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退休:一個利他主義者謝幕

2020-12-12 虎嗅APP


2019年12月18日,75歲的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宣布退休。


沒有發布會,沒有採訪,一個35年的連續創業者就像完成一件極為正常的工作,離開了他所創辦的聯想事業的舞臺中央。


用中科院投資的20萬啟動資金打造了聯想集團、聯想控股兩家上市公司,培養了一批領軍人物在多個平臺上執掌帥印,屬於柳傳志的跌宕起伏的創業故事就此正式收官,但屬於觀察家們的另一件事情卻開始了——


如何深度拆解和總結柳傳志所代表的中國第一代企業家之於聯想、之於中國經濟、之於中國企業管理理論的實踐密碼?


01. 一個「利他主義者」的百年老店實驗


曾有記者問柳傳志:如何給中國企業家分類?柳傳志委婉拒絕了這個問題,他說他只想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柳傳志在和員工們座談時說:「潮起潮落,幾十年只是很短暫的一瞬間。我就是一個一般人,所以堅決不立言。我做的只是一個實驗,希望聯想將來能夠做成『百年老店』。


2010年,素有「地產思想家」之稱的馮侖曾這樣評價柳傳志:在聯想發展歷程中,聯想內部也有一些是非矛盾,柳傳志是怎麼做的呢?他把利益都給別人,自己得到的是繼續領導這個企業的資格。歸根結底是因為柳傳志「在道德上完美,不貪、不爭」


馮侖說這番話的時候,柳傳志剛剛獲得世界企業家論壇頒發的「世界企業家獎」。此前一年獲得該獎的,是日本著名企業家、哲學家稻盛和夫,這位比柳傳志年長12歲的傳奇企業家在51年的經營生涯中,一手創造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一直把「利他」和「把員工幸福放在第一位」作為自己企業經營的核心價值觀。


稻盛和夫曾經打了這樣一個比喻:在這個宇宙間,常吹著一股「他力之風」,它推動一切事物不斷向著好的方向、更好的方向前進。然而,如果一味強調「我」,在用「利己之心」揚起的風帆上就有了孔洞。風都是從洞中穿過;風帆升得再高,航船也不會前行。相反,如果用「利他之心」揚起風帆,就能飽受他力之風的恩惠,一帆風順,在茫茫大海中破浪前行。「利他之心」,就是成功的原動力。


柳傳志和稻盛和夫的很多觀點相似。


曾經有記者讓柳傳志總結自己身上最具中國特點的特質,柳傳志的回答是:「可能我替員工、替人家想的多一點。每當我跟合作者在一起的時候,我都去想怎麼讓他們成為主人,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企業家可不可以成為一個「利他主義者」,稻盛和夫和柳傳志的實驗已經告訴我們答案。


拋磚引玉,不妨用「柳傳志利他主義模型」來為柳傳志的管理哲學和思想體系做一個嘗試性總結(見下圖)。



用什麼樣的詞彙和體系來總結柳傳志創業35年所積累而成的管理思想,註定是一個不小的難題。但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中國,可以先從一個創業者如何做好一個企業的維度,來拆解這個命題。


做好哪些事,就可以成為柳傳志、馬雲、馬化騰這樣的企業家?柳傳志「利他主義」模型,或許可以帶給創業者們更多底層邏輯層面的啟發。


2. 家國情懷,一個「利他主義者」的堅定底色


2013年11月,「全球最具影響力50大商業思想家」(Thinkers 50)榜單在英國倫敦發布,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入選,這份被稱為「商業思想界的奧斯卡」首次出現了中國人的面孔。


對於獲得這個獎項,柳傳志在接受採訪時顯得異常理性,他認為,如果沒有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企業,更沒有企業家這個群體,中國的創業者們都是在摸索和學習中一路長大的,與西方不同的是,這批人是「寫菜譜」的人,僅此而已。


