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六星上將」洪學智的長子、吉林省原省長、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律工作委員會原副主任洪虎一行回到了家鄉——安徽省金寨縣。19日上午,本人有幸陪同洪省長再次參觀了金寨縣革命博物館洪學智將軍紀念館,聽說了一些文物背後的感人故事。洪學智的一生淡泊名利、立黨為公,清正廉潔、生活簡樸,情系故土、愛撒鄉親,使我們深受教育、深受啟迪。這裡展覽的每一件文物,都彰顯著將軍的勤儉本色、傳承著將軍的優良傳統。這是將軍留給我們的一筆難得的珍貴資源和精神財富。
1955年,洪學智被授予上將軍銜;1988年,恢復軍銜制度後,洪學智再次被授予上將軍銜。在我國乃至世界上,兩授上將者,獨其一人。洪學智將軍,革命生涯幾十年,為祖國的獨立、民族的解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立下了豐功偉績、做出了卓越貢獻。但是,他的生活始終都很簡樸,一直保持著勞動人民的本色。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幾個感人至深的故事。
(一)一床毛巾被「蓋」了三代人
1949年10月14日,洪學智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解放了廣州。洪學智用自己的津貼在廣州購買了一床毛巾被。洪學智帶著這床毛巾被跨過了鴨綠江、戰鬥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參加了南京高等軍事學院的學習,這床毛巾被還陪伴洪學智度過了初任總後勤部部長和下放吉林擔任農機廳廳長那些難忘的歲月。「文革」中,他又把這床毛巾被送給了大兒子洪虎夫婦,後來又傳給孫子、孫女。九十年代,洪學智的夫人張文從洪虎家把這床毛巾被取回、保管起來。一床普通的毛巾被用了60多年,「蓋」了3代人……可見,洪學智將軍的生活是多麼的艱苦樸素!
(二)一床鴨絨被伴隨十多年
1948年1月,時任六縱司令員的洪學智率部解放了遼陽,戰場上,他繳獲了國民黨軍官的一床鴨絨被。當時,鴨絨被的被套已經破損,平津戰役結束後,將軍夫人張文花了20多元錢在東安市場買了一床新被套。就這樣,這床鴨絨被伴隨著洪學智度過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湘贛戰役和廣東戰役,直至抗美援朝,前後用了十多年。
(三)一床皮褥子成為「傳家寶」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鄧華、洪學智的指揮下,共4個軍、3個炮兵師按西線、中線、東線3個方向秘密渡過鴨綠江,向預定作戰區域開進。進入朝鮮前夕,洪學智在丹東購買了一床狗獾皮褥子,以抵禦朝鮮冬天的寒冷。回國後,洪學智將軍一直將它保管著。九十年代,孫女手術後需要臥床休息,洪學智就叫張文把狗獾皮褥子送過去、鋪到孫女床上,讓她使用。孫女病癒後,他就把這床皮褥子收藏起來、留存至今。
(四)一隻柳條箱用了十七年
1959年,洪學智擔任總後勤部部長時,張文在北京西單商場購買了一個柳條箱子。後來,這個箱子伴隨著洪學智將軍在吉林工作了17年,至今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了。
(五)兩雙皮鞋穿了三十載
洪學智在家裡只穿布鞋,不穿皮鞋。為了方便參加公務活動,他就把兩雙皮鞋(一雙黑色、一雙棕色)放在自己的小車裡。遇有重要活動,他就在車裡換上皮鞋,公務活動一結束,他又換上布鞋。就這樣,自1977從吉林回到北京工作開始,一直到與世長辭,他只穿了兩雙皮鞋。
(六)送給兒子的結婚禮
1946年四平保衛戰勝利後,時任西滿三師第二副師長兼參謀長的洪學智風塵僕僕地從四平到了遼吉省委和遼吉軍區所在地白城子。他剛進省委大院,西滿三師師長兼政治委員黃克誠也從齊齊哈爾趕到,見到洪學智就緊緊地拉著他的手說:你們辛苦了,感謝你們在四平牽制蔣介石的10個師達1個月之久,為我們在後方建立根據地、改造舊政權爭取了時間。現在黑河形勢非常緊急,東北局決定,讓你馬上到黑河去剿匪,你馬上就得走」。站在一旁的遼吉省委書記陶鑄笑著說:「他才從前線下來,至少讓他休息一晚上再走,你看他疲勞得很,況且我們也得表示表示呀!」陶鑄這麼一說,黃克誠也笑了、點了點頭。晚上陶鑄讓炊事員殺了一隻雞慰勞大家。吃過飯後,陶鑄將洪學智叫到一邊,拿出一條毛毯,語重心長地說:「 你經常在前方打仗,東北的冬季特別冷,這條毛毯你留著用吧。」洪學智從陶鑄手中接過毛毯,戰友的親切關懷溫暖著他的心,在白城子僅住一個晚上,第二天就去北安了。
戰爭年代的條件十分艱苦,這條毛毯在當時是異常珍貴的,洪學智將軍與張文同志始終把它帶在身邊,但是卻始終捨不得使用。
什麼東西都捨得送人或丟棄,只有這條飽藏著親密戰友的關愛和情意的毛毯始終伴隨洪學智將軍,從東北的黑河到南方的廣東、直到全國解放,隨後,又帶到朝鮮戰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
1968年,大兒子洪虎要結婚了,兩位老人實在是拿不出像樣的禮物,選來選去,他們就將這條珍貴的毛毯做為結婚禮物送給洪虎。此後,這條毛毯又在洪虎愛人徐曉峰的精心保管下留傳下來。這條濃縮著戰友情、夫妻情、父子情的珍貴文物,現在已被四平戰役紀念館收藏。
(七) 黨和人民的「紅管家」
洪學智先後兩次擔任總後勤部部長,而切都是國家處於經濟十分困難時期。洪學智在初任總後部長的6年中,在國家大力壓縮經費支出的情況下,省吃儉用、節約了25億元經費上繳國家財政。洪學智再任總後部長時,為支援國家經濟改革,壓縮軍費開支,國防費在國家財政支出中的比例由16.2%減少到7.4%。對此,他果斷地提出了:「錢少要把事情辦好,人少要把事情做好」的工作要求,領導全軍後勤系統進行了十項改革,保證了軍隊建設的需要。雖然,他掌握著國家和軍隊的財務大權,但是,他
從不利用權力為自己及家人謀取私利。他生活儉樸,清正廉潔,對家屬和身邊工作人員要求嚴格,始終保持著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被廣大指戰員譽為黨和人民的「紅管家」。
(八)對秘書和家人有8條「鐵令」
在洪學智身邊工作了21年的秘書、解放軍後勤學院副院長邢奇寶說:首長對秘書和家人有8條「鐵令」:1、不管是我的家人還是別的什麼人,不該辦的事一定不能辦;2、任何時候都不許用公家的錢請吃請喝;3、部隊和下級送的禮一律不收;4、下部隊吃飯必須交錢,帳不結清不走;5、下部隊就餐嚴格執行「四菜一湯」標準;6、就餐擺酒一律不喝;7、飯桌上不許有剩飯;8、出差不允許子女搭車。
晚年的洪學智依然不忘勞動人民的本色,在菜園裡翻地種菜、親自下廚房炒菜、澆花,在家中鍛鍊身體。
洪學智始終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顧全大局,淡泊名利,任勞任怨;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情系百姓;始終保持我黨我軍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生活儉樸,清正廉潔,他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楷模和人民公僕的典範。
(金寨縣黨史縣誌檔案局 胡遵遠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