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分針已經走過了2016春節,這個中國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也正逐漸演變為另一場消費盛宴:中國遊客在海外「爆買」、「洋年貨」成為春節期間的「硬菜」、「年貨節」的戰火從線下燒到了線上……
時間的分針已經走過了2016春節,這個中國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也正逐漸演變為另一場消費盛宴:中國遊客在海外「爆買」、「洋年貨」成為春節期間的「硬菜」、「年貨節」的戰火從線下燒到了線上……
近日,蘇寧大數據中心和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聯合發布「2016消費力量春節品質消費大數據報告」,用數據計算剖析消費軌跡,用理性思維解讀消費習慣。
消費者購物慾何時強?年前三周和晚上
對於置辦年貨的最佳時間,如果你還認為是節前一周,那麼,這個年你就做好「吃土」的準備吧。
蘇寧大數據顯示,年前的消費高峰,最早發生在距離過年還有三周的時間裡。沒錯,那時候年終獎剛剛到手焐熱,給辛苦了一年的自己買個手機,給遠方的父母買件衣裳,給溫馨的小家添置點新物件兒。
於是,第一波春節檔消費高峰出現。兩周後,也是傳統意義上認為的消費高峰也如期而至。那時候就是「缺啥買啥」,為紅紅火火過大年再添一把薪柴。
在網際網路時代,消費早已沒有了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那麼一天當中,消費者何時的購物慾最強?蘇寧大數據給出的答案是:晚上。
在9點-23點的非睡眠時間裡,移動端和PC端的消費訂單量較為穩定,而0點-8點,移動端毋庸置疑成了佔比最高的銷售終端,但PC端用戶則在平均消費金額方面異軍突起,明顯高於移動端和其他時間端的消費金額。
看來,「剁手」是「夜貓子」春節期間重要的夜生活之一。
年貨最強「CP」:瑪卡搭肉脯,奶茶配菌菇
如果你只知道和「奶茶」最配是東哥,那麼你就OUT了。
蘇寧大數據告訴你,紅遍全國、能繞地球n圈的香飄飄奶茶,有近一半的消費者在購買它的同時,還會同時選擇購買菌菇。
不妨想像一下,窗外冬雪紛飛,屋內,一杯熱騰騰的奶茶配上一鍋新鮮的菌菇,如此黑暗的料理,畫面太美。
此外,瑪卡和肉脯也成為春節期間另一對打包取得高銷量的「CP」。都知道瑪卡是進補佳品,沒想到傳說中的「壯陽神器」原來還可以配肉一起吃。
而在所有所售的商品中,堅果,成為被關聯購買次數最多的商品。可與麥片配餐,可與茶水混搭,甚至,還能與調味醬發生千絲萬縷的聯繫。
堅果,當之無愧地成為最百搭的食品。
潮爸潮媽消費觀:愛寶寶,愛生活
深受網際網路影響的85、90後潮爸潮媽們,雖然有了寶寶,但仍然有對品質生活的追求,享受著O2O消費模式帶來的便利。
報告顯示,潮爸潮媽們的消費行為在年前和年後表現出巨大的差異。年前,母嬰服務、家電清洗服務、汽車服務及服裝鞋帽成了潮爸潮媽熱購的商品和服務。為了過個喜慶年,通過電商平臺線上預約、線下體驗,整理拾掇一下小家,已成為年前消費的主流趨勢。
而過完年,寶寶們收到的壓歲錢自然給家裡帶來了一筆不小的收入。很多潮爸潮媽選擇將這筆錢用於親子遊,一家人在旅遊中增進感情。
當然,潮爸潮媽們愛寶寶,也愛生活。年後,女性護理、男性剃鬚刀的需求量倍增,潮爸潮媽們對寶寶好的同時,也不忘提升在自己的消費品質。
這份報告中還披露,上海以人均瀏覽一次消費17.31元成為最「土豪」的城市,而重慶、鄭州、濟南、南寧、成都等城市,雖然成交額不是最高,但消費者用大把的時間用於瀏覽頁面、選擇商品,城市的「慢節奏生活」或從當地的消費習慣中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