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扶貧產品送上城裡人的餐桌

2020-12-19 南方新聞網

雞蛋、紅糖、香米、葡萄酒、火麻油,數百種消費扶貧產品琳琅滿目。店主吆喝,顧客問價,各大攤位前熙熙攘攘。逛了半個多小時後,李阿姨提著旱藕粉絲、七百弄雞、七百弄土雞蛋和富硒香米,心滿意足地走出寶安大仟裡購物中心的一樓特色扶貧農產品集市。

這個集市是在9月2日搭建起來的。當天,以「百企參與,深愛同行」為主題的寶安區消費扶貧月在大仟裡拉開帷幕。寶安與大仟裡籤訂了消費扶貧合作協議,展銷寶安對口幫扶地區特色農產品。

這是寶安消費扶貧的一個縮影。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在突然遭遇疫情挑戰的情況下,寶安區率先在全市出臺消費扶貧補貼政策,將消費扶貧納入寶安區各單位結對幫扶工作內容和「寶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搭建寶安消費扶貧中心,以直播形式廣為宣傳,把對口幫扶地區的農產品送上城市人的餐桌,為對口幫扶地區打開了一條新的致富通道。

●南方日報記者 蘇國銳 崔潔

出政策

補貼參與消費扶貧的企業

在此輪脫貧攻堅戰中,寶安區擔負著對口幫扶廣東龍川縣13個鎮33個相對貧困村,扶貧協作廣西都安縣、大化縣的任務。

其中,都安、大化是廣西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貧困面最廣、脫貧任務最重、搬遷人口總量最大的兩個縣。2015年經精準識別後,都安縣貧困人口達33614戶136876人,大化縣貧困人口達22750戶101327人。

雖處偏僻地區,但龍川、都安、大化的特色農產品非常豐富。都安的牛肉、旱藕粉絲、山葡萄酒,大化的七百弄雞、紅水河魚、高山白玉薯,龍川的稻米、山茶油、腐竹等都具有一定知名度。

為更好地盤活這些特色資源,讓這些農產品走出大山,寶安遵循「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創新機制,推動貧困地區產品和服務融入全國大市場」的思路,發動社會各界主動參與消費扶貧。

為了讓消費扶貧形成長效機制,2020年4月,寶安出臺《寶安區推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若干措施》(下稱《措施》),對參與消費扶貧的企業、個體戶予以補貼。

《措施》提出,註冊地在寶安區的企業或個體戶,或在寶安區有銷售場所的連鎖企業,採購自寶安區對口幫扶的龍川縣和扶貧協作的廣西都安縣、大化縣的農產品,符合條件的可申請採購補貼;在寶安區內的商超或農產品批發市場設立專櫃(攤位)、或設立獨立門店、或設立寶安區消費扶貧中心專門用於銷售貧困地區農產品的,符合條件可申請場地補貼;對符合條件的用於展銷貧困地區農產品的消費扶貧中心,可申請裝修補貼等。

「這個政策給我們想參與消費扶貧的企業吃了一顆『定心丸』。」鼎禾盛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司非常看好新型生態農業的發展前景,希望積極參與消費扶貧,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力量。

目前,已有皇圖生態、鼎禾盛、綠康源、寶都原、安鑫寶、華潤萬家、茂雄集團、農產品集團、綠家農牧等多家企業參與消費扶貧。

獻愛心

機關單位、廣大市民踴躍購買農產品

3月25日上午,一批新鮮的廣西大化七百弄雞運送到寶安區沙井衛生監督所大樓。這是沙井衛生監督所響應寶安區號召,通過「以買代幫」的方式參與消費扶貧的活動。該所先後採購了龍鄉家米1000斤、霍山米粉100盒、都安牛肉300斤、大化七百弄雞311隻,累計消費達5萬餘元。

為幫助寶安對口幫扶地區農產品打開銷路,促進貧困戶和貧困村增收,寶安區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等帶頭參與消費扶貧,將消費扶貧納入了寶安區各單位結對幫扶工作內容,民營企業等社會力量也參與了消費扶貧,將消費扶貧納入「寶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通過「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的形式,購買農產品。

