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科研團隊成功模擬病毒感染人類呼吸道方式

2020-12-20 央廣網

  人民網香港6月11日電 (記者張慶波)為預測新發流感病毒會否感染人類問題,香港大學研究團隊最近通過建立成熟的呼吸道類器官,成功模擬自然情況下病毒對人類呼吸道的感染方式,為人類呼吸系統生理及疾病提供了一個嶄新的研究平臺。該研究成果目前已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

  流感病毒在基因突變和基因洗牌中頻繁產生,常常引發從動物到人的跨物種傳播,導致人類感染甚至暴發流行。據了解,由於人體體外細胞難以培養,此前還沒有一種滿意的檢測方法可以預測相關病毒對人類的感染性。針對此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系袁國勇教授及周婕博士的研究團隊與荷蘭布萊希特研究所漢斯·克萊沃斯教授,利用少量的肺組織中的成體幹細胞建立了成熟的呼吸道類器官,經過誘導分化後可模擬人類呼吸道上皮中細胞的組成、蛋白酶的生成以及纖毛的運動,使得科學家能直接在類器官上皮細胞頂端進行病毒感染實驗,成功實現了在自然模擬狀況下對人體呼吸道疾病的研究。

  「呼吸道類器官可以仿真呈現已知病毒的感染性,並可以用來預測新發流感病毒對人類的感染能力,這一研究發現對推進人類疾病研究有重大意義。」周婕博士表示,類器官技術是近年來人類生命科學領域內的重要突破,它使得人體的很多生物學過程可以在體外的培養皿中進行。

