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篇文章解讀科學家們如何鑑別出引發疾病的風險基因?

2020-12-13 生物谷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尋找引發多種人類疾病風險基因上取得的成績!分享給大家!

【1】Nat Genet:發現34個與卵巢癌風險增加相關的敏感基因

doi:10.1038/s41588-019-0395-x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Jonsson綜合癌症研究所、Cedars-Sinai癌症研究所和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一組研究人員最近發現,有34個基因與卵巢癌早期發病風險增加有關。這一發現於近日發表在《Nature Genetics》雜誌上,將有助於識別卵巢癌風險最高的女性,並為識別針對這些特定基因的新療法鋪平道路。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Jonsson綜合癌症中心的Bogdan Pasaniuc說:「如果你很早就發現了卵巢癌,那麼存活率會非常高,接近90%。但這種情況並不經常發生。大多數病例發現於晚期,存活率急劇下降。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想要了解它背後的基因,這樣我們就能更好地預測誰患這種癌症的風險更高。」

【2】Nat Genet:鑑別出400多個與精神分裂症發生相關的風險基因

doi:10.1038/s41588-019-0364-4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Genetics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西奈山醫院的研究人員應用一種新型的機器學習方法對超過10萬多人進行研究,在大腦13個區域中鑑別出了413個與精神分裂症相關的基因,通過對組織中的基因表達情況進行檢測分析不僅能幫助研究者鑑別出與精神分裂症相關的基因,還能發現出現異常表達的大腦區域。

儘管影響不到全球2%的人群,但精神分裂症依然是引發人群機體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雖然該病流行率較低,但其對公共衛生和社會經濟會造成重大的影響,主要是患者的再入院及治療費用等。更重要的是,儘管普遍認為多個基因會增加精神分裂症的風險,但研究者並不清楚這背後的具體分子機制。

【3】Nat Med:遺傳篩查發現兒童黑色素瘤的風險基因

doi:10.1038/s41591-019-0373-y

根據 St. Jude兒童研究醫院的研究者們在最近的《Nature Medicine》雜誌上發表的文章,對青少年患者進行全面的臨床基因組檢測,包括全基因組測序,能夠幫助研究人員識別驅動最常見的兒童黑色素瘤的單個基因突變。

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在這項研究中篩查出的spitzoid黑色素瘤的年輕人中有33%在同一基因MAP3K8中攜帶了新的突變,包括重排。在測試的近500名成人黑素瘤患者中,1.5%也發現了類似的突變。 (Spitzoid黑色素瘤發生在兒童和成人,但它是最常見的兒科黑色素瘤)

【4】Nat Genet:繪製食管癌風險基因圖譜有望幫助尋找新型藥物靶點

doi:10.1038/s41588-018-0331-5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成功對食管癌患者進行分類,這或許能幫助研究者開發出除標準化療、放療及手術之外新型食管癌個體化療法。

文章中,研究人員利用全基因組測序和全外顯子組測序技術對食管腺癌患者機體的突變進行圖譜繪製;食管腺癌是食管癌的主要類型;研究人員在99%的患者中都發現了食管腺癌的驅動突變,而且超過50%的患者都對臨床試驗中的乳腺癌藥物(CDK4/6抑制劑)比較敏感,這就意味著研究人員有望在1-2年內進行食管癌患者的II/III期臨床試驗。

【5】Nat Commun:科學家成功利用大數據分析來鑑別新型的癌症風險基因

doi:10.1038/s41467-018-04900-7

誘發癌症有很多遺傳原因,比如有些突變會遺傳自父母,而其它則是後天獲得性的突變,比如因外界因素或DNA複製的錯誤導致等,大規模的基因組測序在識別因體細胞突變所誘發的癌症上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這種技術卻無法有效識別因遺傳性突變所誘發的癌症,而且識別這些遺傳突變的主要來源仍然是基於家族性的研究。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巴塞隆納基因組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的統計學方法,其能夠從腫瘤測序數據中鑑別出癌症易感性基因;該方法使用了一種古老的想法,即癌基因通常需要「兩次擊打」(two hits)才能夠致癌,研究者表示,這種方法能幫助他們從當前癌症基因組資料庫中系統性地鑑別出相關的基因。

