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星上將」洪學智:紅色家風代代傳

2020-12-20 聯盟中國

11月18日,「六星上將」洪學智的長子、吉林省原省長、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律工作委員會原副主任洪虎一行回到了家鄉——安徽省金寨縣。19日上午,本人有幸陪同洪省長再次參觀了金寨縣革命博物館洪學智將軍紀念館,聽說了一些文物背後的感人故事。洪學智的一生淡泊名利、立黨為公,清正廉潔、生活簡樸,情系故土、愛撒鄉親,使我們深受教育、深受啟迪。這裡展覽的每一件文物,都彰顯著將軍的勤儉本色、傳承著將軍的優良傳統。這是將軍留給我們的一筆難得的珍貴資源和精神財富。

1955年,洪學智被授予上將軍銜;1988年,恢復軍銜制度後,洪學智再次被授予上將軍銜。在我國乃至世界上,兩授上將者,獨其一人。洪學智將軍,革命生涯幾十年,為祖國的獨立、民族的解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立下了豐功偉績、做出了卓越貢獻。但是,他的生活始終都很簡樸,一直保持著勞動人民的本色。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幾個感人至深的故事。

(一)一床毛巾被「蓋」了三代人

1949年10月14日,洪學智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解放了廣州。洪學智用自己的津貼在廣州購買了一床毛巾被。洪學智帶著這床毛巾被跨過了鴨綠江、戰鬥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參加了南京高等軍事學院的學習,這床毛巾被還陪伴洪學智度過了初任總後勤部部長和下放吉林擔任農機廳廳長那些難忘的歲月。「文革」中,他又把這床毛巾被送給了大兒子洪虎夫婦,後來又傳給孫子、孫女。九十年代,洪學智的夫人張文從洪虎家把這床毛巾被取回、保管起來。一床普通的毛巾被用了60多年,「蓋」了3代人……可見,洪學智將軍的生活是多麼的艱苦樸素!

(二)一床鴨絨被伴隨十多年

1948年1月,時任六縱司令員的洪學智率部解放了遼陽,戰場上,他繳獲了國民黨軍官的一床鴨絨被。當時,鴨絨被的被套已經破損,平津戰役結束後,將軍夫人張文花了20多元錢在東安市場買了一床新被套。就這樣,這床鴨絨被伴隨著洪學智度過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湘贛戰役和廣東戰役,直至抗美援朝,前後用了十多年。

(三)一床皮褥子成為「傳家寶」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鄧華、洪學智的指揮下,共4個軍、3個炮兵師按西線、中線、東線3個方向秘密渡過鴨綠江,向預定作戰區域開進。進入朝鮮前夕,洪學智在丹東購買了一床狗獾皮褥子,以抵禦朝鮮冬天的寒冷。回國後,洪學智將軍一直將它保管著。九十年代,孫女手術後需要臥床休息,洪學智就叫張文把狗獾皮褥子送過去、鋪到孫女床上,讓她使用。孫女病癒後,他就把這床皮褥子收藏起來、留存至今。

(四)一隻柳條箱用了十七年

1959年,洪學智擔任總後勤部部長時,張文在北京西單商場購買了一個柳條箱子。後來,這個箱子伴隨著洪學智將軍在吉林工作了17年,至今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了。

(五)兩雙皮鞋穿了三十載

洪學智在家裡只穿布鞋,不穿皮鞋。為了方便參加公務活動,他就把兩雙皮鞋(一雙黑色、一雙棕色)放在自己的小車裡。遇有重要活動,他就在車裡換上皮鞋,公務活動一結束,他又換上布鞋。就這樣,自1977從吉林回到北京工作開始,一直到與世長辭,他只穿了兩雙皮鞋。