比如,寶安區對口扶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機關、街道、學校、醫院和企事業單位採購貧困地區農產品;寶安區商務局引導、發動、組織商業經營單位及各類農產品採購商、銷售商幫扶貧困地區銷售農產品,協調處理有關問題。扶貧產品的採購、包裝、銷售、運輸、結算等系列流程由經營者市場化運作,政府部門不直接經營。

寶安還建立了消費扶貧協作機制,組織引導區內具有農產品經營資質的企業和個體戶與貧困地區建立長期穩定的農產品供銷關係。通過在農產品採購、場地租賃、場地裝修、宣傳推廣等方面給予適當補貼的形式,引導農產品經營企業和個體戶通過市場化手段,積極對接貧困地區農產品供貨單位,幫扶銷售貧困地區農產品。

今年以來,寶安區積極動員209個參與「村村結對幫扶」的社區工作站、社區股份公司、社會組織、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採購貧困村農產品。同時,動員轄區愛心企業積極幫助銷售對口幫扶地區農產品,其中鑫榮懋公司面對疫情期間都安、大化兩縣水果滯銷問題,第一時間組織採購,累計幫扶銷售400萬元。

今年上半年,寶安區累計幫扶龍川、都安、大化三縣銷售農副產品3141萬元,另外動員企業「以購代捐」籤訂協議認購1.56億元。

建平臺

1200平方米寶安消費扶貧中心開張

消費扶貧的關鍵在於給扶貧地區農產品打開銷路,為了幫助龍川、都安、大化的農產品打開市場,寶安積極搭建產銷平臺。

7月18日上午,位於航城街道黃田市場的寶安消費扶貧中心正式開張。該扶貧中心總面積約1200平方米,每個地區的扶貧產品都設立了專櫃銷售,還設有線上直播帶貨區。

農產品均來自寶安對口大化、都安、龍川、察隅、喀什及德格6個扶貧市縣區的農產品,大化白玉薯粉絲、都安旱藕粉絲、龍川五指毛桃、喀什藏紅花等農產品應有盡有。

「寶安區消費扶貧中心是在區政府大力支持下,搭建的一個體驗、展示、享用和銷售扶貧成果的平臺。」深圳地標農品電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葉莉芳介紹,這既可以幫助寶安區對口扶貧地區銷售農產品,又解決了市場上特色農產品購買難、甄別難的問題,打通了消費扶貧「最後一米」。

與此同時,寶安消費扶貧中心上線了「寶扶貧」小程序線上商城,打開對口幫扶地區農產品供需通道,助力貧困戶增收脫貧。消費者在「寶扶貧」消費支付商品金額的1%為扶貧專項金,發放給貧困戶,真正實現「消費即扶貧」。

不僅如此,寶安區消費扶貧中心還在8月6日開幕的寶博會上首次亮相。「通過寶博會這個平臺,可以讓消費者更直觀看到、品嘗到特色農產品,擴大消費『朋友圈』,共同助力扶貧工作。」寶安區消費扶貧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在現場可以看到,農產品不僅品種眾多,龍川的富硒大米、都安的旱藕粉絲、大化的山茶油應有盡有,還各有「特點」——每個雞蛋上都貼了二維碼,用微信掃一掃雞蛋上的二維碼,就可以顯示出產品信息以及視頻。消費扶貧中心還在展會現場開啟直播帶貨,消費者不逛展也可通過「寶扶貧」線上商城的直播區「買買買」,共同助力扶貧。

在此之前,寶安首家消費扶貧超市於6月20日在西鄉街道新安六路36號開業。扶貧超市從貧困縣集體經濟公司、合作社及貧困群眾處收購特色農產品並進行運輸、包裝,通過線上運營及實體店同步銷售的方式擴大銷路,搭建起政府、企業和貧困群眾之間的愛心橋梁。銷售的扶貧產品為廣西都安縣、大化縣,廣東龍川縣,四川德格縣,西藏察隅縣,新疆喀什市6個縣市農特產品及加工品,產品種類超過200種。

截至目前,寶安區引導轄區企業設立了15家消費扶貧超市(門店形式)、2家線上消費扶貧平臺(鼎禾盛的菜興網、寶都原的寶安區扶貧超市)。接下來,寶安還將進一步加大消費扶貧力度,讓更多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進入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形成全社會參與消費扶貧的強大合力。

