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多空攻防新樣本:飛鶴PK殺人鯨,高增長是「原罪」?丨公司匯

2020-12-25 新浪財經

來源:投資時報

面對做空,飛鶴認為,優秀的業績表現是對做空行為最好的反擊,而Blue Orca Capital認為,強勁的數據增長恰是其虛構業績的表現

《投資時報》研究員 蘇慧

資本市場之戰,不見硝煙卻兇險異常。

這一次,是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商(IMF)中國飛鶴有限公司(下稱飛鶴,6186.HK)與海外做空機構Blue Orca Capital(殺人鯨資本)之間的「較量」。

7月8日上午十時許,Blue Orca Capital發布了一份針對飛鶴的做空報告。在這份長達64頁的報告中,該機構直指飛鶴通過高估嬰幼兒配方奶粉收入,低估廣告和人工費用等運營成本,誇大盈利能力虛構業績。

通過相關模型測算,Blue Orca Capital認為飛鶴的估值僅為每股5.67港元,據其目前股價尚有6成下跌空間。

消息一經公布,飛鶴股價迅速跳水,盤中一度大跌近9%。不過隨後,該公司股價緩慢回升,並在中午發布澄清公告強烈否認殺人鯨資本的指控後大幅拉升,當日飛鶴收於16.96港元/股,日漲幅7.21%。

7月9日早間,針對Blue Orca Capital的做空報告,飛鶴再發澄清公告,對相關指控逐條駁斥。不過資本市場卻情緒不高,飛鶴當日開盤報17.26港元/股,盤中摸高至18.2港元/股,隨後其股價迅速回落,午盤收於16.86港元/股,當日收盤報16港元/股,日跌幅達5.66%。

飛鶴上市以來股價走勢(港元/股)

數據來源:Wind

儘管登陸港股時日尚短,但這已非飛鶴首次遭遇做空。2019年11月成功「敲鑼」後不久,飛鶴即遭遇做空機構GMT Research狙擊,該機構稱飛鶴的業績和現金流等存在造假。而此次Blue Orca Capital的部分指控方向與GMT Research此前指控類似,包括認為飛鶴誇大收入、運營費用以及資本支出存疑等,Blue Orca Capital認為「飛鶴的故事堪比瑞幸」。

對於短時間內兩次遭遇做空,飛鶴方面向《投資時報》研究員表示,「兩次做空的相關指控毫無事實根據或為失實陳述。」

其表示,GMT Research與Blue Orca Capital常常活躍在港股,且針對澳優(1717.HK)、蒙牛(2319.HK)等乳企均發布過沽空報告。同時,這兩家沽空機構的報告多為引用數據,缺乏自身調研。

飛鶴認為,優秀的業績表現是對做空行為最好的反擊。「今年上半年飛鶴收入同比增長超過40%,這主要得益於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銷量的大幅增長。飛鶴將繼續深耕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誠信合法合規經營,用優秀的業績回報投資者。」

有趣的是,Blue Orca Capital認為飛鶴優異的業績增長亦是其虛構業績的「佐證」。做空報告顯示,飛鶴如今的業務與在美國上市的十年中努力實現盈虧平衡的業務並無不同,但這家公司卻經歷了「公司歷史上最直接、最神奇的轉變」。

對此飛鶴表示,公司近年披露的招股書及財報數據均經過獨立核數師安永審計,並出具無保留意見,「業績連續數年實現高速增長,是國家政策、市場需求、飛鶴團隊不懈努力的結果。」

飛鶴澄清公告

資料來源:Wind

虛增業績指控的攻守防線

《投資時報》研究員查閱做空報告注意到,Blue Orca Capital對飛鶴業績造假的指控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通過關聯物流公司虛增收入,少報運營及廣告費用,以及誇大數十億元資本支出。對此,飛鶴髮布澄清公告一一予以駁斥。

其一,在虛增收入方面,做空報告稱,飛鶴主要向分銷商銷售嬰兒配方奶粉,但在將產品交給物流服務供應商時才確認收入。他們通過實地考察和從其他渠道獲取的記錄顯示,一些物流公司是由飛鶴員工管理的。因此做空機構認為,當飛鶴將產品交由飛鶴旗下的物流公司時便確認收入,其認為這對飛鶴財務報表的可信度是毀滅性的。

針對該項指控,飛鶴方面向《投資時報》研究員解釋稱,飛鶴僅對直接送往經銷商部分的產品於交貨時確認收入,由工廠倉庫往各分倉倉庫之間的物流屬於調撥,不會確認收入。做空報告中所提示的克東瑞信達物流有限公司(下稱瑞信達)是飛鶴的物流服務供應商之一,屈東持有瑞信達100%股權,解德河為瑞信達的執行董事兼總經理。飛鶴確認稱,屈東、解德河及瑞信達均為獨立第三方,除日常物流業務外飛鶴與屈東、解德河及瑞信達無任何其他關聯。

