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災難多,新鮮事也多。突然網上爆料&34;,仔細一看是說語數英430分、江蘇第一名的學生因為選修歷史課B+,可能無緣清華北大以及其他985院校,很多人為之叫屈。
江蘇在高考改革中採取3+2,語數英+兩門選修課,語數英和過去一樣是數值型數據,選修課則採用等級制賦分。語數英分數可以加起來(理論上是不可加的),等級分完全無法進行加減。也就是說江蘇高考已經沒有&34;,哪裡來的狀元呢?
江蘇高考3+2模式,就是語數外三門必考,剩下的2門就是選修科目。只是為了迎合&34;,才會有文科必選歷史,理科必選物理,另一門從化學、生物、政治、地理中各選一門。
我們發現江蘇高考不僅僅沒有了總分,而且連考生科目都不一樣,學生的分數根本就沒有了可比性。不僅僅狀元不存在,連所謂的文理科都不存在。
只是招生錄取的時候依然按照文理科分類,也就用過去的習慣對江蘇高考進行解讀,也就產生了江蘇文科狀元這本不存在的事物。
這位江蘇語數英430分的學生,成績顯然說比較優秀的,即便歷史沒有達到A,對於清華北大這樣的學校來說依然有一定的吸引力。因為歷史B+並不能說明這位學生的能力,也不影響學習其他專業。如果是大學自主招生的話,完全可以根據她5門學科的實際情況招到一個適合的專業。但是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要處理完全國千萬學生、3000多所高校的招生工作,顯然無法做到如此細緻,無法讓每一個學生都找到理想學校,也無法讓每所學校都招到好的學生。
通過網上的反應,總分錄取依然是最簡單最容易被理解最高效的方式。錄取方式不改變,賦分方式只能為招生帶來麻煩,也為參與的人增加風險。所以這幾年加入全國統考的省份越來越多,就是在招生簡單化的思路造成的。高校和各省逐漸主動拱手把自主招生和學業評價的權利讓給最簡單的統考總分招生。
這對於在總分招生中處於劣勢的貧窮子弟更加無法翻身。反而江蘇所謂的文科狀元在知道自己可能無緣清北的時候表現的很淡定,這說明江蘇高考的方式是有助於減輕學生心理壓力的。
作者:虹野
編輯:虹野
圖片:來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