在柳傳志「利他主義模型」的「菜譜」中,「家國情懷」是「6大內核」最為底層的因素,也是支撐他35年創業實踐的底色。


出生於抗日戰爭時期的柳傳志,對「中國」這個詞有更深的感情。用柳傳志的話說,挨過餓的人,才知道紅燒肉的滋味有多香。同理,只有經歷過落後的時代,才能懂得國家到底因為什麼才會變得越來越富強,才會倍加珍惜這樣的機會,拼命地想為國家的發展壯大做點什麼。



40歲的柳傳志,困惑於「科研成果」局限於寫論文、評職稱,鮮見「產品」走出中科院實現「產業化」。在時任中科院副院長周光召的號召下,他主動選擇下海創業。這時候的柳傳志堅信國家的未來,希望尋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社會做點事兒」。


從1984年創立聯想,從漢卡到主機板,再到國產品牌電腦與國外主要電腦品牌正面競爭、成為走向全球的中國知名品牌,柳傳志伴隨著國家前進的步伐,寫下了自己和聯想濃墨重彩的一頁。



這個底色,能間接回答他為何從沒有成為中國首富、為什麼他在企業的股份很少但卻仍能成為企業界公認的「中國企業家教父」,儘管他完全不接受這個稱謂。


同樣也能理解為什麼聯想被人無端扣上「賣國」的帽子之後,已經74歲的柳傳志衝冠一怒,用被外界看來「用力過猛」的方式表達他的心聲。相信那時,過往的種種選擇和堅持,一幕幕風浪和戰火,都在他腦海中隆隆而過,那是他創建的聯想的底色。


在柳傳志看來,底色不容踐踏。


聯想控股官網上寫著他們的企業願景:「以產業報國為己任,致力於成為一家值得信賴並受人尊重,在多個行業擁有領先企業,在世界範圍內具有影響力的國際化投資控股公司。」


在公司、在柳傳志的辦公室裡,這個願景也被鄭重地懸掛著。


雖然柳傳志經常提到「在商言商」,甚至因此被人誤解為「犬儒」,但真正了解柳傳志的人都知道,這個把「產業報國」寫在公司願景裡,會在大會小會上教育員工感謝改革開放,會為北京能夠承辦奧運會感到特別驕傲,會組織中關村企業家顧問委員會參觀中科院創新成果展,並為了那些成績興奮不已的人,心底裡有著怎樣的情懷。


3. 永遠先人後己:一個「利他主義者」的「用人哲學」


在「家國情懷」之上,分別是企業利益第一、創造領軍人物製造平臺、成就同事們美好生活、熱心幫助朋友圈和建設美好家風。


這六個層面一起構成了柳傳志商業哲學的內核,也是柳傳志在自己35年的創業生涯中逐漸形成的有別於西方管理哲學的東方管理哲學。


梳理內核的6個層面要素,我們可以發現,柳傳志的商業哲學幾乎一直都在堅持「先人後己」,非常強調中國傳統儒學裡的「和」在商業實踐中的使用,一個企業家應該擁有什麼樣的「價值體系」和「人脈場」,可以在這個內核裡找到參考答案。


企業利益第一


多年來,柳傳志一直喜歡說一句話:「把企業當自己的命來辦。」


收購IBM的PC業務之後,恰逢2008年金融危機,聯想集團Q3、Q4季度出現了大幅虧損,但「企業利益第一」永遠是聯想不變的信條。


早已不擔任聯想集團董事、當時血壓又極不穩定的柳傳志不顧家人和朋友的勸阻,再次出山擔任董事長,挽救聯想於水火之中。2011年,聯想集團實現了結構性調整,柳傳志再度把權杖交還了楊元慶。


創造領軍人物製造平臺


柳傳志總結的領導力三要素中,「建班子、帶隊伍」兩個要素都是關於人才的。


柳傳志有一個形象的比喻,人才是珍珠,企業家是「串起珍珠項鍊的那根線」,只有將更多的專業人才和企業戰略凝聚在一起,才能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發現人才、培養領軍人物,還要給領軍人物創造沒有天花板的舞臺。