其二,在少報運營及廣告費用方面,做空報告認為飛鶴隱藏了大量的運營費用。其表示,飛鶴宣稱只有5422名全職員工,但實際上該公司還有5萬名銷售代表,這一部分可能隱藏9.25億元的未公開人工成本。同時,做空報告認為飛鶴隱藏了大量的廣告支出,以第三方數據推測,其預計飛鶴實際廣告支出比2019年報告的數字要多出7.65億元。

對此,飛鶴方面向《投資時報》研究員表示,公司與勞工及廣告相關的費用均已按照適用會計準則要求入帳。招股書及財報中的歷史財務數據均經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並出具無保留意見。聯席保薦人也已對招股章程披露的公司財務信息(包括勞工成本及廣告成本)及業務信息(包括員工人數)進行過獨立的盡職調查。

至於宣傳費用,飛鶴方面解釋稱,公司近年調整了電視廣告的主投頻道,由於不同頻道的廣告時長單位成本差異較大,因此電視廣告投放成本變化亦較大。

其三,在資本支出方面,做空報告指出,有證據表明,飛鶴誇大了數十億美元的資本支出,在某些情況下,該公司正在進行的設施擴建項目已經在其IPO之前完成。

對此,飛鶴方面表示,做空報告中所提到的克東工廠包裝處理能力的擴展於2018年底完成,而招股章程中披露的克東工廠擴展是指配方乳粉智能化生產能力的擴展,二者並不是一回事。而吉林工廠於2020年5月通過政府驗收,正在申請辦理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許可證。截至2020年6月30日,吉林工廠已發生約3.56億元開支。

高增長悖論?

據中國飛鶴官網顯示,2001年冷友斌等人持「飛鶴」品牌成立黑龍江飛鶴乳業有限公司,開啟了二次創業之路。2003年5月,飛鶴曾於納斯達克上市,後於2005年4月轉板紐約證券交易所中小板市場交易。2013年7月,飛鶴乳業完成私有化退市。

2019年,蟄伏六年的飛鶴登陸香港聯交所主板市場。Wind數據顯示,2019年其總營收為137.69億元,同比增長32.33%,其中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系列收入佔比68.59%。同年其淨利潤為39.35億元,同比增長75.47%。

可以看到,2019年飛鶴營收利潤增長情況均較為可觀,淨利潤水平與同在港股上市的蒙牛相比亦不顯遜色,淨利潤增速甚至遠高於蒙牛。而這還是在該公司營收利潤增速有所下降的基礎上。Wind數據顯示,2017年及2018年,飛鶴營業收入分別實現58.94億元及104.04億元,增速為57.57%及76.54%。淨利潤分別實現11.6億元及22.4億元,增速為178.24%及93.26%。

飛鶴近五年營業收入及增長率情況(億元、%)

數據來源:Wind

飛鶴近五年淨利潤及增長率情況(億元、%)

數據來源:Wind

事實上,如此高速的業績增長也成為Blue Orca Capital狙擊飛鶴的「佐證」之一。

在做空報告開篇,Blue Orca Capital就指明,飛鶴聲稱自己是中國的一家高利潤、快速增長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商。但是作為一家曾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在經歷了一系列審計人員被解僱和不當行為指控後,其股價暴跌,業務也陷入困境。但是,在遠離監管機構、審計師和投資者的審查和監督的情況下,飛鶴被認為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大型嬰幼兒配方奶粉公司之一,2017年—2019年收入複合年增長率為54%。同時,在2019年,飛鶴報告營運利潤率為42%,淨利潤率為29%,遠高於任何在中國銷售IMF產品的國內外公司。

歸根究底,做空報告認為飛鶴如果沒有虛構業績,不可能實現如此高的業績增長。

在澄清公告中,飛鶴方面表示,招股書中所列示包括公司及所有子公司在內的歷史財務資料均經過獨立核數師安永審計,且安永已經對相關會計師報告出具無保留意見。在上市之後,安永也繼續作為公司的獨立核數師對集團2019年財報進行了審計。

同時,飛鶴認為,「境外沽空機構並不了解中國企業,飛鶴業績連續數年實現高速增長,是國家政策、市場需求、飛鶴團隊不懈努力的結果。」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在港交所上市的高增長中國乳企更容易吸引做空機構注意,此次已經是近一段時間以來,海外機構對中國乳企的第四次做空。

