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攻佔東沙島?臺媒:拜登總統上任後首個臺海危機

2020-12-19 海峽導報

解放軍從去年開始頻繁地派出戰機與偵察機巡臺,到了今年秋天,偵察機進入臺灣「防空識別區」頻率更是迅速升高,在廣東與浙江沿海的軍事演習亦接連不斷。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外界對解放軍的連續的軍事動作有各種研判,其中包括佔領東沙群島。此一推測久久未見實現可能與美國總統大選有關,現在大選結束,拜登也即將在1月20日宣誓就職,解放軍佔領東沙島行動可能就在拜登上任後展開,成為拜登總統任上首個臺海危機。

報導稱,解放軍空軍與海軍巡弋臺海周邊曾在2019年達到高峰,後來受制於疫情,解放軍相關軍事行動有所緊縮。疫情全球大流行加劇中美關係緊張,又逢美國總統大選,外界不少分析都認為美方可能挑起南海或臺海軍事衝突,但終究北京有足夠戰略定力,未給川普機會挑起戰端。但此時臺灣問題被推到前方,北京似乎有不能不強硬回應的內部壓力,解放軍連幾個月來的軍事演習除了對美臺有警告作用外,也用於安撫內部強硬派想在美大選前動武的衝動。

這幾個月來解放軍連續軍事演習,顯示北京已做好決定,不論是誰當選總統,這段時間美臺關係的走向必須有所回應。既然美國大選顧慮已消除,該是付諸行動的時候了。

外界最早判斷大陸可能佔領東沙島的是日本共同社在5月發出的獨家報導,當時分析認為這是個有限的軍事行動,對美國有震撼的作用,對臺灣也有教訓的效果,戰事時間短、規模小,不至於擴大為高強度衝突,國際上的影響比較容易處理。

知名的日本國際關係學者小笠原欣幸(Yoshiyuki Ogasawara)近日在《外交家》期刊上撰文呼應此一觀點,他認為北京持續使用「懲罰臺灣」的語言,對臺軍事威嚇加劇,不會就這麼算了,它必然是某些行動的先聲,現在必須認真看待解放軍的軍事行動。不過,解放軍目前不太可能登陸並佔領臺灣,因為這樣的軍事行動要以小規模傷亡的代價來獲得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大陸還有其他選擇,其中之一就是對東沙島施加壓力並直接佔領。

臺媒文章稱,目前東沙島上有機場、房舍等現成設施,幾乎沒有防禦的可能性,但對大陸的南海政策卻有戰略上的作用。東沙與大陸距離300多公裡,與臺灣及菲律賓各距400多公裡,如果從近幾個月巡臺路線來看,除了少數幾次短暫穿越「臺海中線」之外,絕大部分都是以偵察機進入臺灣西南海域後,再折返廣東,航線位置大約都在東沙島與臺灣連線的中間地帶。以近3個月多達50~60次的高強度偵察,持續到12月(半個月內有13次)恐怕不只是用作對臺威嚇而已,必然會頻密收集各種相關資訊,包括通訊狀況、雷達反應、衛星訊號與航道測量等等,其作用足可以保障一次迅雷不及掩耳的高效率軍事行動。

奪取東沙島除了可以教訓臺灣當局、對美方示警,還能把廣東沿海的雷達監控前緣向南海推進300多公裡,可以提前反制美軍偵察機對廣東抵近偵察。從美中南海撞機事件以來,美方偵察機不數年來持續不斷的偵察,讓大陸極為惱火,多次派遣戰機前往驅離。如果將監控點設在東沙,可以對美方軍機動態提早因應,予以驅離或是進行電子幹擾。