(六)送給兒子的結婚禮

1946年四平保衛戰勝利後,時任西滿三師第二副師長兼參謀長的洪學智風塵僕僕地從四平到了遼吉省委和遼吉軍區所在地白城子。他剛進省委大院,西滿三師師長兼政治委員黃克誠也從齊齊哈爾趕到,見到洪學智就緊緊地拉著他的手說:你們辛苦了,感謝你們在四平牽制蔣介石的10個師達1個月之久,為我們在後方建立根據地、改造舊政權爭取了時間。現在黑河形勢非常緊急,東北局決定,讓你馬上到黑河去剿匪,你馬上就得走」。站在一旁的遼吉省委書記陶鑄笑著說:「他才從前線下來,至少讓他休息一晚上再走,你看他疲勞得很,況且我們也得表示表示呀!」陶鑄這麼一說,黃克誠也笑了、點了點頭。晚上陶鑄讓炊事員殺了一隻雞慰勞大家。吃過飯後,陶鑄將洪學智叫到一邊,拿出一條毛毯,語重心長地說:「 你經常在前方打仗,東北的冬季特別冷,這條毛毯你留著用吧。」洪學智從陶鑄手中接過毛毯,戰友的親切關懷溫暖著他的心,在白城子僅住一個晚上,第二天就去北安了。

戰爭年代的條件十分艱苦,這條毛毯在當時是異常珍貴的,洪學智將軍與張文同志始終把它帶在身邊,但是卻始終捨不得使用。

什麼東西都捨得送人或丟棄,只有這條飽藏著親密戰友的關愛和情意的毛毯始終伴隨洪學智將軍,從東北的黑河到南方的廣東、直到全國解放,隨後,又帶到朝鮮戰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

1968年,大兒子洪虎要結婚了,兩位老人實在是拿不出像樣的禮物,選來選去,他們就將這條珍貴的毛毯做為結婚禮物送給洪虎。此後,這條毛毯又在洪虎愛人徐曉峰的精心保管下留傳下來。這條濃縮著戰友情、夫妻情、父子情的珍貴文物,現在已被四平戰役紀念館收藏。

(七) 黨和人民的「紅管家」

洪學智先後兩次擔任總後勤部部長,而切都是國家處於經濟十分困難時期。洪學智在初任總後部長的6年中,在國家大力壓縮經費支出的情況下,省吃儉用、節約了25億元經費上繳國家財政。洪學智再任總後部長時,為支援國家經濟改革,壓縮軍費開支,國防費在國家財政支出中的比例由16.2%減少到7.4%。對此,他果斷地提出了:「錢少要把事情辦好,人少要把事情做好」的工作要求,領導全軍後勤系統進行了十項改革,保證了軍隊建設的需要。雖然,他掌握著國家和軍隊的財務大權,但是,他

從不利用權力為自己及家人謀取私利。他生活儉樸,清正廉潔,對家屬和身邊工作人員要求嚴格,始終保持著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被廣大指戰員譽為黨和人民的「紅管家」。

(八)對秘書和家人有8條「鐵令」

在洪學智身邊工作了21年的秘書、解放軍後勤學院副院長邢奇寶說:首長對秘書和家人有8條「鐵令」:1、不管是我的家人還是別的什麼人,不該辦的事一定不能辦;2、任何時候都不許用公家的錢請吃請喝;3、部隊和下級送的禮一律不收;4、下部隊吃飯必須交錢,帳不結清不走;5、下部隊就餐嚴格執行「四菜一湯」標準;6、就餐擺酒一律不喝;7、飯桌上不許有剩飯;8、出差不允許子女搭車。

晚年的洪學智依然不忘勞動人民的本色,在菜園裡翻地種菜、親自下廚房炒菜、澆花,在家中鍛鍊身體。

洪學智始終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顧全大局,淡泊名利,任勞任怨;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情系百姓;始終保持我黨我軍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生活儉樸,清正廉潔,他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楷模和人民公僕的典範。

(金寨縣黨史縣誌檔案局 胡遵遠搜集整理)