廣宣傳

「直播帶貨」推介農副產品

「買雞蛋嗎?綠殼的那種。買腐竹嗎?黑豆做的那種。買米嗎?很生態的那種。」……

5月22日下午,寶安區新安街道啟動深圳首個街道「異地帶貨」扶貧助農項目。藉助「農特產品+直播+電商+助農」模式,新安街道幫助龍川縣車田鎮官天嶺村、共和村搭建起「一心一農」網絡銷售平臺,用電商打通貧困村農產品銷售渠道,帶動貧困戶增產增收,實現長效脫貧。

當天下午,新安街道黨工委書記高榮望、車田鎮委書記馮雪敏等分別參加新安街道會場、龍川縣車田鎮人民政府會場活動,推介各類優質農副產品。

「龍川好物,值得擁有。」「原生態的農產品,對身體好,剛好可以給爸媽買一點。」在1個小時的直播中,超8萬名網友同時在線觀看,留言近千條。在此期間,進店瀏覽「一心一農」微店平臺的人數超過6萬人次,線上及線下渠道售出近5000單扶貧農產品。

貧困群眾增收入,吃貨網友飽口福,新安街道網絡消費扶貧直播帶貨顯然是一舉多得的扶貧妙招。

沒過多久,寶安再次以「直播帶貨」的形式開展消費扶貧。6月24日,寶安區工信局(對口辦)、寶安區融媒體中心與京東京喜平臺聯合舉辦「寶安扶貧 嘗鮮直播」,向網友推介大化土雞蛋、都安特色火麻油、龍川腐竹等土特產,助力寶安對口幫扶地區線上銷售農副產品。

在4個小時直播中,通過「寶安區對口幫扶地區概況」「寶安區對口幫扶措施」「624,消費扶貧我來助力」等幾方面內容,讓觀眾了解寶安區對口幫扶地區,了解貧困地區農產品。在營銷方面,活動還與商家聯合增設624直播專享價,讓消費者在觀看之餘,感受直播購物的魅力,共同拉升營銷峰值,打造寶安區助農直播亮點案例。

活動現場還邀請了寶安區民政局派駐河源市龍川縣龍母鎮珠塘村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長劉攸偉作為嘉賓,做客扶貧直播間,跟觀眾暢談扶貧工作見聞、分享扶貧工作經驗。

