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星系統、三星系統、四星系統,銀河系內普遍存在多個「太陽」

2020-12-16 猩猩科學頻道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大家好,我是璀璨的猩猩

太陽,對於我們地球上的萬物來說,非常重要,將太陽稱為「萬物之源」也不為過。我們地球之所以能夠具備孕育生命的條件,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地球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地帶,如果不是在太陽系的宜居地帶,而是離太陽很近或者比較遙遠,意味著地球表面的溫度會比較高或者比較低,要麼像水星、金星那樣高溫,要麼像土星、木星那樣寒冷。

天空中出現一個太陽,對於我們來說剛剛好的,如果多一個太陽,地球可能就會變得很高溫,地球是否還能孕育生命都是一個大問題。雖然,我們有「后羿射日」的神話故事,但終究是神話,和現實完全不一樣,因為天空中出現九個太陽的話,基本上就不存在生命了,何來「射日」?雖然在地球上沒有兩個太陽或者多個太陽,但是有一些星球上確實是存在多個太陽的情況。

據2019年11月15日的一則科學報告顯示,我們目前已經發現4000多個系外行星,不過,這些系外行星的運行情況不大一樣,它們所環繞的主恆星情況不一樣。耶拿大學天體物理研究所和大學天文臺的一項新研究結果表明,目前已經發現有200多個系外行星所在的恆星系是多星系統。也就是說,如果站在這200多個系外行星表面,我們可以看到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太陽」。這樣的情況,我們在地球上是沒法看到的,因為太陽系內只有一個主恆星,也就是只有一個太陽。

在這一項研究中,科學家發現在距離我們大約1600光年的範圍內,存在176個雙星系統,有27個三星系統,還有一個四星系統。也就是說在這個區域內,有超過200個多星系統,在這些恆星系內的行星上面,我們可以看到多個「太陽」。

由於我們很難發現那些質量很小、離我們很遙遠的恆星,所以我們沒法確認銀河系中恆星的實際數量。不過此前有研究指出,在銀河系中85%的恆星可能是多星系統。也就是說,在銀河系內,很多系外行星的天空中出現多個「太陽」的情況應該是很普遍的。不過,克卜勒天文望遠鏡所觀測到的數據表明,在這些多星系統中,只有三分之一的多星系統存在系外行星,也就是說,有三分之二的多星系統都沒有系外行星,只是兩個或者多個恆星相伴。

在這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不僅僅是尋找這些多星系統,還對這些多星系統進行了詳細的研究,發現這些多星系統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從恆星的距離來看,有一些伴星與主恆星之間的距離在20 AU內(相當於在太陽系中,太陽與天王星的距離),有一些伴星與主恆星之間的距離比較遠,可以超過9000 AU。

在質量的差異性方面,這些多星系統中,最大的恆星質量相當於我們太陽的1.4倍,最小的恆星質量僅相當於太陽的8%。從平均值來看,這些伴星的平均質量主要在0.15-0.3倍太陽質量之間。一般來說,這些多星系統中,都是有一個較大的恆星,還有一個較小的伴星,這些伴星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小的。

