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魅般的超距作用」愛因斯坦是承認事實,還是否定量子糾纏?

2020-12-15 刁博

愛因斯坦是偉大的物理學家,並且對量子論的建立發揮過關鍵作用。不過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是不滿意的,他的「上帝在擲骰子」就是對以玻爾為首的量子力學哥本哈根解釋的不滿。除此之外,愛因斯坦還和波多爾斯基、羅森一起發表了EPR思想實驗,想說明量子力學是不完備的。

EPR實驗中考慮了兩粒子的糾纏。兩個粒子糾纏到一起後,它們之間就有了某種關聯。將兩個粒子移到相距很遠的距離,對其中的一個粒子進行測量,另一個粒子也會同時發生相應的變化,不論相距多遠。需要說明的是,這種現象從糾纏的態函數中就可以分析出,愛因斯坦等人就是通過數學分析發現了這種現象。量子糾纏所產生的這種現象在日常生活中不會發生,所以習慣了在宏觀世界中生活的我們會覺得比較「詭異」。

在愛因斯坦看來,某個位置發生的事件不能立即影響另一個位置的物理實在,愛因斯坦將糾纏粒子遠遠超出光速的現象稱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一直對量子力學抱有不滿的愛因斯坦以此來表達自己對量子力學的不滿。

在愛因斯坦和玻爾的那個年代,無法用實驗去檢驗誰對誰錯。現在,歷次對貝爾不等式的檢驗都表明愛因斯坦的局域隱變量理論不成立,量子力學勝出。還需要說明的是,量子糾纏鬼魅般的超距作用並沒有違反相對論,因為糾纏並沒有使得信息的傳遞速度超過光速,也沒有使物質的傳遞速度超過光速。