【6】Nat Med:科學家鑑別出新型痴呆症風險基因

doi:10.1038/s41591-018-0223-3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鑑別出了參與痴呆症患者神經變性發病的遺傳過程,相關研究結果或能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新型療法減緩或抑制疾病的進展。

文章中,研究者發現了參與突變的兩大類基因,這些基因突變會導致tau蛋白的過量表達,而這是痴呆症患者機體中神經元進行性缺失的標誌,儘管本文研究是對痴呆症小鼠模型進行的,但研究人員還進行了額外的試驗表明,相同的遺傳過程在人類大腦中也會發生。研究人員對一個大型的實驗性藥物遺傳效應資料庫進行了搜索,從而確定哪些藥物能夠改變神經元的缺失或神經變性的發生;在人類細胞培養液中,研究者發現,利用這些分子就能夠幹預機體的神經變性過程。

【7】Nat Genet: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遺傳分析鑑別出535個高血壓風險基因

doi:10.1038/s41588-018-0205-x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蘭卡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對100多萬人進行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遺傳分析,鑑別出了535個與高血壓發生相關的新型基因。

研究者表示,所有相關變異的綜合效應常常會展示出一種較大的合併風險,這就迫使研究人員需要進一步調查研究提出一種潛在的精確醫療策略來預防高風險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高血壓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一種高度遺傳性和可修飾的風險因素,截止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所鑑別出的所有遺傳突變僅能夠解釋不同血壓的兩個人之間3%-4%的差異。

【8】Mol Psych:科學家鑑別出能促進個體患阿爾茲海默病的新型風險基因

doi:10.1016/j.jalz.2017.11.006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Molecular Psychiatr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了一些新基因,其或能幫助理解促使人群患上阿爾茲海默病的遺傳風險因素。

近年來,阿爾茲海默病的發病率逐年增加,而且其是引發痴呆症的最常見原因,同時也是導致65歲及以上成年人死亡的第五大原因;阿爾茲海默病的主要特徵為患者大腦中會形成衰老斑塊(β澱粉樣蛋白的胞外堆積)和神經原纖維的纏結(高度磷酸化tau蛋白的聚集),其會導致個體大腦出現神經變性症狀以及記憶減退,最終死亡。儘管如今阿爾茲海默病的流行率不斷增加,而且其給社會帶來的負擔也越來越重,但目前研究人員仍然並不清楚促進人們患上阿爾茲海默病的遺傳和環境因素。

【9】Genome Biol:從移植心臟中尋找導致心臟疾病的風險基因

doi:10.1186/s13059-017-1286-z

最近一支國際研究團隊發現了大量與擴張型心肌病和其他心臟疾病有關的風險因子,這是到目前為止最大的轉錄組學研究。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Genome Biology上。許多基因的變異都會讓人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但是我們對這些基因的了解仍然存在空缺。有時不僅是基因本身,它們表達的產物也會影響疾病風險,比如在一些情況下RNA就會發生改變,RNA的表達量以及發生的修飾都會影響疾病的進展。

在這項研究中,多個國家的研究人員共同合作對健康人和病人的心臟組織進行了轉錄組分析。他們在心臟移植過程中對97名患有擴張型心肌病的病人和108名健康捐贈者的心臟進行了活檢取樣,並通過轉錄組分析發現了228個差異基因。某些RNA分子或RNA修飾存在可變頻率,研究人員證實他們在擴張型心肌病的風險基因中發現了這些調控差異,但是他們還發現了60個在心臟中活躍表達的新基因到目前為止還未發現與擴張型心肌病存在關聯。

【10】Nat Genet:突破!科學家首次鑑別出誘發失眠症的7個風險基因

doi:10.1038/ng.3888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阿姆斯特丹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首次發現了和失眠症相關的7個風險基因,相關研究或為研究人員闡明誘發人類失眠的生物學機制提供思路;此外,研究者還表示,失眠症或許並不像人們常說的那樣是一種純粹的心理疾病。

