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帶走了江湖對錯:他既德高望重,又爭議纏身,今事了拂衣去

2020-12-11 新浪財經

來源:市界

文 李曙光

編輯 成靜衛

一代教父,事了拂衣去。

12月18日,聯想控股公告稱,柳傳志提交書面辭呈,辭任公司第二屆董事會董事長、執行董事及提名委員會主席職務,自2019年12月31日結束後生效。

柳傳志以及一同辭職的聯想控股總裁朱立南在發給員工的公開信中表示,「在我們的整個企業生涯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同時也犯過不少錯誤,遇到過許多挫折。我們曾攀上高峰,也曾跌入深谷,但無論成功還是失敗,經驗還是教訓,都是用生命的精華在交付成長的學費,收穫存在的資格。」

這位75歲高齡的中國企業家領袖,不活躍在第一線許久,大約早已決定離退。

作為中國第一代企業家,柳傳志身上的標籤非常複雜。他既是德高望重,成就斐然的中國企業家領袖、馬雲偶像、雷軍恩人、王健林大哥、馮侖的老師,又在其數十年的從商中伴隨著爭議、謾罵甚至仇恨。

有人說他是把聯想做成全球性企業的功臣,也有人認為他的「貿工技」路線是導致聯想成為「高科技含量最低」科技公司的根源。

隨著柳傳志正式告別舞臺,他的得與失,是與非,都將化為中國企業40年巨變的縮影和註腳。

01

聯想脫帽

柳傳志是聯想的實際締造者。

他推動聯想從一個20萬元起家的國有企業,發展為年收入3500億元的混合所有制現代公司,在整個過程中集締造者和職業經理人為一身。

股權改制是柳傳志對聯想後續發展作出的重要功績之一,即便在過程中面臨著諸多質疑。

「紅帽子」曾是中國企業發展前期的保命符,能夠在許多生死攸關的時候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但是如果在發展的過程中,不能在恰當的時候摘帽,給予管理層和員工適當的股權激勵,理順產權關係,就面臨著激勵不足的問題。

摘帽的過程無異於闖地雷陣,處理不當就可能背上「國有資產流失」的罪名。

聯想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紅帽子企業,在產權關係上它是隸屬於中科院計算所的國有企業,但是在後期的發展路徑上,又與民營企業相似,面臨著多元化發展改革和員工股權激勵的問題。

聯想的股權改制,是國有企業深化改制的標杆案例。

1994年,北京聯想公司更名為聯想集團控股公司,香港聯想公司以聯想集團有限公司的名義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北京聯想持有上市公司38.78%的股權。而中科院通過100%持有聯想集團控股公司的股權間接控制上市公司。

1998年,中科院計算所改制,千餘人縮減到百人,大部分人併入聯想集團。聯想員工持股會(640人參與)成立,並在這一年獲得了35%的分紅權,可以分享企業經營的淨利潤。

到2001年 ,聯想集團控股公司改制,更名為聯想控股有限公司。聯想控股註冊資本增加到6.6億。員工持股會用未分配的歷年利潤購買了聯想控股35%的股權,自此形成了中科院出資4.3億元佔65%,聯想員工持股會出資2.3億元佔35%的聯想控股公司股權結構。

這依舊保持著國有控股地位。

而中科院慷慨地讓出35%的股權,將35%的利潤歸在聯想員工名下,亦有效激勵了創業人員,讓一批創業員工滿意的退出,為後來的新生力量讓路。

隨著2000年聯想一拆為二,聯想控股進入多元的投資領域,各路子公司和業務逐漸開始壯大,聯想控股的新員工大多具有國際背景,來自跨國機構。

柳傳志說:「如果『一股獨大』,確實難保說我退休以後,後面同事是不是能長期的做下去。」

聯想控股改革的決定性時刻是在2009年9月。

當年中科院將29%的聯想股權轉讓給泛海控股,從絕對控股股東降為相對控股第一大股東。聯想身上的國有印記進一步變淡。

這是一場充滿爭議的股改。

泛海的掌門人盧志強與柳傳志是多年好友,兩人在生意場上和私下都關係匪淺。他們還同是泰山會成員,盧志強1985年創立中國泛海,比柳傳志晚一年。

據報導,2004年,盧志強遭遇資金困境,向其伸出援手的就有柳傳志。

其次是接手的條件像是為中國泛海「量身定製」。中科院對於受讓方的條件要求相當「具體」 ,包括成立時間、註冊資本 、盈利能力以及所涉及領域均有明確的規定 。而中國泛海與這些要求恰到好處的吻合。