2001年,在聯想的巔峰時期,柳傳志選擇了為年輕人讓路,聯想分拆成為聯想集團和神州數碼,分別交給楊元慶和郭為。


他自己則選擇二次創業,成立了聯想控股,希望用資本助力更多領域的年輕創業者成功。其中包括拉卡拉的孫陶然、神州租車的陸正耀、科大訊飛的劉慶峰……「產業報國」的夢想開枝散葉。


成就同事們美好生活


現在的90後和00後們,可能沒聽說過聯想有兩個著名的段子:「72房客」和「養豬場」。


1989年前後,聯想開始從社會上招聘大學生。社招的年輕員工是分不到房的,而計算所出來的老員工則有指標可以分房。於是,柳傳志最先提出跟銀行聯繫,企業擔保,讓員工分期付款買房子。


這在當時也是首創。72名年輕的員工住上了新房,剛剛畢業的楊元慶、郭為都是這些房客裡的成員。


同樣是在1988年前後,因為豬肉價格飛漲,柳傳志擔心員工吃不起肉,於是決定出資自辦養豬場。雖然後來豬肉價格回落,但當年投資辦養豬場這份心意,卻在聯想的員工間口口相傳直到今天。


柳傳志經常說,自己就是一個凡人,一個普通的企業家,在企業利益第一的前提下,能讓同事們過上好的生活,能讓自己的朋友和家裡人感受到幸福,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熱心幫助朋友圈


時代集團總裁王小蘭在回憶和柳傳志一起組建「中關村100企業家俱樂部」的往事時說到,俱樂部是當年北京市委市政府領導給柳總的任務,要在北京集聚、培育一批像聯想那樣的大企業,百度、小米、京東、滴滴等一批企業家都加入了這個俱樂部。


王小蘭說:「在這個企業家俱樂部裡,大家閉門研討企業戰略和企業管理問題,相互學習,相互啟發,甚至相互批評,每次活動都受益良多,柳總就是我們這個組織的靈魂人物。」


建設美好家風


對於自己的小家,柳傳志也一直在追求家風純正。在家庭的微信群裡,子女的孝順讓他深感欣慰,同時,每個人都能得到尊重,體現出自己的價值。


在兒子的婚禮上,柳傳志將父親的一句話轉送給柳林:「只要你是一個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麼行業,你都是我的好孩子」。「正直」二字,是柳傳志銘記一生的教誨,也是希望後輩能傳承的精神。


梳理完以上6大關鍵內核,我們做個假設。


如果時光倒回到上世紀80年代,如果你是那個20萬起家的普通創業者柳傳志,面對每天都可能九死一生的經歷,你會讓自己的公司發生怎樣的命運?會和柳傳志有一樣的故事嗎?


歷史沒有如果。但有些價值體系和普遍方法,是每一個創業者都可以吸收的養分。不論是在遙遠的上世紀80年代,還是在風雲變幻的21世紀20年代, 「利他主義」,都會是不錯的選擇。


4. 一個孤膽英雄的氣場與「利他主義」的外核


2013年8月13日,作為聯想控股的早期投資和孵化板塊,聯想之星組織了近200名創業者在茫茫戈壁進行艱苦的徒步訓練,69歲的柳傳志也來到了營地。


大漠蒼空下,柳傳志的一聲吶喊讓這些創業們心有戚戚焉:「對我們創業者來說,不僅是群膽英雄,還要做孤膽英雄。」


柳傳志說,創業者一定是要做奔日子的人,到了一個目標就要往更高的目標去追求,同時,還要「學會應對各種外部環境」。


其實,成立於2008年的聯想之星本身也是柳傳志想把聯想的成功經驗分享給外界而進行的一場實驗。在聯想之星的官網上,「創業CEO特訓班」的定義是:為廣大創業者提供專業實戰的公益創業培訓。如今,這項公益培訓已經堅持了11年。