失眠症或許是日常生活中我們所面對最多的健康抱怨了,甚至在治療後,睡眠不足也一直困擾著人們的健康,本文研究中研究者發現了和失眠症相關的風險基因,這對於揭示誘發失眠症的原因非常重要。研究者Van Someren認為,這項研究是從神經元之間「交流溝通」的水平上對失眠症進行理解,我們希望後期能夠開發出治療失眠症的新型療法。(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更多精彩盤點!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多篇文章聚焦科學家們在癌症生物標誌物研究上的新發現!
    科學家識別出能指示子宮內膜癌患者不良預後的新型生物標誌物doi:10.1158/1078-0432.CCR-19-4088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昆士蘭科技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指示子宮內膜癌不良預後的新型生物標誌物,這種新型癌症生物標誌物和診斷方法或能幫助有效診斷出易於擴散和復發的腫瘤類型
  • 科學家們如何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改善多種人類疾病的診療?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發表的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闡述科學家們如何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改善多種人類疾病的診療,分享給大家!【3】Nat Biomed Engine:科學家有望利用人工智慧技術來預測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doi:10.1038/s41551-020-00626-4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新加坡全國眼科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利用人工智慧技術來預測個體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 Nat Commun:鑑別出110個基因和乳腺癌風險增加直接相關
    2018年3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英國癌症研究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鑑別出了和乳腺癌風險增加的110個關鍵基因;文章中,研究人員利用了一種先進的遺傳學技術對和乳腺癌遺傳風險相關DNA區域進行了圖譜繪製,並從中尋找能夠增加女性乳腺癌風險的可能基因
  • PNAS:科學家鑑別出能有效預測皮膚癌風險的「超級熱點區域」
    2019年12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人類基因中發現了「超級熱點區域」(hyperhotspots),相比基因組平均水平而言,這些位點對來自太陽光紫外線輻射的敏感程度是前者的
  • 多篇文章聚焦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doi:10.1016/j.cell.2020.03.007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於機體免疫系統被錯誤導向攻擊宿主自身所引發的一種疾病,如今越來越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需要進行治療,一般而言,目前的治療性手段較為廣泛且是非疾病特異性的,而且其還會給患者帶來很多副作用,因此研究人員就迫切需要開發精準化的早期幹預措施,日前,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 多篇文章解讀DNA損傷領域重要研究成果
    我們都知道,機體DNA損傷如果得不到及時修復就會引發一系列健康危害,比如癌症或衰老等,近年來科學家們在DNA損傷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文中,小編整理了相關研究報告,分享給大家!
  • 多篇文章聚焦近年來科學家們在miRNA研究上取得的新進展!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在這篇論文中,他們描述了在之前工作的基礎上開發出這種測試方法,以及它在實驗室小鼠身上的效果如何。正如這些研究人員指出的那樣,儘管超級大國之間的軍備競賽有所減少,但意外或故意的核爆炸在今天仍然是一種威脅。因此,關於如何治療受此類事件影響的人的研究仍在繼續。
  • 多篇文章解讀近年來皰疹病毒領域重要研究成果!
    Tanzi說,「已有多項流行病學研究提示著遭受皰疹病毒感染的人有更高的風險患上阿爾茨海默病。我們的研究結果揭示出作為大腦中的防禦反應,皰疹病毒感染引發大腦中的澱粉樣蛋白堆積。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將感染假說和澱粉樣蛋白假說合併為阿爾茨海默病的一種'抗菌反應假說(Antimicrobial Response Hypothesis)'。」
  • 多篇重要研究成果解讀癌症擴散研究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癌症擴散研究領域的新進展,與大家一起學習!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細胞培養物進行研究鑑別出了一種特殊蛋白或能作為靶向殺滅高級漿液性卵巢癌細胞的潛在治療靶點;這類卵巢癌中,大約70%的患者都會出現化療耐受性並發生疾病復發,因此研究人員迫切需要開發出治療這類卵巢癌的新型療法。研究人員鑑別出了一種新方法,其能使得高級漿液性卵巢癌細胞處於「睡眠」狀態,即細胞衰老(senescence)。
  • 多篇文章解讀腫瘤浸潤領域重要研究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報告,共同解讀腫瘤浸潤性研究領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分享給大家!【1】Cancer Cell:腫瘤浸潤性免疫細胞或能有效預測癌症患者的預後狀況新聞閱讀:Immune cells key to predicting cancer outcomes, research suggests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Cancer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愛丁堡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鑑別出了癌變腫瘤中免疫細胞的關鍵改變
