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角教學設計 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治

2020-12-25 百家號

《中外歷史綱要》(上)教學設計

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治

一、課程標準解讀

二、核心素養目標

三、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視頻「嶽飛即將北上抗金,秦檜希望他戰敗而歸,嶽飛很清楚自己的結局」後講述:嶽飛抗金,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崛起;秦檜希望他戰敗而歸,則反映了南宋偏安一隅的無奈現狀。那麼,遼夏金元等少數民族政權怎樣崛起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

四、教學主線

南宋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南移完成。在經濟重心南移過程中,封建制的生產方式進一步向邊疆擴展,民族間的經濟交流頻繁,促進了邊疆地區的發展。各少數民族在此基礎上,建立起政權並逐步地走向統一。在此期間,民族融合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各少數民族政權在經歷民族內部統一→局部地區統一→全國大統一後,實現了從「小中國」到「大中國」的華麗轉變。

五、教材整合

一、整合思路

1、確定教學主線索:政權是哪一個民族建立?→政權建立的概況如何?政權如何進行制度建設?

2、以思維導圖的方式,歸納各少數民族政權建立的概況。

3、創設情境材料,以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方式,說明各少數民族的發展沿革,分析各少數民族政權制度建設的情況。

二、理清關係

1、兩宋與遼夏金元的對峙關係

2、遼夏金元政權的更替關係

遼:耶律阿保機(916-1125年)→亡於金

西夏:元昊(1038-1227年)→亡於蒙古

金:完顏阿骨打(1115-1234年)→亡於蒙古

蒙古汗國:鐵木真1206年建國→元朝: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

構建體系

1、遼朝

⑴政權是哪一個民族建立?

契丹族—一個「消逝」了的民族

契丹族,作為中國古代北方的一個遊牧民族,活躍了上千年之久。直至公元14世紀末,契丹人才基本從歷史上消逝,分別融合到了漢、女真、蒙古等民族,繼續為祖國歷史文化的發展做出貢獻。

⑵政權建立的概況如何?

⑶政權如何進行制度建設?

2、西夏

⑴政權是哪一個民族建立?

党項族—一個「神秘」的民族

党項族,一直以來都以神秘著稱,素有「東方金字塔」之稱的西夏王陵、獨創的西夏文字、西夏女人擁有極大的戀愛自由和婚姻自由……此外,他們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也與中原文化大相逕庭,直到今天仍讓人大跌眼鏡。

⑵政權建立的概況如何?

⑶政權如何進行制度建設?

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機構除漢式官稱外,同時有一套蕃號官稱。

3、金朝

⑴政權是哪一個民族建立?

女真族—第一個入主中原的民族

⑵政權建立的概況如何?

⑶政權如何進行制度建設?

金朝制度基本沿襲唐宋,但卻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統,叫作猛安謀克。

女真族的猛安謀克制

①內容:凡女真民戶,每300 戶編為一謀克,10 謀克編為一猛安。他們被大批遷入中原,在漢族村落之間築寨居住,平時耕作,戰時選拔丁壯出徵。

②特點:軍事組織+地方行政組織=「兵農合一,寓兵於農」制度

③保障了政府的稅收,節約了財政開支;保障了兵源,保證軍隊有較強的戰鬥力。

⑷怎樣從鼎盛走向衰落?

①鼎盛 – 「大定之治」

12 世紀後期金世宗在位,金朝進入鼎盛時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史稱「大定之治」,世宗被百姓譽為 「小堯舜」。

②衰落(原因)

世宗死後,金朝受到北方遊牧民族的襲擾, 猛安謀克又日益腐化,統治逐漸衰落。

4、元朝

⑴政權是哪一個民族建立?

蒙古族—第一個統一中國的少數民族

⑵怎樣統一中國?

⑶怎樣鞏固統一?

①設置機構,加強對中央和地方的管轄。

②首次納入中國版圖的有:琉球(今臺灣)、西藏。

③為鞏固統一,元朝修築了四通八達的驛道,設立驛站,為公差人員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務,也用來運輸官府物資;又隔一定距離分設急遞鋪,負責傳遞公文。

⑷怎樣處理民族關係?

①民族交融

蒙古族和回族,基本上是在元朝形成的;

統治者為了保障自己的統治利益,推行民族歧視和壓迫政策,被後人概括為「四等人制」,依次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

⑸元朝怎樣滅亡?

