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地圖,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與中原經濟區兩大國家戰略在安徽北部交匯。阜陽市是交匯區內人口最多的城市,千萬人口的優勢將進一步凸顯。
2019年12月,商合杭高鐵(北段)、鄭合高鐵將同時建成通車,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與中原經濟區的時空距離進一步拉近。與此同時,兩條高鐵在安徽阜陽交匯,境內共設5站,阜陽由此進入高鐵全覆蓋的時代。
在兩大國家戰略的交匯點上,阜陽作為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向內陸地區延伸的「橋頭堡」,不僅可以更便捷地融入長三角,也與中原經濟區連接得更緊密。
面對這一時代機遇,阜陽近期在全市範圍開展「融入長三角、高鐵全覆蓋、我們怎麼辦?」的大討論。「高鐵拉近了與發達地區之間的時空距離,擴大了『招才引智』的服務半徑,帶來了承接產業轉移的嶄新動能,提供了促進思想解放的強大推力,必將對阜陽未來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這是人民網記者在阜陽調研採訪的直接感受。
時空新格局:「承東啟西」融入國家大戰略
「高鐵開通後,再也不用坐夜車奔波了,想想都激動。」阜陽市民陳琦滿懷期待地說。因為工作的原因,陳琦每個月都要到上海出差。為了節約差旅費,陳琦每次去上海都是乘坐傍晚從阜陽始發於次日八時到達上海的K8361次列車,歷時13個小時,非常疲勞。
在合肥工作的阜陽居民李影,同樣面臨著這樣的問題。常年阜陽、合肥兩地奔波,無論自駕還是乘坐列車,都需要約3小時。「為了趕上一場會議,有時提前半天就得動身出發,時間都浪費在路上了。」李影說,今後1小時左右即可從阜陽到合肥,高鐵將為出行提供極大的便利。
因為有了高鐵,阜陽居民再談到從阜陽前往上海、杭州、南京、蘇州要多久時,「需要坐一夜車」即將被「哪怕上午走,也不耽誤吃中午飯」取代。
時速350公裡,長驅馳騁,「與風競速」。在商合杭高鐵、鄭合高鐵的風馳電掣中,阜陽與鄭州、合肥等城市駛入了「同城時代」。兩條高鐵線的開通,將形成以阜陽為中心,與合肥、武漢、鄭州2小時,與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5小時的生活圈,當地居民的出行時間成本將極大降低。
雖然進入高鐵時代相對滯後,但阜陽正在打造極具含金量的「空鐵聯運」綜合交通樞紐模式。阜陽西關機場作為安徽省目前正式投入使用的五大民用航空機場之一,2018年總旅客吞吐量破80萬人次,排名省內第二,新一輪擴建正在開通。水上,阜陽潁州港船往來川流不息,輻射範圍涵蓋整個皖西北及豫東南地區,承擔阜陽市及周邊地區貨櫃、礦建材料、煤炭、糧食及農副產品等進出口和中轉任務。如今項目工程還在進一步擴大擴建。阜陽貨運編組站是亞洲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編組站。
高鐵時代帶來的是阜陽時空格局的嬗變,除出行時間成本,大量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將通過高鐵在區域間頻繁流動。阜陽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裴忠義介紹,借勢高鐵,向東,阜陽將加融入長三角,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經濟梯度轉移,資金、技術、人才和產業的優勢將競相迸發。向西,阜陽作為兩大經濟圈的疊加地帶,為兩地進一步開展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機。由此,阜陽「承東啟西」快速融入國家大戰略。
發展新動力:「同城效應」攬收人才大紅利
1996年9月1日,我國八縱八橫骨幹鐵路之一——京九鐵路通車。京九鐵路,承載一個擁有千萬人口大市的農民工疏運重任,阜陽成為全國五大民工潮源頭之一。
普通鐵路時代,300多萬農民工從阜陽站出發前往全國各地,為城市進步和工業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近年來,阜陽外出人口回流明顯,阜陽市「接您回家」業已十二載,近4萬名返鄉人員帶著新理念、新技術返鄉創業,直接帶動了知識、技術、資本、人才等生產要素回流。
而高鐵的開通,無疑將加速回流的速度。日前,記者乘坐K1264列車前往阜陽時,多名在杭州的阜陽籍創業者暢談高鐵開通後要回鄉做一番事業。在杭州從事餐飲行業的王冬說:「早就想回老家阜陽開個分店,有了高鐵,阜陽杭州兩頭跑再也不費事了,這次回去我就要開始著手了。」
