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可以說土豆是個主菜,剩下的還有一個白菜。土豆,也就是山藥蛋,別看他土氣,但是他不像西葫蘆黃瓜西紅柿他們是季節菜,過了這個季節就吃不上了,土豆吃的時間長,別說大棚菜,哪裡有什麼菜的味道,吃菜還是村裡自己種的,真正的蔬菜,原滋原味!
清明前後,種瓜種豆。除了種玉米,土豆也是重要的事情。可是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問題,有些土豆出苗以後強弱不一,有的特別壯,有的特別矮小,導致最後收穫的時候也會出現土豆大小不一的情況。可能很多人都會認為是土豆品種的原因才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不然,出現這種情況土豆品種只是一小部分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於土豆切塊的技巧。
傳統的種土豆,都是土豆發芽後種進土壤,施肥,澆水,如此而已。土豆其實不是果實,他是莖,其他果實一入土就腐爛就是這樣的道理,反而土豆就會生根發芽,長出新土豆。
怎麼切土豆,這是技術活!必須遵循多眼多芽和寧大勿小時原則。
一般老農民種土豆都會提前準備好品種,儘量選擇又大又眼多的品種,通俗點說就是,眼多出芽的機率就高,當然要注意頂芽優勢。我們這邊種土豆基本上就是看眼,眼眼多,就意味著不錯,不等發芽就種上了。有的地方就是出芽才種,一般來說剛剛出來的就是頂芽,後面滋生出來的就是側芽,儘量多使用頂芽。
第二個就是,切塊的大小,一定要隨著土豆本身的出芽眼切割,不要隨意切割,儘可能多切幾個芽眼,當然大小也要均勻一些。不能太大也不要太小,太大的話浪費品種,太小保證不了出芽率出苗率。
將切好的土豆塊最好儘快播種,不能裝袋,不然不是萎縮就是腐爛,有的老農還在土豆種子上面撒一些草灰,據說草灰屬於鉀肥,有益於山藥蛋成長,同時也能抑制腐爛等等功效。
別看種地那些莊稼人,其實都是知識。所謂是「世界處處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種地和寫文章一樣,需要經驗積累,更需要不斷學習天天向上。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種地才能得心應手,種什麼長什麼,才能保證高產穩產,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