社會貧富差距帶來的階級矛盾卻日益嚴重。14 世紀中葉,農民起義相繼在中原和南方爆發,不久元朝滅亡

(三)走出誤區

1、契丹族與鮮卑同源,在遼河上遊過著遊牧、漁獵生活,但沒有過農耕生活。

2、遼與北宋長期對峙,大部分時間裡維持了和平局面,而不是戰爭局面,通使頻繁, 貿易活躍。

3、西夏和金朝基本模仿中原王朝的制度,但並沒有完全照搬。如西夏有一套本民族稱謂的官稱,金朝有一套本民族的管理系統「猛安謀克制」。

4、蒙古民族是統一草原後融入其他部落(而不是民族)而形成的新民族。

5、元朝時,來自中亞、西亞的波斯、阿拉伯人移居中國後,同漢、蒙古、畏兀兒等民族吸收、融合形成了我國回族的前身—回回。注意「同漢、蒙古、畏兀兒等民族吸收、融合」這句話,它不是一移居中國馬上就形成「回回」族。

課堂小結

相關焦點

  • 新視角教學設計,第9課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
    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四、教學主線北宋初年吸取唐後期以來藩鎮割據、政局動蕩的歷史教訓,採取一系列加強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的措施,但造成了三冗局面。為了挽救統治危機,北宋統治者進行了自救改革,但改革又導致了統治集團內部的分裂,加速了北宋的滅亡。南宋統治者繼續北宋的國策,用金錢買和平,偏安一隅。
  • 【教材解析】統編高中《歷史》教材第1冊部分介紹
    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第5課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 26第6課 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 32第7課 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新 38第8課 三國至隋唐的文化 42第三單元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並立與元朝的統一
  • 張家口沽源舉辦遼金元歷史文化研討會
    長城網張家口3月15日訊(通訊員張曉琳 梁志剛 記者 張世豪)近日,沽源遼金元歷史文化研討會舉辦。本次研討會按照「講沽源故事、發沽源聲音、樹沽源形象、創沽源品牌」的總體思路,邀請到張家口市文聯、市社科聯等單位20多位專家學者就沽源遼金元歷史文化進行了討論。
  • 第5課《燦爛的青銅文明》教學設計
    第5課《燦爛的青銅文明》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認識我國夏、商、西周時期的奴隸制文明輝煌燦爛,源遠流長,一脈相承,表明我國古代文明具有極其強大的生命力。二、教學重點、難點重點:青銅器的高超工藝難點:青銅文明三、教學方法:講述法、問題討論法四、教學設計環節一——新課導入師:2006
  • 初中歷史 第5課《燦爛的青銅文明》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1.認識我國夏、商、西周時期的奴隸制文明輝煌燦爛,源遠流長,一脈相承,表明我國古代文明具有極其強大的生命力。2.培養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時期我國以青銅文明為代表的奴隸制經濟發展的基本史實;了解奴隸制下奴隸的悲慘境遇。3.培養學生學習能力,養成自學習慣。
  • 【期末複習】張伸虎: 第三單元 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並立與元朝的統一
    第十講   遼夏金元的統治課標要求了解遼夏金元諸政權的建立、發展和相關制度建設,認識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在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1153年,遷都燕京;金世宗時,大定之治蒙古(元)蒙古族行省制度 忽必烈開始推行中原傳統政治制度;元朝統一全國  第十一講   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課標要求了解遼宋夏金元諸政權在經濟與社會等方面的新變化
  • 市直高中歷史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研討暨主題研修活動日前舉行
    本次研討活動的主題為「基於核心素養的高中歷史新編教材『課時中心』的設計及歷史閱讀的教學轉化」,紹興一中的邵張彬老師和高級中學的吳新江老師作了新編教材研究課展示,越州中學的李卓雯老師、稽山中學的邊國權老師和陽明中學的傅娜老師針對新編教材進行了專題教學講座,各校教師代表還就核心素養、課時中心、歷史閱讀與新部編教材的教學轉化進行了觀點交流。
  • 遼宋夏皇帝世系關係網
    遼宋夏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比較重要的階段。這個階段之所以重要,在於這三個國家組成了現代中國的基本版圖。並且與作為中原正統王朝的宋朝關係相當密切,所以我們一併討論。當然,在這期間,還存在著西南的大理國、吐蕃諸部、回鶻幾部。但因為勢力均不強大,或者勢力未統一、或者希望和平發展,與宋朝關係較為和諧。