相關焦點

  • 量子糾纏是鬼魅般的超距作用?愛因斯坦不相信,還舉了一個例子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115期,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鬼魅般的超距作用:量子糾纏量子糾纏是在微觀量子領域中一個十分普遍的,但在宏觀世界卻找不到任何一種相似案例、也無法使用科學解釋的詭異現象,關於量子糾纏,量子力學為其下的定義是:當兩個或幾個粒子在相互發生作用後
  • 剖析:量子糾纏的第一張圖像,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這種神秘的聯繫被稱為量子糾纏,它支撐了整個量子力學領域。愛因斯坦曾將這一現象稱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愛因斯坦之所以稱之為「鬼魅」,是因為兩個相距甚遠的糾纏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所表現出的瞬時性,似乎與他的狹義相對論並不兼容。
  • 中國記錄鬼魅般的超距作用速度 比光快10,000倍
    一個中國的物理學家團隊記錄下了「鬼魅般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的速度。量子糾纏看上去瞬間完成,比光的快四個數量級以上。團隊的試驗設備,和依託的基礎理論,不允許人類得到更加具體的速率。
  • 燒腦的量子糾纏,鬼魅般的超距作用,竟與咖啡的冷熱聯繫起來了!
    都柏林聖三一學院的理論物理學家發現,量子力學最顯著的特徵之一量子糾纏,與熱化之間存在著很深的聯繫,熱化是物體與周圍環境達到熱平衡的過程,其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期刊上。相信很多人都熟悉熱敏化:只要想一想咖啡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達到室溫的;另一方面,量子糾纏則是另一回事。
  • 10萬玩家+10國物理學家,驗證了愛因斯坦口中的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這個物理現象就是「鬼魅般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at-a-distance),它是一種令愛因斯坦頭痛的奇異物理現象,在這種作用中,相互聯繫的粒子能以超光速進行通信。然而,一個極具開創性的量子實驗證實了這種作用的確存在。
  • 首張量子糾纏圖像 愛因斯坦曾稱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
    【科學家公布#首張量子糾纏圖像#愛因斯坦曾稱:幽靈般的超距作用】  科技日報北京7月15日電(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英國物理學家首次拍攝到一種量子糾纏的照片,捕獲到這種難以捉摸現象的視覺證據,最新研究有望促進量子計算等領域的發展。
  • 超越光速的存在,鬼魅般的超距作用,量子糾纏!
    但隨著科學的發展,量子理論的逐漸深入,有個量子糾纏的詞慢慢被我們熟知,聽說比光速還快,非常牛,以致連愛因斯坦都不相信,稱它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那麼量子糾纏到底是什麼呢假如現在有兩個球,1個紅色和1個藍色,兩個盒子,A和B放在現實中就很簡單很好理解,當把兩個球分別放到兩個盒子後,當我們打開A盒子發現是紅色那麼我們瞬間就肯定
  • 幽靈般的超距作用量子糾纏
    愛因斯坦和哥本哈根學派波爾之間的世紀論戰,他們從第五屆條小維雲漢就開始互搖,他們從第五屆索爾維會議就開始互搖,他們從第五屆索小維會議就開始互掐,不過每次基本上都是波爾最後勝出,直到第七屆索爾維會議之後的1935年,愛因斯坦終於放出了「大殺器」,他和另外兩位同事,波多爾斯基和羅森,合寫了
  • 愛因斯坦錯了:「幽靈般的超距作用」的確存在
    最近開展的一項實驗顯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的確存在,並為其提供了具有說服力的證據。圖為研究人員克裡斯特·沙爾姆在調試貝爾實驗中用到的光子源。  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11月1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人們近日又一次證明,愛因斯坦至少在一件事上犯了錯誤。最近開展的一項實驗顯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的確存在,並為其提供了具有說服力的證據。  愛因斯坦用這一概念描述量子力學,即組成物質和光的最小粒子具有的一系列奇特表現。
  • 愛因斯坦錯了「幽靈般的超距作用」的確存在
    據國外媒體報導,人們近日又一次證明,愛因斯坦至少在一件事上犯了錯誤。最近開展的一項實驗顯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的確存在,並為其提供了具有說服力的證據。愛因斯坦用這一概念描述量子力學,即組成物質和光的最小粒子具有的一系列奇特表現。
  • 完美破解:量子糾纏中「魔鬼般的超距作用」,愛因斯坦笑了
    量子糾纏,又被愛因斯坦成為「魔鬼般的超距作用」。長期以來困擾著愛因斯坦等科學家100多年了。在科學幫前面的提到的量子全能基礎理論公式:P1+P2+P3+P4+P5=1,F』 =-tc F, t=1,c=1時,魔鬼般的超距作用只是這個全能公式一個特殊的解而已。這個公式將大大推動現代物理學的發展,解決目前的科學發展瓶頸。
  • 愛因斯坦眼中「鬼魅般遠距作用」的量子糾纏,在中國邁向實用
    【新聞事實】在《科學》雜誌封面上,「墨子號」從星空向地面發出兩道光,宛如兩條長腿跨出一大步,也象徵量子通信向實用邁近一大步。雜誌刊發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量子衛星項目首席科學家潘建偉等人的論文,題為《基於衛星的糾纏分發距離超過1200公裡》。
  • 宇宙貝爾實驗:再次證明了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1935年,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和羅森發表了一篇題為《物理實在的量子力學描述能否認為是完備的?》。在該論文中,他們設計了一個思想實驗,稱為EPR思想實驗。該實驗是描述了定域實在論和量子力學完備性之間的矛盾。△ 1935年愛因斯坦等人發表的論文。EPR是以三位作者名字的第一個字母命名的。
  • 量子力學「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可能有答案了:算不出來
    量子糾纏成為了一次數學證明的核心。來源:Victor De Schwanberg/Science Photo Library 愛因斯坦說過一句名言,量子力學可以讓相距很遠的兩個物體瞬時影響彼此的行為,他稱這種現象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1。在他死後數十年,實驗證明了這種作用。
  • 量子糾纏:幽靈般的超距作用!
    愛因斯坦,物理學的一座大山,接近神一般的人物,其提出的相對論、質能方程式解釋光電效應推動量子力學的發展。量子糾纏是量子力學中的一個詞語,在經典力學中是不存在的,它實際上是一種不需要任何介質傳播的超距作用。
  • 量子糾纏是超距作用嗎,為什麼要摒棄超距作用而引入電磁場?
    超距作用的觀念在電磁學領域被物理學家們拋棄了,但是在引力理論中,它僅僅只是動搖了半壁江山而已,直到1905年愛因斯坦的出現。相對論終結了超距作用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論動體的電動力學》,這篇刊登在德國《物理年鑑》的論文掀開了新時代嶄新的時空觀,它建立了狹義相對論。
  • 糾纏的粒子為什麼可以超距感應?關於量子糾纏的物理史話
    量子力學這門功夫中最強的招式當屬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這種無視空間的絕技,可謂殺人於無形。最早頓悟此絕技的並非量子力學一派之人,而是為量子一派興起立下汗馬功勞,卻又走向其對立面的相對論開宗祖師愛因斯坦,他稱其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幽靈」與「超距」這兩個詞把量子一派的鬼魅體現的淋漓盡致,讓整個物理學江湖瑟瑟發抖。
  • 什麼是量子糾纏?為何連愛因斯坦都無法接受它的存在?
    什麼是量子糾纏?為何連愛因斯坦都無法接受它的存在?不少教徒都曾在其信奉的信仰中體驗了數次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實際上,也有不少沒有平凡的人也有類似的經歷,當他們在生命受到脅迫之際向信仰發出呼救後,竟能奇蹟般的化險為夷,從而導致不少人大肆指出,這些現象完全違背了科學,也令不少學者感到十分費解,也有不少科研人員將這些現象斥為「迷信」,其實,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類似的遠距離感應引發的一系列現象,也令網友們感到不可思議
  • 量子糾纏是怎樣超越過時空達到瞬間感應的?
    量子糾纏現象被稱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超距」兩個字可是大多數物理學家都不喜歡的,因為這跳脫了科學的範疇。最開始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唯一一個缺點就是從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出發推出引力是超距作用的,直到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從本質上解釋了引力作用,認為引力的作用是有速度的等於光速。
  • 讓愛因斯坦困擾的,量子糾纏是什麼?
    量子糾纏是什麼?就像你和對象相隔千裡,一邊綠了另一邊的你也綠了你有沒有想過兩個物體相隔千裡也能存在一種微妙的聯繫,這絕不是科幻電影中的超能力,就連愛因斯坦也認為這是一種「鬼魅般的超距作用」根本不存在。量子計算機基於超導量子位由開發IBM研量子糾纏有什麼作用:不可破解的代碼(量子通信)量子糾纏在量子計算和量子密碼學等新興技術中得到了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