柳傳志商業哲學的外核——「參與建設良好商業正氣」、「基於企業能力的社會責任感」、「積極人生態度的輻射」,正如同一個創業孤膽英雄的氣場,號召更多的英雄好漢共建一個健康能量場。



2016年3月底,已經72歲的柳傳志為湖畔大學的第一期學員上了一整天的課。湖畔大學負責學員管理的負責人說,雖然8點半開課,但早上7 : 50分,柳傳志就出現在了湖畔大學的課堂上,「這是我們在湖畔最早到的一位老師」。


柳傳志在聯想一直強調,「以身作則不僅僅是激勵員工的一個重要方式,而是唯一的辦法」。以身作則不遲到,是柳傳志參加任何一個外部活動時一以貫之的堅持。他在用細節向外界傳遞一個創業者的堅守。


柳傳志經常愛用的一句口頭禪是,「一定要讓空氣溼潤一些」;中國傳統文化哲學裡也很強調「天時地利人和」,柳傳志商業哲學的外核,正是他為了實踐百年老店的商業理想而營造的另外一個「場」,內核外核相互促進,相互借勢,形成一個中國式企業應該具有的「成長生態」。


2018年底,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上,柳傳志作為「科技產業化的先行者」榮獲「改革先鋒」稱號。這是對一個過去34年中、不僅忙著自身發展還將自己的經驗、文化、理念、方法論無私向外界分享的一個企業家最好的獎賞。


在財經作家吳曉波看來,「在我的企業史創作中,柳傳志可能是出場次數最多的企業家,沒有之一」。在中國企業家中,他是極少數擁有自己戰略哲學的人,他的總結樸實乾淨——


「走正道,拐大彎」,「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吃著碗裡,看著鍋裡,想著田裡」,這些柳氏格言流傳很多年,構成了中國式企業的一種成長範式。


在對外正式宣布退休後,柳傳志在內部信中坦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今天,全球風雲變幻,國際政經環境的複雜多變、科技的日新月異、產業變革的醞釀,以及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會使未來世界的變化超乎想像,甚至可能令人措手不及、挑戰巨大,同時也有大的想像空間」,「親愛的同事們,願你們初心不改、情懷永在,把誠信坦蕩的一腔正氣,攻城拔寨的進取精神傳承下去」,「為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做出更多貢獻」。