  • 新視角教學設計 第6課 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
    通過圖文材料,了解隋朝的建設成就和貞觀之治、武則天統治、開元盛世的措施及影響。相關的知識點,以思維導圖的方式歸納和展示。⑶物極必反、盛世之下隱藏著種種危機。由於不能妥善解決封建制度下的種種問題,隋唐終究避免不了走向衰亡的命運。以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方式,指出隋朝滅亡的原因、安史之亂、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黃巢起義、五代十國等歷史事件的因果關係。
  • 新視角教學設計 第8課 三國至隋唐的文化
    史料實證本課內容比較繁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文字或圖片史料,直觀展示中國這一時期文化的優秀成果,並讓學生理解一定時期文化發展的特點與特定歷史時期的關係。最後指出不管如何變化,儒學仍然是官方正統的統治思想。2、創設情境材料《老子化胡經》,以歷史解釋的方式,分析道教怎樣發展變化,它與佛教的關係又是怎樣此消彼長的?3、以歷史解釋的方式,分析佛教發展的原因,歸納反佛鬥爭的表現及影響。
  • 與宋朝同時期的遼、金兩國都有哪些統治制度,二者又有何區別?
    南北面官制度:遼的中央官制。遼在中央設置南面官和北面官。南面官依照唐朝的制度來統治漢人和渤海人,下設三省六部,任用的是漢族士大夫和契丹的貴族,因為治理漢人的官署位於皇帝行宮的南面,故稱南面官;北面官按照契丹舊制統治契丹人和其他的少數民族,其機構較簡單,但地位高於南面官,任用的全都是契丹貴族。
  • 遼金元漢化的縮影:那些馬背上的民族,是如何接受農耕文化的?
    7世紀遷移至夏州(今寧夏、內蒙古與陝西交接)的党項族,於10世紀中期在李元昊的帶領下建立了西夏政權。 二、金元時農耕區的北延與拓展 女真人建立了金朝,在完顏阿骨達的帶領下滅掉了東北亞的強國遼,這時女真人也開始在今天吉林的洮兒河與拉林河附近開闢農田,此時中原的農耕技術已經北推至今吉林與黑龍江兩省附近。
  • 九上第2課《古代兩河流域》教學設計
    教學重點:理解《漢謨拉比法典》的特點與歷史價值。教學難點:理解國家的產生是人類進入文明時期的重要標誌。一、導入新課(多媒體展示動態圖片)這個數學上非常有名的定理是什麼?最早是由什麼人發現並使用的?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課:古代兩河流域。
  • 人教版初一歷史(教學設計):4、夏、 商、 西周的更替
    ──摘自《中國政治制度通史》夏商周時期正處在中華早期政治文明形成的階段,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夏商西周時期的政治制度。教學過程: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約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王朝──夏。(2)閱讀教材,填寫下表中商朝主要官員的職責:官員相、卿士地方侯、伯職責或義務參與商王決策納貢,奉命徵伐(3)閱讀第5頁學思之窗回答思考題:從這段記載,你能可看出商朝的相權有多大嗎?
  • 部編教材語文一年級下冊第10課《端午粽 》教學設計
    因此,本文教學設計旨在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等手段,讓學生走進文本,引導學生從讀入手,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隨文識字,在讀中連結生活加深體驗。 [課前準備] 1.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2.學生預習課文:標序號,圈生字拼讀;熟讀課文質疑。
  • 【初二下冊教案】第9課:《桃花源記》教學設計
    第9課:《桃花源記》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 合肥十中:暑期跨學科整合學習拓展教學新視角
    為全面推進我市STEAM教育教學工作,2020年8月4日上午,由合肥市教育局組織、安徽廣播電視大學承辦的合肥市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高級研修項目——跨學科整合能力提升專題研修班正式開班,精彩紛呈的培訓安排,從理論認識到實踐應用,為全市六十多名參訓中小學教師拓展了教學新視角。
  • 第2課時 教學設計
    第1單元 混合運算第2課時 買文具教學內容:教材第5-7頁。小組討論:3-10÷5 表示上意思。算式「3-10÷5」中的「10」表示5本算術本10元,「10÷5」表示1本算術本多少元。所以「3-10÷5」表示每本算術本現價比原價便宜多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