由於這些多星系統的運行情況與我們太陽系的情況不大一樣,這些多星系統的運行情況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至於在這些多星系統中,行星天空中出現多個太陽是什麼情況,也是很難確認的,因為我們不清楚這些多星系統的運行情況,所以,很難評估這些系外行星天空中出現多個太陽是否會很高溫。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又發現雙星系統的行星
    不過「克卜勒」望遠鏡仍然取得了一些發現成果,在第29屆國際天文學大會上,天文學家公布了最新的凌日行星的觀測結果,這是一顆存在於兩顆恆星系統中的行星,科學家稱之為「塔圖因」行星。因為在星球大戰中也有類似的行星存在,它的天空中擁有兩顆太陽。
  • 146光年外,4顆恆星的四星系統,讓人感嘆宇宙「鬼斧神工」
    146光年外,4顆恆星的「四星系統」,讓人感嘆宇宙「鬼斧神工」   我們知道宇宙當中的星體主要分為行星和恆星兩種,其中恆星的質量通常比較大而行星的質量通常比較小,而且行星通常是圍繞恆星旋轉的。宇宙中大部分的恆星,基本上都是以「雙星系統」存在,也就是兩顆恆星圍繞同一個中心互相旋轉。
  • 恆星系可以為雙星、三星等,那麼一個恆星系最多能有多少顆恆星?
    圖:三合星這類多星系統一般是這樣分類的:有兩顆恆星組成的系統為雙星系統;由3-7顆恆星組成的系統為聚星;由8顆及以上的恆星組成的系統為星團。聚星裡面的叫法為:三星組成的叫三合星、四星組成的為四合星、五星組成的為五合星,以此類推。半人馬座α星(南門二)是一個三星系統,由半人馬座α星 A和半人馬座α星 B相互繞行(近時11個天文單位,遠時36個天文單位),另一顆半人馬座α星 C星在遠處1.5萬天文單位外圍繞著A和B星繞行。A星和B星是黃矮星(太陽也是),C星為較小的紅矮星。
  • 科學家用量子計算機模擬得出:我們的太陽系實則為三星系統
    天文學家探索研究宇宙的各種不同星系發現,無論是銀河系,還是河外星系的恆星系,大多數都是雙星系統,也有少數的三星、四星甚至六顆恆星構成的聚星系。只在銀河系之內的星系中,雙星系統——兩顆恆星構成的恆星系——便佔75%以上,單顆恆星形成的星系(一顆恆星與其它行星和衛星等)只佔不到20%,其它的是聚星系——即三顆或三顆以上恆星形成的星系。為什麼會出現單星、雙星和聚星這麼多種不同的星系呢?為什麼不是其中某一種固定的星系呢?
  • 雙星系統中行星如何形成?
    圖片來源:歐洲南方天文臺天文學家利用阿塔卡馬大型毫米/亞毫米波陣(ALMA),首次在一個雙星系統當中,檢測到了巨大的外塵埃盤通過氣流向系統內部輸送物質的場景。這種前所未見的特徵,或許能在雙星系統內部維持另一個較小的物質盤,讓行星有機會在其中形成——否則的話,內部的物質盤很久以前就應該消失不見了。
  • 哈佛大學研究稱,太陽系有可能曾是雙星系統,另外一顆去哪兒了?
    哈佛大學研究稱,太陽系有可能曾是雙星系統,另外一顆去哪兒了?在宇宙當中,太陽系是極為特殊的一個星系,因為只有太陽這一顆會發光發熱的恆星,我們所知道的木星,金星,土星等等它們都屬於行星,所以在銀河系當中。太陽系是只有一個恆星運轉的行星系統。
  • 我們地球所在的太陽系,有沒有可能是一個「雙星系統」?
    雙星系統 如果從「物理雙星」的角度來看,太陽系顯然不是一個雙星系統,因為太陽系內應該只有太陽這一顆恆星,太陽附近並沒有存在第二顆恆星。
  • ALMA 幸運拍到新生雙星系統吸積過程,看起來像「椒鹽卷餅」
    我們的太陽獨自一人坐鎮太陽系,但太陽系之外不乏雙星、三星甚至四星等多星系統,科學家還沒有完全理解這些系統如何成形。最近,由馬克斯普朗克外空物理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xtraterrestrial Physics ,MPE)科學家Felipe Alves 領導的團隊,利用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ALMA)獲得了一個新生雙星系統的獨特外觀:[BHB2007] 11 系統。
  • 死亡之吻:天文學家發現最大的雙星系統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0月21日消息,天文學家們發現至今為止溫度最高體型最大的雙星系統。歐洲南方天文臺(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將之命名為VFTS 352,位於離地球16萬光年的大麥哲倫雲星系。
  • 銀河系中最亮的伽馬射線雙星系統可能是由一顆磁星驅動的