一個堅定的「利他主義者」就此遠去,希望中國企業界更多的「利他主義者」登上自己的歷史舞臺。如同稻盛和夫一向宣揚的經營理念那樣,「動機至善,私心了無」。

相關焦點

  • 柳傳志「謝幕」——輕舟已過萬重山
    當時,外界對柳傳志復出一事並不看好,但他當時說了一個句話卻讓人無比動容,他說:「聯想就是我的命。當一個人的生命受到威脅時,除了奮起一搏,還有什麼別的選擇呢?」聯想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功,與柳傳志把他當命看,應該有著無比深厚的關聯吧。當你把一個企業當命看的時候,這個企業也在成就你的命。
  • 如何做一個精緻的利他主義者?
    社會工作是以利他主義為基礎的專業和職業。社會工作者可以看成是「利他主義者」,公眾總有一個誤解,就是這群人凡事講奉獻,肯定會把自己的生活過得灰頭土臉。早期的社會工作者就是一群得很精緻的人,他們本身處於社會的中上層,懷揣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社會問題感同身受。如慈善組織會社時期的「友好訪問員」。睦鄰組織運動時期的青年才俊們。
  • 當精緻的利他主義者,做真正的人生贏家
    &nbsp&nbsp&nbsp&nbsp這是一個可以作多面觀察並值得反覆咀嚼的案例。&nbsp&nbsp&nbsp&nbsp一是利己主義者要不要利他?其實那位學生還是深諳「欲先取之必先與之」之道的。
  • 真正的高手,都是利他主義者
    人在世間,學會利他,才是真正的利己。而越是優秀的人,越懂得利他,真正的高手,都是利他主義者。過度利己,阻斷自己的路稻盛和夫曾說:「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利己傾向,才是造成我們一切問題的根源。」,卻有很多人能夠克服這一弱點,踐行著利他的處世哲學。
  • 柳傳志談退休:擔任名譽董事長 那才是老頭該做的事
    網易財經12月18日訊12月18日晚間,聯想控股發布公告,董事長柳傳志提交書面辭呈,辭任本公司第二屆董事會董事長、執行董事及提名委員會主席職務,自2019年12月31日結束後生效。這一串數字,精準記錄了柳傳志在聯想的全部。對於退休,此前柳傳志在接受網易財經採訪的表示,他的理想狀態是擔任名譽董事長,比如我就負責公司的公益方面的事情。
  • 把聯想帶到世界第一,75歲柳傳志退休,貿技工該畫上句號了!
    隨著柳傳志的退休,「工技貿」和「貿技工」的問題畫上了句號。作為全球最大的PC製造商,現在討論這個問題似乎失去了意義。特定的歷史環境會讓企業選擇不一樣的路,按照當時的背景,聯想選擇這樣一條路,我認為是最正確的選擇。
  • ​剛剛75歲柳傳志宣布退休,兩次復出三次卸任,創業精神激勵更多人
    剛剛,75歲「聯想教父」柳傳志正式宣布退休,寧旻接棒。開始一個新階段,那麼聯想一定會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想像。1、75歲「聯想教父」正式宣布退休今天晚間,有消息:聯想控股公告,董事長柳傳志提交書面辭呈,辭任本公司第二屆董事會董事長
  • 網際網路大佬退休百態:馬雲活成「風清揚」、俞敏洪對企業沒興趣……
    有人退休後閒雲野鶴、不問世事;有人退休後仍被數次請出山來救火;有人到了該退休年紀卻誓死不休;也有人退休後積極擁抱公益和夢想,到處組織捐款捐物。儘管第一代網際網路大佬們已經退休或者到了該退休的年紀,但他們所創造的江湖依然風雲變幻,無法預測下一個隱藏的敵人在哪裡。因此,如何選擇接班人並煥發企業新生,成了他們謝幕前最重要的考量。
  • 滴滴總裁柳青曬多張家人幸福合照 恭喜父親柳傳志退休
    滴滴總裁劉慶今天發布了幾張家人的照片,祝賀他的父親柳傳志退休,「我的父親75歲了,我希望老人和老婦人每天散步愉快」。劉傳志1944年出生,1984年,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40歲的柳傳志響應中科院「科技產業化」的號召,踏上了創業之路,35年來,他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使聯想能夠在經濟的起伏中成長。
  • 尼採:一個人變成利他主義者,不再自私時,也就走到了盡頭
    尼採:一個人變成利他主義者,不再自私時,也就走到了盡頭尼採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其哲學著作涉及道德、文學、科學等諸多幾乎「包攬一切」的領域,對許多領域尤其是對傳統道德進行了批判,比如對傳統道德的利他主義、大公無私進行了批判,對後代哲學尤其是對後現代主義哲學、存在主義哲學的影響十分深遠。