相關焦點

  • 沒有中間商,更多保定扶貧農產品將直送北京市民餐桌
    同時,保定市扶貧產品直供北京採購基地當天掛牌,未來更多保定扶貧農產品將直接送上北京市民餐桌。「保定有好糧,北京人不知道」 得知今天展銷會面向北京商戶,商戶孫雪發一大早開車拉上十幾箱「脆辣椒」來到農聯批發市場。11點剛過,存貨全部售罄。「本來想半天時間賣不了多少,結果兩個小時賣了平時三天的量。」
  • 精準扶貧 上城力量丨高節竹、烏杆天麻……來看東西部扶貧協作在...
    改變發生在2019年4月——上城區扶貧幹部引進杭州臨安的筍用竹產業,採取「鄉鎮+合作社+貧困戶」模式,打造筍用竹產業基地。一根根拔節生長的筍用竹替換了曾經的低產低效蔬菜基地,成為引領烏流村未來發展的希望。   希望背後,連結的則是上城和雷山兩地,以產業扶貧引領脫貧攻堅的堅實之路。
  • 滬滇深化扶貧合作 「紅河梯田鴨」直送上海家庭餐桌
    近年來,上海市長寧區和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縣進一步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增強對口幫扶項目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大力推動產業扶貧工作,先後投入大量滬滇項目資金,建成生豬、肉雞、梯田鴨等養殖重點項目,帶動貧困人口穩定增收。
  • 大化扶貧產品暨美食名宴《壯瑤大席》「走進」北京
    廣西新聞網北京6月10日訊(通訊員 韋哲)6月10日,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生態扶貧產品暨美食名宴《壯瑤大席》進京展示推介活動在北京廣西大廈隆重舉行。活動展示壯鄉瑤寨生態食材及長壽特色美食的魅力,助推消費扶貧,助力大化脫貧攻堅。
  • 「理想餐桌」開進老洋房 精準扶貧從「田間」到「舌尖」
    12月18日下午,一張連結中國西部田間和駐滬跨國企業的「理想餐桌」在汾陽路150號上海滬劇院老洋房裡亮相。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指導,上海日報社主辦的「跨國企業在上海·理想餐桌行動」以上海16個區對口幫扶地區農產品為食材,由在滬中外名廚進行創意烹飪,形成了19個優秀扶貧公益菜單。在老洋房「白公館」裡,做了一場「理想餐桌」與海派文化的跨界連接。
  • 共奔小康|杭州上城@貴州雷山:美好相遇,牽手童行
    在雷山縣婦聯主席唐家英、龍頭街道黨工委書記餘德利、龍頭街道婦聯主席陳程、龍頭街道觀音閣社區支書李將虹、觀音閣社區婦聯主席吳興豔等陪同下,上城區公益團隊一行參觀考察了觀音閣社區婦女之家和兒童之家,並就婦兒之家建設、家庭教育開展等方面進行了交流
  • 從田間到舌尖的精準扶貧:長三角80餘家餐廳推出「理想餐桌」菜單
    從田間到舌尖的精準扶貧:長三角80餘家餐廳推出「理想餐桌」菜單東方網 王佳燕2020年12月16日 10:55   東方網記者王佳燕12月16日報導:以上海十六個區對口幫扶地區的農產品為亮點,食材跨越雲、貴、藏、新、青、渝,由在滬中外名廚進行創意烹飪,形成扶貧公益菜單。
  • 「淶源消費扶貧宴」亮相豐臺餐桌
    為進一步助力淶源扶貧產品進企業、上百姓餐桌,推動淶源的產品和服務融入首都市場,惠及淶源縣貧困群眾,2020年11月11日,在北京市豐臺區統戰部、區發改委、區商務局、區文旅局的工作指導和大力支持下,以美食節活動為載體,舉辦了淶源縣8家優質農產品企業推介會。
  • 上城首場溫暖送環衛工人 給老人免費理髮的「銀絲坊」也記一下
    張能慶為環衛工人送羽絨服和圍巾這位38歲的溫州蒼南人,1998年來杭州發展,2001年在勞動路開理髮店。18年過去了,他還帶有濃濃的地方口音。他說很能體會外來務工人員的心理,當時自己也是孤身一人,過了好一陣子才融入杭州,熟絡起來。因此,現在要儘可能給外來務工者多一些關心,讓他們感受異地的溫暖。「衣服不多,只是自己的一點心意。如果把環衛工人們的保暖工作做好,他們會更積極、安心地搞好城市環境。」
  • 前10月消費扶貧已銷售2276.65億元,扶貧產品受歡迎 更多「頭回客...
    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將消費扶貧行動作為應對疫情、災情的有效方式,鞏固脫貧成果的有力舉措,促進貧困地區長遠發展的重要抓手,實現消費者買到好東西、扶貧產品賣出好價錢、貧困群眾增收闖出好路子的多贏局面。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大力開展消費扶貧活動,密集出臺政策舉措,越來越多來自貧困地區的「土山貨」走上千家萬戶的餐桌,成了「香餑餑」;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實現穩定脫貧。消費扶貧有效緩解了疫情等對農產品銷售帶來的不利影響,扶貧產品沒出現大面積滯銷賣難問題。