最後是轉讓價格。27.5億元看起來著實有點便宜。彼時聯想控股持有聯想集團約 44%股份 ,持神州數碼約18%的股份,以當年9月份兩家公司的市值來算,聯想控股所持權益市值超過150億港元 。再加上聯想控股擁有的地產公司和多個投資子公司,29%的股權,27.5 億元的成交價 ,似乎買到就是賺到。

官方對轉讓價的解釋是:「市值有高低起伏,因此此次轉讓價格並未參考市值 ,而是按照國有資產轉讓當中通行的淨資產估值 。」

但從種種便利來看,牽扯到多方利益的股權轉讓,中科院和柳傳志等管理層達成了非常強的一致性,才能一路綠燈。

2012年,泛海控股以協議方式將其所持聯想控股的部分股權轉讓給了北京聯恆永信投資中心(有限合夥)。北京聯恆永信是聯想控股的另一個員工持股平臺,其中楊元慶、朱立南等聯想系高管在其中有較大持股比例。

這次股改雖然爭議不斷,但從結果來看,聯想從此成為一家正常的市場化企業,為後來的發展理順了道路。

02

強硬派

在發展的道路上柳傳志和王石有些像。

兩人在創業初期,都是依靠體制的資源和優勢發展企業。企業長大後,迅速開始股份制化,管理團隊話語權越來越大。

兩個人都以「名」為重,與他們締造的企業所產生的社會財富來對比,二者的個人財富不足為道。沒有悶聲發大財,反而在名聲上最大化。

兩人都奉行強人政治,在創業之初都是公司的絕對領袖,說一不二。

王石現在外露的形象是睿智溫和,但上世紀90年代主導萬科拼殺時,「暴躁」是他的代名詞。

當時北京有幾位記者採訪王石,上來就說:「你是個傳奇人物,我們慕名而來,聽說你脾氣非常大,光大哥大就摔壞了四個。「

強人政治可以歸類為一種那個時代特有的現象。

改革開放初期,企業的生長環境缺乏規範,創業者的資源非常有限,需要強權人物領軍殺出一條生路。而等到企業真正解決了生存問題,其帶頭人自然有了無可比擬的威嚴。

王石在自傳裡對這種現象有過闡述:「權威是一種資源,但在不規範環境中培養出來的權威人物,往往會帶來伴隨著誇大權威作用的個人崇拜、易於衝動、好大喜功、脾氣暴躁等惡習。」

與王石外露的暴躁相比,柳傳志把愛將孫宏斌送進監獄,在與老搭檔倪光南的鬥爭中最終獲勝,都能讓人感知到這個老人溫和外表下的強硬。

孫宏斌入獄的故事版本太多不再贅述。

孫宏斌出獄後借著柳傳志的50萬啟動資金創立的順馳,英文名叫:SUNCO。

「SUN」是孫宏斌的姓,「CO」是英語單詞「公司」的縮寫。

連起來的意思就是:這是我老孫自己公司,我親自創立的,跟任何人都沒關係。

03

先把飯碗端穩

2019年7月30號,王興在飯否上寫到:

「相比於「技工貿」,柳傳志老先生當年主張的「貿工技」路線並沒有錯。事實上,華為正是沿著這條路線發展起來的,從早期代理程控交換機到自己造程控交換機再逐步深入各方面的研發乃至於自己做晶片和作業系統。也就是說,關鍵是從貿到工之後沒有停,真的搞了技。」