    一個研究小組分析了以前收集的數據來推斷一個緊湊的物體的本質是一個旋轉的磁星,一種中子星極強的內磁field-orbiting LS 5039,星系中最亮的伽馬射線雙星系統。 該小組還表明,粒子加速過程發生在LS 5039是由密集的恆星風之間的相互作用的主要大質量恆星,和超強磁場的旋轉磁星。
  • 銀河系雙星系統!哈勃望遠鏡捕捉到令人驚嘆的旋轉星系的圖像
    乍一看,明亮恆星的漩渦質量在許多方面似乎與銀河系相同。兩個星系都圍繞著一簇古老的黃色恆星,而年輕的星系則向它的手臂展開。但是這兩個恆星系統之間有一個主要的區別——它們的大小。銀河系直徑約為10萬光年。雖然這聽起來很龐大,但與更大的NGC 6744相比,這是微不足道的。
  • 科學家發現圍繞「三星系統」運行的行星,這代表宇宙是被定製的?
    天文學家發現繞「三星系統」運行的行星,難道宇宙真是被「創造」出來的嗎?準確的說三星系統在銀河系中並不罕見,但三星系統還存在行星需要有相當的條件,比如天狼星和它的伴星,一顆約相當於太陽質量的白矮星在距離天狼星約30個天文單位的距離繞行,看上去似乎很遠,但在恆星系中這個距離並不遙遠,兩顆恆星形成時會將兩者之間物質抽吸徹底,將沒有足夠的物質形成行星,更不要說宜居行星了!因此天狼星雙星系中沒有行星!
  • 探測器發回數據,這顆系外行星天上有2個太陽,在1300光年外
    如果,天上出現多個太陽,情況會是怎麼樣的呢?如果這樣的情況發生在太陽系,或許地球就不再是一顆生命星球了。因為我們地球當前所接收到太陽的熱量比較適宜,如果再多一個太陽,意味著地球的溫度會更高,對於孕育生命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除此之外,多一顆巨大的恆星,意味著,太陽系內的引力場會比現在更加複雜,各大天體的運行情況也會更加複雜。
  • 這個四星系統與我們以前見過的任何星系都不一樣
    以兩對雙星系統構成的四星系統並非罕見,由氣體和塵埃凝結形成的原行星盤也多有發現,距離地球146光年的HD 98800恆星系統就擁有所有的這些特徵。但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的研究表明,該系統有一個非常古怪的特徵。
  • BHB2007:形成中的雙星系統
    雙星是如何形成的?為了找到答案,歐洲南方天文臺的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陣列(ALMA)最近捕捉到形成中的雙星系統影像是迄今為止所拍攝的最高解析度影像之一。大多數恆星並不孤單,它們通常是多星系統的一部分,每個恆星都圍繞著一個共同的重心運行。
  • 一個擁有黑洞,雙星系統,變星和類地行星的神奇星座——天鵝座
    在夏末初秋的晚上,北半球天空中從東方會冉冉升起一個星座,這個星座非常神奇,一個星座它包含了宇宙間大部分的天體的類型,它就是天鵝座,一個具有黑洞、雙星系統、變星、類地行星和存在於一個長得像北美洲的星雲裡面。
  • 太陽系或是雙星系統!伴星2600萬年回一次,如今沒人知道它在哪
    經過天文學家長期的觀測發現,銀河系中大多數恆星系內都存在兩顆及兩顆以上的恆星,這樣的系統一般來說更加穩定。而我們的太陽系是個特例,只有一顆恆星,但也能穩定地運行,對此有天文學家提出質疑,太陽系真的只有一顆恆星嗎?
  • 有「四個太陽」的行星首次被證實 繞兩個雙星系統旋轉
    有「四個太陽」的行星首次被證實 繞兩個雙星系統旋轉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0月15日報導,英國科學家近日確認了一顆與4顆恆星相伴的行星,這意味著該行星的天空上有「四個太陽」,這是天文界首次發現此類天體系統。
  • 太陽上有水?而且還是雙星系統?關於太陽你所不知道的事
    目前我們人類所觀測到的星系基本上都是兩顆恆星或者多顆恆星組成的系統,在過去兩個世紀的研究顯示,一半以上可見的恆星都是多星系統,剩下的都是雙星系統在理想狀態下兩顆恆星圍繞它們的共同質心在圓形軌道上公轉,它們之間的質量的差別決定了軌道的狀態,但這些理想情況的狀態其實並不多,宇宙中總是充滿了各種引力的幹擾,比如路過的恆星、銀河系懸臂等等的影響,每次輕微的影響其實都可能改變它的軌道的運行軌跡
  • 7分鐘彼此繞行一圈,說的就是這個J539雙星系統
    它們的軌道周期只有區區7分鐘,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蝕雙星最短軌道周期。研究人員指出J1539這樣的雙星系統非常罕見。7分鐘「雙人舞」白矮星二重奏ZTF J1530+5027藝術概念圖。這對蝕雙星每7分鐘就彼此環繞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