定律"也被稱為挫折教育,是一位外科醫生提出的,在他多年的臨床經驗中,他發現那些患病的器官並沒有想像中糟糕。相反的,因為要和病魔鬥爭,他們的器官會比普通的更加強大。
  • 跨欄定律教育啟示:父母別為孩子掃清所有障礙,孩子需要挫折教育
    這種現象被阿費烈德稱之為&34;,當樹立在孩子面前的跨欄越來越高時,人們的潛能就會越來越多的被激發。跨欄定律給予家長的啟示1、教育孩子宜早不宜遲但是家長不能人為的為孩子製造挫折,並不代表著家長就不能讓孩子有挫折。畢竟生活中的挫折難免,家長此時要做的就是讓孩子獨立面對,不要過多幹預就好。俗話說三歲看七歲看老,如果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對他們盡心寵愛,那麼便會容易養成走上極端的孩子。
  • 孩子面對挫折止步不前?「心理復原力」影響孩子面對挫折的心態
    導讀:孩子面對挫折止步不前?「心理復原力」影響孩子面對挫折的心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面對挫折止步不前?「心理復原力」影響孩子面對挫折的心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挫折
    樂觀地面對挫折,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石。——李開復對於想成就自我的人來說,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大的能力,而是你在面對挫折的時候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只有那些能夠笑對挫折,面對困難的時候有樂觀精神的人,才能夠獲得更多的成功機會,並取得更大的成就。這不是空談,而是很多人用自己的經歷總結出的經驗。這些經驗是我們的財富,有了這財富,成功也就不遠了。李開復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他在蘋果、微軟、Google公司都工作過,而且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受到了別人沒有得到過的重視。
  • 如何教孩子面對挫折?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學生因為不能承受學習成績下降、失戀等帶來的身心壓力,往往就會表現得很焦慮、失眠、抑鬱、恐懼;個別學生還會精神崩潰、跳樓自殺…等等悲劇的發生,其實這些都是因為孩子缺乏直面挫折的勇氣和責任。那麼,家長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說過:挫折對於孩子來說,未必是件壞事,關鍵在於他對待挫折的態度。
  • 如何讓孩子明白挫折的意義?「一張紙」實驗,教孩子正確看待挫折
    「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的潛意識是說:性格是決定孩子成敗的關鍵因素,而孩子的性格取決於先天的性格以及家庭後天的培養和引導。幼年時期的孩子無法勇敢地直面挫折大部分是由於孩子不懂挫折的意義,所以不願意花時間花精力或是沒有勇氣去戰勝。本文將講述一個簡單的物理學實驗,家長可以通過給孩子演示並講解這個實驗的原理,教孩子正確看待挫折並理解挫折的意義。
  • 正確面對高考的失利及人生的挫折和失敗
    高考結束了,正在許多老師、家長、同學忙著填報志願時,也聽見了許多家長無奈地說:「我家這孩子考的不好,在家整天哭,怎麼也勸不好」;「我家的孩子尋死覓活的,天天看著呢」。我們且不說應試教育競爭的殘酷,因為在現代社會中,即使沒有應試,我們的孩子也都必須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生存競爭。在這樣殘酷的競爭中,我們是否應該早點教會他們舒緩壓力,積極面對現實。
  • 心理學:決定你人生成敗的不是情商,也不是智商,而是這種能力
    如果你留心身邊的事兒,你會發現很多有著一手好牌的人,將自己的人生打了個稀巴爛,反而一些出身普通智力平平的人將自己的人生經營的很好。而這其實給我們揭示一個很重要的現象,比起情商與智商,逆商更能決定人生成敗的關鍵。何謂逆商,逆商就是一個人的挫折忍耐力,面對逆境時的處理能力。
  • 孩子成功的關鍵,抗挫折商的培養
    這和孩子的挫折商有關。 挫折商指的是孩子面對挫折時,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一個人事業成功,離不開高智商、高情商和高挫折商。 像賈伯斯這樣偉大的企業家,他們的傳奇經歷中有一個相同的部分,都曾遭受過巨大的人生挫折,然而他們在遇到強大的困難和逆境時始終保持樂觀的態度,從不輕言放棄。