王興的評述頗為準確。現在回過頭去評述當年倪柳之爭,就像論述奇葩說裡面的辯題一樣,從不同的角度都有各自不同的道理和邏輯。

倪柳二人一個是選擇先紮根技術理想為上,一個是選擇先掙錢活下去。但那時聯想更需要賺錢先好好活下去。

做企業如烹小鮮,相比於先後的重要性,「度」的把握更加重要。在不同的階段採取不同的適合策略,非常考驗企業和領導者的判斷力。如果當年是堅持倪光南的路線,在PC市場競爭激烈的90年代,聯想將會承受更大的壓力,到今天甚至可能不存在了。

可惜聯想在從貿到工之後,並沒有在「技」上做出更大的突破和投入,造成的局面就是今天聯想被普遍詬病科技含量太低。

矛盾的地方在於,選擇將技術置後先搞經營,但後來經營的麻煩也不斷,聯想並沒有隨之安逸,技術的壁壘則越堆越高,產業鏈高度成熟,聯想再想去做技術已經是更難的一件事。

選擇問題把聯想控股變成了今天這樣一種「雙輪驅動」戰略的多元化公司。

一手實業一手金融投資,聽上去也不錯。

很多人不了解聯想的全貌,相比於聯想集困囿於PC市場難以前進的狀態,母公司聯想控股呈現出一種全面開花的資本帝國的形態,目前已涉足IT、金融服務、創新消費與服務、農業與食品以及先進位造與專業服務五大領域。