  • 科學家們如何利用新型血液檢測技術來改善多種人類疾病的診療?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報告,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如何利用新型血液檢測技術來改善多種人類疾病的診療?分享給大家!文章中,研究者利用雷射技術開發出了一種手持式的生物傳感器,其或能為包括肺炎等繼發性感染的COVID-19患者在內的多種患者提供快速、實時的血液檢測。
  • 多篇文章聚焦腺病毒最新研究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腺病毒研究領域取得的最新進展,分享給大家!人類腺病毒(HAdVs)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微生物,其能夠引發眼部感染、呼吸道和胃腸道感染等。文章中,研究者闡明了罕見腺病毒HAdV-52攻擊細胞的分子機制;研究者揭示了HAdV-52如何與宿主細胞表面上的特殊糖分—多唾液酸進行結合,多唾液酸在腦癌和肺癌細胞表面非常普遍;據研究者介紹,這項研究發現或能能幫助他們後期開發基於病毒的新型癌症療法,或有望利用腺病毒來靶向殺滅癌細胞。
  • 科學家們在癌症復發研究上取得的新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癌症復發研究上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如今研究人員在治療ALL上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但仍有15%-20%的患兒和40%-75%的成年患者會發生疾病復發,而且復發患者的預後往往較差,針對ALL的療法能清除部分白血病細胞,而其它白血病細胞則會存活同時會不斷進展引發患者疾病復發,究其原因,科學家們目前並不清楚。
  • 多篇文章解讀魚油對機體健康的諸多益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聚焦魚油對機體健康帶來的諸多益處,分享給大家!doi:10.1136/bmj.m456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BMJ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南方醫科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有規律地攝入遇有補充劑或能降低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比如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等;後期研究者還需要深入研究來揭示達到臨床意義的療效到底需要多大劑量的補充劑。
  • 世界骨質疏鬆症日 多篇文章解讀骨質疏鬆症研究進展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利用先進的質譜技術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分子模型,相關研究或能為後期科學家們開發治療骨質疏鬆症的新型療法提供思路。目前,靶向作用這種受體的藥物—維生素D受體激動劑使用非常有限,因為該藥物的使用會引發高鈣血症,這種疾病會削弱骨質健康甚至導致腎結石,這或許是因為血液中鈣離子水平過高導致的。
  • 多篇文章解讀血清素領域重要研究成果!
    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凱斯西儲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了一種高性能的顯微鏡首次觀察到了血清素激活其受體的全部過程,揭示血清素受體的分子細節有望改善藥物的開發來治療多種人類疾病。科學家們給出了不同的結果。一些人發現血清素能促進快樂。另一些發現它增加焦慮的同時抑制運動,而其他人持相反的觀點。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的Liqun Luo教授及其團隊著重關注腦幹中的一個被稱作中縫背核(dorsal raphe)的區域,這個區域含有哺乳動物大腦中最大密度的都通過釋放血清素傳遞信號的神經元(大約9000個)。
  • Nat Methods:新型工具或能鑑別出引發癌症擴散的罪魁禍首!
    2019年4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癌症能在機體遠端「紮根」(癌症轉移)是引發90%實體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癌症轉移是複雜遺傳相互作用的結果,目前研究人員仍然很難對癌症轉移進行深入研究,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ethod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設計了一種新方法,其能幫助鑑別出癌症中最危險的遺傳相互作用。
  • 科學家們在囊性纖維化疾病研究領域的新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科學家們發表的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析囊性纖維化疾病研究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doi:10.1038/s41467-019-11454-9囊性纖維化是一種目前無法治癒的人類遺傳性疾病,而科學家們也一直在與其抗爭,特別是針對引發囊性纖維化的一些突變;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特蘭託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示,他們或能利用基因編輯技術來推動CRISPR-Cas治療引發囊性纖維化的遺傳性問題
  • 多篇文章聚焦科學家們近年來在星形膠質細胞研究上的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盤點了多篇文章,共同聚焦科學家們近年來在星形膠質細胞研究上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但是,科學家們仍在了解這些連接如何對新的經歷和信息作出反應。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令人吃驚地發現了一種大腦免疫細胞幫助解決問題的新方法。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Cell期刊上。
  • 觀點丨CRISPR引發小鼠體內基因突變屬於過度解讀?
    2017 年 5 月 30 日,《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刊登了一篇文章。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在治癒小鼠相關疾病遺傳性疾病的同時,基因編輯常用的工具 CRISPR/Cas9 可能會造成很多意料之外的基因突變。文章刊登後引發了十分廣泛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