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昭寺可能是我西藏之行重複率最高的一個地方,十幾天的行程我去了四次。雖然無法理解那種虔誠的由來,但是他們的身體力行真的深深感染到了我。
來到大昭寺廣場,首先看到的是整個廣場的森嚴和流水一樣的人流,然後才是大昭寺門前那些在磕長頭的虔誠信徒。
在拉薩,藏族人民把以大昭寺為中心的八廓街地區稱為「拉薩」,藏文意思是「佛地」。大昭寺是拉薩人生活的中心,人們的一切都是圍繞著它展開的,由此可見大昭寺在拉薩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覺康」藏文意為「佛殿」,建於公元七世紀,是藏王松贊幹布為紀念尺尊公主進藏而建,後經歷歷代修繕增建,形成現在這龐大的建築群,建築面積達25000多平方米。作為藏傳佛教最神聖的寺廟,大昭寺並不從屬於那個教派。過去每年都會在這裡舉行傳召法會,歷代的達賴或班禪的受戒儀式也是在這裡舉行。
溫馨提示:大昭寺上午主要是對朝佛轉經的藏族百姓開放,雖然也對遊客開放,但是要等上很久。下午比較清靜,而且經常會有喇嘛師父為遊客講解大昭寺的歷史和文物。據說售票處有四位精通英語,漢語,藏語和日語,而且通曉佛法的喇嘛,他們是西藏最出色的導遊。只是上午全部佛殿都會開放,下午只開放主要的佛殿。晚19點30左右到21點,會有僧人在大殿誦經,如l果您可以和售票處的工作人員打招呼,晚上前去參觀。
大昭寺廣場前,從日出到日落,每天都會有來自不同地方的佛教信徒在這裡磕長頭,這也是很多信眾一生最大的心願,至死方休。在這裡可以看到大昭寺的全貌,不得不說的就是被圍牆圍起來的兩塊石碑,南邊一塊就是著名的唐蕃會盟碑,用藏漢兩種文字刻寫,另一塊是為紀念種牛痘對天花治療的種痘碑。
據說早年很多信徒都是徒步來的拉薩朝拜佛陀的,有的甚至要走上幾年時間,路上就會發生很多不測,如果不幸在途中逝世,就會由其他信徒帶上他們身體的一部分,要麼是頭髮,要麼是牙齒,要麼是額頭骨或者是亡者的珠子來的大昭寺,就相當於逝者已經到達這裡。
除了磕長頭,再有的就是那川流不息的轉經道了,八廓街原有街道只是單一圍繞大昭寺的轉經道,被藏族人稱為「聖路」,在這條藏傳佛教的轉經路上,每天都會有來自四面八方的信徒,或是磕長頭或者是轉經筒,圍繞大昭寺轉寺,這裡是藏民心中最重要的一條轉經路,每日傳遞著匯通天地的祈願,他們有秩序的沿著這條環形路走著,在這裡祈福,轉經,磕長頭,仿佛有一種無形的力量,震撼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我們,聽說如果他們已經走到人生終點,也會由家人背起他們的屍體圍繞著轉經道完成他們人生最後一次的轉經。這就是宗教,這就是信仰!
在這裡我還看到兩位藏族阿婆在做一種供養儀式,用青稞,松石和各種寶石供曼扎,阿婆手中的曼扎盤已經摩擦到像鏡子一般,一位僧人師父告訴我這是用來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和自己的上師 法 僧 善知識者,這種方式供養,也是一種修行,學捨棄布施。也是練佛家的(戒定慧)三學中的 定力。
大昭寺外圍的八廓街又稱八角街,圍繞大昭寺而修建,這裡是拉薩的老城區,欄杆,地面無不透露著歲月的痕跡,甚至你都可以聞到酥油的味道。最初它只是一條環形街道,後來成為朝聖者的轉經道,如今已成為拉薩最著名的旅遊商業街區,集宗教、觀光、民俗、文化、商業和購物於一身的旅遊勝地。
大昭寺門前鋪滿陽光,打一壺甜茶我們聊著過往,如同歌裡唱的那樣,我們在八廓街的一家小店喝著酥油茶看著街上的人流,遠處正在磕長頭的那個孩子就像鄰家男孩一般,卻有著無比堅定的信仰,這樣的虔誠使我們自愧。
西藏,是尋夢者最久遠的夢境,是離去者最終極的追憶,是嚮往者最恆定的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