「今後,客商來阜陽考察便利度大大提高,將吸引更多企業投資阜陽,帶動一批相關配套企業落戶阜陽。」阜陽市招商投資促進中心副主任李田清介紹,該局日前在上海召開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招商工作會議,藉助高鐵開通這一機遇掀起了招商引資新熱潮。
除外出人員回流外,藉助高鐵,阜陽還將享受上海等發達地區的人才紅利。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每逢周六傍晚,在上海的汽車站、火車站和輪船碼頭,常能看到身著藍卡其布衣服、拎著人造革包的「星期日工程師」,他們利用休息日奔赴江蘇南部和浙江的部分縣市,給大批鄉鎮企業帶去技術和理念,更帶去了技術紅利。幾十年來,這段佳話在長三角地區以各種方式被不斷提及。
阜陽一些機構已受益於此。阜陽市五院工作人員韓思佳說,該院已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醫院籤署項目合作協議,在人才培養、診療技術提升等方面進行密切合作。
高鐵帶來的「同城效應」使人才「紅利」正在凸顯,為阜陽市從合肥、杭州、上海等大城市引進高端急需人才提供了便利。阜陽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裴忠義介紹:「院士、教授打『鐵的』到阜陽開展技術攻關、項目合作、技術入股,人才交流將更加頻繁,『星期天工程師』『周末專家』將不斷湧現。」
經濟新引擎:「高鐵速度」重構經濟大版圖
阜陽急切盼望高鐵開通的背後,除了便捷交通方式給工作生活帶來的便利,更有對高鐵通車重構區域經濟版圖的憧憬。
阜陽自身擁有1000萬人口,以150公裡為半徑,周邊有6500萬人口,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加之人力資源的優勢,得到了無數投資者青睞。近年來,阜陽強化工業首位意識,食品加工、煤電化工、建材行業等傳統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加快轉型升級,現代醫藥、裝備製造、綠色食品、煤電精細化工新興產業加快發展,製造業整體實力和發展水平有了較大提升,具備承接長三角高端產業擴張的基礎。
據悉,今年前三季度,阜陽市全市生產總值同比增長8.5%,高於全省0.7個百分點,經濟運行保持了總體平穩、增速領先的良好態勢,為實現今後的經濟發展預期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
擁抱高鐵時代,阜陽樹立「產業興城、工業強市」理念,出臺《阜陽市產業發展五年行動計劃》,構建「5+5+4」產業格局,即打造裝備製造、節能環保、綠色建築建材、能源化工、綠色食品五大產業集群,壯大現代農業、商貿服務、文化旅遊、現代醫藥與紡織服裝五大特色產業,培育數字經濟、樓宇經濟、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四大高成長性產業,全面對接長三角人力、資金、信息資源。
在上海打拼的周蕾,決定高鐵開通後,立刻帶著多名合作夥伴到阜陽考察。這些客商緣何相中阜陽?周女士的回答很實在:「高鐵通了,交通方便了。」
交通便利,也助力阜陽旅遊業的發展。商合杭高鐵,一頭連接的是阜陽潁州西湖,一頭是杭州西湖。歷史上兩大名「西湖」在這個冬日相擁。因為同時擁有潁州西湖、八裡河等知名景區。阜陽市堅持把旅遊業作為重要產業來抓,加快旅遊總體規劃,喚醒沉睡的文旅資源,擦亮旅遊品牌,提高阜陽區域品牌價值。
高鐵時代的機遇與挑戰並存。怎樣通過高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使得城市競爭力獲得全方位提升?阜陽市發展改革委總工程師劉昌俊介紹,阜陽已下定決心,要練好「內功」,優化營商環境,構建一體化開放新體制,協同打造新時代內陸開放新高地。
高鐵時代呼喚思想的高度解放。採訪時,多名當地幹部不約而同地提到「解放思想」。高鐵像催化劑一樣,悄然衝擊著阜陽當地幹群固有的思維方式,逐漸抹平思想解放上的落差。阜陽正在主動學習借鑑長三角地區和高鐵沿線城市的發展理念和經驗做法,不斷開拓視野、提高境界,加快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真正把阜陽打造成為「發展高地」,推動全市經濟全面發展。
伴隨著兩條高鐵的汽笛聲
阜陽邁上了新的起跑線
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作者 李家林
編輯:阜小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