  • 上城文體惠民「實打實」受益人群涵蓋廣
    宅在家裡想看書?上城區各社區圖書閱覽室將開展「你愛看書我送書」家家樂活動,一個電話,就可訂閱心儀的圖書。  諸多「福利」面前,各位親們,機不可失哦。  其實,上城區精心準備捧上如此可口的「文體大餐」,出發點就是便民、親民,讓各個層面更多的人群享受到文體活動帶來的快樂。
  • 公益扶貧,一路「柚」你! 瑞寶街舉行中秋節慰問行動暨扶貧健康餐桌...
    9月19日下午,瑞寶街道在工業大道鳴翠四期文化廣場舉行2020年中秋節慰問行動暨扶貧健康餐桌系列活動今年5月,為幫助對口扶貧大埔縣太寧村貧困戶的農產品銷售,瑞寶街向轄區居民發出了扶貧健康餐桌活動倡議,通過線上直播+線下社區宣傳的形式,搭建太寧村農民與瑞寶街居民的對接平臺。熱心的居民不僅踴躍購買貧困戶的農產品,還積極帶動宣傳,為貧困戶發展農業生產加油鼓勁。
  • 徐州醫科大學推進消費扶貧 貧困地區農產品直通高校餐桌
    徐州醫科大學推進消費扶貧 貧困地區農產品直通高校餐桌 發布日期:2021-01-07 07:56 來源:新華日報 字體:[大 中 小] 徐州醫科大學的同學們最近發現,來自豐縣的農產品登上食堂的餐桌。
  • 扶貧日記 送電視
    扶貧工作開展到現在已經有7個多月了,如今到年底,市裡要對今年的扶貧工作進行第三方評估檢查,其中貧困戶戶容戶貌就是一項必檢內容,近些天所有幫扶人都到村裡來開展幫扶工作。王主任是縣廣電局下派的扶貧工作隊的隊長,王主任整理下衣服,站起來講了這次七改一增的意義,並就這次市第三方評估進行了模擬問題培訓,主要是扶貧以來你家有什麼變化,你的幫扶人是誰,幫扶人給你做了什麼事,你享受到哪些幫扶政策等,其實就是讓貧困戶在上級調查時能把平時自己受到的幫扶情況說出來。
  • 上城將打造宋韻文化傳承展示中心
    上城將打造宋韻文化傳承展示中心作為南宋皇城遺址所在地、南宋文化發祥地,上城區一直將南宋文化傳承作為該區建設一流的國際化現代化城區的文化支撐和精神動力。過去5年,上城全力打造文化傳承標杆區,全面實施文化強區戰略,落實《上城區文化興盛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積極推動南宋皇城大遺址保護開發。此外,還持續舉辦全球私募基金西湖峰會、南宋文化節,省級以上非遺代表性項目數量位居全市主城區第一。
  • -中新城上城一期龍亭家園裝修
    今天就給大家曬曬我家中新城上城一期龍亭家園的一套房屋,花7萬改造90平米三居室舊房,選擇了裝修十大風格裡的現代風格,裝修效果圖太漂亮,鄰居以為走錯門了。大家來看看我家的裝修怎麼樣吧。本方案是來自上城家園3室1廳1廚1衛90㎡的戶型,戶型你叫常見,也比較適合,小區周邊的生活設施齊全,交通也非常便利。戶型的空間布局也比較合理。
  • 「理想餐桌行動」獲獎菜單公布 跨國企業助力田間到舌尖的精準扶貧
    東方網記者王佳燕12月18日報導:在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在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的指導下,由上海日報社主辦的「跨國企業在上海·理想餐桌行動」於今日公布了37個公益獎項,其中包括了以上海十六個區對口幫扶地區農產品為食材亮點,由在滬中外名廚進行創意烹飪,形成的19個優秀扶貧公益菜單
  • 扶貧產品「登陸」匯金百貨,徐匯區打造人氣最旺「百縣百品」直營店
    作為上海市首批三家消費扶貧直營店之一的徐匯匯金店,將成為上海對口幫扶地區特色扶貧產品的重要展示展銷「窗口」。圖說:上海對口幫扶101縣的扶貧產品「登陸」徐家匯。徐匯區供圖走進匯金百貨「百縣百品」直營店,第一感覺就是「人多」。
  • 扶貧扶智,送教上門!
    扶貧路上,殘疾、貧困孩子更是脫貧工作的重點關注對象。高安市充分發揮教育扶貧職能,精準掌握重度殘疾兒童教育需求,實施送「教」上門,用愛譜寫脫貧故事。跟隨著特教老師的腳步,記者來到送教學生家中,據了解,今年18歲的小梅身患小兒麻痺症,生活不能自理,無法像正常孩子上學。在和老師學習互動過程中,我們深深感受到了她對知識的渴望。
  • 東北黑蜂上京東:烏蘇里江畔電商扶貧路
    李洪慶今年61歲,是黑龍江省饒河縣山裡鄉二林子村人。三十多歲時,李洪慶就患上股骨頭壞死,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家裡上有老下有小,也沒有經濟能力治病,李洪慶只能自己養蜂,艱辛度日。2008年,饒河當地成立了養蜂合作社,李洪慶加入了合作社。  同期加入的還有李寶山。李寶山是饒河縣饒河鎮人,今年63歲。20歲起李寶山在當地石油公司上班,家裡的生活雖不算富裕但也衣食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