相關焦點

  • 兩次授銜的「六星上將」名單一覽
    他就是洪學智將軍,來自安徽的將軍縣——金寨。金寨是我國的革命老區,有著「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之美譽。1988年9月14日,人民解放軍在北京隆重舉行上將軍官授銜儀式。洪學智、徐信、等17名高級軍官授予上將軍銜。
  • 洪學智:十七上將排第一,世界唯一兩授上將軍銜,古今中外無先例
    1988年9月14日,在北京舉行了隆重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授銜儀式,這一次的授銜格外受關注。因為這是自1965年我軍取消軍銜制度之後,開始的重新恢復軍銜制度。這一年的7月1日,全國人大通過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洪學智是本次授予上將軍銜的17名高級將領之一,而且是排名第一。
  • 武漢舉辦「廉潔家風代代傳」家風故事分享薈活動
    12月19日,由武漢市紀委監委、武漢市婦聯聯合主辦的2020年「廉潔家風代代傳」家風故事分享薈在武漢電視臺香港路演播廳舉行。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張曙參加了活動。聚焦「廉潔家風」,活動現場分享了6個家庭的廉潔家風故事:有默默無聞地傳承先輩紅色家風的蔡亞生,家風嚴謹執法嚴格的公安幹警陳海燕,廉潔自律剛正不阿的檢察幹警劉珂,誓將涉稅違法分子掃除乾淨的稅務幹部張學東,守住清廉默默奉獻的人民教師塗妙妙,還有抗疫一線捨身忘死的大愛醫生彭鵬。通過挖掘這些普通家庭的廉潔家風故事,號召廣大黨員幹部做廉潔家風的傳承者、引領者、守護者。
  • 兩次授銜的2位「五星上將」名單一覽
    在建國後的1955年,是我國首次實行軍銜制度時,當時共有57位將領授予開國上將軍銜。跟著當時的標準,元帥服裝擁有五顆星,大將服裝是四顆星,上將服裝是三顆星,中將服裝是兩顆星,而少將就是一顆星,這樣一來,就一眼就能分別出級別的大小。
  • 2020年武漢市「廉潔家風代代傳」家風故事分享薈活動成功舉辦
    2020年武漢市「廉潔家風代代傳」家風故事分享薈活動成功舉辦 2020-12-19 23: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洪學智上將:美軍空軍大學
    後來,他們確實見到了志願軍的後勤部長,他就是洪學智上將。上將洪學智1986年10月,時任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洪學智(抗美援朝時,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兼後方勤務司令部司令員)率團訪問美國。洪學智、肖華、粟裕和陳賡四位將軍硝煙過後,相逢一笑,只有不變的信心和精神深藏心底。這樣的信心,足以贏得對手的尊重。
  • 【最美家庭】和睦之家——杜水萍家庭:百善孝為先 家風代代傳
    【最美家庭】和睦之家——杜水萍家庭:百善孝為先 家風代代傳 2020-06-23 02: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文:「六星上將」夫人,如今101歲高齡,兩個兒子一省長一少將
    然後,首長們介紹洪學智的情況,就問張文:「你對這個人有沒有好感?」張文害羞地點了點頭,幾個月後,洪學智和張文就在辦公室舉行了簡單的婚禮儀式。因為條件艱苦,管理處的同志,好不容易找了點牛肉,燒了一鍋麵疙瘩湯,當做喜宴的菜。
  • 管城區郎莊小學:紅色基因代代傳 爭當合格小隊員
    中原網訊(趙文源 通訊員 馮靜靜)為了引領隊員傳承紅色基因,聽黨的話,跟黨走,爭做新時代好隊員。9月7日下午,管城回族區郎莊小學各中隊開展了「紅色基因代代傳 爭當合格小隊員」主題教育活動。隊會上,隊員們通過精彩的歌舞表演、演講討論等豐富的形式,演繹了紅色故事,深刻感受革命精神。五一中隊通過集體觀看《王二小引敵入甕》,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大無畏精神,加深隊員的愛國之情,從而自發地傳承紅色基因。
  • 【最美家力量】季鵬家庭:保家衛國,傳承紅色家風
    【最美家力量】季鵬家庭:保家衛國,傳承紅色家風 2020-07-31 20: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承紅色家風 六安市舉辦領導幹部紅色家風報告會
    傳承紅色家風 六安市舉辦領導幹部紅色家風報告會 " />六安市舉辦領導幹部紅色家風報告會---中國文明網 傳承紅色家風 六安市舉辦領導幹部紅色家風報告會 2017-04-14 08:16:00
  • 永和鎮「比幹精神代代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揭牌開館
