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 | 本文僅供交流學習,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刪除。
張從正(公元1156年—公元1228年),字子和,號戴人。金朝睢州考城縣部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王莊寨鄉吳屯或河南省蘭考縣小宋集北四裡北沙崗)人。金朝四大名醫之首。張從正張氏私淑劉完素的學術觀點,對於汗、吐、下三法的運用有獨到的見解,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擴充了三法的運用範圍,形成了以攻邪治病的獨特風格,為祖國醫學的病機理論和治療方法做出貢獻,被後世稱為金元四大家之一,又稱為「攻下派」的代表。著有《儒門事親》。
一、三聖散(1號方)
[用法]各為細末,每服1.5-3克,以韮汁三茶盞,先用二盞煎三、五沸,去韮汁,次入一盞,煎至三沸,卻將原二盞,同一處熬三沸,去滓澄清,徐徐服下,不必盡劑,以吐為度。亦可鼻內灌之,吐出誕,口自開。 [主治]1、中風閉證,失音悶亂,口眼?斜,或不省人事、牙關緊閉,脈象滑實者。 [組成]蔥白500克、馬齒莧500克、石灰500克。 [用法]上3味,溼搗為團,陰乾為細末。貼瘡,如有死肉者,宜先用潰死肉藥。 [組成]御米殼60克(蜜炙)、人參、苦葶藶各30克。 [用法]上為末,入烏梅同煎三五沸,去滓,稍熱食後服。 [組成]桑白皮(銼燒)、甜葶藶(隔紙焙)各30克。 [用法]上二味為粗末,每服9克。水120毫升,煎至80毫升,去渣,食後溫服,以利為度。 [用法]上為細末,酒者糊為丸,桐子大。每服6-9克,空心米飲湯下。
[組成]懸蔞1個、大黃30克、金銀花30克、當歸15克、皂角刺30克。 [用法]銼碎,用酒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溫服。 [組成]浮萍30克、荊芥、川芎、甘草、麻黃(去根)以上各30克(或加當歸、芍藥)。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30克。水120毫升,煎至50毫升,去滓,溫服,汗出則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