2019年8月,Blue Orca Capital首次關注到澳優乳業並發布了做空報告。2019年年末,GMT Research做空了剛上市的飛鶴。2020年新年伊始,沽空機構Valiant Varriors發表報告稱維他奶國際(0345.HK)財務造假。不過目前來看,相關做空事件並沒有對企業造成重大影響,上市公司股價也只在小幅範圍內波動。

相關焦點

  • 飛鶴遭「殺人鯨」做空!股價一度跳水,公司發緊急聲明澄清
    7月8日,沽空機構Blue Orca Capital(殺人鯨資本)發布一份針對中國飛鶴(06186.HK)的做空報告,指飛鶴不僅誇大了其嬰兒奶粉的收入,同時還存在虛報數十億美元的運營費用以及誇大數十億美元資本支出等行為,認為該公司每股只值5.67港元。消息發出後,飛鶴股價一度跳水超過8%,隨後迅速反彈。
  • 飛鶴再發公告曬148億元存款 逐條反駁「殺人鯨」做空指控
    7月8日,被稱為「殺人鯨」的Blue Orca發布的做空報告顯示,中國飛鶴在2017至2019年的複合年增長率高達54%,但其誇大了嬰兒奶粉的收入,嚴重誇大盈利能力,並將飛鶴的故事比作此前爆雷的瑞幸咖啡。隨後中國飛鶴在兩天內連發兩條公告進否認指控。
  • 「殺人鯨」做空,中國飛鶴回擊!奶粉還安全嗎?
    Blue Orca,又稱殺人鯨。名如其司,殺氣十足。曾獵殺過拼多多,引發爭議,還盯上過新秀麗、安踏等知名上市公司有報導指出,Blue Orca以港股為主戰場,由於Glaucus狙擊民企幾乎百發百中,因此Blue Orca自一推出便備受關注。
  • 食品周報:飛鶴否認殺人鯨做空指控;麥當勞回應安以軒被外賣燙傷
    1、飛鶴髮布回應殺人鯨做空的詳細公告(公司公告) 針對7月8日的殺人鯨做空報告,飛鶴在7月9日的澄清公告中從10個方面提出反駁,包括物流公司及收入確認、行業資料、運營費用、飛鶴泰來收入及退稅、資本支出、審計範圍、與原生態牧業的關係、現金狀況、納稅記錄及償還貸款。
  • 「殺人鯨」做空千億乳業巨頭,股價急跌後爆拉!公司強烈...
    7月8日早盤,曾經做空過安踏體育、新秀麗的沽空機構、被稱為「殺人鯨」的Blue Orca Capital發布了一份針對中國飛鶴(1686.HK)的做空報告,稱「飛鶴的故事更像此前暴雷的Wirecard和瑞幸咖啡」。消息一出,中國飛鶴股價急跌超過8%,隨後股價反彈。
  • GMT與飛鶴多空對決外 渠道高手飛鶴經銷商網絡存疑?
    總而言之,飛鶴回應顯示公司負債發股息是考慮到稅務籌劃的因素,並不存在GMT猜測的用IPO籌集的資金派發股息。三,飛鶴的營業利潤率處於行業較高水平,源於其向高端市場轉型,而GMT認為高利潤率加上分紅不足符合欺詐特徵。根據財務報表,飛鶴2018財年營業利潤率為26%,生產資產回報率(定義為固定資產加上庫存)為165%,位列市場前5%。
  • 中國飛鶴斬獲「最具投資價值上市公司」獎項
    經過機構遴選、專業評審團隊獨立、客觀、權威的評審,中國飛鶴有限公司獲頒「最具投資價值上市公司」獎項,體現了市場對於公司發展前景及投資價值的積極肯定。加碼奶源,飛鶴收購原生態牧業在奶粉市場全方位競爭開啟的形勢下,「得奶源者得天下」。
  • 飛鶴市值千億慘遭兩次做空,世界上最貴的奶粉還能翻盤嗎?
    據搜狐新聞報導,7月8日,被稱為「殺人鯨」的沽空機構Blue Orca Capital在其官網發布了一份長達64頁的中國飛鶴奶粉研究報告,稱飛鶴虛構業績,並指出其與瑞幸咖啡業績造假有相同之處同是,虛構業績,有意誇大收入,少報運營成本,如廣告和勞動費用,將員工人數減少了10倍之多。
  • 一罐300的飛鶴奶粉,真的能「碾壓」進口奶粉嗎?
    2003年,非典來襲,飛鶴的渠道模式也從原來的大經銷商變成扁平化的一級經銷模式,同年還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那時,飛鶴還並未成長為一個「明星企業」,利潤和盈利增長都不突出,甚至還一度在三聚氰胺事件後被「牽連」。直至2013年,飛鶴在美國退市,私有化成功,之後才開啟了「逆襲模式」。在2016—2018財年,飛鶴收入增長了兩倍,稅前利潤增長超過五倍。