  • 高山仰止 | 「利他主義者」喬治·普萊斯的一生(全文翻譯自...
    她在雜誌上讀到了幾行關於喬治·普萊斯的簡介,立刻被吸引住了:20世紀60年代,一代偉人(「妄自尊大」的科學家)喬治·普萊斯發現了可以解釋利他主義進化的方程;一夜之間轉變為極端的利他主義者,散盡家財幫助他人,最後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自殺而終。憑著戲劇導演的直覺,蘿拉意識到這則簡介背後,一定另有隱情。
  • 驅動中國昨夜今晨:高通驍龍865各項跑分成績出爐,聯想回應柳傳志退休
    聯想控股回應「柳傳志退休」:均請以公告為準據鳳凰網昨日晚間報導,今天多家媒體報導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將於本周宣布退休,對此聯想控股回應表示,關於公司的變動均請以公司公告為準。公開資料顯示,柳傳志1966年畢業於西安軍事電訊工程學院, 畢業後任職於國防科工委十院十所和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北京計算機新技術發展公司(聯想集團前身)創始人之一。柳傳志於1988年創建香港聯想。1997年北京聯想與香港聯想合併,柳傳志出任聯想集團主席。2004年柳傳志辭去聯想集團董事長職務。
  • 柳傳志退休 聯想繼任者是谷歌北京和FPX母公司的房東
    柳傳志第四次「退休」 以持有聯想控股2.88%股份計算,柳傳志身價大概11.52億港元,約10億人民幣。 柳傳志最初創業是在中關村的一個收發室 外界容易將聯想集團和聯想控股混淆,前者為一般消費者更加熟悉的聯想IT
  • 新利他主義者的人性穿透力
    我們不妨把這群志願者稱之為「新利他主義者」——他們以社會利益為導向,供給社會服務。與以前不同的是,志願服務不再是簡單地做好人好事,而是正在轉向優質而精細的專業服務,從更多的滿腔熱情參與到如今在熱情之外,越來越多地用專業理性推動項目發展。
  • 柳傳志退休後談「真朋友」:得到最多、最重的是情誼
    來源:新浪科技柳傳志退休後談「真朋友」:得到最多、最重的是情誼1月13日早間消息,1月10日晚,中國企業家俱樂部榮譽理事、聯想控股名譽董事長、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在「2020道農會」音樂獨白節目《朋友》中,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感慨。
  • 白巖松談聯想柳傳志退休遭攻擊事件 李楠評騰訊視頻VVIP服務
    【dogkeji-科技犬】聯想控股12月18日晚官宣: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正式卸任董事長職務。不過在網絡上有年輕網友就柳傳志退休一事進行言語攻擊,對此央視節目主持人白巖松對柳傳志退休一事進行了報導,同時也對後期出現的攻擊行為做出評價。
  • 《兄弟》:善良的利他主義者宋鋼,為何最終悲劇離場?
    01 悲劇的內因:宋鋼的善良和利他主義,讓他甘願成為一個犧牲者「從今天起,你們就是兄弟,你們要親如手足,你們要互相幫助,你們要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你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李蘭在臨終前,把李光頭託付給宋鋼,希望他能照顧好兄弟。
  • 柳傳志帶走了江湖對錯:他既德高望重,又爭議纏身,今事了拂衣去
    作為中國第一代企業家,柳傳志身上的標籤非常複雜。他既是德高望重,成就斐然的中國企業家領袖、馬雲偶像、雷軍恩人、王健林大哥、馮侖的老師,又在其數十年的從商中伴隨著爭議、謾罵甚至仇恨。 有人說他是把聯想做成全球性企業的功臣,也有人認為他的「貿工技」路線是導致聯想成為「高科技含量最低」科技公司的根源。
  • 柳傳志:我兒子特別怕人知道我是他父親
    當潘石屹對話柳傳志,會發生什麼?一場大佬間的相互「攀比」;一次青春被拒的羞恥追憶;一回父母育兒的經驗交流;一輪風雲人物的退休夢想。談童年,憶飢餓,聊子女,論人生,苦難被時間熬成金子,而活下來就是一場勝利。以下為潘石屹對話柳傳志實錄精編,正和島作為鳳凰網視頻合作方經授權發布。
  • 混了20年,我才發現真正的高手,都是利他主義者
    人在世間,學會利他,才是真正的利己。而越是優秀的人,越懂得利他,真正的高手,都是利他主義者。圖 / 薄倩02利己,是本性利他,是處世哲學利己是一種本能,也是人性的弱點,但在生活中,卻有很多人能夠克服這一弱點,踐行著利他的處世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