綜合臺媒報導

相關焦點

  • 臺媒又來了:拜登上任後,解放軍就可能攻佔東沙島!
    島內對此有諸多猜測,如今美國大選結束,拜登即將在明年1月20日宣誓就職。有臺媒推測稱,解放軍佔領東沙島的行動可能就在拜登上任後展開,「成為拜登總統任上首個臺海危機」。東沙與大陸距離300多公裡,與臺灣及菲律賓都距離400多公裡,如果從近幾個月解放軍軍機繞臺路線來看,除了少數幾次短暫穿越「臺海中線」之外,絕大部分都是以偵察機進入臺灣西南海域的防空識別區後,再折返廣東,航線位置大約在東沙島與臺灣的中間地帶。而且以近3個月多達五六十次的高強度偵察看,「恐怕不只是用作對臺威嚇而已,必然會頻密搜集各種相關信息,其作用足可以保障一次迅雷不及掩耳的高效率軍事行動」。
  • 臺媒推測稱拜登上任後 解放軍就可能攻佔東沙島:既能震懾美軍 又能...
    島內對此有諸多猜測,如今美國大選結束,拜登即將在明年1月20日宣誓就職。有臺媒推測稱,解放軍佔領東沙島的行動可能就在拜登上任後展開,「成為拜登總統任上首個臺海危機」。東沙與大陸距離300多公裡,與臺灣及菲律賓都距離400多公裡,如果從近幾個月解放軍軍機繞臺路線來看,除了少數幾次短暫穿越「臺海中線」之外,絕大部分都是以偵察機進入臺灣西南海域的防空識別區後,再折返廣東,航線位置大約在東沙島與臺灣的中間地帶。而且以近3個月多達五六十次的高強度偵察看,「恐怕不只是用作對臺威嚇而已,必然會頻密搜集各種相關信息,其作用足可以保障一次迅雷不及掩耳的高效率軍事行動」。
  • 臺媒:解放軍攻佔東沙島的行動在拜登上任後展開
    近日,有臺灣媒體炒作稱,解放軍佔領東沙島的行動可能就在拜登上任後展開,「成為拜登總統任上首個臺海危機」。其實,最早判斷解放軍要佔領東沙島的是日本共同社,今年5月發出報導分析,佔領東沙島對美國有震撼作用,對臺灣也有教訓效果,戰事時間短、規模小,不至於擴大為高強度衝突,國際上的影響比較容易處理。還有日本學者認為北京持續使用「懲罰臺灣」的語言,對臺「軍事威嚇」加劇,不會就這麼算了,必然是某些行動的先聲。
  • 拜登上任解放軍就攻東沙島?這是日本學者寫的「劇本」
    拜登上任解放軍就攻東沙島?這回是日本學者寫的「劇本」  【兩岸快評第1098期】  當地時間12月14日,美國選舉人團共538位選舉人按照各州選舉結果投下選舉人票,確認民主黨人拜登贏得美國大選,成為下屆美國總統。拜登即將在明年1月20日宣誓就職。隨著就職日期不斷臨近,對於拜登時代兩岸關係及臺海局勢變化,各方均有不少猜測。
  • 拜登上任,解放軍就攻東沙島?這回是日本學者寫的「劇本」
    【兩岸快評第1098期】當地時間12月14日,美國選舉人團共538位選舉人按照各州選舉結果投下選舉人票,確認民主黨人拜登贏得美國大選,成為下屆美國總統。拜登即將在明年1月20日宣誓就職。隨著就職日期不斷臨近,對於拜登時代兩岸關係及臺海局勢變化,各方均有不少猜測。近日,有臺媒推測稱,解放軍佔領東沙島的行動可能就在拜登上任後展開,「成為拜登總統任上首個臺海危機」。
  • 解放軍佔領東沙島?臺媒又開始搞事情,稱拜登上臺後大陸就會出兵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12月16日報導,美國總統大選中獲勝的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即將在2021年1月份的時候正式入駐白宮,成為美國新一任的總統。因為拜登與川普處理事情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方式。所以,現在國際上都在關注美國新政府的動態。
  • ...解放軍就可能攻佔東沙島:既能震懾美軍 又能教訓蔡英文
    島內對此有諸多猜測,如今美國大選結束,拜登即將在明年1月20日宣誓就職。有臺媒推測稱,解放軍佔領東沙島的行動可能就在拜登上任後展開,「成為拜登總統任上首個臺海危機」。東沙與大陸距離300多公裡,與臺灣及菲律賓都距離400多公裡,如果從近幾個月解放軍軍機繞臺路線來看,除了少數幾次短暫穿越「臺海中線」之外,絕大部分都是以偵察機進入臺灣西南海域的防空識別區後,再折返廣東,航線位置大約在東沙島與臺灣的中間地帶。而且以近3個月多達五六十次的高強度偵察看,「恐怕不只是用作對臺威嚇而已,必然會頻密搜集各種相關信息,其作用足可以保障一次迅雷不及掩耳的高效率軍事行動」。
  • 切斷蔡英文 「臺獨」念想,臺媒:解放軍或將攻佔東沙島?