相關焦點

  • 港大研究指新冠病毒較SARS冠狀病毒更易感染人類呼吸道及眼睛
    (抗擊新冠肺炎)港大研究指新冠病毒較SARS冠狀病毒更易感染人類呼吸道及眼睛中新社香港5月8日電 (記者 張曉曦)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陳志偉及其研究團隊近日研究發現,相比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症候群(SARS)冠狀病毒
  • 港大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較「非典」病毒更容易感染人類呼吸道及眼睛
    新華社香港5月8日電 香港大學醫學院8日公布,其研究團隊近期發現,新冠病毒遠比「非典」病毒更容易感染人類結膜和上呼吸道,而眼睛可能是人類感染新冠肺炎的重要途徑。港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陳志偉及其研究團隊在三級生物安全水平實驗室利用人類上呼吸道和眼部組織,對比了新冠病毒、「非典」病毒、H5N1禽流感病毒,以及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感染情況。
  • 果然不止感染呼吸道!《科學》詳細揭示新冠病毒如何感染人類腸上皮...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科學家們每天都對這種病毒有著新的認識。日前,頂尖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的一篇文章,坐實了過去關於新冠病毒(SARS-CoV-2)的一個猜想:它不僅能感染呼吸道細胞,還可以感染消化道細胞!
  • 中國科研團隊搞清楚了!
    科技日報哈爾濱12月10日電 (記者李麗雲)目前,歐美出現水貂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個案,近2千萬隻水貂被撲殺。那麼,水貂是如何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近日,《國家科學評論》在線刊出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領銜的研究論文《新冠病毒在水貂中的複製、致病及傳播能力研究》,闡釋了水貂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背後的機理。研究者利用分離自人的新冠病毒株鼻腔感染水貂後,發現病毒可在水貂的鼻腔和肺臟高水平複製,並在水貂的上、下呼吸道引發和人感染新冠病毒發病者極為相似的病理損傷,包括肺部的血栓形成。
  • 百草堂·浙江大學科研團隊首創口腔抗病毒牙膏
    在全球疫情不容樂觀的大背景下,百草堂·浙江大學聯合研發中心科研團隊,經過4個多月的日夜奮戰,對金銀花、連翹、厚樸、苦參、丹皮酚、青蒿等近百種中草藥提取物反覆進行藥性手性分離和殺菌抗毒實驗,終於發現了金銀花、連翹、苦參等中草藥活性成分中含有明確抑制某些特定病毒的成分
  • 港大醫學院發現兩種可引起人類免疫系統反應的抗原 可針對性應用於...
    團隊透過在LIPS分析中使用有螢光標記的病毒蛋白(如圖標),就可從2019冠狀病毒病患者感染早期的血液樣本中發現到可與ORF3b和ORF8病毒蛋白結合的抗體。由於這兩種蛋白唯新型冠狀病毒所獨有,未受感染者的抗體並不會出現類似結合。因此,LIPS分析能夠證明2019冠狀病毒病患者和未受感染者(陰性)在體內抗體上存在顯著的差異。
  • 健康測查,怎樣應對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後,主要帶來細的毛細支氣管充血、水腫、粘液分泌增多,加上壞死的黏膜上皮細胞脫落而堵塞管腔,就會導致明顯的肺氣腫和肺不張,炎症也可累及肺泡、肺泡壁、肺間質,因此,也被認為是肺炎的特殊類型。應該如何識別和防治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呢?帶著您的疑問來參加測查吧。
  • 醫學院程京院士團隊合作研發的呼吸道常見多病毒檢測晶片獲批
    醫學院程京院士團隊合作研發的呼吸道常見多病毒檢測晶片獲批清華新聞網2月24日電 2月22日,由清華大學醫學院程京院士團隊聯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博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共同設計開發的包括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在內的「六項呼吸道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恆溫擴增晶片法)」獲國家藥監局新型冠狀病毒應急醫療器械審批批准(註冊證編號:
  • 新冠病毒遠比「非典」病毒更容易感染人類結膜和上呼吸道
    (健康時報記者 王振雅)5月8日,香港大學醫學院官網發布了一項最新研究,研究發現,新冠病毒遠比「非典」病毒更容易感染人類結膜和上呼吸道,新冠病毒的感染程度與2009年甲型H1N1流感感染程度相似。該研究已於5月7日發表在權威雜誌《柳葉刀·呼吸醫學》上。
  • 突破 科學家發現呼吸道合胞病毒如何感染人體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的肺部感染給人類健康帶來了沉重負擔,因為幾乎沒有治療選擇。RSV靶向氣道中的纖毛上皮細胞,但尚不了解病毒(如RSV)如何與這些細胞上的受體相互作用。Nucleolin(NCL)是RSV的進入共受體,並且還介導流感,副流感病毒,某些腸病毒等的細胞進入。2020年6月3日,艾伯塔大學李嘉誠病毒研究所David J.
  •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能會感染宿主腸細胞
    新華社倫敦5月19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自然·醫學》雜誌日前發布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研究人員基於對腸類器官以及病患糞便樣本的分析發現,新冠病毒有可能會感染宿主的腸細胞,這表明除呼吸道之外,新冠病毒可能還存在其他的傳播途徑。
  • 確定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人體的第一步
    因此,迫切了解該病毒的感染機制,將有助於開發有效的治療方法。 北京時間6月4日,發表在《Nature》上的一項新研究中,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微生物學家David Marchant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發現了RSV是如何侵入我們的細胞並引起感染的。
  • 警惕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丨臨床科研
    關鍵詞:呼吸道合胞病毒、中性粒細胞、轉錄組、幹擾素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對於父母來說,最大的心願可能就是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地長大。孩子的一舉一動,哪怕是輕輕的咳嗽都牽動著父母的心。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RSV)是嬰兒嚴重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之一,是造成嬰幼兒肺炎和支氣管炎的首要病因。在世界各國均有傳播和流行,幾乎每年或隔年出現一次較大流行。據《科學》雜誌報導呼吸道合胞病毒每年在全世界造成約300萬新生兒患下呼吸道和肺部嚴重疾病,並造成10多萬人死亡。
  • 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
    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科技日報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26日發表的一項幹細胞最新研究成果,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報告一種人類肺培養系統問世,它可用於模擬肺部感染,包括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感染。
  •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吃什麼食物好?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又稱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可使培養細胞發生特徵性融合細胞,是嬰兒嚴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少數可伴有皮疹。呼吸道合胞病毒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屬副黏病毒科肺炎屬,因其在組織培養中能形成特殊的細胞融合病變而得名。
  • 新冠病毒可能會感染宿主腸細胞 可能會通過腸道傳播
    英國《自然·醫學》雜誌日前發布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研究人員基於對腸類器官以及病患糞便樣本的分析發現,新冠病毒有可能會感染宿主的腸細胞,這表明除呼吸道之外,新冠病毒可能還存在其他的傳播途徑。  腸類器官是指在實驗室中培養的小型化、簡化版腸道。中國香港大學研究人員領銜的團隊分析了新冠病毒對蝙蝠以及人類的腸類器官產生的影響。
  • 孩子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怎麼辦
    了解: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什麼是RSV? RSV,或呼吸道合胞病毒在冬季引起類似感冒的症狀。它本身並不是一種危險的病毒,但它會導致耳部感染毛細支氣管炎(小氣道感染,稱為細支氣管),肺炎,或以後的發展哮喘或者其他呼吸問題。
  • 我科研團隊揭示新冠病毒由水貂向人傳播機理
    科技日報哈爾濱12月10日電 (記者李麗雲)目前,歐美出現水貂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個案,
  • 中國科研團隊揭示新冠病毒由水貂向人傳播機理
    科技日報哈爾濱12月10日消息,目前,歐美出現水貂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個案,近2千萬隻水貂被撲殺。那麼,水貂是如何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近日,《國家科學評論》在線刊出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領銜的研究論文《新冠病毒在水貂中的複製、致病及傳播能力研究》,闡釋了水貂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背後的機理。研究者利用分離自人的新冠病毒株鼻腔感染水貂後,發現病毒可在水貂的鼻腔和肺臟高水平複製,並在水貂的上、下呼吸道引發和人感染新冠病毒發病者極為相似的病理損傷,包括肺部的血栓形成。
  • 港大深圳醫院兒科「三名工程」項目揭牌 攜手加拿大頂尖團隊為市民...
    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巡視員孫美華出席揭牌儀式,港大深圳醫院副院長郭岱琦致歡迎辭。港大深圳醫院通過引入加拿大新生兒研究所Shoo Lee教授團隊,不僅在臨床服務,也在教學培訓、科學研究等方面打造高水平的新生兒科。在這也是港大深圳醫院繼呼吸內科、骨科、臨床腫瘤中心、生殖醫學中心、肝膽胰外科、乳腺外科之後,引進的第7個深圳市「醫療衛生三名工程」項目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