    10月27日,永和鎮「比幹精神代代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暨家風家訓館揭牌開館。隨著「比幹精神代代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家風家訓館的揭牌,「比幹精神代代傳」主題展館正式對外開放,當天吸引許多幹部群眾和青少年前來參觀。永和鎮茂峰中心小學學生 王家欣:我今天參加了這個活動,愛國主義精神使我震撼,比幹精神應該代代相傳,我也要好好學習,長大以後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 把紅色家風傳承下去
    紅色家風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家庭風尚或生活作風。據了解,上海市檔案館外灘館這次展覽運用家書、家訓、圖文、影像等多種形式,展示了不同歷史時期32位優秀共產黨人的家風故事。每一個參觀者都能從中感受到紅色家風對中國共產黨人品質的塑造。   紅色家風裡有愛黨愛國、忠於理想的家國情懷。
  • 紅色基因代代傳——桂林市橋頭小學紅色浸潤的開學第一課
    紅色基因代代傳——桂林市橋頭小學紅色浸潤的開學第一課9月7日,桂林市橋頭小學開學典禮上,全體師生和家長迎來了桂林市關工委五老宣講團成員——對越自衛反擊戰戰鬥英雄彭韋新爺爺。在當天的開學第一課上,彭爺爺給全校師生、家長深情講述了自己親身經歷的對越自衛反擊戰那一段槍林彈雨的紅色故事。
  • 延安小小講解員:讓紅色基因代代傳
    小小講解員:讓紅色基因代代傳記者 李星棋  「成立『延安精神小小講解團』,一方面,希望依靠延安豐富的紅色資源,創新教育模式,使延安精神在校園裡得到傳承和發揚;另一方面,讓孩子們通過為遊客講解紅色故事,培養交流能力、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信心。」延安職業技術學院附屬小學副校長蘭梅介紹說。
  • 惠濟區古滎小學開展「紅色基因代代傳」主題活動
    (楊傳旨 張欣)為弘揚和傳承革命傳統,培育廣大少年兒童的民族責任感,增強愛國主義情懷,9月18日上午,惠濟區古滎小學各中隊在德育處的組織下開展了別具特色的「紅色基因代代傳」主題班隊會活動。 各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班隊會活動,分別以講故事、演講、歌詠、看短片等形式,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繼承革命先輩的遺志,傳承紅色精神,學習時代楷模,營造了崇尚英雄、學習英雄的濃厚氛圍,教育引導孩子們立志向、有夢想、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自強自立、創新創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 爭做新時代好隊員  紅色基因代代傳
    ——管城區南學街小學開展愛國主題教育活動(楊傳旨 王曉傑)為了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讓少先隊員接受一次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以此堅定爭做一名好隊員和做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的決心。9月14日,管城區南學街小學開展了以「爭做新時代好隊員 紅色基因代代傳」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 紅色基因代代傳爭做時代好隊員 北湖小學學生赴邯鄲市青少年文化宮...
    本報訊(記者邢建偉實習生李韻妍)為了讓紅色教育走進課堂,用紅色文化引領學生健康成長,12月9日下午,叢臺區北湖小學組織三、四年級師生赴邯鄲市新青少年文化宮開展以「紅色基因代代傳,爭做時代好隊員」為主題的實踐活動,走進邯鄲市少先隊博物館進行觀摩學習。
  • 全軍上下,只有他一人授過2次上將,後成副國級領導人!
    在開國將領中,建國以後,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的將領,只有一例,那就是洪學智將軍,這是怎麼回事呢? 洪學智在開國上將中的排名並不高,不過他打仗也不輸其他人,出生1913年的洪學智,小時候家庭比較貧困,給人放過牛,當過學徒,做過短工。
  • 革命前輩的紅色家風
    縱觀四川歷史,從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到如今以身作則、廉潔自律的優秀黨員幹部,它們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些富有時代性、體現著社會主流價值取向的家風家教日常化、具體化、生活化,為我們樹立了良好家風的光輝榜樣。 在全面從嚴治黨的背景下,作為黨員幹部,治好家、樹立良好家風,絕不只是個人的家務事。