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孩子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就註定要受到家庭的薰陶,社會的影響。要不怎麼說「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而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呢。
或許,我們理解的好家風家訓不盡相同。但是作為父母亦或是老師,對其理解的價值取向絕對是積極向好的。家風是通過良好的家教,經過不斷潛移默化長期形成的,而家教則是父母順應自然、春風化雨般的諄諄教導。實際上,現在大多數的父母已經越來越重視家風家訓對一個孩子的教育,家庭對孩子的影響要大於學校的影響。正所謂「家教嚴則家風正,家風正則家庭順、國風清」。當然,也不排除有些孩子的家長將希望寄託於學校的教育,往往達不到教育的效果。而又捫心自問,現在的父母,如果天天下班抱著手機,沉迷於網絡與遊戲,家裡的孩子又會養成什麼樣的習慣呢?!
自古,前人對家教家風都有不同的闡釋,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戰國時孟子曰「養身莫善於寡慾。」唐朝皇帝李世民也曾這樣說道「奉先思孝,處下思恭;傾己勤勞,以行德義。」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範仲淹也曾說「處世行八德,修身奉主神;兒孫堅心守,成家種善根。」除了受益終生的格言警句,也留下了不少家風家訓的經典廣為流傳。例如,《顏氏家訓》、《王氏家訓》、《手鏡》等。
社會是由無數個家庭組成的,而家庭作為社會之基,只有形成好的家風家訓,才有可能鑄成和諧之社會大家庭。我時常在想,一個孩子的學習成績固然重要,因為他決定著孩子的前途與命運,可是作為家長也應該看到孩子身上更多的閃光點。個人認為,因材施教才是更為恰當合理地教育方式。社會在不斷進步和發展,那種「一考定終身」的思想需要摒棄,而更應該是注重孩子的多元化發展。這或許也是好的家教。到今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則已經成為我們正確的認知和導向,它促成精神追求與現實生活的完美結合,道德意識與行為方式的完美銜接。這便是人人值得遵守的價值目標。
所謂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我們的孩子並不比別人的孩子差。只要從小就給孩子以好家風家訓的薰陶,就一定會培養出家庭之才,國家棟梁。(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喬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