  • 一罐300的飛鶴奶粉,真的能「碾壓」進口奶粉嗎?
    那時,飛鶴還並未成長為一個「明星企業」,利潤和盈利增長都不突出,甚至還一度在三聚氰胺事件後被「牽連」。直至2013年,飛鶴在美國退市,私有化成功,之後才開啟了「逆襲模式」。在2016—2018財年,飛鶴收入增長了兩倍,稅前利潤增長超過五倍。
  • 中國飛鶴首份半年報:飛鶴業績持續增長 研發力支撐未來增長空間
    從財務數據來看,2020年上半年飛鶴錄得營收87.06億元,同比大幅度增長47.8%,今年上半年,飛鶴繼續獲得了超越其同行的高速增長,高端產品總營收的比重從2019年中期的66.5%提升至2020年中期的77.8%,成為收入增長的主要引擎。
  • 銷售造假、審計虛假,「奶粉第一股」飛鶴慘遭做空
    文/吳毓楨7月8日,沽空機構Blue Orca(殺人鯨)對外聲稱正做空中國飛鶴,在報告中指出飛鶴存在諸多誇大自身盈利能力的行為,實際數據遠不及。中國飛鶴立即發布公告,反駁該指控,並稱公司2020年上半年營收預計增長40%。
  • 飛鶴奶粉到底有沒有「鬼」?業績耀眼,「殺人鯨」提九點質疑
    跟上次的GMT相比,這次做空飛鶴的Blue Orca(殺人鯨資本)更加來勢洶洶,它出具了詳細的數據報告。不過,這次做空依舊沒對飛鶴股價產生實質影響。 2016年以來,飛鶴髮展迅猛,業績好到經常遭到做空機構質疑。這次,Blue Orca和飛鶴到底誰更能站住腳,飛鶴到底有沒有「鬼」?
  • 用搶牛的方式戰空,這個伏筆,飛鶴9年前就埋下了
    就飛鶴要約收購原生態牧業而言,一方面堵住了做空機構的嘴,另一方面還收回了自己的奶源牧場。文丨郭曉來源丨正經社(ID:zhengjingshe)在中國東北,有這麼一個城市,它既是丹頂鶴之鄉,又因盛產優質牛奶而聞名,它就是齊齊哈爾。
  • 稜鏡丨被做空的飛鶴:起底它的關鍵七年,90後媽媽託起奶粉巨頭
    做空機構GMT Research發布了一份報告,指責剛剛在香港上市的飛鶴乳業雖然財報上收入增長強勁,盈利能力位居前列,但已經有5年沒有支付股息,疑似欺詐;公司無法找到令人信服的高增長理由;早前自美國退市,近期在香港上市,籌集資金的用途是用來還債。 彼時,距離飛鶴在香港上市,僅僅7個交易日。
  • 中國飛鶴市值突破1179億港元 奶粉龍頭打開新價值大門
    無論恒生指數公司,還是廣大投資者,對一家國產乳企有如此熱情,是有邏輯基礎的。專家表示,這意味著歷經十餘年努力,國產奶粉已成資本熱度的新標的。更重要的是,從量變到質變,熱度切換的背後,乳業股或將迎來新一輪價值周期,從而助力中國乳業真正崛起。
  • 沽空機構「殺人鯨」出手 這隻港股不足兩小時暴跌20% 公司強烈否認...
    此前在5月末做空港股安踏的「殺人鯨資本」(Blue Orca Capital)又出手了。   不過,港股收盤後,澳優發布澄清公告,回應沽空機構殺人鯨做空報告,稱董事會強烈否認該報告所載之指控,該等指控並不準確及具誤導性。
  • 國奶粉市場規模出現下滑 2020年將迎「寒冬」
    按照蒙牛的說法,貝拉米所在的有機嬰幼兒配方奶粉和嬰兒食品市場會為其帶來業績增長和利潤率提升的良機,且這一收購也是公司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步。  在蒙牛「官宣」收購貝拉米後不到一周,首家在美國資本市場上市的中國奶粉企業聖元國際也對外表示,公司如期完成收購哈爾濱艾倍特乳業有限公司,後者旗下的啟質、啟程、啟越3個系列9個配方將歸屬聖元國際。
  • 飛鶴和君樂寶要PK上市?
    根據公告顯示:6月30日,蒙牛與鵬海基金及君乾管理籤訂轉讓協議,蒙牛同意以45.79億元(總代價為40.11億元+蒙牛獲特別股息為5.68億元)的價格向鵬海基金及君乾管理出售石家莊君樂寶乳業有限公司(下稱「君樂寶」)51%的註冊資本。該交易完成後,蒙牛不再擁有任何君樂寶的股權,君樂寶也不再為蒙牛旗下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