總體上看,聯想控股在投資策略上呈現出一種保守的狀態,要「先把飯碗端穩」。

柳傳志說:「聯想控股投資的方式戰略挺清楚,除了我們的財務投資以外,在戰略投資類型裡,第一我們要先選不確定性中最確定的因素,讓我們先把飯碗端穩。」

企業的宿命論、基因論是個非常不科學的論調,但若把聯想今天呈現出的狀態以「保守」基因論來聯繫,你會驀然會發現邏輯上是非常自洽的。

沒有對錯,只是選擇的結果。

如今,一代傳奇就此謝幕,將聯想這艘巨艦留給後來者。這是一個時代的終結,也是一個時代的開始。

相關焦點

  • 易經解說道德經之四十一 事了拂衣去 深藏功與名
    恰如李白的俠客行所言,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我想這句話,或許就是來自道隱無名四個字。夫唯道,善貸且成。道善於生萬物,而且善於成萬物。恰如乾卦所言,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各正性命。這就是善貸且成。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只有道太極才有這個大德。上德。只知道付出,從不計較回報。這就是太極。
  • 「事了拂衣去」:馬雲用10年準備了一場教科書式企業傳承
    當天早上,馬雲向公眾發出一封題為《教師節快樂》的公開信,信中宣布:一年後的阿里巴巴20周年之際,即2019年9月10日,他將不再擔任集團董事局主席,屆時由現任集團CEO張勇接任。阿里巴巴奉行「俠文化」,李白在其《俠客行》曾對「俠」做出了闡述,俠之大者,並非「十步殺一人」,而是能做到「事了拂衣去」。薪火傳承向來是中國企業家面臨的一個重要命題,阿里巴巴發展到今天,十九年時間已經成長為網際網路巨擘,作為公司的創始人與領頭羊,馬雲如何能做到從容交接、「事了拂衣去」?馬雲說,10年前就在思考一個問題,即如何保證馬雲離開公司以後,阿里巴巴依然健康發展?
  • 柳傳志「謝幕」——輕舟已過萬重山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2019年12月18日,在港上市公司聯想控股發布公告顯示,董事長柳傳志提交書面辭呈,辭任公司第二屆董事會董事長、執行董事及提名委員會主席職務,自2019年12月31日結束後生效,董事長一職由CFO寧旻接任。同時,董事會頒授公司名譽董事長職銜予柳傳志,並與柳傳志籤訂顧問協議,聘任柳傳志為公司資深顧問。
  • 柳傳志:我是誰,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
    柳傳志:思考其實是勤奮裡邊最重要的因素所有的事,都能歸結到一個亙古不變的問題上,就是你是誰,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要到哪兒去就是每個人要為自己設定一個方向,或者是目標,要往那兒去。柳傳志:要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到哪兒去,而且比較符合實際,其實是很不容易的改革開放前是計劃經濟,那時人沒必要去想你要往哪兒走,你要幹什麼,一切都已經安排好了。所以我真正開始想,是改革開放到開始辦企業之前。我就想知道自己最大的人生價值是能做成什麼事。
  • 柳傳志談他的下半場:我會為十個瓶子留十一個蓋
    而他本人,則轉而坐陣成立了聯想控股,當年,由朱立南率隊進軍風險投資(VC)行業。當時媒體關注的是比較聯想集團與神州數碼,看誰更能代表聯想軍團的未來主力,而對於聯想控股進軍VC一事,並未聚焦太多的眼球。的確,聯想控股幹啥的?VC又是個啥?有些飄渺。但柳傳志心裡知道,自己經營企業的下半場開始了,做什麼、怎麼做,他和朱立南已經有了大致輪廓。
  • 柳傳志深度反思:我是誰,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
    柳傳志:思考其實是勤奮裡邊最重要的因素  所有的事,都能歸結到一個亙古不變的問題上,就是你是誰,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  要到哪兒去就是每個人要為自己設定一個方向,或者是目標,要往那兒去。  你是誰也很重要,如果不了解你自己,就不會知道你有沒有能力達到這個目標。  一個人的機遇,就是你從哪兒來的問題。
  • 柳傳志:我兒子特別怕人知道我是他父親
    有一天生產隊隊長在村口的黑暗中看著,數著,一家一家的,發現全村27戶人家,17戶趁著天黑逃荒要飯去了。那是一個不光彩的事。有的人家裡日子過不下去了,天沒亮就沿著陝西、河南這樣走去要飯。柳傳志:那時候幾歲啊?六七歲?發生這種事,大概在70年以前我估計。潘石屹:第二件事情跟我說的是,這是個冤案,你要給我伸冤去。柳傳志:你兄弟姐妹幾個?
  • 柳傳志退休:一個利他主義者謝幕
    一個「利他主義者」的百年老店實驗曾有記者問柳傳志:如何給中國企業家分類?柳傳志委婉拒絕了這個問題,他說他只想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柳傳志在和員工們座談時說:「潮起潮落,幾十年只是很短暫的一瞬間。我就是一個一般人,所以堅決不立言。我做的只是一個實驗,希望聯想將來能夠做成『百年老店』。
