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了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讀研究生是啃老行為嗎」?
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只有讀過研究生的同學最有發言權,而一般存在疑問的可能是家長或者準備考研的同學。
答案很明確,那就是「讀研,真的不是啃老」!
下面,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研究生,以自己的經歷來回答下這個問題,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三個原因。
首先,讀研肯定是要學費滴,如果學校沒有在家門口,住宿費也是要交滴。
大多數專業的學費是8000元/年,住宿費大多數學校是800-1200元/年,土豪學校不在統計範圍。
除了學費、住宿費外,我們總要吃飯吧,所以,生活費也是少不了的一項支出。
不過,如果不要經常去外面嗨皮,天天下館子的話,吃學校食堂還是比較實惠的,一天30塊錢還是足夠的。
這樣算下來,一個月光吃飯需要支出900塊錢。
這樣算下來,研究生三年最基本的支出是3x(8000+1200)+900x30=54600元。
算完了支出,下面我們算一算讀研的收入,收入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專業可能不盡相同,差距會比較大。但是,有一些「收入」,是比較普遍的,基本上所有學校都會有。
國家學業助學金,這一項是對所有學校都覆蓋的,一般是6000元/年,有些學校是8000元/年。
這一項,基本上可以用來抵扣學費。
像我們學校的做法是,開學以後,首先由學生自行墊付學費,然後,會在開學大概一個月以後,將這部分錢返回到學生的銀行卡裡面。
「什麼?你們家孩子從來沒有跟您說過這個事情?」
那只能用一個理由來進行解釋,這部分錢可能被孩子「據為己有」了,家長可以好好審問下(壞笑)。
也就是說,現在可以理解為大多數讀研的同學都是在「白讀」。
除了這一項「穩定」又普遍的收入外,還有一項收入就是獎學金,像我們學校基本上可以覆蓋到80%的同學,只不過有多有少,最多20000元,最少4000元,大多數會在8000元-6000元。
這一項「收入」,如果同學們夠努力,並且從研一開始就有意識去準備,努力去發表論文,申請專利,提高成績。
還是比較容易拿到的,只要不是特別「學渣」,基本上也可以拿到最低標準的獎學金。
除了以上兩項收入,還有一項差別比較大的收入。學生一般都會有,只不過是在有多有少的差別。
這項收入就是研究生勞務報酬,或者叫做研究生生活補貼。
一般是由導師發給學生,多則一個月上千,少則幾百。
根據我所了解到的一些信息,有不少中科院研究所的這一工作做得「非常到位」,研一的同學只是去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上課,在不參與課題研究的情況下,一個月少則1600,多則3000-4000元,可謂是讓人羨慕嫉妒。
所以說,對於這些同學來說,可能不光研究生生活富裕,還有結餘的錢帶男女朋友,帶父母旅個遊什麼的。
從這一點上來看,有不少同學不光不用交學費,就連生活費都可以自給自足。
然後,有些同學也許會比較「可憐」,碰到的導師太過於小氣,生活補貼一個月只有50塊錢,可能只能買個水喝。
但是,我們還可以兼職,很多學校還有助教等兼職可以申請,補助也不算少。
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自己所學做一些其他兼職,現在這個信息社會,只要你敢於挑戰自己,勇於嘗試,賺錢相對以前來說要容易太多,什麼短視頻,vlog拍攝等等,對於大學生來說,都是非常不錯的兼職方式。
從這一點上來看,讀研基本上不存在「啃老」這一說的。
也許,很多人會說,讀研雖然不拿家裡錢,但是,也不賺錢啊,這也是損失。
其實,讀研無論是對自己,乃至於對一個家庭來說都是最好的投資。
讀研三年很短,但是,一輩子卻很長。
如果,將目光放長遠一些,讀研所帶來的回報還是相當豐厚的,隨著本科生越來越多,研究生學歷的優勢也會越來越明顯。
研究生與本科生相比,無論是就業發展前景,還是工資待遇都有很大差距,並且這種差距會隨著工作時間越長而越大。
所以說,讀研真的是不光不是啃老的行為,還是有助於自己,有助於家庭的一份利好投資。
如果,有讀研的想法,不要被家庭的一些因素而限制住,相信,很多困難都會克服的,感謝閱讀,喜歡文章就點讚轉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