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話有不同的意思,同樣一種意思的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說法,不同的說法有不同的效果。有些人直言直語,可能有意無意地就對他人造成傷害,有些人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利己利人。
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策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有委婉意識,委婉地說話。
1.間接提示。通過與事情有關的話題,間接地提示對方。
比如你新搬的地方,樓上住著小朋友,小朋友晚上在房間裡拍球,你的天花板上都聽得到很響的拍球聲音,嚴重影響你休息,可是呢,你又不好直接上去敲門,讓他小聲一點或者不要拍。當某天你見到他家長的時候,你可以說這個樓板的隔音效果太差了。這樣間接地提示,對方當然能聽懂你的意思。
2.留有餘地,說話不能說太絕,不然會使自己失去迴旋的餘地。
郭曖要求昇平公主對公婆行禮,公主受不了,夫妻倆常爭吵不休。有一回家宴之後,郭曖兩三年來一直壓抑著的怒火終於借著酒勁發作起來,他抬手就給了公主妻子一個耳光,狠狠地說:「你仗著你爹是皇帝,就任意輕侮別人嗎?我告訴你,我爹是根本不想幹皇帝這個差事,否則的話,還輪得到你家?」昇平公主沒想到郭曖居動手打自己,頓時氣得臉色都變了,立即乘著輦駕,直奔皇宮去向父皇哭訴告狀。唐代宗聽了女兒的控訴,沉吟良久,將事情輕重反覆掂量,然後對正在氣頭上的女兒說:「駙馬說的可全是實話呀!假如當年你公爹有心要做皇帝的話,誰也擋不住他,這天下,早就不姓李而要姓郭了。」事後郭子儀把郭曖捆了起來,直接送進宮中,向皇帝親家請罪。 代宗看見這個場面,不禁哈哈一笑,親自起身,為小女婿鬆綁,並向郭子儀說了一句至今令人感嘆的話:「不痴不聾,不作家翁。」
郭曖說話太絕,沒有給自己留餘地,皇帝完全可以憑藉這句話將郭家滿門抄斬,一來給公主出氣,二來可以藉機殺了功高蓋主的臣子。
3.比喻暗示,通過形象的比喻讓對方聯想,從而領會你的你要表達的意思。
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林肯,他對送到白宮辦公桌上那些冗長複雜的官樣報告感覺很厭倦,但是他不會直接說,而是很委婉地說:「當我派出一個人去買馬時,我並不希望這個人告訴我這匹馬的尾毛有多少根,我只想知道馬的特點何在。」
林肯運用比喻的方式委婉地表達了自己不願意批閱冗長無重點的報告,官員應該像買馬人那樣,抓住重點。
4.旁敲側擊。不直接進入主題,先將思想透露給對方。
威爾遜做總統時,霍士被提拔為副總統。霍士在給威爾遜提意見的時候,總是以一種請教的口吻:「總統先生,不知道這個想法是否……我們是不是應該這樣……您覺得這樣做還有什麼不妥嗎?」霍士不直接提建議,而是把思想不露痕跡地灌入威爾遜的大腦,使威爾遜自信這種思想是自己的,從而就會考慮計劃,加以完善,並付諸實施。
5.先肯後否。當我們與他人有分歧的時候,不要斷然否定對方的全部觀點,要先肯定對方觀點的合理部分,然後再引出更合理的觀點。
一個人平時文筆還不錯,寫的文章很受大家的歡迎,有一天他寫的一篇文章同樣也很好,但是其中有一個成語用錯了。你想給他提建議,你可以先跟他說這篇文章寫得怎麼怎麼好,先讚美他,然後再問問他那個成語是什麼意思?這樣他會解釋給你聽,他如果細心,他會去查字典以明確成語的意思。這樣不會讓對方尷尬,對方還會感謝你!
6.不用祈使句,多用設問句。祈使句總讓人感覺是在發號施令,而設問句讓人感覺是在請求、商量,更容易讓人接受。
如果一個人跟你說你要怎麼做,你應該怎麼做,想必你也會反感。但如果換一種方式:「你覺得這樣好嗎?這樣做怎麼樣?」對方就感覺你是在諮詢他的意見,在尊重他,他很容易接受你的觀點。
人對事物的看法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本無對錯之分,但是如果一味有話直話直說,難免會傷害他人,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既不會衝撞他人,又可以化解尷尬,也可以給他人留下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