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角教學設計 第8課 三國至隋唐的文化

2020-12-14 百家號

【課程標準解讀】

【核心素養目標】

唯物史觀

教師在講述三國至隋唐思想、文學、藝術、科技成就時,注意引用政治、經濟方面的史料,創設情境,通過多角度的分析,讓學生明白「一定時期的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即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一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

時空觀念

通過梳理三國至隋唐的文化成就出現的先後順序和地理分布情況,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

史料實證

本課內容比較繁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文字或圖片史料,直觀展示中國這一時期文化的優秀成果,並讓學生理解一定時期文化發展的特點與特定歷史時期的關係。

歷史解釋

本課知識點多,涉及面廣,課堂容量大,在解釋一系列重大文化發展成就時,文學藝術方面可通過對具體作品的賞析,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對比較複雜的思想發展成就,教師可以通過史料再現時代背景,讓學生猶如身入其境,感悟成就及其體現的特點,提高學生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能力。

家國情懷

通過了解三國至隋唐的文化發展成就,激起學生對中國歷史文化的高度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升華其家國情懷。

【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視頻「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後講述:雕版印刷術是唐代的一項重大發明,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那麼,從魏晉南北朝到隋唐五代時期,中國的思想、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新成就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

【教材整合】

一、儒學、道教與佛教的發展

整合思路

1、以思維導圖方式,歸納從漢武帝到唐朝時儒學的發展變化線索。最後指出不管如何變化,儒學仍然是官方正統的統治思想。

2、創設情境材料《老子化胡經》,以歷史解釋的方式,分析道教怎樣發展變化,它與佛教的關係又是怎樣此消彼長的?

3、以歷史解釋的方式,分析佛教發展的原因,歸納反佛鬥爭的表現及影響。

知識清單

1、儒學

2、道教

⑴傳說中的道教

⑵道教的發展

3、佛教

⑵佛教的發展

地位的變化:剛傳入時,是道教的附庸,到三國至隋唐時期時期,成為最有影響力的宗教。

⑶反佛鬥爭的興起

二、魏晉玄學

整合思路

結合教材的「歷史縱橫」(魏晉玄學)和唐朝《高逸圖》(局部),用歷史解釋和史料實證的方式,分析魏晉玄學的背景、主張、影響。

知識清單

三、文學藝術

整合思路

1、創設情境材料,說明文學發展的原因,歸納文學發展的線索;用歷史解釋的方式,理解並說明各個時期文學作品的風格特點。

2、歸納書法和繪圖藝術的發展概況和主要代表;創設情境材料,用歷史解釋的方式,分析一些藝術作品的特點。

知識清單

1、文學

⑴魏晉南北朝:從東漢末年開始,先後出現了以曹操父子為代表的建安文學、東晉陶淵明的田園詩、南朝駢文、南北朝民歌等風格各異的流派。

⑵唐朝:詩歌創作進入黃金時代。李白、杜甫的詩作代表了唐詩的最高水平,他們分別被譽為「詩仙」和「詩聖」。

2、藝術

⑴書法:

①發展概況

書法在東漢末年成為一種藝術;魏晉南北朝時期, 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等各種書體均已完備;隋唐時期的書法藝術,融匯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 創出新風格。

②主要代表

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博採眾長,諸體兼精,世稱「書聖」;

唐朝顏真卿氣勢雄渾的顏體和柳公權骨力遒勁的柳體最為有名。

⑵繪圖:

①發展概況

東晉開始出現知名的專職畫家,以顧愷之為代表;

隋唐的畫壇,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宗教畫生活氣息濃厚,人物畫注重表現人的形態,山水、花鳥也成為繪畫主題。

②主要代表

東晉顧愷之提出「以形寫神」,所畫人物栩栩如生,《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是他的代表作;唐朝的吳道子被尊為「畫聖」。

四、科技

整合思路

圖文結合,簡明扼要地歸納數學、機械製造等各個領域的新成就。

知識清單

五、中外交流

整合思路

1、創設情境材料,用歷史解釋的方式,分析中外交流發展繁榮的原因。

2、用思維導圖方式,簡明扼要地歸納中外宗教、其它文化和貿易交流的盛況。

3、創設情境材料,用歷史解釋的方式,分析歸納中外交流的重要意義。

知識清單

1、中外交交流

⑴原因:

⑵與中亞、印度、日本的宗教交流

⑶中外其它文化與經貿交流

⑷意義:

①促進中國與不同國家和民族間的物質文明交流,豐富了彼此的生活。

②促進中國與不同國家和民族間的制度文明互鑑。

③促進中國與不同國家和民族間的思想文化交流。

④為當今中國的治國理政提供了很好的借鑑。

【課堂小結】

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時期,是中國從大分裂到大一統再到大分裂的發展時期。政治上的大動蕩,民族交融的大發展, 中外交流的加強和交流內容的深化,為文化發展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使中國文化對世界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中華文化圈在隋唐時期得以形成。

相關焦點

  • 新視角教學設計 第6課 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
    思路】1、了解隋唐時期封建社會的高度繁榮。⑴國家的統一是社會繁榮的基礎。通過思維導圖解讀的方式,了解隋唐統一的線索和概況。⑵社會的繁榮,有政治上的穩定、經濟上的發展、文化上的繁榮等諸多方面。由於不能妥善解決封建制度下的種種問題,隋唐終究避免不了走向衰亡的命運。以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方式,指出隋朝滅亡的原因、安史之亂、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黃巢起義、五代十國等歷史事件的因果關係。2、認識隋唐時期的民族交融、區域開發的新成就。⑴以思維導圖解讀的方式,簡明扼要地概括少數民族政權建立、發展強大、衰落的歷史。
  • 新視角教學設計 第7課 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新
    認識漢至唐賦稅制度的變化及其變化趨勢。創設情境材料,通過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方式,說明租庸調製和兩稅法的發展變化、內容、影響、創新之處、變化趨勢,等等。隋唐還有哪些制度的變化與創新?2、運行機制:結合思維導圖,用歷史解釋的方式,說明隋唐三省六部制的運行機制。3、深入理解:為了方便學生的理解,此處可以設置【情景再現:唐朝的防疫】環節,讓學生體會三省六部制的運行機制。情境材料:如果時間往回倒推一千來年,那時候的唐朝,疫情可是時不時就會來鬧一次的。
  • 新視角教學設計 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治
    《中外歷史綱要》(上)教學設計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治一、課程標準解讀二、核心素養目標三、導入新課教師播放視頻「嶽飛即將北上抗金,秦檜希望他戰敗而歸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四、教學主線南宋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南移完成。在經濟重心南移過程中,封建制的生產方式進一步向邊疆擴展,民族間的經濟交流頻繁,促進了邊疆地區的發展。各少數民族在此基礎上,建立起政權並逐步地走向統一。
  • 洛陽市將沿瀍河建隋唐大運河文化公園
    近日,市城鄉規劃委員會2018年第十次會議召開,審議並原則通過了《洛陽隋唐大運河文化公園景觀規劃設計方案》《洛寧縣城鄉總體規劃(2017—2035)》《洛陽軌道交通控制中心方案》《隆安東方明珠三期建築單體設計方案》等。
  • 【評課議課】對秦雪嬌《隋唐宋元政治的演變》一課的評課實錄(上)
    2、隋唐至宋元的地方管理體制的變化。這段時期的地方管理體制的變化,如地方層級劃分這些前面已講,這節課主要著眼於隋唐至宋元地方管理體制的具體變化。本節課的重點是藉助安史之亂延伸出隋唐至宋元地方管理的流變。首先解決的問題是唐初到唐中期地方管理思想的變化,讓學生認識到地方的管理體制隨時代環境(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變化而變化。
  • 【教材解析】統編高中《歷史》教材第1冊部分介紹
    課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 2第2課 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 9第3課 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 14第4課 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 20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第5課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 26第6課 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 32第7課 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新 38第8課 三國至隋唐的文化 42第三單元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並立與元朝的統一
  • 合肥十中:暑期跨學科整合學習拓展教學新視角
    為全面推進我市STEAM教育教學工作,2020年8月4日上午,由合肥市教育局組織、安徽廣播電視大學承辦的合肥市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高級研修項目——跨學科整合能力提升專題研修班正式開班,精彩紛呈的培訓安排,從理論認識到實踐應用,為全市六十多名參訓中小學教師拓展了教學新視角。
  • 第5課《燦爛的青銅文明》教學設計
    第5課《燦爛的青銅文明》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認識我國夏、商、西周時期的奴隸制文明輝煌燦爛,源遠流長,一脈相承,表明我國古代文明具有極其強大的生命力。二、教學重點、難點重點:青銅器的高超工藝難點:青銅文明三、教學方法:講述法、問題討論法四、教學設計環節一——新課導入師:2006