    文丨快樂天使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稱,由於大陸軍機不斷繞臺巡航,外界針對兩岸局勢做出的研判越發多樣,就在美國大選剛剛宣布結果的這一敏感時刻,有不少島內人士將美國選情與大陸行動聯繫起來,不斷對外宣稱兩件事情有緊密聯繫,甚至有人直接猜測稱,解放軍佔領東沙島的相關行動或將成為拜登接任美國總統後所需要面臨的第一個外交難題
  • 拜登上臺後是關鍵時間點
    當前,解放軍戰機巡航臺海已成常態。有臺灣媒體統計,12月的前15天,解放軍戰機已累計進入臺灣空域13次,臺軍本月進行所謂「廣播驅離」31次。毋庸置疑,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領土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放軍戰機巡航臺海是針對當前臺海安全形勢和維護國家主權需要採取的必要行動。
  • 臺媒一頓炒作,最後把自己嚇了一跳……
    當地時間12月14日,美國選舉人團共538位選舉人按照各州選舉結果投下選舉人票,確認民主黨人拜登贏得美國大選,成為下屆美國總統。拜登即將在明年1月20日宣誓就職。隨著就職日期不斷臨近,對於拜登時代兩岸關係及臺海局勢變化,各方均有不少猜測。
  • 臺媒稱大陸攻東沙有一箭三雕之效:教訓臺灣、警告美國、推進統一
    據臺媒報導 美國大選結束,拜登也即將在1月20日宣誓就職,解放軍攻取東沙島行動可能就在拜登上任後展開,成為拜登總統任上首個臺海危機。東沙與大陸距離300多公裡,與臺灣及菲律賓各距400多公裡,如果從近幾個月大陸軍機巡航臺灣路線來看,除了少數幾次短暫穿越「海峽中線」外,絕大部分都是以偵察機進入臺灣西南海域的防空識別區後,再折返廣東,航線位置大約都在東沙島與臺灣連線的中間地帶。
  • 一有風吹草動,臺灣就擔心解放軍攻打東沙島,國臺辦給予回應
    今年8月,曾傳出解放軍將在東沙島海域進行「奪島演習」的消息,臺軍可謂人心慌慌。隨後,國臺辦對此進行了回應。在今年10月28日的國臺辦記者會上,有臺媒記者問道,「解放軍近期在福建和廣東演習,又發生臺灣立榮軍用包機折返事件,解放軍是否要奪下東沙島?」
  • 前「綠委」沈富雄預測拜登當選「臺海復歸平靜」
    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各界關注,國民黨智庫「國安組」召集人林郁方昨表示,拜登近日支持度往下墜,若贏恐怕也是小勝。臺灣政治大學教授嚴震生評估拜登勝出機率高,前民進黨「立委」沈富雄大膽預測,拜登將勝過川普,以130票至150票領先。
  • 拜登的四個歷史性危機與好萊塢導演的三種病毒,如何影響中美關係
    據亞洲國際新聞社28日報導,美國當選總統拜登28日在社交平臺推特上發文稱:「從新冠疫情和經濟到氣候變化和種族公正,我們的國家同時面臨著這四個歷史性危機。到了一月份,我們就沒有時間可以浪費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和我的團隊在努力工作,準備在(就職)第一天就採取行動。」
  • 臺媒梳理:96年臺海危機以來 大陸「最嚴重軍事挑釁動作」發生在今年
    【大軍事消息】今年,大陸軍機和軍艦不斷繞臺,有臺媒在年底總結時直言「臺海今年很忙」。 臺媒21日提及,美國衛生部長阿扎和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喀拉蚩相繼在8月和9月訪臺,解放軍戰機兩度越過所謂的「海峽中線」,最近距臺灣新竹海岸線僅約37海裡(約合68.5公裡),「是繼1996年臺海危機、兩國論後,最嚴重的軍事挑釁動作」。
  • 拜登政府介入臺海力道或退卻 臺灣還要與大陸「硬碰硬」嗎?
    據中評社報導 針對美國政黨輪替後臺美關係走向,臺灣「中研院」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張廖年仲10日出席一場講座表示,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屬於典型建制派政治人物,未來國際政治將回到傳統的權力平衡狀態,國家之間要採取自救自保作為,臺灣先前仰賴川普政府的友臺措施,接下來要思考,美國的介入力道退卻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