  • 陳惠湘:柳傳志的小題大做
    柳傳志略帶懷疑地看著我們。他知道戒菸的痛苦。並告訴我們,他戒菸的時候,睡覺做夢有時都夢見抽菸。說完,還追問一句:你們自己要想好了,說戒可就要真戒。郭為堅決地說自己能戒。聽完,柳傳志就盯上一句:「要是能把煙戒掉,我就高看你們一眼。」郭為態度依舊堅決。我還是和前面一樣點頭。但分開之後,我確實沒有實施戒菸,覺得也就隨口說說而已。
  • 柳傳志卸任:我戰勝困難不計其數 這輩子太值|縱覽篇
    2014年公益演講一個半月前,換了「江湖」的馬雲去了趟日本。回看中國商界35年,能挺立潮頭者屈指可數,柳傳志是其中之一。開創、認可、滿足、名譽、指責、爭議、謾罵、憎恨……再多的詞彙都難以勾勒他的商業生涯。
  • 揭秘任正非與柳傳志的一次碰面 任正非:他太值得我尊重了
    他是華為的掌門人,華為是他的命,是他的一切。管理大師德魯克講,企業家必須掌握企業的命運,反言之,企業家作為一種職業,命中注定是企業的守望者。我曾對任正非做過概括:「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與萬人談,幹一件事」,這件事就是關注華為,守望華為,廝守華為。除此之外,任正非最關注的是什麼?是教育!大學、中學及小學。
  • 海風拂過在我的臉頰,輕輕帶走我的淚
    每年的元宵,一群小孩子便圍著一起放煙花,雖然沒有城市裡的美,不過,他卻能從哪些小孩臉上看見,比城市裡的人更快樂和新奇。他,十五歲隨著母親從城市來到鄉下居住,那是一個叫煙花的小村,村裡的人十分樸素,都是靠著生產煙花賺錢。就在那一年,他遇到了一個美麗的女孩,她的美讓他心動,不過,他從別人口中得知,她從小就是一個啞巴,村裡的小孩都不喜歡和她一起。
  • 聽許嵩《江湖》,看雨中迷途
    看著窗外箭雨紛紛的天空,不禁思考,江湖是什麼?這個問題太大,大到可能要用一生去思考與感悟吧。二者都是江湖的縮影。江湖,曾經勾動多少人的心魄,衝淡多少人的心血。在前塵往事的記憶中,江湖總是離不開刀光劍影,恩怨情仇,風雨茶酒。
  • 柳傳志、柳青、柳甄,這個柳氏家族逐漸掌控了全中國人的出行
    易到上位,周航趕緊放狠話。柳青是柳傳志女兒,柳甄是柳傳志的侄女。350億美元市值獨角獸公司柳青與柳甄兩姐妹合體新滴滴一統江湖?72歲的柳傳志在四十歲的時候創立了聯想。18歲時,柳青考入北京大學,後去美國攻讀碩士,畢業後進入高盛。
  • 功過柳傳志:二流的企業家與三流的產品
    雷軍將柳傳志稱為「中關村教父」,馬雲的「賀詞」意味深長,他稱柳傳志是中國企業家裡為數不多的平安落地的例子,這是榜樣,希望自己也能做到。作為國企改制成功的先鋒以及平安落地的企業家…柳傳志的創業被賦予了更多的時代樣本意義。
  • 事了拂衣去 深藏功與名
    他敢於改革,敢於變化。雖然其中也曾經歷過失敗,但他會很快反思問題根源並找到關鍵矛盾點,然後穩住軍心制定新方案帶領我們繼續前進。他真的是個很棒的領袖!從他的身上我發現了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也由此看到了自己依舊存在進步的空間。其次是我們每位可愛的部員。每周五的例會都在大家的閒聊與歡笑中開始,大家的互相調侃、部長的極致按摩.無一不將氣氛帶到高潮。在工作方面,每個部員都有各自的辦事風格。
  • 柳傳志俞敏洪對話「十年酒重逢」 《老友記》中爆「酒桌囧事」
    柳傳志俞敏洪對話《老友記》本周三(4月3日)上午8點《老友記》之《十年酒重逢》(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M2OTY3NjQw.html)準時上線,邀來柳傳志、俞敏洪這兩個中國企業圈中絕對的大佬級人物共同把酒言歡
  • 聯想柳傳志家族富過三代的家教模式 | 觀止研究院
    比如說,柳谷書在開會不遲到這件事上,他一貫身體力行,什麼時候請人吃飯,辦事情從來守時守點,說出去的話一定要做到。柳傳志也是出了名的守信人,2007年柳傳志被溫州商界邀請去參加交流,當柳傳志乘飛機趕去時,正遇上暴雨侵襲溫州,於是柳傳志被迫停留在上海,而到溫州的飛機最早也只能等到第二天早上了,柳傳志擔心飛機再延誤就會耽誤參會,所以他就搭上公務車連夜趕路
  • 柳傳志談退休:擔任名譽董事長 那才是老頭該做的事
    網易財經12月18日訊12月18日晚間,聯想控股發布公告,董事長柳傳志提交書面辭呈,辭任本公司第二屆董事會董事長、執行董事及提名委員會主席職務,自2019年12月31日結束後生效。這一串數字,精準記錄了柳傳志在聯想的全部。對於退休,此前柳傳志在接受網易財經採訪的表示,他的理想狀態是擔任名譽董事長,比如我就負責公司的公益方面的事情。
  • 守正出奇:柳傳志的適應與顛覆
    再比如在接班人問題上,與柳傳志同時代的企業家,如華為的任正非、海爾的張瑞敏等都遭遇了接班人問題,成為影響企業發展的一大隱患。聯想避過了這些風險。那麼,柳傳志做對了什麼?答案或許是,他對中國國情的透析和應變、對市場規律的尊重和理解。但更深層次的提問不妨繼續:為什麼柳傳志能做對?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妨從聯想的歷史去找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