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馬瑾倩)7月30日一早,來自北京的多家企業趕往河北,參加保定市扶貧產品展銷會,半天時間,與保定市8個貧困縣96家企業達成1161萬元協議和採購意向。同時,保定市扶貧產品直供北京採購基地當天掛牌,未來更多保定扶貧農產品將直接送上北京市民餐桌。
「保定有好糧,北京人不知道」
得知今天展銷會面向北京商戶,商戶孫雪發一大早開車拉上十幾箱「脆辣椒」來到農聯批發市場。11點剛過,存貨全部售罄。「本來想半天時間賣不了多少,結果兩個小時賣了平時三天的量。」孫雪發說,已有十幾家北京企業對他的產品表達興趣,並留下了聯繫方式,等待後續接洽。
「保定有好糧,北京人不知道。」北京扶貧掛職幹部、保定市政府副秘書長馬東說,長期以來北京市場果蔬等農副產品主要來自山東等地。近年來,保定8個貧困縣形成以阜平食用菌、硒鴿、唐縣優質羊、淶源小雜糧為代表的綠色安全農副產品,一大批農業園區已經走上了現代農業發展軌道。但距離北京高鐵只有50分鐘車程的保定,卻一直沒能參與到主要農副產品供應行列。
談及原因,馬東介紹,一方面當地企業商戶對接資源不足、物流交通不成熟,另一方面是保定本地企業、合作社、種植戶較為分散,沒有形成良好的地域品牌優勢,同時北京企業零散對接也帶來採購不便的問題。
依託當地最大的農副產品綜合交易批發市場——保定新發地聯農批發市場,保定今天起正式成立扶貧產品直供北京採購基地。
直供北京採購基地成立後,將為8個受援縣的扶貧企業免費提供產品展位,提供洽談空間。同時做好物流配送、儲備空間等銷售配套服務。為北京市黨政機關、國企和民企、各類行業組織的食堂、員工福利採購,特別是保障北京市餐飲行業和市民社區供應,搭建一站式採購服務平臺。
現場展銷會分為室內、室外兩個展區,8個受援縣96家企業參加,攜雜糧、果品、蔬菜、菌類、雞蛋在內的330種農產品同臺亮相。當天,京保兩地企業達成產銷協議和意向136個,協議和意向採購總金額共計1161萬元。
盲目種植變訂單式生產
「以前農戶低頭種地,不了解行情,常常出現產品囤積滯銷情況。」保定新發地聯農批發市場總經理鄭得厚表示,基地將優化8個受援縣扶貧產品組合,指導優化農產品進行訂單式種植、養殖,同時根據市場反饋情況增強對扶貧產品品質的改進。
此外,直供北京採購基地將為8個縣扶貧企業提供電商線上銷售渠道,與物流公司合作,整合配送車輛,開通專班專線,直達北京社區和門店,提高物流配送效能,降低成本。
「我們進貨後直接給食堂,繁複的包裝就可以省去,減少不必要成本。」華天集團副總經理胡博在展銷會現場,與供應商溝通訂單意向。她表示,疫情期間已在保定進行過少量採購嘗試,隨著餐飲企業不斷恢復,加上京保扶貧項目推進,將加大農副產品採購力度。
當天,北京公交集團、北京華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與保定市京保扶貧協作辦籤署了在8個受援縣採購扶貧產品協議。其中,北京公交集團採購不低於50萬元扶貧產品;北京華天飲食集團公司採購不低於80萬元扶貧產品。北京各企業與8個受援縣分別籤訂了合作意向。
近年來,北京7個區全方位對接支持保定8個貧困縣,投入資金16.6億元,實施項目748個,受益貧困人口63.96萬人。
新京報記者 馬瑾倩 周博華 視頻報導
編輯 白爽 校對 薛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