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歷史綱要》(上)教學設計
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治
一、課程標準解讀
二、核心素養目標
三、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視頻「嶽飛即將北上抗金,秦檜希望他戰敗而歸,嶽飛很清楚自己的結局」後講述:嶽飛抗金,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崛起;秦檜希望他戰敗而歸,則反映了南宋偏安一隅的無奈現狀。那麼,遼夏金元等少數民族政權怎樣崛起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
四、教學主線
南宋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南移完成。在經濟重心南移過程中,封建制的生產方式進一步向邊疆擴展,民族間的經濟交流頻繁,促進了邊疆地區的發展。各少數民族在此基礎上,建立起政權並逐步地走向統一。在此期間,民族融合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各少數民族政權在經歷民族內部統一→局部地區統一→全國大統一後,實現了從「小中國」到「大中國」的華麗轉變。
五、教材整合
一、整合思路
1、確定教學主線索:政權是哪一個民族建立?→政權建立的概況如何?政權如何進行制度建設?
2、以思維導圖的方式,歸納各少數民族政權建立的概況。
3、創設情境材料,以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方式,說明各少數民族的發展沿革,分析各少數民族政權制度建設的情況。
二、理清關係
1、兩宋與遼夏金元的對峙關係
2、遼夏金元政權的更替關係
遼:耶律阿保機(916-1125年)→亡於金
西夏:元昊(1038-1227年)→亡於蒙古
金:完顏阿骨打(1115-1234年)→亡於蒙古
蒙古汗國:鐵木真1206年建國→元朝: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
三、構建體系
1、遼朝
⑴政權是哪一個民族建立?
契丹族—一個「消逝」了的民族
契丹族,作為中國古代北方的一個遊牧民族,活躍了上千年之久。直至公元14世紀末,契丹人才基本從歷史上消逝,分別融合到了漢、女真、蒙古等民族,繼續為祖國歷史文化的發展做出貢獻。
⑵政權建立的概況如何?
⑶政權如何進行制度建設?
2、西夏
⑴政權是哪一個民族建立?
党項族,一直以來都以神秘著稱,素有「東方金字塔」之稱的西夏王陵、獨創的西夏文字、西夏女人擁有極大的戀愛自由和婚姻自由……此外,他們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也與中原文化大相逕庭,直到今天仍讓人大跌眼鏡。
⑵政權建立的概況如何?
⑶政權如何進行制度建設?
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機構除漢式官稱外,同時有一套蕃號官稱。
3、金朝
⑴政權是哪一個民族建立?
⑵政權建立的概況如何?
⑶政權如何進行制度建設?
金朝制度基本沿襲唐宋,但卻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統,叫作猛安謀克。
①內容:凡女真民戶,每300 戶編為一謀克,10 謀克編為一猛安。他們被大批遷入中原,在漢族村落之間築寨居住,平時耕作,戰時選拔丁壯出徵。
②特點:軍事組織+地方行政組織=「兵農合一,寓兵於農」制度
③保障了政府的稅收,節約了財政開支;保障了兵源,保證軍隊有較強的戰鬥力。
⑷怎樣從鼎盛走向衰落?
①鼎盛 – 「大定之治」
12 世紀後期金世宗在位,金朝進入鼎盛時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史稱「大定之治」,世宗被百姓譽為 「小堯舜」。
②衰落(原因)
世宗死後,金朝受到北方遊牧民族的襲擾, 猛安謀克又日益腐化,統治逐漸衰落。
4、元朝
⑴政權是哪一個民族建立?
⑵怎樣統一中國?
⑶怎樣鞏固統一?
①設置機構,加強對中央和地方的管轄。
②首次納入中國版圖的有:琉球(今臺灣)、西藏。
③為鞏固統一,元朝修築了四通八達的驛道,設立驛站,為公差人員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務,也用來運輸官府物資;又隔一定距離分設急遞鋪,負責傳遞公文。
⑷怎樣處理民族關係?
①民族交融
蒙古族和回族,基本上是在元朝形成的;
統治者為了保障自己的統治利益,推行民族歧視和壓迫政策,被後人概括為「四等人制」,依次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
⑸元朝怎樣滅亡?
社會貧富差距帶來的階級矛盾卻日益嚴重。14 世紀中葉,農民起義相繼在中原和南方爆發,不久元朝滅亡
(三)走出誤區
1、契丹族與鮮卑同源,在遼河上遊過著遊牧、漁獵生活,但沒有過農耕生活。
2、遼與北宋長期對峙,大部分時間裡維持了和平局面,而不是戰爭局面,通使頻繁, 貿易活躍。
3、西夏和金朝基本模仿中原王朝的制度,但並沒有完全照搬。如西夏有一套本民族稱謂的官稱,金朝有一套本民族的管理系統「猛安謀克制」。
4、蒙古民族是統一草原後融入其他部落(而不是民族)而形成的新民族。
5、元朝時,來自中亞、西亞的波斯、阿拉伯人移居中國後,同漢、蒙古、畏兀兒等民族吸收、融合形成了我國回族的前身—回回。注意「同漢、蒙古、畏兀兒等民族吸收、融合」這句話,它不是一移居中國馬上就形成「回回」族。
課堂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