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廈門12月5日電(記者付敏)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4日舉行中國(廈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出口航空電子貨運平臺上線儀式。這是我國航空貨運電子化的率先突破,也是我國實現與國際互聯互通促進空運物流的重要突破。
廈門口岸航空電子貨運平臺依託中國(廈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作為公共服務和數據交換平臺,將航空公司、貨代、貨主等航空物流產業鏈上下遊企業連接起來,是廈門自貿委和亞太示範電子口岸網絡合作的試點示範項目,也是國家口岸辦航空物流信息驗證試點項目。
據介紹,本次啟動上線的出口業務有兩方面的重大突破。一方面,該平臺在全國率先實現空運出口「一單多報」,簡化空運出口環節企業信息的重複錄入,減少6種紙面單證,貨站收運作業效率提升90%以上(現場作業時間除外),貨代外勤工作量減少70%以上,每年可為企業節省成本約1000萬元;另一方面,該平臺在全國率先實現貨運安檢驗訖放行電子化,將安檢所需的信息發送給安檢部門,實現系統間的協同作業,在貨物過磅截關後由紙面加蓋安檢驗訖章轉變為安檢驗訖放行電子化。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機場、旅客、貨運及安保服務北亞地區總監侯侃認為,廈門出口航空電子貨運平臺是很好的行業協作模式,促進航空貨運行業的利益相關方信息的互聯互通,數據共享,通過信息的提前獲取,促進通關速度的加快,優化營商環境,推動貿易便利化的發展。
亞太示範電子口岸網絡運營中心主任黃峰認為,廈門出口航空電子貨運平臺,推動了亞太地區的貿易便利化和供應鏈的互聯互通,實現了航空電子客運的可視化和無紙化;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航空電子客戶標準化的發展。
【來源:新華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