  • 台歷史課綱竟刪三國歷史
    台歷史課綱大刪三國歷史,令人痛心,國民黨考紀會負責人、律師葉慶元直批「亡國必先亡史」。葉慶元提到過去在市政府服務時,日本濱松市的鈴木市長對他非常友善,說最崇拜的歷史人物是三國的趙雲,「如今臺灣的孩子們將不再知道什麼是三國,也不會知道誰是趙雲、誰是呂布了嗎?」
  • 「詩中有畫」 ——《使至塞上》活動課教學設計
    活動設想:首先,以王維的四種身份導入並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通過吟誦,初步感知詩的音聲之美;然後,引導學生抓住畫面感,鑑賞詩的意境美,語言與繪畫結合體會「詩中有畫」的藝術特色;接著,重點通過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思,體味詩中蘊含的豐富情感美。
  • 新視角教學設計,第9課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
    一、課程標準解讀1、課程標準:通過了解兩宋的政治和軍事,認識這一時期在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等方面的新變化。歷史解釋教材的四個子目間有著嚴密的邏輯遞進關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須對兩宋政治和軍事中涉及到的一些歷史概念,例如,三司分權、通判、杯酒釋兵權、守內虛外,等等,通過設置情景材料,運用思維導圖方式,加以解釋,加深學生對史實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 【評課議課】對秦雪嬌《隋唐宋元政治的演變》一課的評課實錄(下)
    首先,秦老師的課有非常強的邏輯性,歷史課堂的邏輯性是學生理解史實非常重要的條件,也是訓練學生歷史思維的突破口。在這裡她把隋唐至宋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內在邏輯講得很透徹。一是關於三省六部制的運行程序以及對三省六部制的認知分析;二是關於中央官制的演變,以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為核心,下講宋元的演變,而且還上溯源於東漢魏晉,把三省六部制演變的因果、線索梳理的非常完整清晰,而且邏輯嚴密。
  • 教學設計|高中政治必修三《感受文化影響》教學設計
    《感受文化影響》教學設計[教學內容]: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III《文化生活》第一單元文化與生活第二課文化對人的影響第一框題感受文化影響。而通過第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文化的含義以及文化和經濟、政治的關係。明白了第一課是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文化。這就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本課是從人的發展的角度看文化,需要學生結合自身體驗展開探究,這就需要教師用有效的方式加以啟發和引導。
  • 初中歷史 第5課《燦爛的青銅文明》教學設計
    四、教學設計 環節一——新課導入 師:2006年7月13日是北京申奧成功5周年,同樣的歡樂再次留在人們心中,請同學記住7月13日,2006年7月1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
  • 考古2019︱隋唐考古:從長安到邊陲,從考古走入隋唐歷史
    隋唐洛陽城應天門遺址經過五次考古發掘,終於弄清了其平面形制與分期,從隋至宋,應天門遺址可分三期,唐代高宗時期,出現雙向三出闕,北宋時期的規模最大,三出闕的形制獨特(《河南洛陽市隋唐東都宮城核心區南部2010~2011年發掘簡報》,《考古》2019年第1期)。
  • 網易副總裁王怡:網易遊戲努力為傳統文化復興打開新視角
    在會上,網易公司副總裁王怡先生發表了主題演講《遊戲為傳統文化復興打開新視角》。他表示,遊戲行業已成為中國文化產業的深度參與者。如何藉助遊戲的數位化優勢,引導用戶培養對傳統文化的興趣,積極參與到文化事業建設中,是從業者的重要課題。網易遊戲正在不斷努力,探索傳統文化和現代遊戲融合的正確方式。他表示,遊戲一定會成為傳統文化復興的重要載體。以下內容為演講全文。
  • 【初中歷史說課】三國鼎立
    《三國鼎立》選自2016年教育部審定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的第16課。作為第四單元的首個篇目,教材從介紹了東漢末年的「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三國鼎立」,從歷史發展角度闡述了東漢末年中國歷史發展的三個重要階段。
  • 【教案】部編歷史七年級下冊第12課《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12課 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1教學分析【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歸納宋元時期都市生活繁榮的表現
  • 教案丨11上.必修一 第5課 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
    導入環節 從第1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展》和本節課的內在關係入手,在第一課中我們學習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展,任何制度歸根到底都是由人來制定和實行的,那麼在中國古代,官員是如何選拔出來的,在任職後如何確保官員長期有效發揮社會治理作用呢?設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