  • 挫折教育:比起提高「挫折容忍度」,更重要的是「鷹架式學習」
    所以比起無謂的擔心,更重要的是鍛鍊孩子面對挫折的能力。之前我家寶寶面對挫折的時候,總是畏手畏腳的。在做一件事情遇到困難他無法解決的時候,就會特別慌亂。甚至有一次學校布置的作業,他沒能順利完成,都讓他難過了很久,以後面對作業的時候都會有一種畏懼。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對挫折的承受能力能決定孩子在人生路上的很多關鍵時刻。
  • 孩子培養;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家庭不當的教育方式是孩子缺乏較弱抵抗能力的根源。下面幾種家庭教育方式會導致孩子心靈脆弱,遇到挫折不知道怎麼面對和解決。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面對的挫折會越來越多,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更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
  • 適當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
    你最想讓孩子擁有什麼品質?懂事?勇敢?學習好?......在眾多答案當中,「抗挫折能力」經常被家長所忽略,卻對孩子的發展至關重要。抗挫折能力就是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也稱為「逆商」,是指一個人面對逆境時的挫折承受能力與反逆境的能力。逆商對一個人的未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莫以分數論成敗
    男生的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讓人忍不住跟著開心,真希望每一位學子都能像這位考生一樣滿臉寫著喜悅,但高考的故事並非皆大歡喜,而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有人考出了理想的成績考上了理想的院校,也有人發揮失常成績不佳,面對未來有些迷茫和沮喪。如何看待高考成敗,是每一位學子的必修課。春風得意者值得祝賀,成績不佳者也不必沮喪。
  • 六個定律裡藏著人生的正確打開方式
    一個人究竟具備怎樣的思維,才能在人生道路上少栽跟頭?以下這些強者思維,或許能給我們不一樣的啟發。有一次女排姑娘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我們得知一個細節:無論隊員比賽和訓練有多麼辛苦,教練都會堅持帶著大家一起,反覆、認真地分析她們將要面對的球隊情況。甚至當場提問對方球員的習慣動作和擊球路線。  競爭對手不僅是我們眼前的一堵牆,更是一面鏡子,它能讓我們反觀自身,快速成長。
  • 挫折教育可以讓孩子變強大?抓住4個關鍵點,真正提高抗挫折能力
    為了讓孩子學會面對挫折,而採用「題海戰術」,通過量來教會孩子呢?難道我們不應該看到,孩子的父母,是否做出了幫助孩子面對挫折的舉動?是的,影響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因素,我覺得應歸因於父母的態度。一、 對孩子期望值過高,形成強大的精神氣壓。
  • 挫折和失敗也是人生常態,父母要教會孩子正確面對,而非悲觀逃避
    這與他們心理素質需要提升,接受不了自己不好的事實,無法面對失敗和挫折息息相關。可是,人生在世,哪有不面臨競爭的時候?成功也好,失敗也罷,都是孩子要面對的。仔細想想,幾個孩子在一起,大人也會忍不住的比比彼此的身高體重,言行舉止,那麼自然就會有「勝與負」的感覺。
  • 如何面對挫折?
  • 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塑造堅強的意志品質,人生會更精彩
    在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要教育孩子勇敢面對挫折,向挫折發起挑戰。當孩子一次次面對困難並且一次次戰勝困難的時候,他們就會增添勇氣。激起戰勝困難的願望,就會點燃孩子的自信心。每位父母都應當學會用愛和鼓舞陪伴孩子進行屬於他們的「第一次」,給他們充足的尊重和信任,讓他們都可以勇敢的說出「我可以」。
  • 怎樣面對挫折和不順?
    問:師父,當我們遇到挫折和不順的時候該怎麼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